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藝學(第2版)

陶瓷工藝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銳,王海龍,許紅亮 編
圖書標籤:
  • 陶瓷工藝
  • 陶瓷技術
  • 陶瓷材料
  • 陶瓷製品
  • 陶瓷藝術
  • 材料科學
  • 工藝學
  • 高等教育
  • 專業教材
  • 工業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4369
版次:2
商品编码:113072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陶瓷工藝學(第2版)》從陶瓷材料的主要原料、陶瓷粉體的加工和處理、陶瓷坯體的成型、陶瓷材料的燒成四個方麵齣發,對陶瓷材料的製備工藝和原理進行瞭係統的介紹,目的是力求使學生充分掌握製備高精度、高性能陶瓷製品與材料的常用方法和工藝原理。
  《陶瓷工藝學(第2版)》可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復閤材料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陶瓷材料實驗指導教師的參考資料以及陶瓷生産企業技術指導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陶瓷原料
1.1 黏土類原料
1.1.1 黏土的成因與産狀
1.1.2 黏土的組成
1.1.3 黏土的工藝性質
1.1.4 黏土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
1.2 石英類原料
1.2.1 石英礦石的類型
1.2.2 石英的性質
1.2.3 石英的晶型轉化
1.2.4 石英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
1.3 長石類原料
1.3.1 長石的種類和性質
1.3.2 長石的熔融特性
1.3.3 長石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
1.4 其他礦物原料
1.4.1 瓷石
1.4.2 葉蠟石
1.4.3 高鋁質礦物原料
1.4.4 堿土矽酸鹽類原料
1.4.5 含堿金屬矽酸鋁類
1.4.6 碳酸鹽類
1.5 新型陶瓷原料
1.5.1 氧化物類原料
1.5.2 碳化物類原料
1.5.3 氮化物類原料
1.5.4 硼化物類原料
1.6 工業固體廢棄物
1.6.1 煤矸石
1.6.2 粉煤灰
1.6.3 高爐礦渣
1.6.4 赤泥
1.6.5 高嶺土與瓷石尾砂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粉體的製備與閤成
2.1 概述
2.2 粉體的物理性能及其錶徵
2.2.1 粉體的粒度與粒度分布
2.2.2 顆粒形狀、錶麵積和掃描技術
2.2.3 粉體顆粒的化學錶徵
2.2.4 粉體顆粒晶態的錶徵
2.3 機械法製備粉體
2.3.1 機械衝擊式粉碎(破碎)
2.3.2 球磨粉碎
2.3.3 行星式研磨
2.3.4 振動粉碎
2.3.5 行星式振動粉碎
2.3.6 雷濛磨
2.3.7 氣流粉碎
2.3.8 攪拌磨粉碎
2.3.9 膠體磨粉碎
2.3.1 0高能球磨粉碎
2.3.1 1助磨劑
2.4 化學法閤成粉體
2.4.1 固相法
2.4.2 液相法
2.4.3 化學氣相法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坯體和釉料的配料計算
3.1 坯體的製備
3.1.1 坯料配方
3.1.2 坯料製備
3.2 釉料的製備
3.2.1 釉料的釉式
3.2.2 釉料配方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陶瓷坯體的成型
4.1 概述
4.1.1 成型方法分類
4.1.2 成型方法的選擇
4.2 注漿成型
4.2.1 注漿成型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4.2.2 陶瓷坯體的注漿成型
4.3 乾壓成型
4.3.1 乾法壓製的基本原理
4.3.2 壓製過程坯體的變化
4.3.3 加壓製度對坯體質量的影響
4.3.4 影響層裂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4.3.5 等靜壓成型
4.4 可塑成型
4.4.1 可塑成型分類
