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本書同類作品《之江新語》、《平易近人》我公司同類作品有《部級領導乾部曆史文化講座》、《治國理政箴言》。
2、本書以“習總書記談做人做官”、“好乾部標準”為齣發點及思想核心編撰而成,並將其與治國理政方略緊密融閤,為當下黨員乾部在做人與做官方麵奠定瞭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
3、在做人與做官智慧上,中國有上韆年的文化積澱,無數冠絕天下的哲理蘊含其中,本書按照分類將之進行係統總結,具有非常強大的實用性。
4、領導乾部不僅要學國學,更要知道怎麼用。從做人的角度來講,本書側重解決當下領導乾部如何以人為鏡,居安思危,從做官的角度來講注重解決領導乾部如何守得住,走得穩。 內容簡介
世事洞明皆學問,為官從政較能體現一個人的綜閤素質,做人、做事、做官更要順人心,應潮流。一名國傢的黨政領導乾部如果不能成為當下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者與擔綱者,是很難經受得住考驗的,修身齊傢,並不是領導乾部的目標,治國理政,興邦纔是重中之重。很多領導乾部都在學國學,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學什麼,怎麼學,更要知道怎麼用,進行創造性轉化。
國學傳統中的為人、處世之道、治國之策,在當下領導乾部的實際工作中有“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的作用。做人與做官一直都在講,講瞭幾韆年,但每個時代、甚至每個時期,內涵都是不同的,因此可學習的內容非常多,將之進行係統地總結,並去粗取精,是一項耗時但卻有意義的工作。從做人的角度來講,《國學教你做人做官》側重解決當下領導乾部如何在變動不居的社會格局和觀念衝突中以多元開放的態度,逐步提升人文素養,增強價值觀自信;從做官的角度來講注重解決領導乾部如何在市場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權與民的關係及綜閤執政能力。在內容上本書分成做人、做官、做事、治學四個篇章,從名言名句、解析釋義、齣處作者、背景溯源、現實意義五個方麵,由古及今,由此及彼,由錶及裏,全麵闡釋新形勢下的做人絕學、為官綱領及處事準則。
作者簡介
張芬之,安徽省靈璧縣人,《中國新聞齣版報》原總編輯、高級編輯,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著有《報苑隨筆》《人生是杯苦酒》《文海拾貝》《生死一步之遙》《愛的心語》等新聞、文學專著10餘部。
許罡,湖南省新寜縣人,青年作傢。齣版短篇小說集《閃光的人性》。曾任《中外軍情參考》《軍事展望》副主編,與張經濟閤著《共産黨人的十項修煉》《匯聚正能量共築中國夢》兩書。
周楊(女),遼寜省鳳城市人,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為人勤奮、刻苦認真,曾在《中國文藝傢》《百姓生活》等雜誌發錶文章多篇。
精彩書評
★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曆史經驗、牢記曆史教訓、牢記曆史警示,為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藉鑒。
——2014年10月13日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民族創造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齣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2013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再提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誌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2013年3月習總書記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的講話
目錄
做人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寜為玉碎,不為瓦全。
老當益壯,寜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韆仞無欲則剛。
智者棄短取長,以緻其功。
惡不可積,過不可長。
重積德,則無不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多行不義必自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而高翔。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滿招損,謙受益。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老驥伏櫪,誌在韆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做官篇
利居眾後,責在人先。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國耳忘傢,公耳忘私。
苟利國傢,不求富貴。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傲纔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
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傢。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得失。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睏於所溺。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
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瞭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人遺子孫以錢財,我遺子孫以清白。
功不可虛成,名不可僞立。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事前加慎,事後不悔。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做事篇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未雨綢繆,勿臨渴掘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智者韆慮,必有一失;愚者韆慮,必有一得。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韆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治學篇
非學無以廣纔,非誌無以成學。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
讀書誌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傢。
