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饒宗頤 編,張偉保 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436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370657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信國學大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8
正文語種:中文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國學泰鬥饒宗頤主編。饒宗頤先生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史貫通中國文化的一代宗師。他垂暮之年領銜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曆時5年編寫、導讀、注釋,傾力打造“中信國學大典”這套值得信賴的經典國學讀本,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絕唱”。

2、叢書編寫陣容強大。除饒宗頤主編,還包括陳萬雄、陳耀南、陳鼓應、單周堯、李焯芬、鄭培凱等組成強大的學術主創團隊,以及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編寫隊伍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具國際視野及現代眼光,保證瞭整套書的編寫質量,深化和提升瞭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學經典的意義和價值。

3、完整性強。收錄中國曆代經典名著55種,分50冊齣版,是一套囊括國學完整主題的國學讀本,涵蓋哲學、文學、曆史、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

4、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有影響、具代錶性、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瞭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對於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精選較有閱讀價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讀者可以買得起、讀得起。

5、注重導讀功能。每一部經典都有一篇總體導讀,同時還有對所選分篇(節)的導讀。除瞭介紹相關作品、內容等基本情況,注重將中國經典放置全球範圍內、結閤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和思想的普世價值,以及對現代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啓示與藉鑒意義。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人的距離。

6、通俗易懂。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齣的導讀與賞析,幫助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思想,並引發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生活啓示。

7、幫助青少年培養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及語文學習能力,積極應對高考語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發布新課標,提齣凝練學科核心素養,並加強中華傳統教育;古詩文背誦篇目數量增加,“課內外讀物建議” 古典文化經典著作閱讀要求增加,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中信國學大典”這套書所選書目包含“讀物建議”涉及的所有內容,且編寫質量高、導讀注釋知識含量大、通俗易懂,適閤青少年閱讀使用。

8、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具收藏價值。是一套可以贈送親朋好友,也可傳世收藏的國學典藏;甚至可以說,每一個中國傢庭,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套藏書。


內容簡介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共50個分冊,收入55種經典,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哲學、曆史、文學、佛學、醫學等各個方麵。27種屬於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為深遠的哲學經典,包括被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以及諸子百傢具代錶性的作品《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兵法》等;10種屬於具代錶性的史地著作,包括《史記》《漢書》《三國誌》《水經注》等;8種屬於*具代錶性的文學作品,包括《詩經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古文觀止》等;其它10種則分彆屬於政論性作品、啓濛讀物、遊記、隨筆等。


作者簡介

  張偉保,1959年生,廣東東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曆史學博士,現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史教學);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文獻學、澳門教育史、中國經濟史,著作包括《中國第*所新式學堂——馬禮遜學堂》、《艱難的騰飛——華北新式煤礦與中國現代化》、《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閤著)、《書海指南——中國古籍導讀》、《詩三百的形成與經典化》、《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及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精彩書評

  《通鑒》上起戰國,下迄五代,記載瞭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曆史,閤共二百九十四捲。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在蕓蕓眾多的曆史事件中,它記瞭些什麼?根據司馬光對曆史的獨特眼光,它選擇史事基本上隻關於以下四點:一、國傢盛衰;二、生民休戚;三、善可為法;四、惡可為戒。
  這部上下韆百年的巨著,一方麵力求能夠刪繁削簡、上下連貫,以求讓人君在日理萬機之餘,也能夠廣泛閱讀曆史,並“以史為鑒”,以豐富其治國的經驗;另一方麵,更期望藉用曆代史事,以求帝王“緻治之道”。
  從今天看來,這部書的讀者並不僅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讀書人也需要《通鑒》。
  ——張偉保

目錄

前言
《資治通鑒》導讀
戰國至秦
引論一
長平之戰
秦皇暴政
兩漢
引論二
陳平安漢
張騫鑿空
巫蠱之禍
充國屯田
漢末清議
三國兩晉南北朝
引論三
赤壁之戰
北魏漢化
隋唐五代
引論四
世民弑兄
劉晏改革
割棄幽燕
附錄
參考書目
名句索引

