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作者: 布萊特 衛斯伍德, 史蒂芬 摩斯 譯者:張毅瑄
齣版社:新樂園 齣版日:2016/11/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46351
叢書係列:Biophilia 齣版地:颱灣
規格:平裝 / 480頁 / 16.8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科普叢書
內容簡介
翻開這本書,它將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
英國BBC廣播電颱、自然歷史博物館年度钜獻
★BBC+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所未見的宏大計畫
★精選25個深深影響人類的非凡物種
★上山下海、橫跨深的海溝與未知的外太空,探索科學新知
★穿梭古今,在詩文、歌麯與藝術間尋求璀璨的自然
*英國兩大機構協力钜作
本書由英國BBC廣播電颱團隊,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製作。由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長年編製節目的精準眼光,佐以自然歷史博物館豐厚的館藏,將25個影響人們深遠的物種,以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講述深刻的人與自然故事:
1.深入歷史、眼觀世界
汲取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積纍的豐厚材料,重新描繪為人熟知的主題,翻新人們對他們的認知。比方說,原來獅子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想像得還重要,牠們不但活躍於非洲大草原,老是掛在旗幟上,還是足球場、搖滾演唱會現場的重要象徵。
2.跨越科別、文化,描繪自然真實的形貌
這係列的範圍之廣、之深,震驚瞭經驗老道的BBC製作小組成員。他們發現,這次和以往截然不同,自己必須拜訪的竟然不隻科學傢,還包括瞭藝術、文學、媒體、社會學、音樂、哲學、歷史……等方麵的學者。誰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必須在完聖經裡找吞掉約拿的大海怪之後,還必須去分析重金屬樂團歌詞。
3.探索被忽略、微小卻重大的意義
一隻掛在紗窗上的金龜子如何變身為超跑、成為工業設計的謬思?那隻昨晚被你嚇迴排水孔的萬惡大蟑螂,又怎麼成就瞭卡夫卡的《變形記》?跳蚤如何乘著老鼠跨海殺人?這些你想也想不到的觀看角度,自生活的隱微處拉齣一條長而精闢的切線,圈齣我們平時略而不談的領域,勾勒齣壯麗的真相。
*凝視這些非凡物種,你看到什麼?
這些別具特色的自然之物,有些成為歷史的標竿,有些為藝術注入靈魂,有些則潛入語言,化為人們溝通的橋樑;更有些,在與人們彼此凝視的過程中,成瞭一麵映照人性的鏡子。
為瞭呈現他們的全貌,成就瞭這一本不典型的科普書,不以人人熟悉的典型方式闡述自然的故事,不分學科、不分專業領域,因此對猿猴的認識可以來自知名學者珍.古德,而對猛瑪象的認知卻可以來自《冰原歷險記》的劇本作傢。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挖鑿深奧的知識,也能廣泛而多層次的探索自然、追溯歷史。深奧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自然能激發人們無盡的熱愛之情,無論是翩翩飛舞的蝴蝶,還是渺小如跳蚤的生物,都能點燃人們的心火。
人與自然間有深刻、不容斬斷的連結。探究自然如何深入歷史長流,紮根人類文化的沃土,成為無法割離的一部分,就等於重新探究人本身。
你也許看過本書中的物種,瞭解他們,甚至品嚐過,但肯定沒看過他們「真正的」樣貌,沒看過他們在歷史、藝術、文學與音樂,甚至流行文化中的各種造化。
自然萬物的存在必有其道理,而他們其實瞭你的認知、延伸入象徵,已經成為瞭一種意義,藏在一雙雙觀看的雙眼,藏在一個個光火跳動的靈魂之中。
*這些非凡物種離你有多近?
你記得這幕影史經典場景嗎?
一隻來自原始叢林的巨型猩猩,攀上瞭鋼鐵玻璃構築的摩天大樓。巨掌中緊握著一名金髮女子的牠奮力一吼,城市為之震動。(電影《金剛》)
你記得這讓人一度無法安眠的嚇人畫麵嗎?
遊客如織的海灘邊,一隻狡猾、神齣鬼沒的殺人機器靜靜潛伏在人們的小腿之間。那若隱若現的魚鰭是死神的鐮刀,威嚇無辜戲水客的生命。(電影《大白鯊》)
你記得,這彷彿穿透書頁而來的魔法之音嗎?
哈利波特戴著厚重的耳機在霍格華茲的溫室中,屏氣凝神的看著芽菜教授將尖聲厲喊的魔蘋果拔齣盆。(小說/電影《哈利波特》)
你記得,那隻追尋勇氣的膽小獅子嗎?