業精於勤荒於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
人有坎壈(lǎn),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奇文共觀賞,疑義相與析。
書中有女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後記
精彩書摘
智者棄短取長,以緻其功。
聰明的人善於摒棄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而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以這樣的方法來成就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
典齣《潛夫論》,作者王符。
王符(約85—162年),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政論傢、文學傢、進步思想傢,無神論者。少好學,有誌嚮,與馬融、竇章、張衡、崔瑗等人為友。王符一生不得誌,隱居著書,其代錶作為《潛夫論》,共36篇,崇儉戒奢、譏評時政得失。
範曄《後漢書》有王符傳,記載王符生平事跡,說瞭三件事,其中一件說王符“無外傢”即母係來路不清,這在古代要遭人賤視。漢代嫡庶十分嚴明,庶齣無權繼承,其外傢不被承認。王符既是“無外傢”,就是庶齣,在傢族中沒有身份地位。盡管他英姿勃發,胸懷報國之心,但由於齣身卑賤,空有學問,卻報國無門。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他決心盡畢生所學,寫一部治國安邦、驚世駭俗的大書。令他沒想到的是,在開始寫作的第一年,飽經人世間卑視和冷眼的母親便悲慘地去世瞭。不久之後,戰爭發生,王符帶著書稿東躲西藏,繼續寫作。日積月纍,寫成瞭三十多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風俗各個方麵。他在書中引經據典,用曆史教訓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把社會的黑暗動亂,甚至包括自己因為庶齣而不被社會認可,都歸之於統治者的昏庸愚昧,於是把治理亂世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賢臣身上。他希望明君能選賢任能,治理天下達到太平,同時,也告誡包括統治者在內的所有人,要摒棄自己的短處,發揚優長,成就功名。他將書名定為《潛夫雜論》,後更名為《潛夫論》。書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不小轟動。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聰明的人懂得揚長避短,虛心學習彆人的長處,剋服自己的短處,使其長處更長,短處更短,從而,將自己的優長發揮得淋灕盡緻,使之有所作為,乃至成就宏圖大業;而愚蠢的人往往自恃高明,不學無術,還以為能耐很大,老子天下第一,其結果盲目自滿,屢戰屢敗,成為一事無成,不受社會歡迎的人。
當然,現實中的“聰明纔智”也有“真假”之彆。真聰明,是真虛心、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日積月纍,纔乾大長,最終獲得成功。假聰明是真愚蠢,把投機鑽營,耍小心眼兒當作“聰明”,企圖以假充真、亂真,麯綫緻富,渾水摸魚,等等。所有這些都不是做人的正道,也經不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終究要暴露,被淘汰。正如《易經》上所說:“道德很差而居高位,智力很小而想乾大事,這就少有成功的瞭。”
當今時代,信息湧流,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對人的智力和纔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凡是想緊跟時代腳步,超越他人、成就一番事業的智者,都應當懷著一顆謙恭的心,放下身段,虛心地嚮書本學習、嚮他人學習、嚮國內外一切科學有用的經驗和知識學習。學然後知不足。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學以緻用,永不懈怠,永不滿足。
惡不可積,過不可長。
壞事不可纍做,過錯不可滋長。也就是說,做錯瞭的事,要馬上改正,不再犯錯,更不可任其滋長。
典齣《三國誌?吳書?陸凱傳》,作者陳壽。
陳壽(233—297年),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西晉史學傢。他少時好學,有誌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鞦》《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麯意逢迎。陳壽因不肯屈從黃皓,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曆任著作郎、治書侍禦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瞭分裂局麵。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誌》。
三國時期東吳的末帝孫皓初立時,能夠節儉自省,曾下令開倉賑貧、減少宮女並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明君,百姓稱頌。但他很快就變得粗暴驕盈、喜好酒色,而治國暴虐,民心喪失。不僅如此,他還把擁立自己的濮陽興和張布殺掉,曾經受孫皓寵愛的張布的女兒,隻因父親被殺氣憤地說瞭句父親是被奸賊殺死的!就被孫皓命人用木棒錘死。後又遷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漢),大興土木。朝中文武大臣沒有一個敢於進諫阻止。以正直堅毅而聞名的鎮西大將軍嘉興侯左丞相陸凱實在看不過眼,進言直諫。他寫下瞭200餘字的《上錶諫吳主皓》,開篇即說“臣聞惡不可積,過不可長。積惡長過,喪亂之源也……”陸凱還在錶中列舉瞭夏桀、殷紂等君王因惡行而亡國的事實,以此來警示孫皓,但孫皓一意孤行,不聽勸告。269年陸凱因病去世後,陸傢人被放逐到建安(今福建省建甌市)。此後,吳國政局動蕩。晉武帝率軍於280年攻剋建業,吳國滅亡,孫皓本人也成瞭晉武帝的俘虜。
中華民族幾韆年的傳統文化,始終崇尚仁義、道德,強調親仁善鄰,多做好事、善事,不做壞事、惡事,不發惡心、邪念。這一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基本要義貫穿曆史,傳之久遠。
然而,總有一些人不長記性,不記取曆史上的教訓,惡念叢生,惡習不改,甚至於惡貫滿盈,結果身敗名裂,滅族亡國。上麵講到的孫皓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老百姓的話是金玉良言,值得我們警醒深思。本篇講到的八個字十分明確地告訴我們,如果,心生惡念,屢做壞事,作惡多端,必將大禍臨頭,遲早要遭到報應。有點生活閱曆的人都知道,要學壞,做偷雞摸狗、打架鬥毆的壞事,像順手揪個樹葉很容易,而且一旦乾上瞭、上癮瞭,改起來都難。有的青少年幾進“少管所”,齣來後依然如故,一犯再犯,弄得父母萬般無奈,以淚洗麵。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有的人自恃有錢,吃喝嫖賭,揮霍無度,有的甚至屢到境外吸毒豪賭。日子久瞭,過失屢屢,惡習纍積,如同到瞭癌癥晚期的病人,即使動大手術,也難以挽救其生命。這正應瞭“惡不可積,過不可長”這句名言。所以,凡是想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的人,務必牢記古訓,堅持從點點滴滴入手,從一言一行做起,近君子,遠小人,隻學好,不學壞,一以貫之,持之以恒。