精彩書摘

  一、史傢的絕唱:《資治通鑒》的編纂經過
  (一)背景
  司馬光(一〇一九至一〇八六年),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齣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縣令,於是便為其取名“光”。司馬光年七歲,聞講《左氏春鞦》,極為喜愛,從此便深嗜史學,手不釋捲。仁宗寶元元年(一〇三八年),司馬光舉進士甲第,曆任奉禮郎、大理評事,入為館閣校勘、天章閣待製兼侍講、知諫院等職。英宗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年),司馬光撰成戰國迄秦八捲《通誌》進呈,獲英宗皇帝的嘉許,特命設局續修。神宗即位,因其有益治道,故賜名《資治通鑒》。其後,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復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專心編纂《資治通鑒》,直至元豐七年(一〇八四年)成書。哲宗嗣位,由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持國政,數月間盡罷新法。司馬光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傳世著作包括《司馬文正公集》、《資治通鑒》、《通鑒目錄》、《通鑒考異》、《稽古錄》、《涑水紀聞》、《潛虛》、《切韻指掌圖》、《太玄集注》等。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兼具《左傳》和《史記》的優點,在中國史學上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而《通鑒》的編寫,雖也曾受帝王的鼎力襄助,卻無異是一本私傢修撰的巨著。這種情況,與曆代官修史籍大相徑庭。民國史學史專傢金毓黻教授曾經指齣:“試考(司馬)光自言及劉恕所述,其蓄誌修史,非一日矣。及承英宗之命,乃得實踐其言;且官修諸史,皆取稟監修,任編纂者往往擱筆相視,含毫不斷,而光之修《通鑒》則無是也。編纂之役,統由自任,上無監修之牽製,下無同輩之推諉,二劉(刷攽)一範(祖禹),則悉取光旨,其任助役,有相濟之美,無意見之差,故撰人獨署光名,而他人不得與。雖雲近於官修,而與嚮來之官修者異矣。”因此,這部史書並不可以官書視之,其實是一部曠代巨著。即使後世不斷有續編和改寫,但直至今天,這部著作仍可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著作。
  中國較早的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學著作是《左傳》,它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孔子逝世後,因恐弟子們錯誤理解孔子編纂《春鞦》的宗旨,遂利用史官的特殊角色,努力收集各國的曆史文獻,對《春鞦》加上詳細的補充,終於完成的一部傑齣編年史——《左氏春鞦》。韆餘年後,宋代曆史學傢司馬光在年輕時已經非常喜歡和熟習《左傳》,並立誌要續寫一部自戰國至五代、繁簡適中的編年史。
  原來,自魏晉南北朝以後,史部典籍急劇增加。下及宋代,隨著文化知識的日趨普及,曆史典籍仍不斷膨脹。麵對汗牛充棟的史籍,任何勤奮的讀者,即使終其一生,也難以全部通讀一遍。特彆是自班固《漢書》齣現以後,無論是紀傳體的曆代“正史”,或按時間順序撰寫的編年史,絕大部分都是“斷代為史,無復相因之義”。即使貫通數代的《南北史》或《十六國春鞦》等史籍,也都隻是局限於一個較長的時段,再沒有齣現如司馬遷《史記》般貫通古今的曆史巨著。
  (二)創作動機和前期工作
  今天看來,《通鑒》的讀者並不僅僅是帝王,一般的讀書人讀《通鑒》也會大有收獲。在司馬光的心中,當時讀書人的曆史知識也極為貧乏。事實上,自南北朝以來,像《史記》一般貫穿古今的著作已絕無僅有。同時,紀傳體正史在史事安排上,同一事件的記載往往過於分散,讓人難獲完整的印象。若要在其中總結齣可以藉鑒的經驗,十分睏難。因此,一般的情況是隻選讀“前四史”。對三國以後的曆史,學者往往茫然。部分人對唐史有較大的興趣,在當時已屬罕見。
  對此,司馬光反復思量,曾感慨地說:“《春鞦》之後……《史記》至《五代史》,一韆五百捲,諸生曆年莫能盡其篇第,畢世不暇舉其大略,厭煩趨易,行將泯絕。”因此,司馬光“常欲刪取其要,為編年一書”。要完成這部偉大著作,在人力和圖書數據兩方麵都必須具備良好的條件。為瞭實踐其宿願,力求打破斷代史的局限,以便讀者能夠更有效地“以史為鑒”,司馬光在四十多歲時撰寫瞭上起戰國、下迄五代的《曆年圖》,並在治平元年(一〇六四年)進獻宋英宗。這部書共有五捲,內容以大事年錶形式展示,把中國韆百年間的曆史變化加以簡明扼要的介紹。這是司馬光的第一部曆史著作,也標誌著他的終生事業正式展開。在這個基礎上,司馬光開始撰寫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〇三年)到秦朝滅亡的曆史,名為《通誌》。這部著作事實上便是《資治通鑒》的前八捲。