牠和桃樂絲、鐵人、稻草人一起踏上翡翠王國綿延的綠色道路,不畏艱難不畏路遠,隻為瞭請求奧茲大帝實現願望。(童話《綠野仙蹤》)
猿猴、鯊魚、獅子……這些非凡物種與人的羈絆之深、牽涉範圍之廣,顛覆你的想像。他們統禦瞭我們的所思、所感,甚至是引以為豪的創造,不但深入生活的裏層,萬韆的變化更豐富瞭科學、影響瞭歷史,成就瞭你我想不到的大變化。
名人推薦
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 金恒鑣
科普作傢、動物學傢 張東君/青蛙巫婆
知名作傢、主持人 謝哲青
作傢、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這係列帶給你大自然中不尋常的體驗……你將會驚訝於這些物種對現代人的影響,和它們在歷史文化中深遠的根基。」──理查薩賓(Richard Sabin),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館長
「這本書是為瞭對這世界感到好奇的每一個人而寫。」──《Wilder》雜誌
「衛斯伍德點齣瞭人們與自然相互影響的緊密關係:我們的觀點形塑自然,被形塑的自然則影響我們的文化。」──《新政治傢》雜誌(New Statesman)
「充滿瞭文化例證,風格變化多端,讀來樂趣滿盈……這本書令人五感全開,是部絕佳隨身讀物。」──《泰唔士報》(The Times)
作者簡介
布列特 衛斯伍德
獲獎無數的資深製作人、電颱主持人和博物學傢,BBC電視颱紀錄片《春日觀察》(Springwatch)和《鞦日觀察》(Autumnwatch)的顧問。2014年監製的《一日一鳥鳴(Tweet of the Day)》(暫譯)係列榮獲廣播節目。
史蒂芬摩斯
資深電視製作人、作傢、《衛報》專欄作傢,著有多部自然科普書,參與製作的係列包括《英倫野生動物大復興》(Britain's Big Wildlife Revival)和《春日觀察》。與布列特衛斯伍德閤著的《一日一鳥鳴》榮獲2014年湯森路透獎(Thomson Reuters Prize)。
譯者簡介
張毅瑄
颱大化學係、颱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專職翻譯,譯有《The Danger Zone世界歷史》、《如何成為恐龍探險傢》等書。
目............................錄
章 猴與猿────我們的錶親與鏡像
第二章 鯊魚─────厭惡與恐懼的總和
第三章 蝴蝶─────美麗的黑暗麵
第四章 大王烏賊───令人懼怕的未知
第五章 獅子─────力量與權威的象徵
第六章 江鱈─────可愛的陌生人
第七章 顛茄─────奇幻的魔藥之力
第八章 恐龍─────世界末日的代言者
第九章 隕石─────天堂捎來的訊息
第十章 珊瑚─────海平麵下的樂園
第十一章 猛瑪象────深藏冰層的歷史
第十二章 蛇──────自神話蜿蜒齣的毒藥/解藥
第十三章 水仙─────自戀自愛之詩
第十四章 鳥蛋─────神秘易碎的宇宙
第十五章 熊──────兇猛又可愛的明星
第十六章 懸鉤子────田野間蔓生的盛宴
第十七章 鸚鵡─────色彩繽紛的狠角色
第十八章 鱷魚─────令人欽佩的水中殺手
第十九章 海葵─────迷人的海中花
第二十章 犀鳥─────神話中的鳥
第二十一章 橡樹─────樹木的耐性與力量
第二十二章 甲蟲─────自然界的完美設計
第二十三章 蟑螂─────生存遊戲大師
第二十四章 跳蚤─────小小的奇觀
第二十五章 鯨魚─────真正的
第二章 鯊魚──恐懼與厭惡的總和(節錄)
「我本來就認為《大白鯊》(Jaws)不會暢銷。這不但是我的處女作,而且肯定沒人會對不認識的作傢感興趣,重點是,這個不認識的作傢書中主角還是一隻魚。這到底誰要看?」-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大白鯊》作者
請試著想像:「牠」是一個身體柔韌光滑的獵手,有如優雅與沉穩的化身;與環境天衣無縫的融為一體,狩獵的技巧如此高明、如此懾人。人們從牠身上汲取靈感,創作詩篇、小說、音樂,許多以牠為題的藝術品都如此激盪人心,讓我們質疑起自己心底深處那抹人類優越感。這名獵食者展現齣的純粹力量使人屏息,僅僅是牠的影像,就足以讓我們恐慌,同時崇敬油然而生。
還沒猜到「牠」是誰嗎?放一段音樂你就明白瞭,這段配樂太有名,一聽便知。隻要聽瞭頭兩個音符,就會馬上認齣這是何方神聖;光是開頭這兩個音符,就足以讓你心頭一驚、背脊發冷,有些人甚至被嚇得再也不敢到海邊遊泳。
當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次聽到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為電影《大白鯊》寫的主題配樂時,大導演還以為作麯傢在跟他開玩笑。這麼基本的鏇律,怎麼可能賦予一部大製作商業片所需的氣勢?沒想到,這配樂還真的很成功,就像威廉斯自己說的,一旦聽過,你就再也擺脫不瞭這段鏇律:「它就像鯊魚尾隨獵物一樣,會無休止刺激你本能的直覺,怎樣都停不下來。」由奧森威爾斯(Orsen Welles)擔任旁白的電影預告,更讓人覺得危機四伏:「有隻歷時數百萬年不變的生物,存於我們的時代。牠毫無感情、沒有理性,活著就是為瞭殺戮。牠是一颱盲目的獵食機器,攻擊一切、吞噬一切。就好像上帝創造瞭惡魔,然後把牠取名為──『大白鯊』。」
《大白鯊》在一九七五年夏季上映,害得人們突然間連餵個金魚都心驚膽跳。這部片引發大規模的歇斯底裏,它好像能進入我們心靈原始的部分,攪動深埋在那裡的集體性恐懼。這部電影的反派角色不是人類,而是一隻仇恨人類的巨型大白鯊;牠似乎恨透瞭「艾米蒂島 」(Amity Island)上的觀光人潮,如此仇恨漫淹的情況,在電影續集中尤其嚴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