4.4.2 造粒成型
4.4.3 流延成型
4.4.4 軋膜成型
4.4.5 注射成型
4.5 其他成型方法
4.5.1 紙帶成型
4.5.2 滾壓成型
4.5.3 印刷成型
4.5.4 噴塗成型
4.5.5 爆炸成型
4.5.6 電紡絲成型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坯體的乾燥
5.1 概述
5.1.1 坯料中水分分類
5.1.2 乾燥過程及其特點
5.1.3 影響乾燥速率的因素
5.2 乾燥製度
5.2.1 乾燥製度的確定原則
5.2.2 乾燥介質參數的確定
5.2.3 磚坯乾燥殘餘水分的確定
5.3 乾燥方法及乾燥設備
5.3.1 熱空氣乾燥
5.3.2 電熱乾燥
5.3.3 輻射乾燥
5.3.4 綜閤乾燥
5.4 乾燥缺陷的産生及解決措施
5.4.1 乾燥收縮與變形
5.4.2 乾燥開裂
5.4.3 乾燥缺陷産生的原因
5.4.4 坯體乾燥後性質的影響因素
5.4.5 坯體缺陷的解決措施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陶瓷材料的燒結
6.1 概述
6.2 燒結參數及其對燒結性影響
6.2.1 燒結類型
6.2.2 燒結驅動力
6.2.3 燒結參數
6.2.4 燒結參數對於燒結樣品性能的影響
6.3 固相燒結過程及機理
6.3.1 雙球模型
6.3.2 晶粒過渡生長現象
6.4 液相燒結過程與機理
6.4.1 液相燒結的階段
6.4.2 液相燒結過程的緻密化機理
6.4.3 晶粒生長和粗化
6.5 最佳燒成製度的確定
6.5.1 溫度製度的確定
6.5.2 氣氛製度的控製
6.5.3 壓力製度及係數
6.6 傳統燒結設備
6.6.1 間歇式窯爐
6.6.2 連續式窯
6.6.3 窯爐輔助設備
6.7 特色燒結方法
6.7.1 熱壓燒結
6.7.2 熱等靜壓
6.7.3 放電等離子體燒結
6.7.4 微波燒結
6.7.5 反應燒結
6.7.6 爆炸燒結
6.7.7 閃燒結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陶瓷的加工及改性
7.1 施釉
7.1.1 釉的作用與分類
7.1.2 釉的特點和性質
7.1.3 施釉工藝
7.1.4 燒釉
7.2 陶瓷錶麵金屬化
7.2.1 陶瓷錶麵金屬化的用途
7.2.2 陶瓷錶麵金屬化的方法
7.3 陶瓷錶麵改性新技術
7.3.1 陶瓷材料傳統的錶麵改性技術
7.3.2 陶瓷錶麵改性新技術
7.4 陶瓷的機械加工方法
7.4.1 陶瓷的切削加工
7.4.2 陶瓷的機械磨削加工
7.4.3 陶瓷的研磨、拋光加工
7.5 陶瓷的特種加工技術
7.5.1 電火花加工
7.5.2 電子束加工
7.5.3 激光加工
7.5.4 超聲波加工
7.6 陶瓷?步鶚舴飩蛹際?
7.6.1 玻璃焊料封接
7.6.2 燒結金屬粉末法封接
7.6.3 活性金屬封接法
7.6.4 封接的結構形式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中國古陶瓷賞析》 一、 陶瓷藝術的悠久曆史與魅力 陶瓷,作為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其發展曆程綿延數韆年,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遠古時期簡陋的陶器,到精美絕倫的宋瓷,再到明清時期繁復華麗的彩瓷,每一個階段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也映照齣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與技術成就。《中國古陶瓷賞析》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索中國古陶瓷的輝煌曆史,品味其獨有的藝術魅力。 本書不側重於機械的工藝流程或枯燥的化學成分分析,而是以鑒賞的視角,帶領您領略古陶瓷的溫潤質地、典雅造型、精湛工藝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我們將一同追溯新石器時代彩陶的質樸奔放,感受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對陶器藝術的影響,欣賞漢唐時期粗獷豪放、色彩斑斕的唐三彩,品味宋代瓷器那種“素以為業界,清以為佳”的極緻簡約與雅緻,再到元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的製瓷高峰,龍泉窯的青瓷絕唱,以及各地民窯的百花齊放。 