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隨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人間隨喜


薛仁明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同心齣版社
ISBN:97875477051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07723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7-01
用紙:膠版紙

人間隨喜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人間隨喜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人間隨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人間隨喜》收錄作者近年來在兩岸報刊發錶的專欄文章,分為六輯:“躁鬱時代”、“颱灣現場”、“誌士修行”、“禮樂文明”、“文化興邦”、“教育之道”。這些文章從當下社會問題談起,落腳到迴歸傳統文化的人文關懷上,因目光犀利或直中心懷,遂引起熱議,影響不俗;堪稱時代人心的明眼洞察,中國文化的入心言說。
  本書尤為難得之處在於,作者無論觀察社會,針砭時弊,還是描摹世情,兼說文藝,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母體齣發。他寄身中國傳統文化二十餘載,終能與之相感相親;於是他談傳統文化,能真切,能動情,能與生命相激蕩,與現實相對應。他還原齣中國文化最為光明且親和的一麵,如日齣山榖,氣象一新;如鄉音悅耳,安穩人心。他的文字以士者情懷,允諾瞭一個安穩的現世,喜氣的人間。
  颱灣的文壇巨擘隱地先生曾贊譽作者文章“絕對大氣”,本書同樣延續瞭這個品質,無論對當下浮躁的時代,還是荒失的人心,皆關懷深切,對治有方,具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本書附贈《對話與問答》彆冊,收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討論,所談皆是今人感同身受的現實問題。而作者遊刃有餘、娓娓道來的對答,不禁令人感嘆:唯能解答人們的現實睏惑,纔見學問之真實不虛。

目錄

代序 迴歸曆史的軌跡——林榖芳訪談
楔子 《人間隨喜》緣起

壹 躁鬱時代時代流弊,在於人心
躁鬱躁鬱時代
空言現代學者太多,行者太少
乖戾我讀大陸讀書人的臉
倨傲請慎言“啓濛”二字
迂執一以貫之──忠厚者與聰明人之過
驕吝纔情之外,纔情之上

貳 颱灣現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政界與社會當美麗寶島變成瞭綜藝島
體製與現實不患寡而患不均──從陳光標談起
精英與民間隱性颱灣與顯性颱灣
民間與傳統星雲法師與中國的人間佛教
學界與文脈中國文化在颱灣?
時代與青年黃仁宇與宅男
教育與教改“零體罰”與颱灣教改

叁 誌士修行自心光明,是謂誌士;對應生命,是謂修行
元氣萬象曆然──關於文藝
歡喜隻因那光明喜氣——我與京劇的初識之緣
朝氣晚九朝五
興誌獨占一枝春──從梅花談起
清澈孔子的明知故犯
氣度孔門第一護法
格局堂堂漢傢歲月

肆 禮樂文明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
人世靜好何謂文明?
文明成毀華夷之辨
樂著大始“樂”
清嚴本真凡中國樂器,皆是道器
人情之美颱灣的傳統底蘊
唯誠唯敬敬字亭與文化底蘊
四時祭儀祖父祖母,皇天後土
沉靜清和法隆寺的黃土牆

伍 文化興邦遊於藝,誌於道
文脈接續文章華國
天心人意無心,以成其大──關於書法
平淡天真紛紜天地,寂寥宇宙──倪再沁老師與颱北當代藝術館大展
溫柔敦厚幫鬍適說幾句心裏話
存神忘形笑忘三國
文化土壤關於兩岸讀經

陸 教育之道使其虛心,使其滋養,使其擴大
師生印心重建師生關係
為人師錶當個神清氣爽的老師
端正寅畏知所寅畏,始可言教
尊師重道“講座”與“演講”
興味盎然遊春涉險——關於閱讀
自在中學薛樸“留學”
頤養性情食養山房,唱京劇
耳濡目染二丫頭讀三國

跋 我的書,我的老師
編後記 何以安心,何以為傢?

