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編寫前後費時十年,1985年由上海辭書齣版社齣版,首印50萬冊,一經齣版便在讀者中引起極大反響,並得到專業領域的認可,榮獲1985年四川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特彆奬。此次修訂根據袁珂先生生前親自對1985年版中的諸多條目進行重寫和補充的手稿重新整理,使這一經典著作更加完善,為讀者提供瞭解中國神話的最佳讀本。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對詞目的說明, 引用原文作解釋, 使內容更為紮實, 引據確鑿。這樣一部全麵而專業的詞典,既有益於神話研究的進行,又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隨文所配400餘幅插圖,更為讀者打開瞭一窺神話傳說原貌的大門。
作者簡介
袁珂(1916—2001),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1946年,任職颱灣省編譯館,開始係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到1949年迴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中國古代神話》齣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係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瞭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瞭《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閤著)等20多部著作及800餘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被翻譯成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校課本。
目錄
齣版說明
序 言
體例說明
正文詞目
參考詞目
詞典正文
分類詞目錶
精彩書摘
一 畫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一目國 《山海經·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燭陰)東,一目中其麵而居。”《大荒北經》雲:“有人一目,當麵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又《海內北經》雲:“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麵而一目。”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為一目,疑亦此國。《淮南子·墬形訓》有“一目民”。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今本無)雲:“北方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鬼物可謂“螭”,謂之“龍物”,則所未詳。
一足鳥 漢劉嚮《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按除*商羊外,《山海經》所記*橐、*畢方、*跂踵,均為一足鳥。
一足國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捲五:“大秦國人長十丈。小秦國人長八尺。一足國人長九寸。”參見“奇股民”(189頁)。
一足鬼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捲六:“元嘉中,潁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樗蒲而無五木,鬼乃刀斫庭中楊枝,於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按此所寫鬼,蓋山精之類。又雲:“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恍惚如狂,遊走非所,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張有二捲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於梁上擲還一捲,少裂壞,乃為補治。王傢嫁女,就張藉□(疑有缺,編者注),鬼求紙筆代答。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藉之,明日送還,而皆摺壞。”參見“山精”(27頁)、“獨足鬼”(232頁)。
一角羊 謂神羊*觟。漢王充《論衡·是應》:“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一角獸 {1}謂*麒麟。《史記·孝武本紀》:“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索隱引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2}謂*天鹿。
一腳人 即“奇股民”。《山海經·大荒西經》“一臂民”下郭璞注:“北極下亦有一腳人,見《河圖玉版》。”
一碗水 泉名。明陳仁锡《潛確類書》捲二四:“大成坡,在鶴慶府城東南,頂有泉,圓徑尺許,深如之,終歲不溢,盛夏不涸。相傳南詔濛氏過此,三軍無水,渴甚,拔劍插地,泉隨湧齣。至今行人資焉,謂之一碗水。”
一臂民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臂民。”畢沅雲:“此似釋《海外西經》一臂國。”參見“一臂國”。
一臂國 《山海經·海外西經》:“一臂國在其(三身國)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大荒西經》有“一臂民”;《淮南子·墜形訓》謂海外三十六國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爾雅·釋地》雲:“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腳。”即本《山海經》。參見“比肩民”(42頁)。
一臂三麵 《呂氏春鞦·求人》:禹西至“其(奇)肱、一臂三麵之鄉。”按一臂三麵,即*三麵一臂。
二 畫
〔一〕
丁令威 《搜神後記》捲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錶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韆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遂高上衝天。”按丁令威化鶴事,唐宋詞人常用之,承傳至今。
丁靈國 即“釘靈國”(168頁)。
七夕 舊稱七月七日為七夕。相傳是夕牽牛、織女二星相會。唐韓鄂《歲華紀麗》捲三引《風俗通》雲:“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舊時婦女穿針、設瓜果以迎之。宋張耒《七夕》詩雲:“空將淚雨作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與俗傳七夕之雨為織女悲淚之言閤。參見“乞巧”(28頁)。