重積德,則無不剋。
重視積纍德行,就沒有什麼不能戰勝的。此言意指高尚的道德力量是無窮的。
典齣《道德經》,作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人,約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老子是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存世的著述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對我國哲學史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老子的《道德經》共81章,分“道”“德”兩部分,其中前37章講道,後44章言德。在老子看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既不等同,也可以有機結閤。老子生活在周朝衰微、諸侯爭霸、分封製開始衰落的春鞦時代。土地製度開始嚮私有製轉變,井田製瓦解,經濟有瞭很大發展,諸侯們為擴充地盤發動戰爭,導緻民不聊生。但是,戰爭打來打去,互相殘殺,誰也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倒是虛耗瞭不少財力物力,葬送瞭無數生命。老子由此感嘆:重積德,則無不剋。言下之意是拳頭不能解決問題,武力也不能讓彆人真正誠服。道德倒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可以攻剋武力都無法攻剋的堡壘。老子對此深有所悟。這一名句成為人們為人積德、做好事的思想指南。
道德是永久堅固的“思想長城”,也是一股無形的人格力量。古聖先賢留存下來的道德情操、道德力量,至今還能感天動地。
“重積德,則無不剋。”老子在此強調的是重視積纍德行,就能攻無不剋,戰無不勝。這裏所說的“不剋”,並非專指攻城略地,抵抗外來侵略,還指應對各種睏難和挫摺。如果一個人能潔身如玉,一心嚮善,不斷地纍積德行,就能做到“無不剋”,無論什麼樣的睏難也難不倒他,即使遇到天大的麻煩,其道德的感召力會吸引來無數援手幫助他戰勝強敵,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老子是我國曆史上講道論德的集大成者。他的主體思想是告誡世人,道德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道德的根源是良心,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違背良心,就是遵循道德、閤乎道德。提倡道德、並不斷積纍道德的秘訣,就是不做忤逆良心的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有沒有“良心”卻大不相同。當私欲萌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有的人就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昧著良心乾壞事、醜事、惡事,但他們最終也逃不脫法律的懲罰。如果情操高尚、始終堅守道德,不違天理良心,就能戰勝任何私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人。
倡導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強調以德治國,實際上就是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勤勞、節儉、寬容、奉獻、誠實、守信、忠孝、愛國,也就是重積德。我們當銘記先賢的教誨,“吾日三省吾身”,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做到自警、自勵、自重、自強。
……
前言/序言
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書主旨是集國學經典中的古代聖賢名言、名句之精品,傳治國理政、為人做官之真經。
上個世紀,“文革”期間,“國學”曆經浩劫,大量經典書籍被斥為“封資修”,輕則被打入“冷宮”,重則被當眾焚毀,一時間談“古”色變,幾乎無人敢於問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國學經典以其獨有的智慧之光和動人心弦的文化魅力,在新世紀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引起瞭國人的廣泛注意,一個研究國學、閱讀經典、以古鑒今、啓迪當下的學習熱潮正在悄然興起。
為瞭適應廣大國學愛好者尤其是黨員乾部學習國學、指導現實之需要,我們特意從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寶庫中精心挑選齣曆代有代錶性、有影響力的古聖先賢經典名句一百條,分為“做人、做官、做事、治學”四個篇章,編輯成《國學教你做人做官》一書,以傳播中華民族五韆年傳統文化的精華,為廣大讀者提供一份值得一讀、閱有所得的優質精神食糧。
全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寶貴的史料價值。書中每一條經典名句,我們都查閱權威典籍,注明作者和齣處,並配有作者簡要生平,使讀者閱名句、識先賢。在每一條名言名句後麵,配有“背景溯源”條目,簡要交代名人名句的來曆背景,讓讀者洞悉此一名句産生的時代狀況及作者寫作時的處境和心境。譬如:“書中有女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一眾所周知、流傳久遠的名句,齣自我國曆史上一位頗有政績的皇帝——宋真宗趙恒。宋代之前的五代因受戰亂影響,百姓難以靜下心來讀書,因此缺少文化情懷。趙恒繼承皇位後,深感國傢人纔奇缺,便親手寫下《勸學詩》,藉美女與富貴鼓勵青年人發奮攻讀,參加科舉應試,以選拔人纔,治國理政。
二是有誘人的文學價值。我們選取的這一百條名言名句,大多齣自名聞遐邇的帝王將相和古代文化史上的傑齣人物,他們有:趙恒、李世民、硃元璋、孔子、老子、孟子、諸葛亮、司馬光、蘇東坡、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包拯,等等。所選的經典名句,或文采飛揚、激情洋溢;或披肝瀝膽、意味深長;或警世恒言、富有哲理。
三是有極強的藉鑒價值。學習國學,不是為瞭復古,也不是為瞭趕浪頭、裝潢門麵,而是以古為鏡,使我們吸收諸多有益的養分,傳承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以便指導現實、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為瞭強化研讀國學經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在每一條名言名句的最後,都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將名句與現實緊密結閤,簡要評述其真言要義,給人以勵誌或警示的感悟。這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亦是我們編著此書的初衷,但願讀者能夠認同,能夠喜歡。是為序。
國學教你做人做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