跟自己的名字賽跑

跟自己的名字賽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德聖,遊文興 著
圖書標籤:
  • 成長
  • 勵誌
  • 自傳
  • 跑步
  • 挑戰
  • 自我突破
  • 人生感悟
  • 積極嚮上
  • 運動
  • 個人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897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72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3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魏德聖,最帶種、最真情至性的直白!
導演吳念真感心推薦 作傢九把刀敬重贊嘆
颱灣史上最宏偉史詩巨片 金馬奬最佳影片
《賽德剋·巴萊》的全方位記錄
附贈140分鍾紀錄片DVD,曝光珍貴幕後花絮

內容簡介

《跟自己的名字賽跑》是導演魏德聖在拍攝電影《賽德剋·巴萊》過程中的導演手記,記錄瞭魏德聖在《海角七號》的風光之後,義無反顧地把取之於電影的一切,再用之於電影,耗費心血製作這部鴻篇巨製的曆史影片的全過程。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一位理想主義的電影人的圓夢之路,更可窺見一位導演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必須麵對和處理的睏難、艱辛、瑣碎與超乎尋常的壓力。

作者簡介

  魏德聖,1969年生,颱南人。因為受軍中同胞的影響,工專畢業的他一腳踏進瞭電影圈。1993至2002年間參與多部電影和電視製作,同時開始提筆寫劇本,1994年完成的《賣冰的兒子》獲得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奬,也因此開始執導多部影片,其中1999年的《七月天》參加瞭加拿大溫哥華影展並獲得龍虎奬特彆奬。那段期間參與的電影作品包括日本導演林海象的《海鬼燈》、楊德昌導演執導的《麻將》,並為陳國富執導的《雙瞳》擔任策劃兼副導演。
  2000年,完成講述霧社事件始末的劇本《賽德剋·巴萊》,並再度獲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奬。由於太太一句話的鼓勵,在2004年,不惜斥資兩百萬颱幣拍攝《賽德剋·巴萊》五分鍾試拍片,這部影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2008年,執導的《海角七號》在觀眾口碑的帶動下,以票房五億三韆萬的成績,成為颱灣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颱灣電影,除瞭獲得當年金馬奬年度颱灣傑齣電影、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等多項大奬之外,更在夏威夷、日本海洋等國際影展上勇奪首奬。
  他籌劃十二年之久的颱灣史詩巨片《賽德剋·巴萊》,在曆經重重難關之後,終於完成,於2011年9月在颱灣上映,並被評選為當年的金馬奬最佳影片。
  1983年,不像颱北人,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文學係,勉強畢業。增任電影《海角七號》、《賽德剋·巴萊》製片助理,不務正業。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要來履行承諾。我並沒有因為《海角七號》的成功,就忘瞭這件事。當初說要做,我就真的會做。
  ——魏德聖

  這本手記,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導覽”。如果你是一個對電影懷抱著單純、浪漫、美好的情感,而且認為一切似乎都理所當然的人,你必將理解:夢可不是躺著就可以完成。
  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部“工作日誌”,一部“教材”看。如果你是一個電影人,或許從中你可以得到許多經驗,避開許多風險,因為魏導已經用精力、時間和金錢,幫你踩踏齣一條依跡可循的路徑,雖然未必從此一路寬敞。
  你更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心情日記”,偷窺一下一個導演——想像中應該是何等英明神武的一個人啊——的疲憊、無力、寂寞,甚至屈辱、頹喪。
  至於我自己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魏導在《海角七號》的風光之後,那麼義無反顧地把取之於電影的,再用之於電影。因著這樣的決心,無論如何,他部對得起電影、對得起觀眾,更對得起自己。
  ——導演·編劇·作傢吳念真

目錄

【推薦序】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電影!
◎吳念真
【自序】不變
【前言】一切都始於衝動
前製期 · 開始
2009.03.23 > 2009.10.27
吳宇森
選角
官方博客
錢製
首次勘景
彩虹
賽德剋文化節
我沒有變
片場
國際團隊
談判
換人
八八風災
新馬赫坡
分鏡會議
日本美術會議
角色公布
開鏡,開始
拍攝期1 · 磨閤
2009.10.28 > 2009.12.23
導演好
最初的磨閤
為什麼
永遠趕不上好萊塢?
我要錢,你們要什麼?
調整
鼕至
拍攝期2 · 崩潰
2009.12.26 > 2010.04.08
最想死的時候
初入馬赫坡
火燒森林
壞人
當作另一部電影拍
終點呢?
霧社事件
馬赫坡第一階段,結束
因為沒有錢
拍攝期3 · 衝刺
2010.04.09 > 2010.09.05
星光雲集
三天
讓大傢知道我們在乾嘛!
迴來瞭,又失去瞭
人止關的意外
再見
五韆萬
熬過崩潰,重新開始
太陽
動綫
追逐蝴蝶
倒數
倒數"三!"
倒數"二!"
倒數"一!"
這天
殺青酒,一輩子的價值
【後記】殺青之後,後製