精彩書摘

  楔子 《人間隨喜》緣起
  這本書,名為《人間隨喜》。
  這本書,談中國文化。
  談中國文化,首先,我不批判,更無敵意。“五四”距今,已近百年;我覺得,該跨越過去瞭。尤其今日,“五四”時代的清新,已然不再;若成天還學“五四”的口吻批判傳統,都難免會流露齣另一種陳腐味。颱灣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就是這麼一個“五四”遺老,前幾年他鬧的大笑話,既讓人頓感時空錯亂,更令人不勝欷歔。晚年的柏楊,也多少有此迂執,整天罵著中國文化,罵到後頭,隻落得與一群憤青相濡以沫;我清楚感覺到,晚年的他,並不快樂。我看他晚年的麵孔,對照鬍適昔日之照片,非常明白,“五四”時代的好空氣,確實已然一去不復返。“五四”批評傳統,盡管多有不對,但確實有股朝氣;我不贊成他們的見解,卻著實喜歡他們的朝氣。然而,近百年後,物換星移,氣運更迭,“五四”昔日之朝氣,而今已轉成暮氣;彼時之英氣煥發,現今也漸漸成瞭戾氣憤懣。
  於是,“五四”如果已成包袱,那麼,就卸下吧!
  其次,我談中國文化,既不學院,也非學術。現今的學院體係,是根據西方的知識架構而成;這種體係,當然有其價值,但是,談東方之生命學問,卻實不相宜。二十幾年前,我懷著對中國文明的孺慕之情,進瞭颱大曆史係;四年後,塞瞭滿腦袋專有名詞,我卻一身狼藉,對真正的中國文化,也完全迷茫。前年去世的颱灣文化界名人孟東籬,五十年前,也同樣懷著滿身睏惑,進瞭颱大哲學係。他一心要解決人生之大惑,但是,他聽瞭課,讀瞭書,卻依然完全無解。隻好一臉憂鬱,成天在颱大校園內晃蕩徘徊,在心靈上,他無傢可歸。
  其實,我和孟東籬,都跑錯瞭地方。
  中國的生命學問,關鍵是體會與實踐,嚮來就不是學院著力的抽象思辨;而生命的學問,重點也在當下的生命對應,而非客觀的知識論述。在東方的係統裏,當下的生命對應,是學問的關鍵;做不到的,就彆說;若說瞭一堆,卻與生命無涉,那叫戲論。孔子之所以不作係統論述,就是為瞭永絕戲論。這兩年來,我常被稱為學者,但老實說,我並非現代意義的學者;我是個行者,是個中國文化的“體踐者”。雖說體踐不深,但是,如何從中受益,卻一直是我關心的焦點。我談中國文化,其實隻是浸潤其中,深知其好,故說給有緣之人也來聽聽。
  正因強調生命對應,注重當下,所以,中國人的宗教感,嚮來淡薄。彼世之憧憬,天堂的嚮往,中國人都不太當真。換言之,中國文化非常強調“人間性”。颱灣的《中國時報》,有個副刊,曾長時間引領文化風騷;極盛時,甚至曾受理訂戶專訂副刊一個版麵;此副刊,名曰,《人間副刊》。颱灣又有個星雲法師,建立佛光山道場,創立瞭一份報紙,名曰,《人間福報》。印度佛教對當下的世界、眼前的人間,皆以齣離之心為本;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解脫人生苦海,以進入另一個極樂世界。但佛教進入中土,開始所謂“中國化”,其實,就是吸收瞭中國的人間性。有瞭這人間性,於是,禪宗說,“挑水砍柴,無非大道”;又說,“平常心是道”。他們幾乎不談彼世,也不說極樂世界;他們活在當下世界,自在安然,花樣百齣。你看那群唐宋禪僧,個個生龍活虎,既殺佛、嗬佛、燒佛,又打人、罵人、喝人,他們還斬瞭佛來又斬貓,簡直天花亂墜;“道得的是三十棒,道不得的也是三十棒”,這又是什麼玩意兒?
  因為如此花樣百齣與天花亂墜,所以佛光山辦報,曰,《人間福報》。
  注重人間性,必然伴隨著喜氣。若無喜氣,人間何歡?若無喜氣,又何須看重此生?中國這個喜氣的民族,即使再苦,也多有不苦之處,也想法子要苦中作樂。昔日孔子周遊列國,眾人看他棲棲遑遑,像是吃盡瞭苦頭,但其實,他老人傢可仍樂著呢!不信?你看《論語》一開頭,就是“不亦悅乎”,又是“不亦樂乎”,這麼耿耿於“悅樂”,纔是孔子他老人傢最動人之處;而《論語》這樣的起始,也讓我們猛然驚覺,是呀!全世界又有哪個文明的根本典籍是如此開篇的?正因這般強調“悅樂”,於是,這個喜氣的民族,最不習慣沒事老苦著臉。因此,早先佛教傳入中國,佛菩薩的造像,多有嚴肅憂苦,迨數百年“中國化”之後,遂一尊尊轉變成一臉寬厚,滿是笑意。這就是中國文化。
  佛教中國化之後,常說“隨喜”二字。“隨喜”者,隨緣歡喜也。中國人喜歡隨和,不喜固執。中國人外錶隨隨便便、馬馬虎虎,這看似缺點,但其實更可能是大氣;那可以是孔子說的,“無可無不可”。因為“無可無不可”,所以中國人凡事看得開,不容易僵固呆滯;因為“無可無不可”,所以中國文明一次次度災解厄,即使劫難,也能“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國人的可或不可,都必須隨緣,都必須應緣;否則,就會成為偏執,成為教條。當年孔子之所以不作係統論述,也正因為,所有的討論,都該是這樣的對應關係,都必須如此應緣而作。正因應緣而作,所以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孔門師弟的問答,最是韆變萬化,風姿紛呈。
  早先,我應《東方早報》之邀,開闢瞭專欄,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點,來對應兩岸現今的各個麵嚮;至今每月數篇,寫得很開心;我常常想起《東方早報》的顧村言兄與梁佳姑娘。而今,承濛立品圖書的黃總與閆亮姑娘一番好意,又將我在兩岸各報章的其他專欄與散篇搜羅入內,結集成書。這些篇章,篇幅不大,也非係統論述,更談得無甚學問;但是,藉著這一篇篇文章,讀者若能有所觸動,若能從中微微有開豁之感,進而心生歡喜,那麼,就是我最大的得意瞭!
  ……

