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史研究叢書:《唐船圖》考證·中國船·中國木帆船

海交史研究叢書:《唐船圖》考證·中國船·中國木帆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庭修,[美] V.A.索高羅夫,[美] I.A.唐涅利 著,[日] 佚名 繪,陳經華,硃傢駿 譯,陳延杭,王鋒 校
圖書標籤:
  • 唐船圖
  • 中國船
  • 中國木帆船
  • 海交史研究
  • 航海史
  • 船舶史
  • 古代造船
  • 曆史研究
  • 文化研究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67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88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交史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海交史研究叢書:<唐船圖>考證·中國船·中國木帆船》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麵:(一)海交館的藏品精粹、重要發掘報告、民間資料匯編以及原有齣版物的增訂、再版;(二)從《海交史研究》期刊中選擇一批有份量的文章,以不同專題結集齣版;(三)海交館研究人員及特約研究員的學術著作;(四)海外學者相關著作的翻譯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言
《唐船圖》考證
中國船
中國木帆船
附:《中國木帆船》譯注

精彩書摘

  福州杉船
  這種木帆船也許是讀者所熟悉的。它之所以稱作杉船,其原因是它專門營運杉木,從福州齣發,沿著海岸南來北往。就中國沿海木帆船而言,這種船無一不是大船。隻要你乘船沿中國海岸航行,無論北上還是南下,你會覺得這種船處處可見。
  這種船,長120~80英尺(36~54米)不等,寬22~28英尺(6.6~8.4米),載重量3000-6000擔(約180~400噸)。船體用普通的軟質木料建造,龍骨和骨架用硬木,全船分成水密隔艙。隔艙又分成許多小艙,每8英尺(2.4米)一道橫嚮隔牆,每4英尺(1.2米)一道縱嚮隔牆。這種隔艙係統,除瞭萬一發生海難時可以起保護作用外,還有其商務方麵的作用。按中國的習慣,貨主付一定的運費,定下一個或幾個貨艙,用一個航次,貨主便可以在貨艙裏裝載盡可能多的貨物。這和西方貨主以噸論價付錢的作法相去甚遠。船的艏艉都是平鋪甲闆,船艉有一牢固的高甲闆室,形成艉樓甲闆,恰似哥倫布時代西班牙大帆船上所構築的一樣。
  因為這種船是專為運載杉木等重貨而造的,所以船舯和船艉內傾度相當大,便於裝貨。杉木順艏艉方嚮平放,按一定的間隔竪立樁。整宗貨用粗大的篾繩穿過船底捆紮。船艏進流端尖削,水綫以上船側外傾。無龍骨,平底。船底平麵大,可以坐灘而不緻傾覆。從福州到上海,到長江下遊各港,沿途多沙灘。考慮到這一點,船的這一特點就是必不可少的瞭。水綫在船的最寬處,高至船艉橫梁。人們可以想像,這樣的船穩定性好,在大風大浪中航行,隻要順風順水,可行駛自如。然而,人們也可以想像,這種船會前後顛簸,顛簸到危險的程度。可奇怪得很,後麵說的這種情況似乎並不存在。
  船艉闆至水綫的中間,橫加厚木,上有舵杆孔,懸著重達1噸的大方舵。船在海上航行時,舵從舵杆孑L往下放,深深地置於船底之下。這和尖削的船艏柱底部配閤,使船在大風中能保持很好的穩性。
  福州杉船還有一個並非無關緊要的特點,這就是其獨特的船艏。方形的船艏闆上端開口,開口底部與主甲闆處於同一水平麵。船艏兩側有翼闆。翼闆高聳,彎麯,成尖角,然後成弧綫嚮艉樓延伸,形成相當高的舷牆,作為遇到風浪時抵禦浪頭的屏障。
  ……
抱歉,我無法為您創作一個關於“海交史研究叢書:《唐船圖》考證·中國船·中國木帆船”之外的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我的設計目標是為您提供準確、有用的信息,並且嚴格遵守您的指令,不包含您明確要求排除的內容。 如果您能提供一本您希望我撰寫簡介的特定圖書的名稱或主題,我將非常樂意為您創作一篇詳盡、自然、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痕跡的圖書簡介。 例如,您可以告訴我: 1. 一本關於宋代經濟史的書籍的名稱。 2. 一本關於明代航海技術演變的專著。 3. 一本介紹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綫的通史著作。 一旦您提供瞭新的目標書目,我將立即為您撰寫一篇約1500字的詳細介紹。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國船”、“中國木帆船”這幾個關鍵詞,立刻勾起瞭我對中國傳統造船工藝的濃厚興趣。雖然我對船舶的專業知識並不深入,但一直對那些古老的木質帆船充滿瞭敬意。它們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偉大載體。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曆史時期中國木帆船的發展演變,從船體結構、材料選擇、帆裝技術到航海導航等方麵,能有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比如,書中會不會提及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船隻,例如漁船、商船、戰船,它們在設計和建造上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又比如,木帆船在材料加工、連接工藝上的獨到之處,是如何做到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實現遠洋航行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翔實的文字,配以精美的插圖或模型圖,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窺見中國古代 shipbuilding 的精湛技藝,感受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木帆船的魅力,理解它們在中國曆史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當看到《唐船圖》考證這個環節時,我immediately聯想到瞭古代史籍中那些模糊的記載和零散的圖示,它們往往是解開曆史謎團的金鑰匙。《唐船圖》如果真的存在,並且得到作者的深入考證,那將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我個人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考證的過程,例如,作者會如何搜集、比對與《唐船圖》相關的各種史料?對於圖中齣現的具體船隻部件,如龍骨、隔艙、桅杆、帆布等,作者又將如何進行技術層麵的解讀和推斷?是否存在對《唐船圖》的不同解讀,書中又將如何權衡和論證?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圖”的解讀,更是通過這個“圖”,摺射齣唐朝時期中國造船技術的高度,以及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似乎在通過一個具體的物證,來觸摸一個宏大的曆史主題,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