精彩書摘

  因為工作人員真的太多瞭,我們在同棟的三樓另外租瞭一個辦公室,主要提供給美術組、陳設組使用。他們會把一大堆圖和數據直接貼在牆上,也貼瞭很多他們畫的氛圍圖。這些氛圍圖很好用,在開會的時候,其他組彆也可以利用這些圖先溝通討論。那時我會常常到樓下開會,不然就去那邊晃晃,因為我很喜歡那裏的氣氛。
  他們在牆上貼瞭滿滿的圖片和數據,我其實還滿感動的。隻要讓這個環境有拍片的氣息,大傢就有工作的動力:如果牆壁白白的,那就一點工作的氛圍都沒有。而這就是我覺得最好的辦公室布置。
  這段時間,大傢都已經看到日本組及韓國組的工作人員瞭,也開始跟他們一起工作。這種狀態會讓颱灣的工作人員感到緊張,包括我自己。因為這些國際團隊都做過世界級的大案子,也是同行中的頂尖,所以我們都覺得不能輸給彆人,大傢的工作態度顯然會積極許多。
  相對來說,我也有瞭比較輕鬆的感覺。各組的工作已經慢慢步上軌道,原本談不攏的部分,現在也已經有瞭眉目開始動工。
  各組有各組的會議在進行著,於是我就能比較專心在找錢這件事情上,雖然依舊沒有很好的消息。
  我開始會觀察一些有的沒的。比如說日本、韓國與颱灣地區三組人一起走齣去,不用講話就可以判斷齣是哪兒的人。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撰寫的圖書簡介,內容與《跟自己的名字賽跑》無關: --- 《星辰彼岸的低語:失落文明的考古探秘》 作者:[此處可留空或填入虛構作者名] 類型:曆史考古、科幻懸疑、探險 齣版社:[此處可留空或填入虛構齣版社名] 頁數:約 450 頁 定價:[此處可留空或填入虛構定價] --- 內容簡介 自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仰望星空,便是我們最古老的本能。然而,在這片浩瀚的宇宙畫布下,隱藏著比我們想象中更深刻、更古老的秘密。本書並非講述已知的曆史編年史,而是帶領讀者深入一個被時間掩埋、被主流學術界視為“神話”或“荒誕”的領域——亞特蘭蒂斯紀元前的超前文明遺跡。 故事背景與核心衝突 故事始於一位年輕的語言學傢與考古學教授,艾莉亞·凡斯,她偶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深處的一處被認為是前印加時期祭壇的遺址中,發現瞭一塊刻有無法識彆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碑文。這些符號並非任何已知的人類語言體係,其結構復雜、邏輯精密,透露齣一種超越瞭我們理解的數學與哲學深度。 艾莉亞堅信,這些符號是通往一個失落的、可能存在於人類文明發軔之前的超級文明的鑰匙。她將這塊碑文命名為“赫爾墨斯之鑰”。然而,她的發現立刻引起瞭主流考古學界和一股神秘組織的注意。 主流學派,以著名的、享有盛譽的奧古斯都·雷諾教授為首,堅稱這些符號是自然侵蝕或某種誤解的産物,並試圖將艾莉亞的發現歸為僞科學。但更令人不安的是,一個自稱“守望者”的秘密組織開始暗中阻撓艾莉亞的研究。他們似乎對這個失落文明的存在心知肚明,並且極力阻止任何關於其真相的曝光。 探險的序幕:從雨林到冰川 為瞭破譯“赫爾墨斯之鑰”,艾莉亞需要找到更多的文本證據。她的綫索將她引嚮地球上幾個極端且難以到達的角落: 1. 亞馬遜雨林的“沉默之城”: 傳說中,一座被濃密植被和詭異氣候保護的巨石城市,其建築風格與“赫爾墨斯之鑰”上的幾何圖形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在這裏,艾莉亞和她的探險隊不僅要對抗自然環境的嚴酷,還要麵對來自“守望者”的武裝阻撓,以及關於雨林中某種生物電磁異常的睏擾。 2. 南極洲冰蓋下的構造體: 基於對碑文的初步星象學分析,艾莉亞推斷該文明可能與特定的天文事件有關。她追蹤到一組被冰封瞭數萬年的巨大金屬結構,它們似乎是某種能源核心或觀測站的殘骸。在零下五十度的極寒中,她發現這些結構內部的能量場仍然微弱地運作著,並記錄瞭關於一個“大清洗”事件的警示信息。 3. 太平洋深海的“熔岩之門”: 最終的綫索指嚮瞭馬裏亞納海溝附近的一處地熱活動異常區。藉助一位退役的海洋地質學傢的幫助,艾莉亞潛入深淵,發現瞭傳說中該文明最後的避難所——一個由超高強度閤金鑄造的穹頂城市。 文明的真相:超越時間的邏輯 隨著艾莉亞對遺跡的深入探索,她逐漸拼湊齣這個失落文明的圖景。他們並非是依靠我們所知的物理定律進行發展的,而是掌握瞭“結構共振”和“意識投射”的尖端技術。他們的城市能夠適應地殼變動,他們的知識通過晶體結構而非文字進行代代相傳。 然而,這個文明的覆滅並非來自外星入侵或自然災害,而是源於他們自身對“維度躍遷”技術的濫用。在一次嘗試將整個城市提升至更高維度以逃避地球上的某種周期性災難時,他們失敗瞭。大部分人口被睏在瞭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夾層”中,隻留下瞭這些堅固的遺跡和模糊的警告。 高潮與抉擇 在穹頂城市的核心,艾莉亞不僅找到瞭該文明的完整曆史記錄,也發現瞭“守望者”的真實身份——他們是該文明留在地球上的一支分支,其使命是防止人類(後來的繼承者)重蹈覆轍,激活那些不穩定且足以毀滅當前地球生態的殘餘技術。 “守望者”的首領嚮艾莉亞展示瞭即將到來的災難預警——基於古代文明的星象計算,一次足以重置地球生物圈的伽馬射綫暴即將在百年內發生。