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7
理學叢書:二麯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真好,京東的活動更好,希望以後經常有這樣的活動~
評分評分
李顒 著李顒(1627—1750),字中孚,陝西盩厔(今周至)人,因山麯曰盩,水麯曰厔,故學者稱其為二麯先生。李顒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李顒和眉縣李柏,富平李因篤統稱為關中三李。李的著作,康熙、雍正年間均有刻本,光緒時補入《四書反身錄》等篇。
評分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重要的事情提三遍
評分學習中
評分有點摺頁有點破損,客服賠瞭京都豆
評分非常好的書籍,值得購買,贊同《二麯集》捲二的《學髓》,是一篇很著名的教育哲學著作。所謂“學髓”,就是學術的真髓,亦即學術最切要的宗旨。這篇論著是李顒給門人的講學錄,由門人記錄整理而成,有圖有說,而圖是李顒自作的。這部《學髓》有圖有說,體例有似周惇頤的《太極圖易說》,其書分兩部分,一為“揭齣本來麵目”的心性本體論,一為揭示“下手工夫”的道德修養工夫論。在本體論方麵,《學髓》認為“人生本原”(又稱“靈原”)是人的根本,也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實際上這種“人生本原”或“靈原”即指“人心”。以為它“塞天地,貫古今,無須臾之或息。會得此,天地我立,萬化我齣,韆聖皆比肩,古今一旦暮”。這種本體論思想是繼承陸九淵的“本心論”和王守仁的“良知說”的,主張精神産生萬物,萬物體現精神。這種心性論,強調個體內在德性對道德實踐的主宰,“人人俱有此靈原,良知良能,隨感而應;日用不知,遂失其正,騎驢見驢,是以謂之百姓。”以為此本體是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量無不包,明無不燭,順應無不鹹宜。”由此,《學髓》提齣“無念之念,乃為正念”的觀點。所謂“無念之念”,即不帶有物欲的念慮,完全符閤“天理”,它“至一無二,不與物對”,純然是天理,沒有理與欲的二者對立。道德與非道德之分,不是由外在的道德實踐過程和結果決定的,而是由“念起”,“念起而後有理欲之分”。“即所起皆善,發而為言,見而為行,可則可法,事業炬卓,百世屍祝,究非行所無事。有為之為,君子不與也”。這是一種徹底的主觀道德哲學,它把“存天理滅人欲”的禁欲主義思想推嚮絕對的內心靜境,要求學者固本守真,“理欲兩忘,縴念不起,猶鏡之照,不迎不隨”,隻有這樣纔有本體存在,纔謂“絕學”。纔謂“大德敦化”。
評分重印本比之前漲價瞭不少,紙張卻未提高。
理學叢書:二麯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