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看點一:扣人心弦的戰爭場景
作者對戰爭場麵的精彩描述與譯者精煉、生動的譯文相結閤,不僅保留瞭原文的文采,更令戰爭過程與場麵增加瞭扣人心弦的緊迫感,使殘酷的戰爭場麵躍然紙上。
看點二:覆蓋全麵的戰爭衝突
《美國軍隊及其戰爭(插圖第2版)》全麵介紹瞭從北美殖民地時期至海灣戰爭美國所參與的所有戰爭衝突,同時也涵蓋美國武裝部隊發展的曆程,涉及美國戰爭觀念演變、美軍各軍種建製的完備以及美軍武器裝備的變革等多方麵。
看點三:彆齣心裁的將領簡編
通過《美國軍隊及其戰爭(插圖第2版)》的將領簡編闆塊,讀者會對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及其隨後的職業生涯會有更多瞭解。
內容簡介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其軍事力量的發展道路可以說與眾不同。從獨立戰爭開始,美軍參加的每一次戰爭與衝突都使得其本身的軍事力量齣現一次飛躍,就算是作為內戰的南北戰爭也不例外。通過一次次戰爭,美國軍事力量從最初的殖民地武裝逐步發展、強大,可以說是戰爭造就瞭今天的美國軍隊。
《美國軍隊及其戰爭(插圖第2版)》以美國參加的戰爭與軍事衝突為綫索,講述瞭美國軍隊發展史。全書輔以大量人物照片、戰場地圖,以美國武裝部隊與美國政治、經濟及外交事件的關係為主綫,全麵介紹瞭從北美殖民地時期以來美國參與的所有戰爭衝突,並展望瞭美國軍事的發展趨勢。
《美國軍隊及其戰爭(插圖第2版)》中同時涉及美國戰爭觀念演變、美國軍事思想發展、美軍各軍種及建製的完備,以及美軍武器裝備的變革等諸多方麵。此外,作者還彆齣心裁地在書中以簡要人物傳記的形式穿插瞭多位美國各時期軍事將領的生平事跡。全書兼具學術參考價值與趣味性。。
作者簡介
詹姆斯·M·莫裏斯(James M. Morris),軍事史專傢。1969年獲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弗吉尼亞州剋裏斯托弗紐波特大學名譽教授。莫裏斯教授著述頗豐,曾於1979年齣版專著《我們的海洋傳統》,並在其研究領域發錶瞭大量學術論文。
目錄
譯者序
前 言
第1章 英法北美殖民地戰爭
1.1 英法爭霸緣起
1.2 威廉王之戰:1689-1697
1.3 安妮女王之戰:1702-1713
1.4 喬治王之戰:1744-1748
1.5 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1754-1763
1.6 殖民地民兵:總結與批評
第2章 美國獨立戰爭:1763-1815
2.1 美英衝突背景
2.2 美英實力對比
2.3 運動戰引起的僵局:1775-1777
2.4 英軍南犯並輸掉戰爭:1778-1781
2.5 海上交鋒
2.6 國內衝突與邊界軍事行動
2.7 美法衝突:準戰爭
2.8 巴巴裏海盜剿滅戰:的黎波裏戰爭
2.9 美英戰爭:1812年戰爭
第3章 美國軍事發展:1815-1860
3.1 若米尼與剋勞塞維茨:近代軍事思想的共同奠基人
3.2 西點軍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與軍事職業化
3.3 印第安人戰爭與邊境擴張
3.4 美墨戰爭:1846-1848
3.5 1815-1860年的海軍與海軍陸戰隊
第4章 美國內戰:1861-1862
4.1 南北實力對比
4.2 基本製勝戰略
4.3 總統的領導
4.4 武器與戰術
4.5 東部戰役
4.6 西部戰役
4.7 水上較量
第5章 美國內戰:1863-1865
5.1 戰時南北經濟
5.2 西部戰役
5.3 東部戰役
5.4 第一場現代戰爭
第6章 擴張年代的美國軍事發展:1865-1914
6.1 復員與重建
6.2 西部的治安任務
6.3 勞工暴動與國民警衛隊運動
6.4 現代陸軍的誕生
6.5 現代海軍的誕生
6.6 現代海軍陸戰隊的誕生
6.7 美西戰爭
6.8 鎮壓菲律賓起義與義和團運動
第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7.1 乾涉墨西哥:1914-1917
7.2 大戰背景
7.3 塹壕戰--防禦的極至
7.4 美國參戰
7.5 力挽狂瀾的海上角力
7.6 美國遠徵軍
7.7 航空兵的齣現
第8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年代:1919-1939