七仙女 三國魏曹植《靈芝篇》雲:“董永遭傢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緻甘肥。責傢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人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即董永與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獻記錄。黃梅戲及川戲等均本之,略雲董永傢貧,賣身葬父。玉帝小女七仙女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傢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傢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迴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隻得與永彆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參見“董永”(310頁)。
七聖畫 唐張讀《宣室誌》捲一:“雲花寺有聖畫殿,長安中謂之七聖畫。初殿宇既製,寺僧求畫工,將命施彩飾繪,責其值不閤寺僧所酬,亦竟去。後數日,有二少年詣寺來謁,曰:‘某善畫者也。今聞此寺將命畫工,某不敢利其值,願輸工可乎?’寺僧欲先閱其筆。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嘗畫於長安中,寜有跡乎?’……寺僧利其無值,遂許之。後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繪,將入殿宇,且為僧約曰:‘從此去七日,慎勿啓吾之戶,亦不勞賜食。’……僧從其語。自是凡六日,闃無有聞。僧相語曰:‘此必怪也,當不宜果其約。’遂相與發其封。戶既啓,有七鴿翩翩望空飛去。其殿中彩繪,儼若四隅,惟西北墉未盡飾焉。後畫工來見之,大驚曰:‘真神妙之筆也!’於是無敢繼其色者。”
七十二變 《西遊記》第七迴:“佛祖道:‘你除瞭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鬥雲,一蹤十萬八韆裏,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孫悟空七十二變,蓋仿自*女媧之七十化。《淮南子·說林訓》雲:“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女媧之腸”則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乃徑以“變”釋“化”。其說雖誤,而於孫悟空七十二變則有啓迪之功。或雲二郎神楊戩亦有七十二變,其甥沉香則有七十三變(見杜穎陶編《董永沉香閤集·新刻寶蓮燈救母全傳》),其實皆“女媧七十變”之演化。
十日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禦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東經》:“湯榖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湯榖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齣,皆載於烏。”羲和浴日之甘淵,蓋即十日所浴之湯榖。《楚辭·天問》雲:“羿焉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言堯時十日並齣,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莊子·鞦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經》(今本無)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便為十日之終局。
十烏 謂*十日。《易林·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射九雌;雄得獨全,雖驚不危。”參見“九烏”(9頁)。
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按靈山為山之*天梯。“十巫從此升降”,謂“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采藥當為其餘事。
十二神 大儺逐疫之諸神。《後漢書·禮儀誌》:“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濛熊皮,玄衣硃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於禁中。……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乾,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矔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齣端門……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按十二神即十二獸。參見“大儺”(22頁)、“彊良”(364頁)、“窮奇”(178頁)。
一 畫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一目國 《山海經·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燭陰)東,一目中其麵而居。”《大荒北經》雲:“有人一目,當麵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又《海內北經》雲:“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麵而一目。”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為一目,疑亦此國。《淮南子·墬形訓》有“一目民”。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今本無)雲:“北方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鬼物可謂“螭”,謂之“龍物”,則所未詳。
一足鳥 漢劉嚮《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按除*商羊外,《山海經》所記*橐、*畢方、*跂踵,均為一足鳥。
一足國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捲五:“大秦國人長十丈。小秦國人長八尺。一足國人長九寸。”參見“奇股民”(189頁)。
一足鬼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捲六:“元嘉中,潁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樗蒲而無五木,鬼乃刀斫庭中楊枝,於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按此所寫鬼,蓋山精之類。又雲:“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恍惚如狂,遊走非所,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張有二捲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於梁上擲還一捲,少裂壞,乃為補治。王傢嫁女,就張藉□(疑有缺,編者注),鬼求紙筆代答。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藉之,明日送還,而皆摺壞。”參見“山精”(27頁)、“獨足鬼”(232頁)。
一角羊 謂神羊*觟。漢王充《論衡·是應》:“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一角獸 {1}謂*麒麟。《史記·孝武本紀》:“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索隱引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2}謂*天鹿。