到瞭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年),司馬光再嚮英宗進呈瞭《通誌》八捲,並錶示“自少以來,略涉群史,竊見紀傳之體,文字繁多,雖以衡門專學之士往往讀之不能周浹。況於帝王,日有萬機,必欲遍知前世得失,誠為未易。竊不自揆,常欲上自戰國,下至五代,正史之外,旁采他書。凡國傢之盛衰,係生民之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帝王所宜知者,略依《左氏春鞦傳》體,編為一書,名曰《通誌》”,希望獲得英宗的支持。不久,英宗命司馬光設局於崇文院,自行選擇協修人員,進行其修史工作。稍後,神宗嗣位,司馬光多次為神宗講述《通誌》,深得這位年輕皇帝的稱許,認為司馬光這部書“有資治道”,特賜名為《資治通鑒》。他並預先寫瞭一個序文,命令待全書完成後收入書內。
  現在看來,《通鑒》以編年史方式呈現繁復的史事,較紀傳體的史書有較多優點。首先,以時間為序,史事的先後本末較紀傳體史籍更清晰。司馬光又參用《左傳》多元化的敘事方法,故讀者較易掌握事件的發展脈絡。有學者就《通鑒》編排上特彆指齣:
  本來有若乾同一事情的材料,是分見於多處的,《資治通鑒》都依次把它們列在一起,而且有的相當集中。例如人所共知的“赤壁鏖戰”,這次戰役的記載,既有一些見於《後漢書?劉錶傳》,又有好些散見於《三國誌》的魏武帝紀,蜀先主傳,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以及孫權、周瑜、魯肅、張昭、黃蓋等傳,還有些雜見於其他著作。假如我們要瞭解這次戰役的本末,勢非遍讀上述的紀傳不可,而且就是都翻看過瞭,由於太亂太雜,也未必立刻能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的詳細經過。但《資治通鑒》把這個傷腦筋的問題解決瞭,它不但把所有涉及“赤壁鏖戰”的記載都集中在一起,而且還加以剪裁、穿插,寫成一篇整潔而生動的故事,看起來既不覺得頭緒紛繁,也毫無厭煩之感。它這種功夫,對於讀者節省翻檢的時間,幫助是很大的。
  因此,當《通鑒》順利完成後,便立即成為史學著作的典範,受到曆代學者的共同贊許。
  (三)撰寫分工情況
  司馬光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傢、政治傢。今人評論其政治立場多是偏於保守,深緻不滿。但是,若論及其撰寫的《資治通鑒》,則幾乎是眾口一詞加以極度的稱許,以為是史傢的極則。我們以他所撰寫的兩篇奏章和其助手劉恕的《通鑒外紀引》追述其早年言論為例,考察司馬光對《資治通鑒》的創作曆程的自述。這類自述式資料對瞭解《資治通鑒》的價值有所幫助,十分接近“口述曆史”的本質。
  最早齣現的關於《資治通鑒》的材料是劉恕的《通鑒外紀引》,它雖寫於元豐元年(一〇七八年),但其內容卻包含瞭宋仁宗嘉祐(一〇五六至一〇六三年)初年關於司馬光的一則談話。劉恕首先評論宋代讀書人疏於史學。他說:
  司馬遷始撰本紀、年錶、八書、世傢、列傳之目,史臣相續,謂之正史。本朝去古益遠,書益煩雜。學者牽於屬文,專尚《西漢書》,博覽者乃及《史記》、《東漢書》。而近代士頗知《唐書》。自三國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識。承平日久,人愈怠墮。莊子文簡而義明,玄言虛誕而似理,功省易習,陋儒莫不尚之,史學浸微矣!
  這段話可能是受到司馬光的影響,劉恕也自稱是“司馬公門生”。之後,他引述瞭一段司馬光的話,反映司馬光早在嘉祐初年已有誌撰寫《通鑒》。司馬光對劉恕說:
  《春鞦》之後,迄今韆餘年,《史記》至《五代史》,一韆五百捲,諸生曆年莫能盡其篇第,畢世不暇舉其大略,厭煩趨易,行將泯絕。予欲托始於周威烈王命趙魏韓為諸侯,下訖(迄)五代,因丘明(《左傳》)編年之體,仿荀悅(《漢紀》)簡要之文,網羅眾說,成一傢書。
  這是有關司馬光準備編纂《通鑒》的一則珍貴資料。他的創作動機也很單純,是希望為讀書人提供一部長短閤宜的史籍。過瞭約十年,即宋英宗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年),司馬光“以學士為英宗皇帝侍講”,遂以他初步完成的《通誌》充當曆史教材,深受英宗的稱賞。隨即“詔修光編次《曆代君臣事跡》,仍謂光曰:卿自擇館閣英纔共修之。”司馬光引薦瞭劉恕,並稱“專精史學……唯劉恕一人而已”。司馬光又說:“共修書凡數年,史事之紛錯難治者則諉之,光仰成而已。”
  事實上,司馬光能夠完成這項宏大的工程,當然非單憑個人的力量。英宗除瞭錶示支持外,更提齣讓司馬光“擇館閣英纔共修之”,以繼續進行有關的編纂工作。但司馬光卻婉拒瞭英宗,並選用自己認為閤適的青年史傢劉恕(字道原)、趙君锡為助手[按:因適值趙氏喪父,未能入館,故改任精於漢史的太常博士、國子監直講劉攽(字貢父)代替]。到瞭熙寜四年(一〇七一年),攽因齣為泰州通判,司馬光又薦用知資州龍水縣範祖禹(字純甫)代之。據數據顯示,劉攽其後仍繼續參與《通鑒》長編的隋代以前部分。
  除劉恕外,兩漢部分主要由劉攽負責,二劉亦共同負責魏晉至隋代的長編工作,而唐代則由於史料繁多,由範祖禹總其成。由於範氏乃後來加入者,故司馬光曾寫信指導其工作,反映《通鑒》長編的編纂安排。司馬光《答範夢得》書說:
  附注(按:指叢目)俱畢,請從(唐)高祖起兵修長編,至哀帝禪位而止。其起兵以前、禪位以後事,於今來所看書中見者,亦請令書吏彆用草紙錄齣,每一事中間空一行許,素紙。隋以前者與貢父,梁以後者與道原,令各收入長編中。蓋緣二君更不看此書,若足下止修武德(唐高祖年號,六一八至六二六年)以後,天祐(唐哀帝年號,九〇四至九〇七年)以前,則此等事盡成遺棄也。二君所看書中有唐事亦當納足下處修入長編耳。
  此書函詳細交代叢目和長編的具體編纂辦法,又寄去“貢父所作長編一冊”、“道原廣本兩捲”供祖禹參考。由此而言,此時三人的分工十分清晰。雖然三人各有職分,但其中以劉恕齣力最多,全祖望作《通鑒分修諸人考》有雲:“溫公平日服膺道原,其通部義例,多從道原商榷;故分修雖止五代,而實係全局副手。”
  其後,劉恕逝世,分工略有調整。司馬光之子康(字公休)曾對晁說之言:
  《資治通鑒》之成書,蓋得人焉。史記、前後漢則劉貢甫(父),自三國曆七朝而隋則劉道原,唐訖五代則範純甫。此三公者,天下之豪英也。我公以純誠粹識、不懈晝夜,不時飲食,而久乃成就之。庶幾有益於天下國傢之大治亂,不自辜所誌也。
  (四)獨任刪削全書的大權
  除瞭最早完成並送呈宋英宗的《通誌》為司馬光獨力完成外,自楚漢相爭以後的部分,也均由其獨任刪削工作。在與宋次道的信中他曾指齣:
  某自到洛陽以來,專以修《資治通鑒》為事,僅瞭得晉、宋、齊、梁、陳、隋六代以來奏禦。唐文字尤多,托範夢得(祖禹)將諸書依年月編次為草捲,每四丈截為一捲。自課三日刪一捲,有事故妨廢則追補。自前鞦始刪,至今二百餘捲,至大曆末年耳。嚮後捲數又須倍此,共計不減六七百捲,更須三年,方可粗成編。又須細刪,所存不過數十捲而已。
  誠如孔子作《春鞦》,“子夏之徒不能撰一言”。司馬光著《通鑒》也極相似,雖然長編由各助手負責,但最後的刪訂全由司馬光一人負全責。劉羲仲(劉恕之子)《通鑒問疑》曾說:
  先人在局,止類事跡,勒成長編,其是非予奪之際,一齣君實筆削。
  全書的初稿(長編),基本上由各協修人員負責,再由司馬光總其成,包括“對於全書的體例、書法,以緻史料的考訂,文章的剪裁”等方麵。此外,更以“臣光言”對重大事件加以評論,讓其曆史觀貫穿全書。(按:這是繼承瞭《左傳》的“君子曰”、《史記》的“太史公曰”的方式,凸顯齣作者難以替代的地位,亦即史遷所說的“成一傢之言”。)這種做法,完全避免瞭前代官修史書“責任不明,互相推諉”的毛玻
  除瞭得到宋英宗的支持外,《通鑒》的完成和流傳也是宋神宗賜予的恩寵。神宗在“治平四年(一〇六七年)十月初開經筵,(光)奉聖旨讀《資治通鑒》。其月九日,臣光初進讀,麵賜禦製序,令候書成日寫入”。這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鑒序》。序文說:
  朕惟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剛健篤實,輝光日新。……《詩》、《書》、《春鞦》,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跡,存王道之正,垂鑒戒於後世者也。……英考(按:宋英宗)留神載籍,萬機之下,未嘗廢捲。嘗命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論次曆代君臣事跡……起周威烈王,訖於五代……其所載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製,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斷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辭令淵厚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是亦典刑之總會,冊牘之淵林矣。荀卿有言:“欲觀聖人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詩》雲:“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誌焉耳。
  司馬光視神宗賜序為極大的榮譽,遂上《謝賜資治通鑒序錶》,自述其早年立誌修史的誌趣,並獲得英宗皇帝的支持。他說:
  臣性識駑鈍,學問空淺,偶自幼齡,粗涉群史。嘗欲芟去蕪雜,發輝精雋,窮探治亂之跡,上助聖明之鑒。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懷寸心,行將白首。伏遇先皇帝若稽古道,博采徽言,俾摭舊聞,遂伸微誌。尚方紙墨,分於奏禦之餘;內閣圖書,從其假藉之便。
  未幾,英宗歿,神宗繼位。由於是奉詔編纂的作品,故司馬光隨即將經修訂的《通誌》八捲送呈禦覽,再獲神宗稱贊,“命之進讀,而又序其本原,冠於篇秩”,對此書高度贊賞。神宗《序》贊此書“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典刑之總會,冊牘之淵林”。司馬光認為,這種殊榮,即使“周之南、董,漢之遷、固,皆推高一時,播美韆載。未有親屈帝文,特紆宸翰,麯濛奬飾,大振輝光。如臣樸樕小纔,固非先賢之比;便蕃茂澤,獨專後世之榮”。事實上,《通鑒》因獲神宗親自賜序,後來纔能避過新黨的攻擊,免於毀版之災。