8.1 乾涉蘇俄
8.2 復員、外交與裁軍
8.3 1920年《國防法》
8.4 空軍引起爭議並得到認可
8.5 被人忽略的裝甲部隊
8.6 海軍陸戰隊與兩棲作戰
8.7 侵略者的擴張
第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1939-1945
9.1 閃擊東西
9.2 不列顛屹立不倒,地中海搖搖欲墜
9.3 1941-1942年:逆轉
9.4 美英聯閤戰戰略
9.5 “火炬”行動:進攻北非
9.6 “赫斯基”行動、“雪崩”行動與“鵝卵石”行動:西西裏島及意大利戰役
9.7 大西洋之戰
9.8 “霸王行動”與“鐵砧行動”:進攻法國
9.9 對德空中戰役
9.10 盟軍走嚮最終勝利
第1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1939-1945
10.1 通嚮太平洋戰爭之路
10.2 恥辱日:珍珠港事件
10.3 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戰役
10.4 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10.5 沿所羅門島鏈北上
10.6 新幾內亞島大捷
10.7 強攻中太平洋
10.8 菲律賓海戰
10.9 進攻菲律賓與萊特灣海戰
10.10 硫磺島戰役與衝繩戰役
10.11 中國-緬印-印度戰場
10.12 對日空中戰爭
10.13 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與科技
第11章 冷戰與朝鮮戰爭:1945-1960
11.1 復員與軍種間的對立
11.2 歐洲對抗與義務
11.3 “失去”中國與朝鮮戰爭
11.4 義務擴大與科技進步
11.5 兵力與管理
第12章 冷戰與越南戰爭:1960-1975
12.1 肯尼迪與麥剋納馬拉
12.2 肯尼迪與“遏製政策”
12.3 陷入越戰泥潭
12.4 越南與約翰遜
12.5 1968年:決勝之年
12.6 越南與尼剋鬆
12.7 越戰時代:批評
12.8 繼續推行遏製政策
第13章 持久的挑戰與義務:1976-1991
13.1 後越戰時期的挑戰
13.2 北約與遠東
13.3 蘇聯垮颱與冷戰結束
13.4 美國乾預中東與北非
13.5 海灣戰爭
13.6 拉美火藥桶
第14章 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的挑戰
14.1 美國安全與世界和平的挑戰
14.2 尋求美國戰略
14.3 美國軍事狀態
14.4 展望20世紀90年代及其後
齣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2章 美國獨立戰爭:1763—1815
美國獨立戰爭一直是美國曆史上研究最為深入的戰爭之一。即便如此,這場戰爭的本來麵目迄今仍然由於某些虛構的觀點而變得撲朔迷離。這場北美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武裝衝突被視為一場典型的自由反抗暴政的鬥爭,是開明的政治理論與陳腐過時的君主權利的較量,代錶著人類進步力量壓倒反動政治勢力。人們往往不自覺地認為這場戰爭的結局從爆發之初便已注定。這些流行的觀點中或許包含著部分真相,但深入研究卻錶明這場戰爭的起因遠非想象的那樣簡單,其結果更非預先決定。
在此之後的三場戰爭——美法短暫衝突、巴巴裏戰爭和1812年戰爭——對確保美國獨立均有重大意義。然而,這些戰爭受到的關注卻遠不如前者。他們有時被認為與美國的發展並不相乾,或者多少有些無足輕重。之所以如此,就在於第一場戰爭沒有産生具有決定意義的結果,第二場戰爭未能使美國國傢地位産生重大改變,而第三場雙方充其量在軍事上打瞭個平手。
然而,所有這些與外國勢力的戰爭——加上兩次國內叛亂以及一係列與印第安人的戰爭——都對美國及其武裝力量的日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的每一場較量都值得仔細審視,因為每一場較量都代錶著近代美國以及近代美國武裝力量在發展曆程中走過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2.1 美英衝突背景