前言/序言

  代序 迴歸曆史的軌跡——林榖芳訪談
  林榖芳,禪者、音樂傢、文化評論人,颱灣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颱北書院山長。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時讀佛書有省,從此入禪;颱灣大學畢業後,隱於市修行;後為印證生命所學,往來兩岸,戮力於文化工作。其參禪講學寫作,均立足在安頓生命的真實學問。林榖芳乃本書作者之業師,此篇訪談對於作者文章及時代人心皆有點評。
  訪談時間:2012年2月4日
  訪談地點:颱北書院
  編者:本書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躁鬱時代》,寫作緣起是作者與您在颱灣的一場對談。這篇文章似乎敏銳地摸到瞭當今的時代癥候,因為躁鬱不安是時下普遍存在的社會心態,像流行病一樣幾乎波及每一個人。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林榖芳:用一句簡單的話講,人心之所以躁鬱,是因為所求未遂;所求不能達到,自然産生焦躁。現代社會這一現象尤為突齣,是因為社會對於欲求給予的是鼓勵態度。人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時代氛圍,都認為加法是天經地義要被肯定的。究其原因,不隻是物質文明的發達,不隻是當今處在資本主義時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近代以西方為主導的文明發展,自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勃興以來,對人的欲求就一直作正麵的看待,使其變得越發天經地義。可是被不斷刺激起來的欲求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導緻躁鬱。
  欲求膨脹,在西方其實還沒有那麼嚴重。在西方,雖然基督教和人文主義於曆史上衝突不斷,但每當人的地位被放大,神和原罪係統都會起到製衡作用,在社會中形成穩定的力量。因為觀照到原罪和人自身的不足而産生的謙卑,一定程度上始終是西方非常根柢的性格。而在中國,由於西方文化居於強勢,西化即被等同於現代化,我們不可避免地被捲入資本主義化和物質文明發展的浪潮裏。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們沒有西方的宗教機製和文化土壤,再找不到自己的解決辦法的話,所帶來的問題就會更為嚴重。
  無論西方式的現代化進程帶來多少弊病,都不可能再倒退迴去。那麼該怎麼辦?一方麵,是從大的方麵,即社會機製的改造入手;另一方麵,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從時代環境裏抽離齣來,迴到“不與萬法為侶”的主體,做到自足——社會還沒有壓縮到連這個空間都沒有。當社會所有的機製和思想都在肯定外求的閤理性,告訴我們隻有在社會網絡裏生命纔有意義的時候,其實你永遠擁有生命的自由,在這裏你可以找到生命的安頓。
  所求未遂導緻躁鬱,如今在知識分子身上體現尤為明顯。為什麼?因為他們更容易把自己的欲求擴充到極緻。所謂齊傢、治國、平天下,實際上也是欲求。如果這種嚮外的欲求不能被一種生命丘壑所承擔,就會帶來心理失衡。為什麼很多知識分子會酸腐,會憤世嫉俗,會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話,就是因為欲求得不到實現而産生瞭心理落差。最近在大陸,機製問題成為公共知識分子的主要議題,這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現象,也有其正麵功能;但機製的改造和人心的觀照,這兩方麵應當取得平衡,過分聚焦一個,都可能適得其反。
  編者:您講到知識分子,就關涉到本書引起熱議的一篇文章,《我讀大陸讀書人的臉》。文章指齣大陸知識分子過度關注製度方麵的問題,問題能解決到什麼程度不好說,但立即能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一個效應是,這些人越大聲疾呼,心態就越不平衡,結果可能是離他們理想的安穩社會越遠。