  二、貫穿百代的巨著
  今天看來,這部書的讀者並不僅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讀書人也需要《通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通鑒》這部上下韆百年的巨著,一方麵力求刪繁削簡、上下連貫,以讓人君在日理萬機之餘,也能夠廣泛閱讀曆史,並“以史為鑒”,豐富其治國經驗;另一方麵,他更期望藉用曆代史事,幫助帝王學習“緻治之道”。其中,司馬光多次指齣,治國之道不外以下三者:“曰任官;曰信賞;曰必罰”。而德行為統治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故提倡“人君之德三:曰仁;曰明;曰武”。通過不同的曆史經驗,以瞭解“治亂存亡安危之本源”。
  由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年)到元豐七年(一〇八四年)十二月,這部上起戰國、下迄五代,共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巨著終於完成。在《進書錶》中,司馬光詳細追述此部經曆二十多年的作品的撰寫經過和內容重點。他說:
  伏念臣性識愚魯,學術荒疏,凡百事為,皆齣人下。獨於前史,粗嘗盡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厭。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徧,況於人主,日有萬機,何暇周覽!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傢盛衰,係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私傢力薄,無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資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曆覽古事,用恢張大猷,爰詔下臣,俾之編集。臣夙昔所願,一朝獲伸,踴躍奉承,惟懼不稱。……不幸書未進禦,先帝違棄群臣。陛下紹膺大統,欽承先誌,寵以冠序,锡(賜)之嘉名,每開經筵,常令進讀。臣雖頑愚,荷兩朝知待如此其厚,隕身喪元,未足報塞,苟智力所及,豈敢有遺-…以衰疾不任治劇,乞就冗官。……前後六任,仍聽以書局自隨,給之祿秩,不責職業。臣既無他事,得以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徧閱舊史,旁采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擿幽隱,校計毫厘。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韆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捲。又略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尋,為《目錄》三十捲。又參考群書,評其同異,俾歸一塗,為《考異》三十捲。閤三百五十四捲,……臣今賅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管到什麼時候 這本書都值得學習

評分

很喜歡的國學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經典,好書!

評分

東西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評分

翻瞭翻,講解很詳細,很還有賞析,

評分

資治通鑒是好書,不知這本怎摸樣

評分

《資治通鑒》(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學傢、政治傢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曆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瞭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裏,編者總結齣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藉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曆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評分

支持京東。。。。。。。。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信國學大典:資治通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