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裏阿諾斯的這部潛心力作——《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修訂版)(套裝上下冊)》自1970年初版問世以來,贊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華的基礎上,融入瞭時新的研究成果。新增瞭數百幅生動珍貴的圖片和脈絡清晰的地圖,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係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筆雋永,筆力深厚,纔思橫溢,整部著作風格前後一貫,令您在頗具曆史韻律的行文中思接韆載、視通萬裏。
作者在《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修訂版)(套裝上下冊)》中采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從某一國傢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産生和發展,把研究重點放在對人類曆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諸曆史運動、諸曆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修訂版)(套裝上下冊)》一經問世,受到知名曆史學傢湯因比和巴勒棵拉夫高度評價,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甚廣,影響很大。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修訂版)(套裝上下冊)》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1世紀初多極世界相待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嗬成。除瞭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民、種族關係、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麵。讀來頗覺新穎爽朗,有強烈的現實感。從文字內容來看,作者對龐雜的史料取捨恰當,對各種曆史事件著筆簡要,邊敘邊議,文字生動;從編寫技巧來看,每章前冠以簡明提要,承上啓下,便於掌握綫索,每章末附有選讀書目,便於進一步研究。
L.S. 斯塔夫裏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曆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曆史學傢,曾獲得過古根海姆奬、福特天賦奬和洛剋菲勒基金奬等一係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聞名全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界所稱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其他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乾各國》、《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曆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綫: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已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拉荷拉去世,本書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全新版本,也成瞭其最後版本。
★為什麼本書第1版問世纔30個年頭,現在就又要齣版麵嚮21世紀的新版本呢?因為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西方導嚮的曆史觀是落後於時代潮流並有誤導性的。為瞭理解變化瞭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還是那句話:新世界需要新史學。
——斯塔夫裏阿諾斯
★《全球通史》給瞭我強烈的現實感:它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麵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産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阿諾德·J·湯因比
★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非常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曆史學傢個人獨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知名。
——傑弗裏·巴勒剋拉夫
★美國知名曆史學傢斯塔夫裏阿諾斯的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傑作。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學曆史係本科教學的首要參考教材之一,對我國高校世界史教材編寫工作産生瞭革命性影響。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高毅
★本書享譽世界幾十年,與湯因比的《曆史研究》齊名,但比《曆史研究》通俗易懂。與《夢的解析》、《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時間簡史》等並列為20世紀影響世界的十本書。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劉德斌
由於亞曆山大大帝的徵服,古典希臘文化普及到整個中東,形成一個新文明;希臘化時代一詞就來源於這一新文明(見第4章第3節)。公元前336年,亞曆山大繼承其父親腓力二世的王位後,首先嚴厲地鎮壓瞭底比斯的反抗,使其他希臘城邦隻好默認他的統治;接著,於公元前334年,他率領馬其頓士兵嚮東方的波斯人發動進攻。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後,首先侵占小亞細亞,然後攻占敘利亞、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330年,占領大流士的國都波斯波利斯,徵服整個波斯。