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獨立戰爭始於1763年而非1775年。實際上,這場戰爭一開始不過是關於殖民地權力的一場爭論,然後逐步發展為有限的武裝衝突,並且最終升級為一場全麵戰爭。爭端早在1763年“法國人和印第安人之戰”之後便已開始。隨著法國在歐洲和北美相繼落敗,大不列顛王國終於擁有瞭閤法的權利來統治一個比本土麵積廣闊十二倍的新世界帝國。雖然要充分發揮這個帝國的潛力尚且需要小心的發展與控製,但其經濟與政治價值不可限量。剛剛到手的機會就擺在眼前。為瞭利用這個機會,英國不得不在國內和北美大陸殖民地作齣一係列關鍵的政策調整,而麻煩也接踵而至。
戰爭曆來代價不菲。英國從1689年開始便一直和法國打打停停,到瞭1763年早已債颱高築,稅收已無法抵償債務。政府甚至無力償還每年到期債務的利息,更不用說清償本金瞭。既然一個世界範圍的新帝國已經到手(1763年簽訂的條約使英國幾乎獲得瞭法國在北美的全部領地和西屬佛羅裏達,同時保證瞭英國在印度的領地與貿易權),英國勢必要將這個帝國置於英王的統治之下,最大限度利用其潛力。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同樣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並且作齣政策調整。
不僅如此,隨著帝國疆域的擴展,一個具體問題在北美隨之齣現。幾十年來,定居在大西洋沿岸的英國移民一直對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大片土地垂涎三尺。這片土地早已被英國人許諾留給自己的印第安盟友,以感謝後者在不久前殖民地戰爭中的鼎力相助。殖民地的皮貨商和其他邊民們實際上一直在翻山越嶺,嚮俄亥俄地區入侵。不僅如此,一些野心勃勃的殖民地投機商也已和印第安人簽訂瞭協議,購買土地,然後賣給從東部遷來的移民們。如果任由殖民地定居者和投機商們肆意進入,肯定會引發與印第安人的糾紛。總得想個辦法阻止這些人進入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新開拓的土地,哪怕這意味著需要在邊界地區派駐英國正規部隊。而這樣做恐怕會引起殖民地移民的反感。
最後一點(雖然這一點在1763年還不是一眼便能看得明白),北美移民在過去幾十年裏已經享有越來越多自治特權,比如選舉本地政府官員,自行收稅,以及按照移民自行製訂的法規條例處理司法訴訟等。殖民地移民已經將這些閤法特權視為憲法賦予的權利。他們習慣將一直享有的特權視為某種權利,特彆是自從他們看上去要受到英國習慣法傳統的製約之後。實際上,在1689—1763年與法國人的對抗中,殖民地母國齣於實際需要已經在一直推行某種“有益的忽略”政策。在長達八十年的時間裏,殖民地移民每天都享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截至18世紀60年代,他們已經不大願意放棄這些權利。因此,英國如果打算將北美移民納入其削減稅務的帝國目標,由倫敦來對殖民地經濟、法律發展發號施令的話,勢必麵臨一個真正棘手的問題。不用多久,母國與其北美殖民地之間的裂痕就顯現瞭齣來。
1763年,由於擔心與印第安人在西部産生糾紛,加上龐蒂亞剋印第安人暴動,英王宣布設立“公告綫”。按照該法令,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所有土地都被宣布為印第安人領地,殖民地移民不得進入定居。不用說,這條法令與成韆上萬主張擴張殖民地的普通移民的期望背道而馳。移民們將這些領地看成對自己及傢人具有巨大經濟機會的土地。同樣大為不滿的還有來自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的富有的土地投機商們。他們同印第安人簽訂的協議將因此作廢,投資也會付諸東流(即便英王隨後認可瞭部分協議)。此外,為瞭將移民和印第安人分隔開來而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邊界駐軍意味著要嚮北美派遣大約7500人的軍隊,每年軍費將高達30萬—40萬英鎊。這筆費用英王覺得理應由殖民地移民承擔,因為這些士兵到那裏去是為瞭“保護”他們。殖民地移民對英王的此番腔調痛恨不已,他們要為那些自己既不需要也不希望看到的士兵支付軍餉,更何況這些士兵的任務是禁止他們進入理應“屬於”他們自己,而不是印第安人的土地。
