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聖經注釋”係列是目前一套集閤全球華人聖經學者撰著、齣版的全本聖經注釋,也是當今漢語世界深入、詳盡的聖經注釋。“天道聖經注釋”係列注重原文釋經,作者在所著作的範圍內都是學有專長,他們結閤瞭當代新聖經研究學術成就,用中文寫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尤為難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務信仰社群的經驗,更貼近漢語讀者的生活。
本注釋叢書力求錶達聖經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使讀者參閱後不但對經文有全麵和深入的理解,更能把握到幾韆年前的聖經書捲的現代意義。叢書齣版後受到全球漢語聖經研習者、神學教育界以及華人教會廣泛歡迎,並幾經再版,有些書捲還作瞭修訂。中文簡體版將由上海三聯書店陸續齣版發行。
“天道聖經注釋”叢書特點為:
1.解經 (exegesis)與釋經(exposition)並重。一方麵詳細研究原文字詞、時代背景及有關資料,另一方麵也對經文各節作仔細分析。
2. 全由華人學者撰寫,不論用詞或思想方法都較翻譯作品易於瞭解。
3. 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學養和專長,其著述可給讀者多方麵的啓發和參考。
4. 重要的聖經原文盡量列齣或加上英文音譯,然後在內文或腳注詳細講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聖經。
鮑會園博士撰寫的《歌羅西書注釋》是“天道聖經注釋”叢書之一。
寫作的原因和目的
在保羅被監禁的末期,歌羅西教會的牧人以巴弗到羅馬來探望他。當時歌羅西齣現瞭一些傳異端教訓的人,使以巴弗非常擔心。他們的教訓有猶太教的色彩,也有外族宗教的色彩,聽起來很吸引人。以巴弗知道這種教訓是錯誤的,但可能他自己沒辦法抵擋或者反駁;齣於不得已,他到羅馬來找保羅,嚮他請教。為瞭教會的需要,保羅寫瞭歌羅西書,指齣這些異端教訓的錯誤,也告訴他們正確信仰的立場和改正錯誤教訓的方法。另外一個亞細亞人推基古(徒二十4)也在羅馬,他可能是以弗所人(提後四12)。推基古正要迴亞細亞,保羅就托推基古將歌羅西書帶去。以巴弗暫時留在羅馬陪保羅(西四12)。同時保羅在羅馬遇到瞭另外一個歌羅西人歐尼西慕;他本是腓利門的奴隸,從主人傢逃跑,來到羅馬,遇見瞭保羅。在保羅的帶領之下,歐尼西慕悔改信瞭主。過去他是個沒有用處的人(門11),現在他成瞭親愛忠心的兄弟(西四9),保羅要使歐尼西慕和他肉身的主人和好,因為他們現在都是基督裏的弟兄瞭。如今推基古要迴亞細亞,他帶歐尼西慕去見腓利門是最好的機會。為瞭加強對腓利門的影響,保羅又親自寫瞭腓利門書,叫推基古和歐尼西慕一起帶去。
……
主編序言
華人讀者對聖經的態度有點“心懷二意”,一方麵秉承華人自身的優良傳統,視自己為“這書的人”(people of the Book),篤信聖經是神的話;另一方麵又很少讀聖經,甚至從不讀聖經。“二意”的現象不僅和不重視教導聖經有關,也和不明白聖經有關。感到聖經不易明白的原因很多,教導者講授膚淺及不清楚是其中一個,而教導者未能精闢地講授聖經,更和多年來缺乏由華人用中文撰寫的釋經書有關。“天道聖經注釋”(簡稱為“天注”)在這方麵作齣劃時代的貢獻。
“天注”是坊間現有最深入和詳盡的中文釋經書,為讀者提供準確的數據,又保持瞭華人研讀聖經兼顧學術的優美優良傳統,幫助讀者把古代的信息帶入現代處境,可以明白聖經的教導。“天注”的作者都是華人學者,來自不同的學術背景,散居在香港、颱灣地區以及東南亞、美洲和歐洲各地,有不同的視野,卻同樣重視聖經權威,且所寫的是針對華人讀者的處境。
感謝容保羅先生於1978年嚮許書楚先生倡議齣版“天注”,1980年11月第一本“天注”(鮑會園博士寫的歌羅西書注釋)麵世,二十八年後已齣版瞭七十多本。史丹理基金公司和“天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從許書楚先生手中“接棒”,繼續不斷地推動和“天注”有關的事工。如果順利,約一百本的“天注”可在2012年完成,呈獻給全球華人讀者研讀使用。
筆者也於2008年10月從鮑會園博士手中“接棒”,任“天注”的主編,這是筆者不配肩負的責任,因多年來為瞭其他的工作需要而鑽研不同的學科,未能專注及深入地從事聖經研究,但鮑博士是筆者的“恩師”,筆者的處女作就是在他鼓勵下完成,並得他寫序推介。筆者願意接棒,聯絡作者及構思“天注”前麵的發展,實際的編輯工作由兩位學有所成的聖經學者鮑維均博士和曾祥新博士肩負。
願廣大讀者記念“天注”,使它可以如期完成,這是所有“天注”作者共同的盼望。
鄺炳釗
2008年12月
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震撼,在於它成功地在“曆史的距離感”和“永恒的相關性”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作者的筆觸在曆史還原和當代關懷之間自如切換,讓人清晰地看到,幾韆年前的睏惑和掙紮,與我們今天麵對的現代睏境,在人性層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沒有把那些古代的文字僅僅視為曆史遺跡,而是將其視為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當我讀到作者將某個古代的倫理睏境與當代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類比闡釋時,那種強烈的共鳴感令人震撼。這種能力——讓古老的聲音在現代社會依然清晰可聞——是衡量一部優秀注釋作品的最高標準。這本書做到瞭,它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書,它更是關於“現在”和“未來”的深刻反思。我感覺自己不僅讀懂瞭文本,更重要的是,我讀懂瞭自己身處的世界。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對我來說是一次真正的智力挑戰,但這種挑戰感正是其魅力所在。作者毫不迴避那些神學上最尖銳、最容易引發爭議的議題,反而將其置於聚光燈下進行深入剖析。他呈現瞭多種相互競爭的解讀視角,不急於給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解釋背後的前提假設和邏輯推導。我尤其喜歡他引入的跨學科視野,將古典哲學、修辭學甚至早期科學思潮都納入討論範圍,極大地拓寬瞭對文本的理解維度。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一場主動的思辨之旅。當我閤上書本時,腦子裏充滿瞭各種新的思考火花,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也被重新校準瞭一遍。這不是一本提供速成答案的書,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教你如何提問,而非僅僅告知你答案。
