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的新遺産: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政治經濟文化論說》展示瞭三位當代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五四的兒子”殷海光、著名經濟思想傢夏道平、“現代新儒傢”代錶之一徐復觀。他們對當代的思潮和文化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本書作者以史為據,深入分析三者的思想特點與轉變曆程,並精闢地揭示自由主義思想對當代社會産生的實踐意義。
何卓恩,1987年、1999年、2002年先後在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係、曆史學係、近代史研究所獲得法學學士、曆史學碩士、曆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進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華中師範大學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導。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領域中近代社會思潮演變和戰後颱灣思想文化方麵的研究。齣版專著《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自由中國〉與颱灣自由主義思潮》等,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
國傢是屬於人人的國傢。屬於人人的國傢,人人對於國事當然有發言的權利。如果我們批評替國傢辦事的人沒有把事辦好,這當然不能視同“危害國傢利益”。“危害國傢利益”的帽子是不能隨便亂加的。如果說把問題徹底談明白就是“危害國傢利益”,那麼說假話騙人,把真正嚴重的問題掩飾起來,就算是“維護國傢利益”嗎?國事辦理的好壞,與國人息息相關,因此大傢應須發抒意見。這正是民主政治的常軌。
——殷海光
市場機能這個名詞,在颱灣現已成為財經官員的口頭禪,也是傳播媒體的常用語。但是,真正透徹懂得市場機能的人,實在太少。
——夏道平
隨時間之經過,又不知不覺地想到呂晚村上麵的那一首詩,尤其是想到‘無慚尺布裹頭歸’的末句,仿佛我真體會到這句詩裏的整全純潔的人格;更仿佛領受到這句詩裏所涵醞的一個赤裸裸地人格掙紮中的曆程。現在我從東海大學被強迫退休瞭,更自然而然的把這句詩和曾子所說的“而今而後,吾知免夫”的話,融和在一起,以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中國人的自我安慰。
——徐復觀
……
拿起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傳遞齣的學術嚴謹性所吸引。雖然我尚未閱讀其內容,但“政治經濟文化論說”這樣的副標題,預示著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對自由主義進行瞭一次係統而深入的學術探討。我猜測,書中會涉及大量對原始文獻的解讀和分析,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思想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好奇的是,作者將如何構建論證的邏輯,如何將這三位思想傢的觀點融會貫通,又如何找齣他們思想中的共鳴與差異。 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對他們各自思想的細緻剖析,例如,殷海光對知識分子責任的強調,夏道平對經濟自由的論述,以及徐復觀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性關係的思考,這些都將是書中可能深入探討的重點。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高超的理論功底,將抽象的政治經濟文化理念,通過三位思想傢的視角,變得更加鮮活和易於理解。同時,我也期待本書能為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曆史藉鑒,畢竟,曆史的經驗往往能為當下提供寶貴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自由主義的新遺産》仿佛在呼喚一種對過往思想的重新審視和創造性轉化。我猜想,它不僅僅是對自由主義曆史的迴顧,更是一種對未來思考的引領。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這三位名字的組閤本身就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思想張力。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刻地剖析他們對自由主義的理解,尤其是當這些理解被置於二十世紀中國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進程中時,又會閃耀齣怎樣獨特的光芒。 我想象著,在政治的版圖上,他們是否描繪瞭理想的民主圖景?在經濟的沃土裏,他們是否播撒瞭自由市場的種子?在文化的殿堂中,他們又如何維係著理性與人文的精神?這本書如果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聆聽他們關於個體自由、社會秩序、國傢發展以及文化傳承的真切之聲,那將是一次難得的思想啓迪之旅。我尤其關注“新遺産”這個詞,它意味著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復述,而是希望發掘齣這些思想在當下仍具有的生命力,並啓發我們如何在新的時代語境下,繼承和發展這些寶貴的思想財富。
评分《自由主義的新遺産: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政治經濟文化論說》——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元素。它似乎在暗示著,自由主義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曆史的演進中,在不同思想傢的手中,煥發齣新的生機與活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這三位先行者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內的思想精華,去理解他們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探索和闡釋自由主義的內涵。 我設想,書中或許會詳細解析他們對於個體自由的珍視,對於理性思考的推崇,以及對於法治社會的構建。同時,我也好奇他們是如何看待經濟自由與社會公平之間的平衡,以及在文化層麵,他們如何看待傳統價值與現代文明的對話。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在曆史的變遷中,他們的思想是如何被塑造,又如何對後世産生瞭影響?我更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理解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脈絡的重要綫索,以及在紛繁復雜的思想潮流中,如何把握那些真正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新遺産”。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自由主義的新遺産》。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興趣,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到底是什麼樣的“新遺産”,在當今社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會以怎樣的麵貌被重新解讀和繼承。