就在第二年——1764年,英國議會通過《糖稅法》(即《歲入法》),對殖民地進口的蔗糖和蜜糖徵收關稅,並將此舉作為一種手段,迫使殖民地齣錢,為駐守邊界的士兵承擔費用,從而減輕大英帝國的債務負擔。各殖民地很快爆發抗議。一些持異議人士指齣徵收糖稅不但有損公平,而且“違反憲法”。
1765年,英國議會又通過《印花稅法》,嚮諸如報紙、法律和貿易文件等物品徵收“國內稅”。雖然殖民地移民展開法律爭論,反對印花稅,但英國議會依舊無動於衷。不過,隨著1765年10月“反印花稅大會”在紐約城召開,號召抵製英貨;“自由之子”等組織開始采取暴力與破壞等未經法律許可的手段,強行抵製英貨;英國商人陸續抱怨生意受損;英國政府不得不於1766年作齣讓步,廢除瞭這項不得民心的法令。盡管議會同時通過《宣示法案》,再次強調議會有權徵收其認為閤適的任何稅收,但這一有關法律與憲法原則的聲明對殖民地依舊沒有産生絲毫影響。英王已經作齣退讓。母國錶現得缺乏主見,而且似乎隻要施加壓力,便可使其廢除任何招緻殖民地討厭的法令,這是殖民地人民從印花稅事件中吸取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殖民地人民不會忘記。
由於北美稅收僅占維持殖民地駐軍軍費的一成左右,英國議會依舊需要擴大財源,於是在1767年通過瞭一項關稅法案。該法案通常被稱為《唐森德稅法》,旨在嚮一些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殖民地移民再次爆發抗議並通過“不進口協定”。抵製措施到1770年再次顯露成效,英商損失不斷增加。一場小規模兵民衝突隨後在波士頓爆發(當時波士頓市人口為1.6萬,英軍駐軍超過4000人),激起殖民地的巨大憤慨。此次衝突史稱“波士頓慘案”。英國議會齣於無奈,隻能廢除《唐森德稅法》,僅保留茶稅一項,以此錶明議會采取的措施在原則上根本不違反憲法。
英國人的舉動令局勢大為緩和,直到1773年英國政府通過《茶葉法案》,允許因茶葉囤積而負債纍纍的東印度公司嚮北美直接銷售茶葉。殖民地各大城市相繼爆發抗議。波士頓激進分子反應最為強烈。他們禁止幾艘裝載茶葉的英國貨船卸貨,並在1773年12月16日把茶葉倒進瞭海港。
麵對如此挑釁,英國迅速作齣迴應。1774年,英國議會通過瞭被憤怒的殖民地人民稱作《不可容忍法案》或《強製法案》的法令。該法案勒令關閉波士頓港,直到茶葉損失得到賠償為止。此舉給與波士頓傾茶事件無關的成韆上萬市民造成瞭極大的生活不便,從而引發瞭對英國更為強烈的憤慨。法案還迫使不少馬薩諸塞官員隻對英王,而非殖民地法律負責,並且允許身負重罪指控的英國官員在英國或殖民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受審。議會同時通過瞭一項新的駐軍法案,強迫馬薩諸塞承擔派往叛亂殖民地的英軍費用。
英國政府官員以這種方式應對波士頓叛亂,說明他們認為正在處理的不過是局部狀況,隻需維持法紀便可解決。如果波士頓能夠因違法行為得到孤立與懲罰,而其他重大冤情同時得到昭雪申冤,那麼殖民地的其他地區將因英王的通情達理、妥協讓步得到安撫,並為波士頓的醜行感到羞愧。這樣一來,隻需在馬薩諸塞一地動用英軍便可利用優勢兵力一點擊破,將殖民地叛亂扼殺在萌芽階段。
為此,北美英軍司令兼新近委任的馬薩諸塞總督托馬斯·蓋奇少將在波士頓集結部隊,準備采取軍事行動。與此同時,殖民地第一次大陸會議自1774年9月開始在費城召開,會議敦促各殖民地集中軍需物資,為可能爆發的衝突做好準備,捍衛殖民地權利。此時,英王喬治三世已經宣布馬薩諸塞處於叛亂狀態,殖民地臨時議會業已指派公共安全委員會收集武器,整頓民兵。武裝衝突的大幕即將拉開。
蓋奇將軍很快從偵查員處得知馬薩諸塞叛軍將軍需物資存放在小城康科德。此地距波士頓西北約有20英裏。1775年4月18日,蓋奇派遣弗朗西斯·史密斯(Francis Smith)中校率領700名士兵奪取軍需物資。次日清晨,位於史密斯分隊先頭位置的兩支輕騎兵連抵達列剋星敦,距康科德尚有一半路程,結果在村中心的草地上遭遇70名“一分鍾人”民兵①。隨後的交火僅持續數分鍾,英軍遭遇輕微傷亡,繼續嚮康科德進發,結果在康科德再次遭遇小規模衝突,這一次麵對的卻是數百民兵。身著赭紅色製服的英軍決定撤兵,不料在返迴列剋星敦的途中遭遇數韆民兵隱匿在道旁不斷發起進攻,幸虧蓋奇派遣的援軍及時趕到,方纔暫時得以獲救。得到人員補充的英軍縱隊的1500人且戰且退,撤入波士頓城中(在整個事件中英軍傷亡率高達20%)。但蓋奇很快發現自己身陷城中,而城外是兩萬名義憤填膺、同仇敵愾的民兵。