二、 跨越韆年的美學傳承 中國古陶瓷的美,體現在其器型、釉色、紋飾、胎質等多個維度。 器型之韻: 從端莊大氣的生活用具,到精巧玲瓏的文房雅玩,古陶瓷的器型韆變萬化,既遵循實用功能,又極富藝術錶現力。本書將精選不同朝代、不同窯口的代錶性器型,分析其造型特點、比例協調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例如,我們可以一起欣賞漢代蒜頭瓶的雄渾,唐代淨瓶的秀美,宋代梅瓶的優雅,明清時期瓶、尊、碗、盤等器型的多樣性與精細化。 釉色之魂: 釉是陶瓷的靈魂,它賦予瞭陶瓷生命與色彩。中國古陶瓷的釉色豐富多彩,變化萬韆。從史前陶器的自然色澤,到漢代綠釉的溫潤,唐三彩的鮮艷,再到宋代汝窯的天青、官窯的粉青、哥窯的米黃、定窯的象牙白、龍泉窯的梅子青、月白,以及元明清時期青花、釉裏紅、五彩、粉彩等,每一抹釉色都訴說著一個時代的傳奇。本書將深入解析不同釉色的形成原因、特點及其在藝術上的價值。 紋飾之趣: 陶瓷上的紋飾,是古人審美情趣、生活習俗、宗教信仰乃至社會政治的生動寫照。從抽象的幾何紋,到具象的動物、植物、人物、山水,再到吉祥寓意的圖案,古陶瓷的紋飾內容包羅萬象,工藝技法也層齣不窮。本書將選取最具代錶性的紋飾,如龍鳳紋、纏枝蓮紋、八吉祥紋、嬰戲圖、花鳥圖等,解讀其象徵意義,賞析其藝術錶現力。我們將看到,那些刻畫、劃花、剔花、印花、彩繪等技法,如何在素淨的胎體上綻放齣無限生機。 胎質之本: 胎質是陶瓷的骨骼,其細膩程度、堅硬程度、吸水率等,都直接影響著陶瓷的品質。從早期粗砂質的陶胎,到漢唐時期的精細陶胎,再到宋代各窯口細膩的瓷石胎,以及景德鎮等地使用的瓷土胎,胎質的進步是陶瓷工藝發展的重要標誌。本書將帶領讀者觸摸那些曆經韆年依然溫潤堅實的胎骨,感受其天然的質感。 三、 走進不同時代的陶瓷風華 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中國陶瓷史上的幾個重要時期,領略不同時代的獨特風華: 早期陶器: 探索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陶器的起源與發展,感受早期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 漢唐氣象: 感受漢代陶俑的雄渾,唐三彩的奔放與絢麗,理解那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時代。 宋瓷雅韻: 深入品味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的極緻簡約與雅緻,理解“宋代審美”的精髓。同時,也將目光投嚮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等,感受各地民窯的獨特魅力。 元明清繁華: 探索景德鎮作為“瓷都”的崛起,青花瓷的輝煌,釉裏紅的獨特錶現力,以及明清時期彩瓷工藝的集大成,如鬥彩、五彩、粉彩、琺琅彩等,領略皇傢禦窯的精湛技藝與奢華風範。 四、 鑒賞之道與文化傳承 《中國古陶瓷賞析》不僅僅是一本介紹陶瓷知識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鑒賞的書籍。我們將從實際鑒賞的角度齣發,提供一些觀察古陶瓷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通過釉麵光澤、氣泡、開片、底足、款識等細節來判斷瓷器的真僞與年代。但本書的重點在於引導讀者培養一種“看”懂陶瓷的能力,學會從器物的整體齣發,感受其時代氣息、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 陶瓷是中國曆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欣賞古陶瓷,我們不僅能夠瞭解古代的生産技術、生活方式,更能體悟古代人民的審美情趣、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本書旨在通過陶瓷這一媒介,帶領讀者走進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陶瓷藝術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愛好者,都將從中獲得知識、啓發與美的享受。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穿越韆年的陶瓷之旅,領略那份來自遠古的溫潤,感受那份流傳至今的優雅。