  林榖芳:對這篇文章,其實我有些保留看法。仁明比我有更多儒傢的味道,所以他筆下會傾注更多的社會關注;為瞭強調他自己的觀點,雖然他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還是用瞭一個全稱的語氣——“大陸知識分子”,這也是為什麼該篇文章在大陸會引起強烈的反彈。但拋開這一點,把它當做多數樣態來看,那麼大陸知識界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氛圍。
  公共知識分子關注的社會議題,比一般常民百姓要廣。按理說,應該是看得越廣的人,心胸也越寬闊。但如果關注的議題很大,甚至無限延伸,而心胸卻沒有隨之廣大,反倒容易比一般人更加焦躁。知識分子因為關懷公共議題,因為比常人看得遠而有憂慮,本是常態,但不能過甚。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其中的“憂”,還不隻是憂一個天下之議題,更是有天下之胸懷。這兩者之間要對稱,否則就容易懷憂喪誌、憤世嫉俗,不僅給自己的生命造成負擔,甚至可能加速社會矛盾。
  我讀仁明的文章,常會作兩個設身處地的設想。其一是設想大陸讀者的閱讀感受,我想他們的反彈更多不是針對內容,而是齣於情感。其二是設想我在仁明這個年紀,會如何去談這些問題,語氣是圓熟還是激烈?我是對大陸看得越多,越覺得中國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不會把話說死。其實仁明本可以把話說得更完備,但我這是求全之論瞭;也許仁明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劍,雖不能一擊必殺,但劍路清晰,說不定能引發一些可能性,隻是,這一擊是否反映瞭自己的急,也還是要自我反觀的。
  編者:人之所以有種種嚮外的欲望,是不是和物質文明時代下,人越來越少對生命的真實體驗有關?
  林榖芳:在當代社會,許多欲望其實是人為創造齣來的。好比手機,沒有手機之前人也活得好好的,有手機當然不是壞事,但自從這個東西發明之後,的確不斷刺激瞭人對手機新功能的欲望。
  這不僅有剛纔說的思想背景的原因,它和“消費刺激生産”的資本主義邏輯也是一緻的。當然,在群體社會裏,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問題完全歸咎於某種主義或觀點;但在一個社會總和體裏麵,有沒有作為中和的機製,是避免危機的關鍵。就比如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雖然現在還很難估量信息時代的發明者於人心的正負影響,但兩岸媒體幾乎無一例外地把喬布斯捧為英雄,對其逝世如喪考妣,對他創造齣來的消費需要的兩麵性,卻幾乎沒有任何反省,說明我們的社會對於欲望的被創造是給予肯定的。
  再來說生命體驗的問題。三十幾年前,“知識爆炸”這個詞首次齣現,說明知識擴充給人類造成瞭巨大影響,發展到信息社會就更是如此。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越來越傾嚮於在虛擬世界得到滿足,也就越來越遠離現實的生命體驗。以往是知識分子容易有這個問題,他們會把概念當實在,從而陷入戲論當中;如今更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沉溺在虛擬世界裏,所以這個問題變得越發嚴重瞭。我們一直說當代社會是多元社會,但因為信息滲透無遠弗屆,人人可以自由選擇他要的信息,不必將自己暴露在一己不能掌握的實然環境裏,從這兒來看,生命乃至社會反而是在趨於極度的一元化。而我們的文化論述總在倡導求新,年輕人在這樣的鼓動下更加沒有束縛,提供給他們的物質支持也比以前好很多,可是若論到生命的安頓和積纍,那麼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顯然是不足以支撐的。
  要反轉這樣的現狀,可以通過一些人文的作為,讓人們多一些實際的生命體驗,帶著更多的覺醒迴到實際生活,他們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吸引力要遠遠大於虛擬世界。現今的文化環境雖然不利,但這些嚴肅的對內在生命議題的論說,還是盡量要讓想看的人看到。當有瞭更多覺醒的分眾和個人,就可能中和一元社會帶來的負麵影響。
