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

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羅傑·弗萊 著,範景中 編,瀋語冰 譯
圖書標籤:
  • 藝術理論
  • 藝術批評
  • 弗萊
  • 現代主義
  • 形式主義
  • 審美學
  • 西方美學
  • 文化研究
  • 藝術史
  • 文學批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482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90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鳳凰文庫的基本特徵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中心,立足傳播新知識,介紹新思潮,樹立新觀念,建設新學科,著力齣版當代國內外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全新成果,同時也注重推齣以新的形式、新的觀念呈現我國傳統思想文化和曆史的優秀作品,從而把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結閤起來,並促進傳統優秀文化的現代轉型。這本《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是係列中的一冊。《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首次在中文中將羅傑·弗菜的重要論文匯乾一集。這些論文再現瞭這位偉大的批評傢長達40年的藝術生涯,覆蓋瞭他對後即象派極富影響的辯護,對藝術教育、博物館業、建築、藝術設計的多樣興趣,以及將形式主義、現代主義理論從學院化、教條化的傾嚮中拯救齣來的努力等廣泛主題。

內容簡介

  《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既提供瞭一個從現代藝術批評卓越的實踐者的角度來考查其理論基礎的機會,也提供瞭一個檢驗有關藝術與審美經驗的本質的當下論戰的機會。

作者簡介

  羅傑·弗萊(1866-1934),英國著名藝術史傢和美學傢,20世紀偉大的藝術批評傢之一。早年從事博物館學,屬於歐洲專業藝術鑒藏圈子的鑒定大師,後來興趣轉嚮現代藝術,成為後印象派繪畫運動的命名者和現代主義藝術的主要詮釋者。他提齣的形式主義美學構成現代美學史的主導思想。著有《貝利尼》(1899)、《視覺與設計》(1920)、《變形》(1926)、《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1927)等。

目錄

譯者導論
第一篇 為後印象派辯護
1 印象主義的哲學
2 約書亞·雷諾茲爵士《談話錄》導論
3 造型藝術中的錶現與再現
4 印象主義的最新階段:緻《伯靈頓雜誌》編輯部的信.
5 德尼《塞尚》譯序
6 後印象派畫傢
7 格拉夫頓畫廊(之一)
8 後印象派畫傢(之二)
9 一則關於後印象派的附論
10 後印象主義
11 格拉夫頓畫廊:一個辯護

中篇 藝術教育、博物館管理,藝術設計
12 國立美術館的管理
13 我們的國傢收藏
14 美術館的理想
15 為“奧米加”工場募集資金的信
16 “奧米加”工場企劃書
17 “奧米加”工場展覽會目錄序言
18 藝術傢之為裝飾傢
19 一種新的藝術理論
20 兒童的素描
21 教藝術
22 一個畫傢關於建築的異端邪說
23 馬拉美的詩
24 考陶爾德藝術學院

下篇 晚年思想
25 綫條之為現代藝術中的錶現手段
26 曼沙德畫廊的現代法國藝術
27 畢加索
28 獨立畫廊:凡妮莎·貝爾與奧東·弗裏茨
29 藝術傢與心理分析
30 倫勃朗:一種闡釋
31 繪畫的雙重性質
32 繪畫的意義之一——講故事
33 亨利·馬蒂斯
34 倫勃朗的《浴室》
人名對照錶
修訂版補記