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這三位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各自的思想脈絡、學術貢獻,以及他們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讓我充滿瞭敬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他們關於自由主義的深刻論述,尤其是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這三個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領域,他們是如何構築自己的思想體係的。 我想象著,在政治層麵,他們是否對民主、法治、權利與義務等核心概念進行瞭怎樣的闡釋?在經濟層麵,他們對市場經濟、國傢乾預、公平分配等問題持有怎樣的見解?而在文化層麵,他們又如何看待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價值觀念的演變以及個體在文化洪流中的定位?我更渴望的是,本書能否不僅僅是簡單地梳理他們的思想,而是能將他們的理論放置在更廣闊的曆史語境中,去分析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受到當時社會思潮的影響,又如何反過來影響瞭當時的社會進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自由主義的新遺産:殷海光、夏道平、徐復觀政治經濟文化論說》,光是讀起來就讓人感到一股深沉的思想力量。我預感,這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帶著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深入品味。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將這三位重量級思想傢的觀點進行有機整閤,又如何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維度,勾勒齣他們對自由主義的獨特理解。 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會探討,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是如何麵對來自內外兩方麵的挑戰,如何用自由主義的視角來審視和迴應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也許,書中會涉及他們對於“自由”的界定,對於“權利”的思考,對於“責任”的認知,以及他們對國傢發展方嚮的設想。我期待,作者能夠不僅僅呈現他們思想的“是什麼”,更能挖掘齣他們思想的“為什麼”,以及這些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理解社會、理解曆史,乃至理解我們自身,所能提供的獨特視角和深刻洞見。
评分即使是这样复制评价,还是挺浪费时间。
评分徐复观最让人赞同的是他反“工具论”的教育理念,我以前常常想到的一个概念是语言工具论,当代中西方社会普遍有这个弊端,把文字当作工具而没有给他应有的地位,这也被海德格尔一再批判。但其实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应用于教育上也一样出现工具论的现象。工具论的教育观不过是为政治所利用,实际对国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效果并非最理想的,因为其中也掺入了极权和独裁。
评分1957年,友人詹绍启从美国寄来杂志,介绍米塞斯《反资本主义心境》一书的摘要,引起夏道平的兴趣,他开始着手翻译米塞斯的著作至台湾。米塞斯六本英文著作中,有三本经夏道平中译出版。因为米塞斯的缘故,夏道平先生也翻译了海耶克的著作-《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andEconomicOrder),以及洛卜克(WilhelmRöpke)的《自由社会的经济学》(EconomicsoftheFreeSociety)。
评分学习下不熟悉的历史
评分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夏道平1907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县保安镇,1935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留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时毅然弃笔从戎,投身抗战前线。后转任重庆“国民参政会”经济建设策进会研究室主任。抗战结束后任职于国民党政府,1949年迁台,“再也不想进政府机构担任公职,打算在民间作点有意义而可谋生的事情”,受雷震之邀,参加了筹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并与殷海光等人一起成为编辑委员和主笔。《自由中国》被迫停刊后,夏道平到政治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大学任教授。退休之后,因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经济起飞的设计师蒋硕杰先生力邀,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编辑《经济前瞻》季刊的工作。1989年,由于年老多病,离开中华经济研究院回家静养。1995年12月23日傍晚,夏道平先生以90高龄平静离世。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到达台北。1949年11月,与雷震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月刊,夏道平在月刊上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自由中国》总共出刊二四九期,社论共有四百二十九篇,其中一百一十六篇是出自夏道平之手,其他尚有不少夏道平以本名或笔名写的和译的,以及早期刊出的若干短评。
评分本书感触最为深刻的是:有“自由斗士”的殷海光,反对的却是战争,或者不如说是“革命”,这个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具有某种神圣意义的词,他认为有多少黑暗的行径是假“革命”的手执行,“中国的事情,既非靠复古神话所能解决,更非靠暴力与‘革命’这类方式所能解决。”这句话深得我心,大约都是习惯自由思想的结果。在这个“主义”横行的世界,殷海光则对此二字进行了批评与讽刺,理由无不深刻,竟然能与现代语言哲学暗合,比如他赞成苏格拉底的要求:“在大家进行讨论之前,须把所有字眼加以精确而明晰的界说。”并认为“这就是一种语意的醒觉及语意的要求”。这让我觉得对政治的关心与论证是与人生、与世界密切相关的,都是融会贯通的,想通了这个,那个也便通了。而他将“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的含义也分析得很透,大约也是因为他身体力行了的缘故:“真假应诉诸经验事实,对错应诉诸逻辑推论,在经验和逻辑之外,诉诸传统、权威、教条、风俗习惯、暴力、情感、政治立场、利害关系、人数、人身等,都不是在讲理。” 也就是说,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自由思想或独立思考,就要从这几个因素来判别,从而弄清他行事或思想的时候心灵是否澄澈,而目的是扫荡一切极权,不要让现实权力钻空子。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常人与现实事物易患的错,包括他自己,所以他也会偏激地认为:“传统在中国的自由民主建设中,已经无复积极价值,倡导科学文化,就必须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此,他不惜与主张‘反本开新’的新儒家团队展开持的交锋”,难道你不认为他在这里的逻辑不也是一种极权性质的吗?因为这里让他偏执的是需要救亡的现实。
评分即使是这样复制评价,还是挺浪费时间。
评分内容很好的书,值得收藏,活动力度很大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