第二年,徵服者繼續東進至興都庫什山和大夏,再從那裏嚮印度進發,深入旁遮普。隻是由於士兵們拒絕再前進,亞曆山大纔不得不從印度退迴巴比倫,公元前323年他在那裏患惡性瘧疾病逝,終年33歲。亞曆山大病逝後,他的部將為爭奪對龐大帝國的控製權而長期彼此徵戰;到公元前3世紀初,形成三個王國。一是馬其頓王國,它迴復原狀,成為一個疆域不大、希臘化的民族王國,雖未能直接統治其南麵的希臘諸城邦,但基本上控製瞭這些地區。另外一個是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王國,它自然資源豐富,又有大海和沙漠作堅固的屏障,是三個王國中維持最久的一個。最後一個是塞琉西王朝統治下的王國,它由帝國的亞洲諸行省組成,是三個王國中疆域最廣的一個。
正因為這些王國擁有大量土地物産,它們隻得跟周圍許多敵人進行連續不斷、難以取勝的戰爭。它們先把在印度的行省割讓給印度國王旃陀羅笈多,接著又將小亞細亞割與凱爾特族入侵者,將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割與帕提亞人。最後,公元前1世紀,羅馬徵服瞭地中海沿岸舊帝國遺留下來的行省,徵服瞭馬其頓和埃及,從而結束瞭希臘化時代,開始瞭羅馬時代。雖然亞曆山大的帝國是短暫的,但繼其而起的諸王國卻完整程度不等地生存瞭三個世紀;在這期間,中東也希臘化瞭。埃及和亞洲諸行省土地富饒,提供瞭種種前所未有的機會;成韆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教師、專門職業者和雇傭兵受這些機會的吸引,從各自的城邦移居那裏。從而,為新的希臘化文明——一個實際上各方麵都與其前身古典文明不同的混閤創造物——奠定瞭基礎。由於城邦遭到破壞,日漸衰微,所以政治結構發生瞭根本的變化。希臘城邦為瞭生存下去,試行建立同盟。
亞該亞同盟包括除斯巴達以外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各城邦,埃托利亞同盟包括除雅典以外幾乎整個希臘中部。雖然它們常給描繪成聯邦組織,但實際上隻是些中心權力機關沒什麼權力的同盟。它們過於軟弱,建立得也太晚,使諸城邦在羅馬軍團到來之前,隻能在鄰近一個或另一個帝國的勢力範圍內活動。就後起諸王國的城市來說,它們與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完全不同。它們內部由於希臘移民與土著民族間的差彆而分裂。而且,它們總是完全從屬於一個或另一個帝國。如果城市居民由於暴虐的國君,或者更壞,由於懦弱的國君而遭難,城市無能為力。實際決定不是由公民大會做齣的,而是在法庭或戰場上做齣的。因而,可以理解,城市居民都全力以赴地積聚財富,貪圖享受,讓貧民和奴隸自己設法謀生。
於是,舊城邦的公民精神和社會內聚力為自私自利和階級鬥爭所取代。經濟狀況和經濟製度也發生瞭根本變化。希臘本土不僅政治晦暗,而且經濟衰落。過去,它依靠齣口酒、油和各種製造品來換取海外殖民地的各種糧食和原材料。但是,到公元前4世紀時,這些殖民地已紮根下來,發展瞭自己的工業、葡萄園和橄欖園。雖然希臘本土經濟衰微,但許多希臘人卻因移居此時嚮他們開放的中東而緻富。他們以冒險精神和先進的商業、金融方法做齣許多貢獻。他們發現瞭波斯王朝積蓄的大量金銀財寶,使之流通;采用或更廣泛地使用諸如空吸式活塞泵、水車、螺絲鑽子和水壓機等技術發明。希臘人還掌握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和國有企業,包括灌溉係統、礦山、采石場、鹽田、“皇田”和製造華美織物和陶器的工場。結果,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地區貿易和生産率獲得相應增長。不過,收入的分配極為不當。雖然投機商利用收益的增長大發其財,但奴隸數目增加,自由勞動者的地位下降。總之,這是一個不僅生産率不斷提高,而且經濟不平等和社會衝突也日漸加劇的時期。
……
每個時代都要編寫它自己的曆史。不是因為早先的曆史編寫得不對,而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麵對新的問題,産生新的疑問,探求新的答案。這在變化速度成指數級增長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部提齣新的疑問並給齣新的答案的新曆史。
例如,我們這一代人是在以西方為導嚮的曆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自然也生活在一個由西方居支配地位的世界中。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是一個由西方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霸權的時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接著發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結束瞭這種霸權,世界地圖上一些龐大的歐洲帝國的消失便證明瞭這一點。地圖上許多地方的名字和顔色都從根本上起瞭變化,從而反映瞭已在20世紀中葉以前齣現的這一新世界。
我們漸漸不情願地認識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以西方為導嚮的曆史觀已不閤時宜,且具有誤導性。為瞭理解變化瞭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盡管伴有種種精神求索的陣痛,但世界卻完成瞭自己從舊到新的轉變。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曆史協會的齣現、《世界曆史雜誌》的問世以及本書第l版的齣版,皆證實瞭這種轉變。
這又使我們迴到原先的問題上:為什麼本書第1版問世纔幾十年就又要齣版麵嚮21世紀的新版本呢?答案與齣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還是那句話:新世界需要新史學。20世紀60年代的後殖民世界使一種新的全球曆史成為必需;今天,20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的新世界,同樣要求我們有新的史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産物,而20世紀90年代的新世界則正如教皇保羅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響”的結果。這種影響的無處不在,顯見於它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所引起的“種種巨大的問題”中。例如,20世紀末葉的學生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曆:一臉睏惑地趴在木製書桌上想,如果這時遭到核彈的襲擊,這些脆弱的木製東西如何抵擋得住呢?
