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醫大師親筆真傳係列:張琪脈學芻議》為國醫大師張琪教授的經驗經典之作,論證瞭脈與癥是病機實質反映於外之癥候,在正常情況下須脈癥閤參,又要注意在反常情況下需捨癥從脈,或捨脈從癥;同時闡述瞭脈學中的胃、神、根,並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關脈證條文,擷擇闡釋,以期作為辨證論治之示範。並闡述瞭二十七脈脈象主病。《國醫大師親筆真傳係列:張琪脈學芻議》可供廣大中醫藥臨床工作者、中醫藥院校學生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從中醫學理論體係探討脈學
一、人體的生命根基
二、脈與陰陽、營衛、氣血
三、脈與五行
第二章 脈與癥
一、求本治本
二、脈癥閤參
三、脈癥從捨
四、脈癥宜忌
第三章 論脈診中的胃、神、根
一、胃氣
二、神氣
三、根
第四章 寸、關、尺三部分候髒腑的商榷
一、分候髒腑的根據
二、分候髒腑的實用價值
第五章 三部九候與獨取寸口
第六章 仲景脈學及其在辨證中的運用
第一節 概述
一、仲景脈學的發展以及和後世脈學的關係
二、平脈辨證
三、窺測病勢的傳變
四、闡釋病機,指導治療
第二節 仲景脈學
浮脈 浮緩脈 浮緊脈
浮數脈 浮弱脈 浮大脈
浮滑脈 浮遲脈 浮芤脈
浮澀脈 浮洪脈 浮動數脈
浮虛 澀脈 浮微 澀脈 浮弱澀脈
沉脈 沉緊脈 沉遲脈
沉微脈 沉滑脈 沉弦脈
沉細脈 沉弱脈 沉遲小緊數脈
弦脈 弦細脈 弦遲脈
弦數脈 弦浮大脈 弦細芤遲脈
數脈 遲數脈 遲滑脈
遲緩脈 微脈 微浮脈
微實脈 微大遲脈微細沉脈
微緩脈 微弱數脈微細脈
微弱脈 微數脈 微沉脈
微澀脈 緊脈 緊弦脈
緊沉脈 伏脈 虛脈
虛沉弦 脈虛 芤遲 脈賣脈
滑脈 澀脈 澀弦脈
澀小脈大脈 洪大脈
結脈 代脈 促脈
革脈 弱脈 弱澀脈
第七章 十七部脈脈象及主病
浮脈 沉脈 遲脈
數脈 滑脈 澀脈
虛脈 實脈 長脈
短脈 洪脈 微脈
緊脈 緩脈 芤脈
弦脈 革脈 牢脈
濡脈(軟脈) 弱脈 散脈
細脈 伏脈 動脈
促脈 結脈 代脈
精彩書摘
二、神氣
神在人體中居於統率一切的地位。神健全則形體充足,疾病不侵。神不足則機體功能衰退,易於緻病,進一步則神傷緻死。中醫診斷學曆來都非常重視察神,如望診中的神色,脈診中的神氣等。脈診中的神,嚴格講雖有胃、神、根之彆,但實際上三者很難區分,即脈來有力中帶和緩,柔軟中帶有力,指下圓潤活潑。必須分清有神和有力還不相同,有神脈中之有力,乃中和之力,非強健之力,若弦強真髒之有力,與微弱脫絕之無力,二者一太過一不及,皆失去中和之力,為無神之脈。肖子顒歌有神脈說:“輕清穩厚肌肉裏,不離中部象自然。”(《四診抉微·脈貴有神》)於指下細心體會,自不難獲得其中要領。
《素問·靈蘭秘典論》謂:“心為君主之官,神明齣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藏神”。因此可以理解,機體一切組織器官的活動,都是在神的領導下進行的。李延星解釋脈為氣血之先說:“……蓋人之身,惟是精與氣與神三者,精氣即血氣,氣血之先,非神而何?人非有神,無以主宰血氣,保閤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故脈非它,即神之彆名也。”(《脈訣匯辨·四言脈訣》)心的生血,運血脈以營養各個髒腑及各個組織得到充分營養供給,反過來神的功能也纔有保證。因此說:神是有物質作為基礎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說明神的有無為髒腑功能活力、生旺和停息的標誌。在中醫診斷學上,除瞭上麵提到脈的察神外,還有形證方麵的察神:“目光精彩,言語清亮,神思不亂,肌肉不削,氣息如常,大小便不脫,為形之神在,雖然脈有可疑,亦無足慮。若目暗睛迷,形贏色敗,喘息異常,泄瀉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脫,……或病脹滿而補瀉皆不可施,或病寒熱,而溫涼皆不可用。
……
前言/序言
國醫大師親筆真傳係列:張琪脈學芻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