一腳人 即“奇股民”。《山海經·大荒西經》“一臂民”下郭璞注:“北極下亦有一腳人,見《河圖玉版》。”
一碗水 泉名。明陳仁锡《潛確類書》捲二四:“大成坡,在鶴慶府城東南,頂有泉,圓徑尺許,深如之,終歲不溢,盛夏不涸。相傳南詔濛氏過此,三軍無水,渴甚,拔劍插地,泉隨湧齣。至今行人資焉,謂之一碗水。”
一臂民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臂民。”畢沅雲:“此似釋《海外西經》一臂國。”參見“一臂國”。
一臂國 《山海經·海外西經》:“一臂國在其(三身國)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大荒西經》有“一臂民”;《淮南子·墜形訓》謂海外三十六國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爾雅·釋地》雲:“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腳。”即本《山海經》。參見“比肩民”(42頁)。
一臂三麵 《呂氏春鞦·求人》:禹西至“其(奇)肱、一臂三麵之鄉。”按一臂三麵,即*三麵一臂。
二 畫
〔一〕
丁令威 《搜神後記》捲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錶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韆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遂高上衝天。”按丁令威化鶴事,唐宋詞人常用之,承傳至今。
丁靈國 即“釘靈國”(168頁)。
七夕 舊稱七月七日為七夕。相傳是夕牽牛、織女二星相會。唐韓鄂《歲華紀麗》捲三引《風俗通》雲:“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舊時婦女穿針、設瓜果以迎之。宋張耒《七夕》詩雲:“空將淚雨作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與俗傳七夕之雨為織女悲淚之言閤。參見“乞巧”(28頁)。
七仙女 三國魏曹植《靈芝篇》雲:“董永遭傢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緻甘肥。責傢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人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即董永與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獻記錄。黃梅戲及川戲等均本之,略雲董永傢貧,賣身葬父。玉帝小女七仙女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傢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傢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迴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隻得與永彆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參見“董永”(310頁)。
七聖畫 唐張讀《宣室誌》捲一:“雲花寺有聖畫殿,長安中謂之七聖畫。初殿宇既製,寺僧求畫工,將命施彩飾繪,責其值不閤寺僧所酬,亦竟去。後數日,有二少年詣寺來謁,曰:‘某善畫者也。今聞此寺將命畫工,某不敢利其值,願輸工可乎?’寺僧欲先閱其筆。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嘗畫於長安中,寜有跡乎?’……寺僧利其無值,遂許之。後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繪,將入殿宇,且為僧約曰:‘從此去七日,慎勿啓吾之戶,亦不勞賜食。’……僧從其語。自是凡六日,闃無有聞。僧相語曰:‘此必怪也,當不宜果其約。’遂相與發其封。戶既啓,有七鴿翩翩望空飛去。其殿中彩繪,儼若四隅,惟西北墉未盡飾焉。後畫工來見之,大驚曰:‘真神妙之筆也!’於是無敢繼其色者。”
七十二變 《西遊記》第七迴:“佛祖道:‘你除瞭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鬥雲,一蹤十萬八韆裏,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孫悟空七十二變,蓋仿自*女媧之七十化。《淮南子·說林訓》雲:“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女媧之腸”則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乃徑以“變”釋“化”。其說雖誤,而於孫悟空七十二變則有啓迪之功。或雲二郎神楊戩亦有七十二變,其甥沉香則有七十三變(見杜穎陶編《董永沉香閤集·新刻寶蓮燈救母全傳》),其實皆“女媧七十變”之演化。
十日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禦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東經》:“湯榖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湯榖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齣,皆載於烏。”羲和浴日之甘淵,蓋即十日所浴之湯榖。《楚辭·天問》雲:“羿焉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言堯時十日並齣,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莊子·鞦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經》(今本無)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便為十日之終局。
十烏 謂*十日。《易林·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射九雌;雄得獨全,雖驚不危。”參見“九烏”(9頁)。
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按靈山為山之*天梯。“十巫從此升降”,謂“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采藥當為其餘事。
十二神 大儺逐疫之諸神。《後漢書·禮儀誌》:“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濛熊皮,玄衣硃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於禁中。……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乾,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矔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齣端門……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按十二神即十二獸。參見“大儺”(22頁)、“彊良”(364頁)、“窮奇”(178頁)。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第一部分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