地球母親已産生人類生命;這一代的學生不僅要麵對威脅人類生命的新危險,還要麵對前所未有的威脅地球母親的危險。海洋地理學傢雅剋·庫斯托(JaquesCoust.eau)已發齣警告:“人類在20世紀中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也許比在先前全部人類曆史中造成的還要多。”同樣,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觀察機構”也於1989年下結論說:“到1999年,真正決定人類命運的時刻將要到來。隨著世界進入21世紀,國際社會要麼團結起來共同扭轉危機,要麼陷入環境惡化和社會解體的惡性循環。”。
由於物種與星球毀滅的黯淡前景,題有諸如《美國世紀的終結》、《世界的終結》、《未來的終結》和《曆史的終結》之類書名的一係列著作已相繼齣版。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過是長長物種鏈上的小小一環,那麼這些令人沮喪的書名也許是對的。現在地球上大約有4000萬個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物種,而在此前的不同時期曾經有50億到400億個物種。也就是說,隻有1‰的物種存活瞭下來,而99.9%的物種都滅絕瞭。這一紀錄似乎為目前上述“終結”係列著作的熱銷提供瞭統計學上的支持。
不過,這種統計卻具有誤導性,因為在人類和所有滅絕瞭的物種之間存在著根本的不同。後者的滅絕主要是因為它們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例如冰川世紀中發生的那些變化。相反,被賦予高級智能的人類則能夠通過使用火種、縫製衣物、建造房屋等方法來讓環境適應自己的需要。因此,人類是能夠使環境適應自己的需要,從而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而不是奴僕的獨一無二的物種。
主人和奴僕之間的決定性差彆,可以用人類和天花之間的關係變化來予以戲劇性的說明。天花病毒是所有疾病中最令人恐懼的一種,它最初齣現在至少2000多年前的遠東,8世紀時被傳播到歐洲,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又散布到美洲。隨著歐洲人往其他大陸遷移,天花病毒殺死瞭無數缺乏免疫力的海外居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以及波利尼西亞和加勒比海諸島的島上居民都因此而遭遇到瞭種族滅絕的慘禍。其實,天花病毒也曾在歐洲肆虐,並最終吞噬瞭歐洲大陸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其破壞程度與瘟疫相當。
對天花病毒的徵服始於1796年;那一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Jenne)發現接種或感染瞭牛痘的病人對天花有免疫力。如今,若乾種類的天花病毒被隔離在美國和俄國科學傢的實驗室裏,所以,天花與人類的關係給完全顛倒過來瞭。已知的最後一個天花病例齣現在1977年的索馬裏。1980年,人類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
科學傢們一度建議把實驗室中餘留的若乾種類的天花病毒樣本也徹底毀掉,以防止它們傳播開來。但是人們延遲瞭做齣這一最後決定的時間,因為這些病毒可能會對將來的研究有用。現在,科學傢們已製造齣無害的天花DNA片段,並有完整的基因草圖可供研究,這樣,天花病毒的樣本存留與否也就無關緊要瞭。1996年1月,聯閤國世界衛生組織執行董事會一緻同意將1999年6月30日定為銷毀全部殘存的天花病毒的日期。至此,這一長期以來摺磨人類的病毒殺手已被鐐銬鎖牢,等待它從前的受害者確定一個日子來處決(和消滅)它。由此可見,人類已儼然成為生物和非生物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物理學傢沃納·海森伯格(WernerHeisenberg)總結說:“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世界上隻麵對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夥伴或敵人。”但是,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的這種首要地位乃我們當今全球性隱憂與恐懼的根本原因。在消除瞭所有可能的對手之後,人類不再麵對任何敵人,我們麵對的隻有自己。
這種與我們的內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對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僅要求人類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術;事實證明,我們在這方麵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同時,它還要求用正確的倫理導嚮來確保知識被運用於正確的方嚮和目的。在科學革命興起的17世紀,英國哲學傢培根(FrancisBacon)曾提到過科學革命的潛力,也警告過它可能帶來的危險。他熱情洋溢地贊美通過科學追求“知識與技能”,但他同時也提到,這種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來加以引導,而且這種追求不應該是“為瞭自得其樂、爭強好勝、高人一等、追逐名利、爭奪權位,或其他任何類似的卑微目的,而應該是為瞭改善生活”。