评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同樣是無可估量的。我之前參與過一些相關的學習小組和研討會,常常因為缺乏統一的參考資料而效率低下。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團隊內部討論的深度和效率。它提供瞭一套穩定、可靠的解釋框架,使得我們可以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理解基礎進行更深入的辯論和探索。作者對具體經文的逐句分析,細緻到詞語的詞源和當時聽眾的文化敏感點,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使得我們在實際應用這些古老智慧時,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其原意,避免瞭望文生義的偏差。對於任何想要真正“使用”而非僅僅“閱讀”這些古老文獻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堅實可靠的工具箱,它武裝瞭讀者的頭腦,讓他們能夠自信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討復雜議題。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是太紮實瞭,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語言藝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原文概念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智慧。他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故作深奧的學者腔調,而是用一種極其清晰、精確的語言去拆解和重構復雜的教義。每次當我被某個術語繞得暈頭轉嚮時,翻到後麵的注釋或解釋部分,總能豁然開朗。那感覺就像是有人拿著一把精密的刻刀,將一塊粗糙的璞玉雕琢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值得稱贊,頁邊留白恰到好處,注釋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不會打斷閱讀的連貫性,卻又能隨時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對於我這種喜歡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閱讀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又不失溫度的寫作風格,無疑是最大的享受。它讓我感到,即便是麵對最古老的文本,通過現代的思維和精準的工具,依然可以挖掘齣無窮的新意和價值。
评分哇,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那些復雜的曆史背景和哲學思辨很感興趣,而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仿佛帶著你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身感受那些信仰衝擊和文化碰撞。尤其是對早期基督教思想發展脈絡的梳理,邏輯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我以前讀過一些相關的資料,但總感覺碎片化,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圖景。這本書卻像一根主綫,把所有零散的知識點串聯瞭起來,形成瞭一個宏大而又精妙的體係。他不僅僅是在解釋文本,更是在還原當時的語境,讓你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信徒會那樣思考,那樣行動。讀完之後,我對很多曆史事件的理解都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有瞭深厚的內在邏輯支撐。這種深度和廣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導讀材料可以比擬的,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但又保持瞭極佳的閱讀流暢性,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
评分人额会使人的肌肉图头发
评分行动会对人体就的认同与合同号
评分内容简介 共五卷,计2384页。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很多基督徒觉得创世记难懂的问题很多。作为一位知名的旧约学者,《创世记注释(套装共5册)》作者用五卷本这样浩大的篇幅回答了诸多的“难题”。但作者注释的目的不仅是让读者明白圣经,更要鼓励、协助读者践行圣经。所以本注释作者从七个步骤详细解释创世记各章内容,使读者会对创世记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七个步骤包括:1.圣经研究。2.文学技巧。3.背景研究。4.上下文。5.经文原意。6.新约引用。7.经文与我。
评分二月十二日(星期三)
评分这里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问题。对信心合理的分析是不是包括我们使用认同的概念、对认同强度的评价,以及反面的认同?如我们所已经看见的,克拉克的分析确实公平地处理了圣经中信心(知识)与顺服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承认他也公平地处理了那个我们所发现的非常关键的要素(对个人的认识)——友谊。虽然友谊不能被简化为事实性的知识,但一个全心全意相信神的话语中所有命题的人,肯定会成为神的朋友。认同、顺服以及友谊,不能舍其一,由于各自包含着其他两种要素,它们其中任何一者都可以被用以定义信心。因此“认同”是恰当的(加上先前所作之修饰),但它既不是唯一可能的分析途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认同的尚智主义涵义,克拉克正确地认为是对抗这个时代的反真理精神非常宝贵的特质57,但同时也可能误导人,使人以为我们与神的关系基本上是理论性或学术性的。这个词根据克拉克的用法,并不一定会带来混淆,但却可能造成误导,而更严重的是,克拉克似乎不承认其他层面(例如,顺服,友谊)至少也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上作为定义信心的方式,而这些是fiducia(信靠)所反映出的观念。因此即使(如克拉克所言)信心不是某些超越认同的概念,它至少包含某些“认同”的理性层面之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宗信仰需要“更多”。
评分四月六日(星期一)
评分作者简介 邝博士,博士,曾获香港建道神学院神学士、美国歌顿大学文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法律学士、香港大学法律深造文凭、美国惠敦大学文学硕士、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哲学博士,也曾任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教务主任、神学硕士科主任等职,亦从教于港台和北美多所神学院。
评分热让他有人听到与他人与他人
评分五月七日(星期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