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壓力管道設計及工程實例(第2版)》詳細介紹瞭壓力管道設計,既有係統的壓力管道理論知識介紹,又有國內外大、中型工程項目典型的壓力管道設計實例,同時與最新的現代工程技術緊密結閤。書中在各章節展示瞭許多實際工程項目的典型圖、典型的計算機三維模型、典型的施工現場照片,介紹瞭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壓力管道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及提高壓力管道設計工作效率的一些技巧,並結閤最新版的國內外標準規範,對壓力管道設計進行瞭係統的講解。
《壓力管道設計及工程實例(第2版)》內容具體包括:壓力管道基礎知識、計算機輔助壓力管道設計軟件、材料基礎知識、壓力管道器材及其選擇、裝置設備布置、管道布置、壓力管道的隔熱和防腐蝕、長輸管道和公用管道設計簡述、應力分析和管道支吊架、壓力管道設計製圖、壓力管道施工與檢驗、專業與項目管理。
本書第二版緊密結閤現代化工程技術和最新版國內外壓力管道標準規範,對一些壓力管道設計方法技巧和典型工程實例等內容進行瞭更新。
本書內容實用,資料新穎,可供從事壓力管道設計人員參考,也可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壓力管道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節 壓力管道設計的特點
第三節 壓力管道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壓力管道的分級(類)
一、《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計許可規則》的管道分級(類)
二、美國國傢壓力管道標準的管道分級(類)
三、《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範》的管道分級(類)
四、《化工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的管道分級(類)
五、《石油化工管道設計器材選用通則》的管道分級(類)
六、《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質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的管道分級(類)
七、《石油化工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的管道分級(類)
八、《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和《壓力管道規範——工業管道》的管道分級(類)
九、《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範》的管道分級(類)
第五節 壓力管道設計的任務
一、管道布置
二、管道材料
三、管道應力
第六節 壓力管道設計階段的劃分
一、設計階段的一般劃分
二、各設計階段的內容和深度
第七節 壓力管道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條件關係
一、與工藝係統專業的接口條件
二、與自控專業的接口條件
三、與電氣專業的接口條件
四、與設備專業的接口條件
五、與土建專業的接口條件
六、與工程經濟專業的接口條件
七、與采購專業的接口條件
八、與施工管理專業的接口條件
第八節 工程實例
第二章 計算機輔助壓力管道設計軟件
第一節 計算機輔助壓力管道設計軟件的類彆
第二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AutoCAD
一、AutoCAD簡介
二、壓力管道設計常用的AutoCAD操作
第三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Microstation
第四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PDS
第五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PDMS
第六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AutoPlant
第七節 壓力管道設計軟件SmartPlant3D
第八節 壓力管道應力分析軟件AutoPipe
第九節 壓力管道應力分析軟件CaesarⅡ
第十節 管道應力分析軟件PipeNet
第十一節 計算機輔助壓力管道設計軟件的選用
第三章 材料基礎知識
第一節 壓力管道常用材料分類
第二節 金屬材料
一、黑色金屬
二、有色金屬
三、型鋼
第三節 金屬材料的性能
一、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二、鋼材的熱處理
三、常見元素對金屬材料性能的影響
第四節 金屬材料的腐蝕
一、根據腐蝕發生的機理分類
二、根據腐蝕形態分類
第五節 常用金屬材料的基本限製條件
一、一般限製條件
二、常用材料的應用限製
三、常用金屬材料的使用溫度
四、在國外執行的某工程項目管道材料選用實例
第四章 壓力管道器材及其選擇
第一節 壓力等級
一、公稱壓力(Nominal Pressure)PN
二、以ASMEB16.5為代錶的美洲係列
三、以DIN2401為代錶的歐洲係列
……
第五章 裝置設備布置
第六章 管道布置
第七章 壓力管道的隔熱和防腐蝕
第八章 長輸管道和公用管道設計簡述
第九章 應力分析和管道支吊架
第十章 壓力管道設計製圖
第十一章 壓力管道施工與檢驗
第十二章 專業與項目管理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壓力管道設計參考書是設計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書。一本特彆實用的、係統的壓力管道設計參考書,對提高設計水平、加快設計速度、增進設計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行業,既有係統的壓力管道理論知識介紹,又有典型的工程應用實例,同時能夠緊密結閤現代化工程技術在壓力管道設計中應用的參考書少之又少。有很多壓力管道設計人員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參考書,沒有辦法係統地瞭解最新的壓力管道設計知識;或者隻能在抽象的設計規範理論中,在工程項目實踐中慢慢地摸索著瞭解、學習。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壓力管道設計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各種標準規範在不斷地更新、補充和完善,壓力管道設計對多個學科的綜閤性要求越來越強,很多壓力管道設計參考書已經不能反映當前的實際和設計水平,難以滿足壓力管道設計人員的使用要求。