我們可以在每天的電視節目以及福特罕姆大學(I~~ordham)的年度報告《社會健康指數》中痛苦地發現,我們對於培根的警告忽視到瞭何種程度。上述報告是在青少年自殺率、失業率、吸毒率、高中學生輟學率以及住房占有率等統計數字的基礎上做齣的,它反映瞭美國社會的基本狀況。結果錶明,美國社會健康指數從1970年的75點降到1991年的36點——就連該年度報告的主編都稱這一下降是“可怕的”。
社會健康狀況中的這種“可怕的”惡化並不隻限於美國。海洋地理學傢雅剋·庫斯托從早7點到晚7點在巴黎散步的過程中也發現瞭這一點。他散步時帶瞭一個計數器,“每當我遇到人們嚮我推銷我不需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就按一下計數器,結果一天下來我總共按瞭183次。”
類似庫斯托的這種經曆俯拾皆是。無論是在巴黎、雅典,還是在洛杉磯、墨西哥,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是,作為一個勤於思考的科學傢,庫斯托由此開始探究這種個人經曆的社會意義。他在調查中總結齣:“控製這種破壞性的消費主義不是個人的義務,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我不是生態治國論者,絕不是。但是當你在街上開車看見紅燈的時候,你會停下來。你不會認為紅燈試圖限製你的自由,相反你知道它是在保護你。那麼為什麼在經濟學中不會有同樣的事情?責任要靠社會機製而不是個人美德來維係。”。
庫斯托在《消費者社會是我們的敵人》一文中得齣的這一結論是很重要的,因為消費者社會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例如在中國,當毛澤東於1949年開始執政時,社會上流行的是“四大件”:自行車、收音機、手錶、縫紉機。後來,消費者所期望的物品逐步上升到“八大件”,增加瞭彩電、冰箱、摩托車等。如今,這一單子還在不斷變長,近來增加的大件是汽車。汽車在第三世界億萬“貧苦人民”中已成瞭社會地位的標誌。在1990—2000年之間,印尼的汽車擁有量從272524輛增長到675000輛左右,印度從354393輛增長到1100000輛,而中國則從420670輛增長到2210000輛。
這套書的體量確實不小,上下兩冊,對讀者的耐心和專注力是極大的考驗。然而,一旦你決定踏上這段旅程,它給予的迴報是遠超預期的。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曆史書,而是在參與一場橫跨數萬年的文明考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描述瞭曆史的“是什麼”,更不斷追問“為什麼會是這樣”。作者在各個曆史階段的交界處,總會留齣一些耐人尋味的思考空間,引導讀者去反思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例如,對於古典文明的衰落,書中提供瞭多種相互補充的解釋模型,這迫使我跳齣單一因果論的思維定勢。購買它,更像是一種對知識體係的長期投資,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會不斷地被翻閱和對照,成為我理解當下世界局勢的一個重要參照係。它的厚重,正對應著曆史本身的復雜與深邃,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和消化。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厚道之作。我一嚮對手邊的曆史讀物要求很高,不僅要有紮實的史料支撐,更要有宏大的敘事視野。每次翻開這種通史類的書籍,最怕的就是敘述過於碎片化,或者為瞭追求麵麵俱到而犧牲瞭重點。然而,這本著作在結構布局上做到瞭極佳的平衡。它從人類文明的曙光——史前時代開始,循序漸進地鋪陳開來,無論是舊石器時代的工具演變,還是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都描繪得既生動又富有洞察力。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復雜的曆史進程化繁為簡,又不失其內在的邏輯張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個關鍵的轉摺點被深深吸引,比如早期國傢的形成,那種權力結構的微妙變化,被解讀得入木三分。這種閱讀體驗,遠超齣瞭簡單獲取知識的範疇,更像是一次與時間長河的深度對話。書中的插圖和地圖也選取得恰到好處,既沒有喧賓奪主,又能有效地輔助理解地理環境對曆史走嚮的影響,這對於一個需要建立宏觀認知框架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评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偏嚮於學術性的,但絕非那種枯燥晦澀的行文。它似乎在努力尋找“清晰的敘述”與“深刻的洞察”之間的黃金平衡點。對於初次接觸全球史的讀者來說,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其密度,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被宏大敘事推著前進的流暢感是難以替代的。作者在構建曆史時間軸時,技巧非常高超,他懂得何時該快進,何時該慢下來細緻描摹某一關鍵轉摺點,比如工業革命的爆發,那幾百頁的論述,邏輯嚴密得像一颱精密的儀器。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社會變遷時,不僅僅關注帝王將相,更會穿插描述普通民眾的生活圖景,哪怕隻是一兩段簡短的描述,也能立刻將讀者拉迴到那個特定的曆史情境之中,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可感性”。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那些冷冰冰的年份和事件,重新獲得瞭鮮活的血肉。
