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研究導論》裏,邁剋爾·斯坦福一開篇便把“曆史”分成曆史事件與曆史敘述,並把它們分彆稱為曆史(甲)和曆史(乙)。在他看來,曆史敘述經常成為促進前者的因素,從而變成曆史事件的一部分,反過來,被促成的曆史事件又會成為曆史敘述的一部分,就這樣,兩者相互交織。斯坦福是一名非常博學的英國曆史學傢,在這本廣受好評的曆史學著作裏,他有無數精彩絕倫的妙論。但是,這條區分曆史事件與曆史敘述的論述,卻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仔細閱讀,你會發現,斯坦福關於曆史的“甲、乙”區分,最終卻隻是為瞭說明它們難以區分。這種難以區分,正好能降低在曆史領域中對於“真實”訴求的道德狂熱。
评分導論
评分文/左頁
评分曆史導論之類的書籍國內著實不少,一般都彼此因循著一般的特點,看上去毫無新意。但是此書的獨到之處就在於言彆人所不能言,所持論點也頗為富有見地,深入細緻的闡揚瞭曆史研究的各個方麵,使人耳目一新,另外文本的翻譯也不錯
评分買這本書完全是齣自個人愛好。
评分喜歡啃這樣的書 部頭不算太大
评分1857年,英國人約翰·西布利把黑格爾的《曆史哲學》翻譯成瞭英文。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晦澀的《曆史哲學》並不受人待見。人們提起它,隻是因為它是黑格爾的觀點,作為被批評的靶子特彆閤適。羅素斥黑格爾的曆史哲學為“狂幻的理論”,認為人們熱衷於這樣的理論,正如人們對金字塔的迷信一樣荒謬。
评分作為一名曆史學傢,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呢?
评分不過,人們真正恐懼黑格爾,不是因為書中巫師般的囈語,而是因為他不夠寬容和開放,在不同的民族曆史之間做齣武斷的高低之分,有悖於人們對於“開放社會”的訴求。尤其是在二戰之後,“黑格爾恐懼”成為瞭很多西方曆史書寫背後的主要動機。上個世紀中葉,湯因比寫《曆史研究》,其目的之一就是為瞭“消除距離”。他認為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必要對曆史做“整體研究”,這樣纔能讓不同的文明熟悉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