用户评价

评分

泥土的蛻變史:從原始到精緻的藝術之旅 每一次翻閱《陶瓷工藝學(第2版)》,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考古探險。它以泥土為起點,追溯瞭人類文明與陶瓷發展密不可分的聯係。書中詳細描繪瞭從史前人類如何偶然發現並利用泥土,到逐漸掌握揉捏、塑形、燒製等基本技藝的整個過程,讓我對人類早期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敬意。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陶片,在作者的筆下復活,講述著它們所處的時代的故事。我被書中對中國古代各大窯係的介紹深深吸引,從北方粗獷豪放的磁州窯,到南方溫婉雅緻的龍泉窯,再到景德鎮名揚四海的青花瓷,每一個窯口都有其獨特的曆史背景、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這些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介紹,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展現。它讓我認識到,陶瓷不僅僅是器物,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審美觀念的載體。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幅宏大的陶瓷發展畫捲,從原始的粗陶,到精美的唐三彩,再到輝煌的宋汝官窯,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匠人的心血與智慧,也見證瞭人類文明的輝煌。

评分

多元的視角,豐富的實踐:理論與實操的完美結閤 《陶瓷工藝學(第2版)》最讓我贊賞的一點,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將豐富的實踐案例和操作指導融入其中,做到瞭理論與實操的完美結閤。書中對於各種成型方法的詳細講解,從最基礎的手工拉坯、泥闆成型,到更為復雜的模具成型、注漿成型,都配有清晰的步驟圖示和要點提示。這讓我這個對陶瓷製作一直躍躍欲試的讀者,能夠更有信心去動手嘗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設計”與“工藝”如何協同發展的討論,它強調瞭在進行創意設計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工藝的可行性和材料的特性,避免“紙上談兵”。書中還列舉瞭大量不同風格、不同用途的陶瓷作品的案例,分析瞭它們在設計理念、工藝運用、燒成效果等方麵的獨到之處,這為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更難得的是,書中還涉及到瞭陶瓷修復、保護等方麵的知識,這讓我意識到,對陶瓷的理解,不僅僅是製作,更是對曆史文物的珍視和傳承。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能“教你做事”,又能“教你如何思考”的實用性極強的著作。

评分

啓迪智慧,激發創作: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工具書 《陶瓷工藝學(第2版)》對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本能夠啓迪智慧、激發創作的“工具書”。它提供瞭一個宏觀的框架,讓我能夠係統地梳理和理解陶瓷工藝的方方麵麵,同時也提供瞭大量的細節信息和實踐指導,為我的個人創作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曾一度因為對某種工藝的不熟悉而感到睏惑,翻閱此書,總能找到清晰的解答和可行的解決方案。書中對於各種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思路,都極具啓發性,讓我能夠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新的方法。我喜歡書中那種嚴謹而不失活潑的寫作風格,它既有科學的精確性,又不乏藝術的感染力。每一次重讀,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亮點,獲得新的感悟。對於任何一位對陶瓷有著濃厚興趣,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人士,我相信這本書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能夠幫助他們在這個充滿魅力的領域不斷探索和進步。

评分

不僅僅是“美”,更是“質”——對陶瓷材料本質的深度挖掘 閱讀《陶瓷工藝學(第2版)》的過程,就像是在層層剝開陶瓷這門古老技藝的“洋蔥”。它不僅僅展示瞭陶瓷的“美”,更深入挖掘瞭其“質”的本質。書中對不同種類陶瓷(如炻器、陶器、瓷器)的分類、特點以及它們在化學組成、微觀結構和物理性能上的差異,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我開始理解,為何有些陶瓷堅硬如石,有些則相對易碎;為何有些釉麵晶瑩剔透,有些則啞光質樸。書中對各種添加劑,如助熔劑、澄清劑、著色劑等在配方中的作用的解釋,讓我看到瞭材料科學在陶瓷工藝中的重要性。我曾好奇為什麼古人的瓷器在經曆漫長歲月後依然能保持其形態和光澤,書中對材料穩定性的討論,也為我解開瞭部分謎團。它讓我明白,一件優秀的陶瓷作品,其內在的品質與外在的美觀同等重要,甚至是基礎。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外觀控”,逐漸變成瞭一個更注重“內在美”和“真材實料”的欣賞者。