我對曆史研究類書籍的求知欲總是被一些看似“冷門”卻至關重要的主題所點燃,而這本書的副標題《唐船圖》考證,正屬於這一類。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細節往往隱藏在具體的物證之中,《唐船圖》作為一幅可能的曆史圖像,其價值不言而喻。我好奇的是,作者究竟是如何進行“考證”的?是單純的圖畫分析,還是會結閤齣土文物、文獻記載、民間傳說等多種史料來相互印證?書中會不會對《唐船圖》的齣現背景、繪製者、以及其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進行梳理?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從圖像中辨析齣船隻的年代特徵、技術水平,甚至航行區域,這其中的分析邏輯和推理過程一定非常精彩。這本書如果能為我們展現一幅基於嚴謹考證的唐代海上交通圖景,那將是對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海上貿易、文化交流的重大貢獻。

评分

“海交史研究叢書”這個係列名稱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學術的嚴謹性和研究的深度。我對中國古代的海上交通和對外交流史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承載著貿易、文化、技術交流的“船”。這本書中的“中國船”、“中國木帆船”這兩個概念,似乎是對中國古代航海技術和船舶發展的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從宏觀的角度,勾勒齣中國古代船舶發展的脈絡,不僅僅是某個朝代的某個船型,而是貫穿不同時期,展現其演進的邏輯和影響因素。比如,書中會不會探討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創新點,以及這些技術是如何隨著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發展的?又或者,作者會如何分析不同類型的中國船隻,它們在航海能力、承載量、以及適應不同海域方麵的特點?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中國作為海洋文明的悠久曆史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理解那些古老的船隻如何承載著中華民族走嚮世界。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唐船圖》考證,這幾個字就讓我産生瞭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航海史,尤其是唐朝那個開放繁榮的時代充滿瞭好奇。想象一下,在那浩瀚的大海上,一艘艘雄偉的唐船劈波斬浪,連接著東方與西方,將中國的文化、技術和商品遠播四方。這本書如果能深入考證《唐船圖》的來龍去脈,解析圖中描繪的船隻形製、結構、用途,甚至船上的人員和貨物,那簡直就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盛宴。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如何辨析《唐船圖》的真實性,它是否是後人根據史料的描繪,又或是某個重要文獻中附帶的插圖?作者又是如何從圖畫中解讀齣技術細節和曆史信息,這需要多麼深厚的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唐朝時期中國造船技術的輝煌成就,以及海運貿易在當時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评分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海交馆的藏品精粹、重要发掘报告、民间资料汇编以及原有出版物的增订、再版;(二)从《海交史研究》期刊中选择一批有份量的文章,以不同专题结集出版;(三)海交馆研究人员及特约研究员的学术著作;(四)海外学者相关著作的翻译出版。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看,配送快速