前言/序言


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 讀者指南 書名: 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係列:弗萊藝術批評文選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瞭加拿大著名文學理論傢和批評傢諾斯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跨越數十年學術生涯中關於藝術理論、文學批評以及文化研究的重要文本。弗萊被譽為二十世紀後期最具影響力的文學批評傢之一,他的理論體係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嚴謹的文學和藝術的“原型譜係”。本選集旨在係統梳理弗萊如何從神話、象徵、原型和意象的角度,解構西方文學與藝術的深層結構,並探討藝術在人類認知和文化傳承中的核心地位。 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力求全麵展現弗萊思想的演變與深度。 第一部分:原型批評的基石——神話與象徵的結構 本部分收錄瞭弗萊早期奠定其理論基礎的關鍵論文和章節。重點探討瞭“原型”(Archetype)作為文學和藝術中重復齣現的永恒母題和結構單元的作用。弗萊認為,藝術作品並非孤立的個體,而是植根於人類共享的集體無意識和神話原型之中。 核心議題: 探討瞭如何從神話敘事(Mythos)中提煉齣支配文學形式和主題的結構性力量。特彆是對浪漫主義文學中“伊甸園”與“地獄”的二元對立原型、以及“英雄之旅”等母題的深入分析。 理論貢獻: 闡述瞭象徵(Symbol)在連接具體文本與普遍原型之間的橋梁作用。他強調,文學研究不應僅僅關注文本的社會背景或作者意圖,而應聚焦於作品內部的“詩意詞匯”(poetic vocabulary)和其所喚起的普遍情感。 第二部分:文學的譜係與詩歌的本質 此部分集中於弗萊對不同文學體裁的分類及其內在邏輯的闡釋,特彆是他對詩歌(Poetry)的獨特見解。 詩歌的“自足性”: 弗萊堅持認為,詩歌的價值在於其自身的內在結構和語言的張力,而非外在的道德說教或功利目的。他詳細分析瞭詩歌中“意象的密度”如何超越日常語言的界限,實現一種更高層次的真實。 文學體裁的劃分: 基於他著名的“四重性”(Fourfold Method),弗萊對悲劇、喜劇、諷刺、抒情詩等體裁進行瞭細緻的界定。這些界定不再基於曆史演變,而是基於其對英雄(或反英雄)命運的呈現方式及其與讀者的情感聯結。 第三部分:藝術的社會功能與批判的尺度 隨著研究的深入,弗萊開始將目光投嚮藝術在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作用。他質疑瞭流行的批判方法,並提齣瞭建立一種更具包容性和係統性的藝術批評標準。 對“社會批判”的反思: 弗萊並不否認藝術的社會關聯性,但他批判瞭那些將藝術作品簡單等同於時代精神的片麵解讀。他主張,真正的藝術批判必須首先理解藝術自身的內在法則。 “批評的維度”: 本部分闡釋瞭批評如何從“文本闡釋”上升到“理論建構”的過程。他倡導一種去中心化的批評視野,將個體作品置於整個藝術傳統的宏偉藍圖中進行審視,從而避免陷入主觀臆斷和時代局限。 第四部分:文化、教育與藝術的未來 本書的最後部分收錄瞭弗萊晚年對教育、人文學科以及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命運的深沉思考。 人文學科的價值: 弗萊認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文學科,尤其是文學和藝術研究,是保持人類想象力、道德敏感度和文化連續性的最後防綫。他論證瞭原型批評如何幫助我們抵抗現代性帶來的碎片化和意義的消解。 藝術作為“解放的想象”: 弗萊對烏托邦思想抱有深刻的關注,並將藝術視為人類對更高秩序和更完美存在的持續想象。藝術作品的最終價值,在於它們所描繪的“尚未實現的自由”。 本書特色 本選集經過精心的編排和注釋,不僅收錄瞭弗萊的經典論述,還穿插瞭對其核心概念的清晰界定與圖示說明,確保讀者能夠平順地進入這位大師復雜的理論世界。對於希望深入瞭解西方文學理論、原型批評學派,以及如何將神話學視角應用於當代藝術分析的研究者和愛好者而言,本書是不可或缺的理論指南。 適閤讀者 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藝術史專業學生及學者。 對神話學、原型心理學與文化批評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尋求係統理解二十世紀後半葉西方批評思潮的專業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翻譯質量令人贊嘆。很多藝術理論的翻譯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要麼過於直譯而變得佶屈聱牙,要麼為瞭流暢而喪失瞭原文的精確性。而這本譯本,恰到好處地找到瞭平衡點。它既保持瞭原著那種嚴謹的學術腔調,又確保瞭中文讀者的閱讀順暢度,這絕對是翻譯者的功力所在。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特定的術語時,譯者沒有采用生硬的對譯,而是根據上下文進行瞭精妙的闡釋,使那些原本晦澀的理論概念變得可理解、可操作。這使得我能夠專注於作者的思想本身,而不是被翻譯的障礙所睏擾。一本好的理論譯著,其價值往往被低估,但這本書的譯本無疑是高水準的典範,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整體質感。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富挑戰性,但迴報也是極其豐厚的。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地窩在沙發上消磨時間的讀物,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每一個章節都需要我反復咀嚼,甚至需要結閤其他補充材料纔能真正消化其核心觀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那種毫不妥協的學術精神。他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簡化理論的深度,而是堅持將最原初、最精微的思考呈現齣來。這種嚴謹性在當前的速食文化中顯得尤為珍貴。閱讀過程中,我好幾次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白牆沉思良久,試圖將書中的抽象概念投射到我所熟悉的藝術實踐中去。這種強迫性的內省過程,是閱讀其他同類書籍時鮮少體驗到的。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輕鬆的入門指南,這本書或許會讓你感到吃力,但如果你已經積纍瞭一定的藝術基礎,並渴望攀登理論的高峰,那麼這本書就是你需要的攀登工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那種典雅中帶著現代感的排版,讓我忍不住想立刻翻開閱讀。初翻幾頁,就感覺自己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全新的思考領域。它不像某些理論書籍那樣堆砌晦澀的術語,反而有一種流暢的敘事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精準,對於我們習以為常的藝術現象進行瞭深層次的解剖。舉個例子,書中對“觀看”這一行為的探討,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欣賞藝術品的習慣。過去總覺得隻要“感覺到瞭”就好,但讀完後纔明白,有效的觀看需要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作為支撐。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非常棒。而且,書中的案例選取都很經典,既有大傢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作者總能從中挖掘齣驚人的洞察力。對於任何想要提升自己藝術鑒賞層次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洗禮。強烈推薦給那些對藝術理論抱有敬畏心又渴望真正理解藝術本質的讀者。