  編者:那麼在中國,要建立對物質文明和一元社會的中和機製,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
  林榖芳:這個問題我想先談得遠一些。我是教藝術的,過去我們上課,一定是先講藝術理論,再講藝術史;但現在教法不一樣,順序是倒過來瞭。為什麼?說明我們看到,所有的美學都是曆史的産物。即便像西方的思辨美學,想象可以抽離於美學現象去談美的本質,這種觀點其實也是曆史的産物。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人都是曆史創造齣來的,文化都是曆史創造齣來的。文化為什麼不能簡單地進行移植,而需要有機地涵化?因為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先驗真理存在。
  人作為一個物種,當然有共通性;但隨意把一個概念加上普世性,其實是很危險的,這樣容易忽略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特殊性和曆史軌跡。我們活在這片土地上,活在這片文化氛圍裏,這土地和氛圍都是曆史的産物。隻有接續這個曆史,纔能改變曆史,而不是依據一個普世性的原理,就可以否定曆史。每一個社會必然要迴到自己的曆史軌跡,去尋求它可能與當代發生的對應,其對應的樣態不一樣,也是必然的。所以我們說西方理論不能簡單移植過來為我使用,不是在否定這些理論的價值,而是說要讓它和我們的曆史作一個有機的結閤與轉化。
  可是近一百多年來,我們大體上是在用外來的理論看自己,把太多精力放在藉用西方的東西來改造自己,以為西方文化是可以直接嫁接和引進的;太少尊重和遵循自己的曆史軌跡,並思考如何從這當中尋得一條對應當代的路。
  中國尤其是個重視曆史的民族。中國文化是人間性的,好處是一切不離人間,但壞處可能是缺乏終極關懷。中國人在終極關懷上的追求更多錶現為一種曆史感,通過曆史的興替起落,瞭悟生命該如何安頓如何擴充;曆史的聯結一旦不在,中國文化很可能就隻剩現實性。所以說,西方文明傳到中國,負作用之所以會那麼大,一方麵因為兩種文化屬性不一樣,一方麵和曆史的切割也有關。中國尋求自己的齣路,還是要迴到自身的曆史軌跡作思考。
  從這一點考慮,那麼可以看到仁明的一些說法,正是從中國文化母體齣發所作的詮釋,這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基點,沒有這個基點,生命就很容易搖擺不定。我知道有些人對仁明有看法,認為他隻講結論,少有論理的過程;但仁明這樣寫是有道理的,因為觀照有時不需要有那麼嚴格的論理邏輯,它可以是一種直觀和總體領悟。
  編者:有人說,在大陸,中國文化文脈已斷。對此您怎麼看?
  林榖芳:“文脈”也是一個全稱的說法,而中國的民間是非常廣大的。雖然文脈在大陸看似氣若遊絲,但並非已經斷絕,而是不絕如縷。因為無論主流思想是否關注傳統文化的接續,民間一直有著各種嘗試。大陸的文化人要想在這上麵有所作為,自身一定要先有生命的印證;如果隻是空談文脈,那談到後來反而是要斷掉的,何況,當前多數的論說方式也都不是中國的瞭。對仁明的文章,就不能當學術論文來點評,因為他寫作的訴求點並非學術,而是與生命情境的對接。
人間隨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人間隨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的書啊..............

評分

taiwan的書太多,taiwan人寫的書更多,隻要不是政客或者投機者,終有一觀。

評分

不錯的書,作者的視角立意都不錯

評分

京東一直很給力,配送快,售後佳,會繼續支持京東的

評分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不一樣的,很土的一句話,但是很真實。

評分

聽瞭薛老師的講座,開始關注他的博客,對人生有瞭心的感悟,書很好,可惜沒簽名,哈哈.

評分

京東是身邊的百貨公司。

評分

好書,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好書,慢慢讀讀,有意思,有啓發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人間隨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