就這樣,一場原本打算占領叛軍藏匿軍火處的有限武力行動演變成為一場傷亡慘重的血戰,部隊身處敵境、陷入重圍。這些有限交火是否會引發更大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正在費城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大陸會議決定堅持抵抗直到殖民地權利得到認可為止,並於1775年6月14日承認包圍波士頓的軍隊的正式地位,這一天也成為美國陸軍建軍紀念日。喬治·華盛頓作為殖民地最具纔能的軍事領袖、公認的南方人的傑齣代錶(南方人的支持將保證南部對獨立戰爭的忠誠)被任命為總司令,開始在波士頓城內及周邊地區履行其職責。盡管尚未正式宣戰,但殖民地與母國此時已經處於戰爭狀態。英國隨後嚮蓋奇增派援軍便證明瞭這一點。一同前來增援的還包括該國戰功最為卓著的三位將軍:威廉·豪(William Howe)、亨利·剋林頓(Henry Clinton)和約翰·伯格因(John Burgoyne)。
1775年5月,殖民地方麵在伊桑·艾倫(Ethan Allen)和本尼迪剋特·阿諾德(Benedict Aronld)的指揮下取得大捷,先後占領瞭泰孔德羅加堡和剋朗波因特。一個月後,英國人將北美殖民地武裝成功趕齣布裏德山(參戰英軍2500人,付齣瞭傷亡1000人的慘重代價)。盡管這場被人叫錯名字的邦剋山戰役①,還有列剋星敦和康科德的勝利為北美平民誌願軍比英國正規軍更加英勇善戰的神話又增添瞭一筆,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大局。不過,這兩次事件清楚錶明殖民地的抵抗已經成為現實。無論英國人是否願意,戰爭已經打響。
2.2 美英實力對比
英國人對速戰速決深信不疑。實際上,直到六年後在約剋敦遭遇慘敗,英國人仍然對勝利充滿信心。畢竟英國擁有1100萬人口(相比之下,殖民地隻有區區250萬人口,其中20%還是奴隸),陸軍兵力多達5萬,皇傢海軍擁有131艘桅帆戰列艦和139艘其他艦艇,並且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而在殖民地,英國人預計可以依靠當地為數眾多忠於英王的移民和來自印第安盟友的支持。
然而,英國人卻沒有意識到企圖徵服和占領方圓數韆英裏的廣闊土地勢必要分散自身的武裝力量。此外,相當一部分民眾已不再像此前在美洲戰爭時那樣一緻擁護英國。他們如今變得充滿敵意、拒絕閤作,這將使英軍在開展軍事行動時陷入嚴重的後勤睏難。英國人將重點放在機動之上,試圖以此將敵人置於難以防守的境地,這體現齣典型的18世紀關於有限戰爭的軍事觀點。英國人預計如果能夠奪取主要城市,控製沿海地區,並且在正規軍的正麵交鋒中打敗殖民地軍隊,叛軍便會很快土崩瓦解。
然而,英國人很快就將發現,占領主要城市與海港對打擊殖民地人民堅決抵抗的決心影響有限。在經曆瞭幾次不成功的“正規軍式樣”的交鋒之後,殖民地正規軍和民兵改變瞭戰略戰術,避免直接接戰,轉入內陸,爭取隻打擊英軍防守薄弱的關鍵據點,避免冒大規模失敗的風險。殖民地武裝深入內地時可以依賴自己的補給綫;而追擊的英軍一旦離開沿海城市,便遠離瞭自己的補給來源,從而導緻後勤睏難。
至於英國皇傢海軍,他們雖然在戰鬥中從未受到北美海軍或各殖民地海軍的真正挑戰,卻無法避免遭到北美民用私掠船的劫掠。這些私掠船持有捕押許可證,不時掠奪和騷擾英國補給船隻。英國人很快發現漂洋過海遠赴約3000英裏之外,在當地人支持寥寥無幾的情況下打仗,與以往殖民地戰爭時期穿過安全的海域,在本土民眾的配閤之下開展軍事行動作戰完全是兩碼事。
不僅如此,皇傢海軍盡管實力雄厚,但苦於和平時期經費節減,管理高層瀆職無能,加上高級將領互相傾軋,戰鬥實力已經大打摺扣。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對付殖民地叛軍微不足道的挑釁,封鎖北美海岸,並且保證至少有足夠的補給能夠暢通無阻地通過大西洋,皇傢海軍的實力仍然綽綽有餘。不過,待到1778年法國加入美國一方,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法國海軍便足以和英國海軍一較高下瞭。
國內對戰爭缺乏共識也令英國的實力有所削弱。戰爭伊始,一些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如埃德濛·伯剋(Edmund Burke)、查塔姆(Chatham)伯爵(老皮特)和查爾斯·詹姆斯·福剋斯(Charles Ja
美國軍隊及其戰爭(插圖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