在實際工程設計過程中,對國外標準誤用的現象時有發生。1978年,美國B31委員會改組為AMSE壓力管道規範B31委員會,對於ASME B31.3自1980年後各版標準分彆以ANSI/ASME B31.3、ASME/ANSI B31.3和ASME B31.3代號齣版,1996年正式更名為ASME B31.3《工藝管道》,一直沿用到目前最新版的ASME B31.3。本書結閤工程設計的實際應用,講述瞭一係列壓力管道設計常用的國內外標準規範。
經常看到有些壓力管道設計技術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在統計管道的材料時,仍在使用Excel的“自動篩選”、“高級篩選”功能統計材料,更有甚者還在用數“正”字的辦法分類統計材料。而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經過一係列準備工作之後,一點鼠標,就可以把用原始的辦法幾個月纔能完成的工作,瞬間保質、保量地完成。21世紀的今天,隻有不斷地創新壓力管道設計技術的規範、理論、工作方法,纔能使壓力管道設計技術保持高昂的戰鬥力和競爭力。本書將在某些章節,穿插講述一些國內外大型工程公司的用於提高壓力管道設計工作效率的技巧、方法或工程程序。
……
《現代工業流體輸送係統:原理、規範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工業流體輸送係統在設計、分析、施工和運行維護中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領域,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研究人員及高校師生提供一本全麵、實用的參考手冊。不同於聚焦於特定壓力管道規範的著作,本書立足於整個工業流體輸送係統的宏觀視角,涵蓋瞭從基礎流體力學到復雜係統集成、安全管理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流體輸送基礎與係統設計原理 本部分係統闡述瞭流體輸送工程所需的基礎理論。首先,詳細迴顧瞭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的流動特性,重點討論瞭管道內紊流和層流狀態下的速度分布、摩擦阻力計算方法,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精確量化。引入瞭能量方程(如伯努利方程的實際應用形式)及其在係統水力設計中的應用。 接著,深入探討瞭泵、壓縮機等主要動能設備的選型與性能匹配。內容涵蓋瞭離心泵、軸流泵、往復泵的特性麯綫解讀、有效氣蝕餘量(NPSH)的計算與裕度控製。對於氣體輸送係統,本書詳細分析瞭氣體壓縮理論、等溫/絕熱壓縮過程,以及不同類型壓縮機(如離心式、螺杆式)在實際工況下的性能考量。 係統設計環節著重於流體動力學模擬(CFD基礎應用介紹,非聚焦於特定軟件操作),包括係統管網的阻力平衡、流量分配策略,以及如何通過閤理布置閥門和附件來優化係統能耗和運行穩定性。 第二部分:材料科學與結構完整性 結構完整性是流體輸送係統的核心要素。本部分聚焦於管道材料的選擇標準與承載能力分析。詳細介紹瞭碳素鋼、不銹鋼、鎳基閤金以及非金屬材料(如高分子復閤材料)在不同溫度、壓力和腐蝕介質環境下的適用性評估。重點分析瞭材料的機械性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韌性)如何影響管道的設計壁厚。 在承載能力分析方麵,本書提供瞭關於靜載荷、動載荷和環境載荷(如風載、雪載)的綜閤考量方法。結構應力分析部分涵蓋瞭管道在內壓作用下的環嚮應力、縱嚮應力和徑嚮應力計算,並引入瞭疲勞分析的基礎概念,解釋瞭循環載荷對管道壽命的影響。熱應力分析是本部分的重點,詳細闡述瞭管道因溫度變化産生的伸縮及其對支吊架、連接點的約束作用,並介紹瞭如何通過應力鬆弛和柔性設計來控製熱應力。 第三部分:施工、安裝與質量控製 本部分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實際工程。內容涵蓋瞭管道預製、現場安裝的規範化流程,包括管道的下料、坡口製備、對口精度要求。焊接工藝的選擇與控製是本章的核心,詳細討論瞭SMAW、GTAW、SAW等主要焊接方法在不同管材和壁厚上的應用,並強調瞭焊接熱輸入對焊縫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無損檢測(NDT)技術被係統介紹,包括超聲波檢測(UT)、射綫檢測(R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在管道質量控製中的應用場景、缺陷識彆標準和局限性。此外,本章還包含瞭管道水壓試驗、氣壓試驗的程序、安全注意事項和判定標準,確保係統在投入運行前達到預定的強度和密封要求。 第四部分:係統動態行為與安全管理 現代工業係統麵臨復雜動態挑戰。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管道係統中的瞬態流動現象,特彆是“水錘”效應的機理分析。詳細介紹瞭水錘的産生條件(如閥門快速關閉、泵的突然停運)、壓力波的傳播速度計算,並提供瞭防止和減輕水錘影響的工程措施,如安裝緩衝罐、泄壓閥和柔性補償器。 在運行安全管理方麵,本書討論瞭腐蝕控製策略,包括內部腐蝕(酸性腐蝕、微生物腐蝕MIC)和外部腐蝕的防護技術(塗層、陰極保護)。壓力設備的安全完整性管理(SIS)被納入討論範圍,涉及安全儀錶係統的功能安全等級(SIL)確定流程以及定期檢驗和維護周期規劃。本書強調瞭風險評估在保障流體輸送係統長期可靠運行中的指導作用。 總結 《現代工業流體輸送係統:原理、規範與實踐》旨在提供一個跨越傳統學科界限的綜閤性視角,它不是一本僅僅羅列設計規範的代碼手冊,而是側重於係統背後的物理原理、工程決策過程以及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工具書。通過對流體基礎、結構力學、材料科學和運行動態的有機結閤,確保讀者能夠掌握設計高效、經濟、安全流體輸送係統的必備知識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