艾莉亞必須在揭露真相、引發全球恐慌,還是與“守望者”閤作,利用古老文明的技術來準備防禦之間做齣選擇。 本書特色 《星辰彼岸的低語》融閤瞭硬核考古學細節與推演、高概念科幻的想象力,以及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它探討瞭人類對進步的無盡渴望與對自身局限性的無知之間的永恒矛盾。讀者將跟隨主角穿越地球的隱秘角落,直麵數萬年前的智慧之光,思考:我們所認為的“曆史”,究竟是全部,還是僅僅是滄海一粟? 核心主題: 知識的重量、文明的周期性、以及人類在宏大宇宙時間綫中的位置。 ---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一絕,它采用瞭多綫敘事的手法,但調度得井井有條,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混亂。不同時間綫和不同人物的視角像幾條河流,最終匯入同一片海洋,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是閱讀的至高享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的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沒有狗血的衝突,沒有刻意的反轉,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發生,卻又充滿瞭宿命般的必然性。這種對命運無常的深刻理解,通過書中人物的愛恨情仇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每一次情節的推進,都仿佛是一塊精密齒輪的嚙閤,推動著整個故事的車輪滾滾嚮前。它讓你意識到,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由無數個看似隨機的小事件精確計算齣來的結果。這讓我對“偶然”的理解,上升到瞭哲學思辨的高度。強烈推薦給那些喜歡深度思考、不滿足於錶麵故事的讀者。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種非常細膩且富有哲思的方式,探討瞭人生中那些看似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選擇。作者的筆觸如同一個經驗老到的雕刻傢,細緻入微地勾勒齣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成長。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那種宏大敘事或者說教式的口吻,而是通過一係列生活化的場景,將深奧的道理自然而然地滲透齣來。比如,對於時間流逝的感知,書中通過對比幾個不同人生階段的主人公的日常瑣事,展現瞭時間如何在不經意間塑造瞭我們的命運。那種對“當下”的珍視與反思,在每一個轉摺點都引發瞭我強烈的共鳴。更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塑造非常立體飽滿,他們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徹底的失敗者,而是充滿矛盾和缺憾的普通人,這使得他們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自我對話的旅程,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久久不能平靜,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每一步。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一開始讀起來稍微有些晦澀,它要求讀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解讀字裏行間的深意,但一旦跨越瞭初期的門檻,隨之而來的迴報是巨大的。它不像那些流水賬式的作品,隻是簡單地記錄事件,而是像一幅層層疊疊的油畫,需要你退後幾步,再湊近觀察,纔能領略到其整體的構圖和色彩的張力。書中對於“堅持”與“放棄”這個永恒命題的探討,更是新穎獨到。作者並沒有給齣任何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展示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抉擇,引導我們去思考,真正的勝利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到達終點,還是享受過程中的每一次拼搏?這種開放式的思考空間,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拿起筆在旁邊做些批注,試圖梳理作者埋下的那些精巧的綫索和隱喻,這種主動參與的閱讀方式,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和滿足。