评分

初窺陶瓷奧秘,領略古韻新生 翻開這本《陶瓷工藝學(第2版)》,仿佛一下子就被捲入瞭一個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陶瓷世界。書頁中流淌的,不僅僅是文字和圖片,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古代的匠人們對話,感受他們指尖的溫度,理解他們對泥土的敬畏。我一直對陶瓷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孩童時起,那些粗糙卻充滿生命力的瓦罐,到如今博物館裏陳列的精美瓷器,都讓我著迷。然而,真正深入瞭解其背後工藝的,卻是從這本書開始。它不僅僅是講解製作流程,更是梳理瞭陶瓷發展的脈絡,從最原始的土陶,到精巧絕倫的青花,再到現代的創新材料,層層遞進,條理清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陶瓷風格的細緻描繪,例如唐三彩的華麗奔放,宋瓷的素雅內斂,明清瓷器的繁復精緻,這些描述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眼見證瞭曆史的變遷與藝術的演進。書中對各種釉料、胎體、燒成溫度等關鍵技術的講解,也讓我豁然開朗,原來那些看似簡單的器物,背後蘊含著如此復雜的科學與藝術的結閤。那些抽象的理論,通過圖文並茂的闡釋,變得生動易懂,即使我並非科班齣身,也能從中窺見陶瓷工藝的精髓。這是一次知識的盛宴,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身邊那些平凡的陶瓷製品,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的敬意。

评分

匠心獨運,科技賦能——現代陶瓷的新篇章 《陶瓷工藝學(第2版)》不僅僅是一部迴顧曆史的著作,更是一扇通往現代陶瓷無限可能的大門。書中對於新材料、新工藝的探討,讓我看到瞭陶瓷在科技浪潮中的蓬勃生機。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特種陶瓷的部分,比如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領域對高性能陶瓷的需求,以及如何通過精密的工藝設計和材料配方來實現這些需求,這讓我深切感受到陶瓷早已不再局限於日用或裝飾,而是成為支撐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關鍵材料。書中對納米陶瓷、生物陶瓷、光縴陶瓷等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也讓我驚嘆於人類智慧的無窮力量。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前瞻性的思考,引導讀者去探索陶瓷工藝的未來方嚮。書中對自動化生産、智能化控製在陶瓷製造中的應用,也讓我看到瞭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閤,這不僅提高瞭生産效率,更保證瞭産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緻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綠色環保陶瓷製造技術的介紹,比如節能燒成、廢料迴收利用等,這體現瞭當代人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也為陶瓷行業指明瞭發展方嚮。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時代的潮頭,看到瞭陶瓷工藝學更加廣闊的未來。

评分

一杯茶的溫度,一件瓷的傳奇:從器物到文化的延伸 閱讀《陶瓷工藝學(第2版)》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陶瓷不僅僅是器物,更是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載體。書中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陶瓷的介紹,展現瞭陶瓷在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方麵的多重意義。我開始理解,為何中國的青花瓷會遠銷海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為何日本的茶道離不開精美的茶具;為何歐洲的皇室如此鍾愛中國瓷器。這些都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喜愛,更是對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的認同。書中對陶瓷在哲學、藝術、宗教等領域的探討,讓我對陶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讓我明白,一件看似普通的碗、盤、壺,背後可能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故事、精湛的工藝技巧,甚至是某種哲學思想。這本書,讓我將目光從單純的器物本身,延伸到瞭它所處的文化環境,從而對陶瓷産生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知。

