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民主淺說》共分為十七篇,簡要概述民主的含義、政治上的民主、民族關係上的民主、經濟上的民主以及我國的民主運動等方麵,強調“廣義的民主是不僅指著政治方麵,而且要包含經濟民主及民族關係的民主的。經濟上的民主就是生産以養民為目的,也就是民生主義。民族關係上的民主,就是民族平等,這是革命的民族主義的內容”,打破瞭民主狹義的概念。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你的筆從沒有停止過,你寫得又快,又多,又好。深入淺齣是你的文章的最突齣的特點,這,我認為是最可貴的。
——林山
我們所以是民主主義者,並不是因為大多數人總是正確的,而是因為民主傳統是我們所知道的弊病最少的傳統。
——卡爾·波普爾
民主是在靜脈和動脈中循環的健康血液,肌體的正常功能靠它維持,但它決不應齣軌,就像血不能流齣脈管一樣。
——柯爾律治
目錄
一 民主是什麼
二 民主運動發展的過程
三 民族問題上的民主
四 政治民主第一步——確定人民的自由權
五 民主的選舉製度
六 直接民權
七 民主和法治
八 憲法憲政和民主
九 民主的政治機構
十 民主和獨裁
十一 經濟上的民主
十二 民生主義的經濟
十三 社會民主化
十四 中國民主運動小史
十五 中國目前應不應實行民主
十六 抗戰中的民主運動
十七 到民主之路
後記
精彩書摘
民主思想和民主製度是逐漸發展的。民主運動起源於歐美,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曆史。當初民主運動是資産階級自求解放的運動。那時候,歐洲各國都在封建貴族教會大地主的統治之下,多數人民沒有參加政治的權利,隻是盲目的納稅、當兵,替少數統治者作牛馬,任他們剝削,任他們壓迫。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而工商業的資産階級形成,他們的勢力膨脹,便要求過問政治。他們在政治的民主思想蓬勃開展之中,舉起“自由”“平等”“博愛”的大旗,號召一般小市民和工農,起來反對封建的特權階級,摧毀君主專製的國傢機構,廢除貴族和教會對農民的剝削製度,消滅教會對文化和思想的箝製政策。等到封建勢力被打倒,資産階級所領導的民主政權建立起來以後,民主運動便在政治方麵得到瞭相當的成效。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達,加深瞭貧富對立的鴻溝,使得經濟不民主的毛病大為暴露,而社會主義(主張把私人産業收歸公有)的思想因此發生。勞苦階層的人民,因為經濟地位太低微,沒有力量操縱選舉,沒有時間參加政治活動,縱然法律給以參與政治的平等機會,實際上還是不能參與。這樣,經濟不民主又牽纍瞭政治民主,使它成為不澈底的民主。所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宣言裏說:“近世各國所謂民權製度,往往為資本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法國在十九世紀中期因經濟不民主及政治民主的不夠而産生瞭巴黎公社的革命運動,這就是平民要求實行社會主義的開端。這個運動馬上被資産階級用武力消滅瞭。可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四年,同樣的革命終於在俄國爆發,並且得到勝利。經濟的民主因此成為世人不得不注意的問題。
……
前言/序言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民主淺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