评分

送货速度快,价格便宜。

评分

这本图册的性价比很高,买的值。

评分

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后,相关学者对留存在宫中的大量文物进行清点、整理,并在稍后编辑出版了不少专业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绍器皿、书画等艺术作品的《故宫周(旬)刊》、《故宫》、《故宫书画集》,以及专于文献档案的《掌故丛编》(后改名为《文献丛编》)、《史料旬刊》等两大类。这两类出品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向读者群推介故宫内的丰富藏品,而1932年首版的《故宫日历》就是其中之一。日历的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时又有英文加以对应。另外,还有节气、朔望、韵目等因素也出现在同一页上。节气、朔望容易理解,韵目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则有些陌生。韵目本来是指用于诗词创作时使用到的各个韵排列而成的目录,19世纪中后期&ldquo;韵目代日&rdquo;出现以后被用于记录日期。简单来说,就是1个韵目代表1个月中的1天,一共有31个字,代表31天,如&ldquo;文&rdquo;代表12日,抗战中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里的一场大火即被称为&ldquo;文夕大火&rdquo;,&ldquo;卅&rdquo;代表31日,&ldquo;五卅运动&rdquo;即得名于此。日历的反面印有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玉器等等,365张图画的排列与日历正面的节令相结合,阅览的人可以&ldquo;见图如见节令、星期、日期&rdquo;。除此以外,图画的颜色也是区别不同时节的一种方式,色彩赋予读者的区别感更为清晰。1935年一则经销商的广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夺目:&ldquo;震铄世界惟故宫日历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rdquo;、&ldquo;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rdquo;。当时《故宫日历》还有配&ldquo;厚黑玻璃座盘&rdquo;的&ldquo;套餐&rdquo;,定价2元7角。当时这本日历仅署&ldquo;故宫博物院编&rdquo;,没有具体编辑的姓名。关于旧版《故宫日历》的编者冯华,只有在故宫出版社资深编辑朱传荣的回忆文字中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故宫珍宝南迁在即,小小的《故宫日历》却年复一年为普通民众打开了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也成为许多人醉心传统文化、走上求艺之路的开端。在一些老画家早年学画经历的回忆文字中可以发现,在当年信息相对闭塞、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宫日历》,为其启蒙,作其良伴。2010年,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ldquo;复活&rdquo;了,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ldquo;复刻版&rdquo;问世。原汁原味的&ldquo;复刻版&rdquo;,黑白印刷,不仅仅是呼应渐起的怀旧风,也是致敬于走过85个年头的故宫博物院、致敬于老去的前辈故宫人。此后,《故宫日历》开始尝试推陈出新。故宫出版社在2011年版《故宫日历》的编纂中,生肖开始成为确定主题或隐或显的因由。在12个月首的篇章页里,放置一件直接描绘兔子的画作来呼应辛卯生肖。2012年,壬辰年的生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整座紫禁城,简直无处不龙。于是,龙年的《故宫日历》,&ldquo;紫禁龙时空&rdquo;成为主题,以龙为表现对象的陶瓷、青铜、书画、珐琅&hellip;&hellip;12个类别,按照月份一一呈现农历癸巳年,《故宫日历》主题是&ldquo;山水有清音&rdquo;。因为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ldquo;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rdquo;。草木山川,在故宫藏品中的表现数不胜数。因此,以&ldquo;山水有清音&rdquo;为主题、取材山水画作、辅以文玩器用等陈设的方案浮出水面。&ldquo;山水有清音&rdquo;,就是要展现古人寄情山水的诗意生活,更是要唤醒城市喧嚣中的你我。山水有清音,山水觅知音。12个月分为3个单元:笔墨寻源、诗意栖居、仙境凡间;其下又以月为单位,既有对山水题材的追根溯源,也有云山墨戏、界画楼台之类的专题展现;而每个星期,也尽量各有侧重,并且在多数的周日,以与主题相关的文玩器用等藏品作为新一周开始的标志,尽可能从新的视角引发读者的兴趣――对传承有序的山水艺术、对绵延不绝的山水文化。藏品选取,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图像常见的名作,重点展示出细节,《千里江山图》甚至占尽整个10月;不甚知名但各有特色的藏品也不轻视,明代医生王履的写生佳作《华山图》册、清代篆刻高手黄易的纪游&ldquo;影集&rdquo;《嵩洛访碑图》册,都是个中翘楚。所选的藏品也不只山水,如《洛神赋图》中的边边角角、《夜宴图》里的围屏图障、远古的水波纹彩陶&hellip;&hellip;不拘一格,尽收其中。如果细细翻读今年的《故宫日历》,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除标明公立和农历日期、二十四节气,还特意标出充满诗意的七十二候。这是古人根据寒暑变化与物候现象对时节的一种独特划分:五日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何时&ldquo;东风解冻&rdquo;,何时&ldquo;草木萌动&rdquo;,古人早已注解其中。就读北大期间选择小说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师。两人关系密切,通信频繁。阅读1932年的《俞平伯年谱》,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人书信沟通的记载,一整个月份里他们的通讯次可达到七次之多... ...在12月中旬寄出信件之时,俞平伯将一份《故宫日历》一同寄给了周作人,作为礼物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番心意。梁实秋在写给张佛年的信中,也提及获赠《故宫日历》一事:&ldquo;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rdquo;梁实秋可以挑出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图。

评分

好书推荐!

评分

名家名著,彩色插图,印刷还行。就是定价不便宜。

评分

这本图册的性价比很高,买的值。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看,配送快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