评分

細節之處見真章:燒成藝術的奧秘探尋 在這本《陶瓷工藝學(第2版)》中,我最有感觸的部分之一,便是對“燒成”這一關鍵環節的深入解析。我一直認為,陶瓷製作的精髓,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最終的窯火淬煉上。書中將燒成過程的溫度、氣氛、時間等一係列復雜因素,用極其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對這看似神秘的“火的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瞭解到,不同的釉料和胎體,需要不同的燒成麯綫纔能達到最佳效果,細微的溫度差異,就可能導緻釉麵齣現裂紋、剝落,甚至完全變形。書中對氧化燒、還原燒、慢燒、快燒等不同燒成方式的原理和效果的講解,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陶瓷的顔色、光澤和質感,都讓我大開眼界。我曾不解為何有些瓷器呈現齣幽靜的青色,有些則泛著溫暖的黃調,書中對氣氛控製的解釋,讓我茅塞頓開。此外,書中還提到瞭窯爐結構對燒成效果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窯內氣氛來創造齣各種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這讓我對陶瓷的“不可預測性”和“獨特性”有瞭更深的理解。讀完這部分,我仿佛也變成瞭一個“煉金術士”,對那跳躍的火焰多瞭一份敬畏和期待。

评分

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理解陶瓷的溫度與質感 之前我對陶瓷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一種感性的層麵,喜歡它的溫潤手感,欣賞它的釉色光澤。然而,這本書真正教會我的是如何用更理性、更科學的視角去解讀這些錶象之下的奧秘。《陶瓷工藝學(第2版)》中關於陶瓷材料性能的講解,讓我對“好”陶瓷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美觀,更關乎強度、硬度、熱膨脹係數、化學穩定性等等。書中對各種胎體和釉料化學成分的分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成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都讓我豁然開朗。我曾疑惑為何有些器皿會輕易開裂,為何有些釉麵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暗淡,這本書給齣瞭詳盡的解釋,從分子結構到燒成條件,細緻入微。它讓我明白,一件優秀的陶瓷作品,是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共同作用的結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顯微結構分析的章節,通過圖片和文字,我能直觀地看到陶瓷內部的晶體結構、氣孔分布等,這些微觀的細節,直接決定瞭陶瓷的宏觀性能。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看懂”陶瓷,不僅僅是看它的外在美,更能理解它內在的“骨骼”與“靈魂”。

评分

傳統與創新的碰撞:陶瓷工藝的時代傳承 《陶瓷工藝學(第2版)》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便是它對“傳統與創新”這一主題的精彩詮釋。書中在介紹中國傳統陶瓷工藝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毫不吝嗇地探討瞭當代陶瓷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和創新探索。它沒有將傳統視為束縛,而是將其視為創新的基石。我被書中關於當代陶瓷藝術傢如何從傳統紋樣、器型中汲取靈感,並結閤現代審美和技術手段,創作齣具有獨特個人風格作品的案例深深打動。它讓我看到瞭陶瓷工藝在時代變遷中的生命力,以及如何在傳承中尋求突破。書中對3D打印陶瓷、功能性陶瓷等新興領域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陶瓷工藝的未來發展潛力。這種將傳統文化底蘊與前沿科技理念巧妙結閤的視角,讓我對陶瓷這門古老技藝的未來充滿瞭期待。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傳承,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活化與創新,讓古老的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评分

不错的书本,内容很新,不过对我价值很大的辊道窑部分介绍还和一版一样介绍很少,就几行字

评分

专业知识写的很好,就是纸张没有想象的好

评分

普及版中性价比最高的。完败那些打着艺术名义高价装逼教材。赞!

评分

普及版中性价比最高的。完败那些打着艺术名义高价装逼教材。赞!

评分

不错的书本,内容很新,不过对我价值很大的辊道窑部分介绍还和一版一样介绍很少,就几行字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sm]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NRJJ]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

评分

从陶瓷材料的主要原料、陶瓷粉体的加工和处理、陶瓷坯体的成型、陶瓷材料的烧成四个方面出发,对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原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目的是力求使学生充分掌握制备高精度、高性能陶瓷制品与材料的常用方法和工艺原理。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