评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處於創作瓶頸期,對自己的藝術錶達感到迷茫。這本書的齣現,無異於一場及時的甘霖。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該如何創作”,但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藝術”的方式。作者對於藝術本質的追問,那種近乎哲學傢的執著,深深地觸動瞭我。我開始反思,我的創作動機是否足夠純粹?我的錶達是否真正觸及瞭核心情感?書中對“形式與內容”關係的探討,特彆是那種動態的、相互滲透的關係,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技術層麵的精進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深刻的理論支撐和清晰的內在邏輯,作品終究會顯得浮躁和空洞。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創作“根基”被重新夯實瞭,雖然過程充滿掙紮,但收獲是真切的、可以落地的。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是將零散的觀點堆砌在一起,而是一條清晰、邏輯嚴密的思想脈絡。從宏觀的藝術史觀,到微觀的符號學分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原本看似毫不相關的藝術流派和理論視角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自洽的知識體係。我記得其中一篇關於“再現與缺席”的論述,完全顛覆瞭我對某些後現代藝術作品的理解。以往總覺得那些作品是“故作高深”,但讀完那篇文章,我纔明白那背後蘊含著多麼深刻的哲學思辨。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堆結論。拿著這套工具,我發現自己看待任何一件新的藝術品時,都多瞭一種更具穿透力的視角。對於專業學習者而言,這簡直是案頭必備的參考寶典。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艺术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代艺术,成为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诠释者。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构成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著有《贝利尼》(1899)、《视觉与设计》(1920)、《变形》(1926)、《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1927)等。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这本《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是系列中的一册。《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弗莱艺术批评文选》首次在中文中将罗杰·弗菜的重要论文汇干一集。这些论文再现了这位伟大的批评家长达40年的艺术生涯,覆盖了他对后即象派极富影响的辩护,对艺术教育、博物馆业、建筑、艺术设计的多样兴趣,以及将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理论从学院化、教条化的倾向中拯救出来的努力等广泛主题。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好书,值得收藏,买来好好看看!

评分

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书品很好,东西很好很满意。快递员辛苦。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罗杰·弗莱的职业生涯始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终于唯美主义和新艺术运动时代。早在 1898年他在剑桥学生时代的毕业论文《现象学法则及其在希腊画上的应用》就凸显出他卓越的艺术批评才华。这篇论文中他试图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实际上是寻求一种更为科学的艺术批评,从而摆脱英国传统"文学式批评"的窘境。1891年和1897年他两次去了意大利,进行绘画学习的游学生涯,罗杰·弗莱是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了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之一。同时他还是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对其后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批评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分

凤凰文库好书买买买凤凰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