评分

這本書的整體基調是偏嚮沉靜和內省的,它沒有激烈的衝突場麵,更多的是對個體在宏大世界中的定位進行審視。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剋製,但恰恰是這種剋製,爆發齣瞭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産生一種錯覺,仿佛我不是在閱讀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在偷窺一本日記,裏麵記錄的都是最私密、最真實的感受。書中關於“自我認知”的探討,尤其觸動瞭我。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劑,而是直麵瞭我們內心深處最不願意承認的弱點和恐懼。這種近乎殘酷的誠實,反而帶來瞭一種釋放感,因為你知道,有人理解這份沉重。我感受到瞭作者對每一個角色傾注的深深的理解和憐憫,即便是那些犯瞭錯的角色,也依然被溫柔地對待。這本書就像一杯溫熱的清茶,初嘗平淡,迴味卻悠長,讓人在平淡中感受到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閱讀過程是一種純粹的享受。我很少遇到能將敘事節奏控製得如此恰到好處的作品,時而急促,如同一場追逐戰,讓人屏息凝神;時而舒緩,如同午後陽光下的慵懶時光,讓人沉浸其中。尤其是在描繪環境和氛圍的段落,作者的詞匯選擇極為精準且富有畫麵感,仿佛我完全置身於那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下,能夠嗅到空氣中特有的味道,感受到微風拂麵的觸感。書中對於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更是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些潛藏在話語之下的猶豫、不甘、期待,都被作者用近乎透明的文字一一展現。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故事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感受世界”的指南。它教會我用更敏銳的感官去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去體會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美好與哀愁。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感知閾值”都被提高瞭,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评分

所谓常识,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应该是指那些能够不证自明,可以不言而喻,直至众所周知,最终心领神会的日常观念。这里有一个稍微悖论的地方,因为从观念的本体论意义而言,它是一个学习与接受的过程,我们只能从日常的成长中习得观念,观念无法彰显自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观念都有一个从真理逐渐日常化的过程,真理普及越多,观念就变成了常识。按照古希腊哲学的说法,隐微的真理只由少数哲人才能掌握,只有常识——他们通常称之为“意见”——支撑起我们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做了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在本书中,他称之为“常识”的观念,指的是那些观念需要普及,但是恰恰还没有达到一种普遍的认知状态。现代以来,随着学科化与专业化的各种区分,观念逐渐成为了各自专业领域沟通的接头暗号,对外人而言,这些观念是已经超越了常识的界限。而“国家的常识”意味着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社会中,我们生活在某种统治之下,我们需要了解某些共同领域生活的规则,这是构建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础。常识的解读告诉我们,你理解了一个词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懂了这个词汇的含义。常识帮助我们理解,引发我们探究的兴趣,提升我们的认识,融洽我们的沟通语境,构建我们想象的共同体,捕捉真理的影子。就如同罗斯金在点评俄罗斯为何最终走到了一条威权主义道路一样,他说我们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但它不能自然地理解。”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常识,才能认识那支看不见的手。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常识上基础上的深入而专业的理解。 从常识中读懂国家,这就意味着你能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中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影子。尽管囿于民主制的主题,我们无法得知罗斯金是如何解读中国的,但是在这些国家的解读中,尤其是对俄罗斯的解析中,中国的影子跃然纸上。这倒不是说罗斯金在暗示这什么,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历史或多或少都能给人一种借鉴。尤其是俄罗斯的发展,不仅仅是意识形态,还是威权政治体制,乃至现如今,陷入的各种困境都与中国的现状如出一辙。但是未来的发展如何,在这种“文化绝望的政治”中,在市民社会的缺席中,在意识形态幻觉的洪流中,是走向深渊,还是走向民主,我们不得而知。这也许就是在本书的结语部分中提到的一个学习常识很重要的教训:无论是我们的国家,还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人们都没有太多的区别,当你比较政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国家体系包括进来,“我们通过研究结果,学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评分

很特别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

买书是为了弥补没有去看成《赛德克巴莱》的遗憾,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弥补上这个遗憾。

评分

狮子座的人果然有极强的意志力

评分

昨晚11点半订的,晚上七点就拿到了。

评分

应该是不错的书吧,等看完再发感想.

评分

书的状态很好

评分

书的状态很好

评分

所以就想看下这个纪录片。现在看到了,的确很震撼和感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