评分作為一本被冠以“修訂版”之名的權威著作,其內容的時效性和學術更新程度自然是關注的焦點。翻閱最近的章節,我能明顯感受到編者在吸收最新考古發現和曆史研究成果方麵的努力。特彆是關於近幾十年全球化進程的分析,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對社會結構産生的顛覆性影響,論述得非常到位,展現瞭曆史學與社會學、經濟學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這種與時俱進的修訂,讓這本書擺脫瞭許多經典教材容易齣現的“陳舊感”。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書中的某個觀點是否與我日常接觸到的新聞事件相互印證。更令人贊賞的是,即便是麵對最新的曆史議題,作者依然保持瞭嚴謹的推論邏輯,沒有被短期的熱點所裹挾,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長遠的“大曆史”框架下去審視。這種將新知融入舊體係的智慧,讓這本書的生命力得以延續,即便對於一個已經積纍瞭一定曆史知識的讀者來說,依然能提供持續的啓發。
评分我接觸過不少全球史的著作,但很少有能像這本一樣,真正做到在不同文明間架起有效的溝通橋梁。我們常常在學習曆史時,陷入到歐洲中心論或者某一地域的敘事陷阱中,而這本書的視野明顯更為開闊和包容。它並不隻是簡單地羅列不同地域發生的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試圖去挖掘這些事件背後的相互聯係和全球性的影響。例如,當它講述絲綢之路的興衰時,不僅僅聚焦於商業貿易本身,而是深入探討瞭技術、宗教和瘟疫是如何跨越大陸進行傳播,從而塑造瞭不同文明的命運。這種跨文化、跨地域的比較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觀。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近現代史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麵對那些充滿爭議和衝突的議題,作者沒有簡單地站隊,而是努力呈現多方視角的論證,這體現瞭一種高度的學術良知。讀完相關章節,我感覺自己對當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個國傢或地區的發展。
评分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与品味。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黄昏,暮然,心情变得舒畅而恬静,轻轻翻开手中的书卷,拥抱未来,品味人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鸟语花香,轻风流水;享受历练,深邃。阅读,是一种情怀——敞开心扉,亲近自然,聆听生命。
评分哈哈哈,书挺好挺好,值得买……另外,表扬一下京东,运送速度是快的,服务也很好,这方面真的值得表扬。书送来的时候也都是箱子装的,很平整,没有磕坏的地方,很好!套用别人的一句话,感谢京东,让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变的这么低,买了很多书,用券+满减活动,很划算……够看一整年的了,啊哈哈哈哈哈……
评分书质量非常好,值得入手,京东送货一如既往快
评分觊觎这套书很久了,今天终于买到手了。新全球史,据说视角很新颖,看看是否可以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评分公元*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各地老大都很忙。 这一年,南宋小朝廷向金兀术称臣纳贡,偏安杭州,从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的岳飞正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一年,赞吉正在猛K拜占庭和十字军国家的脆弱联盟。 最热闹的是西欧了: 这一年红胡子绯特烈的叔叔,德皇康拉德三世勾结教皇,挤走姐夫“骄傲的亨利”,篡位成功。开创霍亨斯陶芬王朝。 英王亨利一过世,法国外甥斯蒂芬在“旗帜战役”中,K翻苏格兰表舅罗伯特,打败表妹,也就是“诺曼征服”的老威廉亲孙女,金雀花短斗蓬王亨利的老妈玛蒂尔德,让她穿白袍从冰上哭着爬走。暂时篡位成功。 倒是法国“年轻王”路易七过得正爽,洞房花烛加金殿提名,娶了16岁的美女兼富姐亚魁当女公爵爱琳娜,顺利接班。 但是不要慌,他很快就知道这个老婆有多闹心了。 还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生了一个库尔德小孩,他叫萨拉丁,意为“真理和正义”。 老萨家是当地望族,世代为官,赞吉就曾是他们的家丁。 所以萨的少年时代不但家学渊源,还有希腊家教补课,骑马打架喝酒泡妞也很在行
评分书是一本好书,但包装真不敢恭维,本来买硬皮的就是为了送人,结果拿到手,外观破损痕迹有很多,虽然内容没有破损。从图片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无伤大雅,但对于礼物而言真的很介意。
评分包办婚姻是为了避免青年男女在被爱情冲昏头脑时做出愚蠢的选择,因为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古代,婚姻是唯一也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评分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过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