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紅 著
圖書標籤: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數字化
  • 文化遺産保護
  • 數字人文
  • 文化信息資源
  • 檔案管理
  • 信息技術
  • 文化傳承
  • 遺産保護
  • 數字化技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64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68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3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研究》匯集瞭國傢文化部文化科技創新項目“非遺數據庫構建分類及信息資源元數據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是係統梳理當前國內外非遺數字化實踐的指導性著作。針對當前我國非遺數字化的核心問題,本書提齣瞭非遺數字資源的核心元數據元素集方案,建立瞭非遺項目分類編碼體係,對非遺數字化保護及數據庫建設標準體係進行瞭基礎性研究,首次提齣非遺項目類屬的“雙層四分法”,基本解決瞭現有分類與數據管理需求之間的主要矛盾。

作者簡介

楊紅 1983年齣生於浙江,先後於2005年、2007年和2013年在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分彆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廣播電視新聞學)和博士學位(藝術學理論)。主要研究方嚮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國內較早開展非遺數字化保存與保護研究,是國傢文化部文化科技創新項目“非遺數據庫構建分類及信息資源元數據研究”主要負責人。近年來發錶非物質文化遺産立檔管理、數據庫研究論文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非遺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二 非遺數據庫的作用和意義
三 非遺數據庫相關理論綜述
四 國內非遺數據庫現狀調查
五 國內外文獻綜述
六 主要研究內容和創新性
第二章 非遺數據庫基本框架研究
一 非遺數字資源基本理論
二 非遺數字資源整閤方式
三 非遺數據庫概念模型設計
四 非遺數據庫與新理念新技術
第三章 非遺數據庫關鍵問題之一——分類體係研究
一 非遺現有分類體係對比研究
二 非遺項目與現有分類體係之間存在的主要矛盾
三 提齣適於非遺數字化保護和非遺數據庫設計的分類體係
第四章 非遺數據庫關鍵問題之二——核心元數據研究
一 非遺數字資源核心元數據編製原則
二 非遺數字資源核心元數據編製依據
三 非遺數據庫核心元數據的設計
四 在核心元數據基礎上建立元數據體係的構想
第五章 非遺數據庫關鍵問題之三——標準體係研究
一 非遺數字化標準體係的含義與重要性
二 非遺數字化標準體係涉及的主要內容與總體設計
三 非遺數字化標準體係的製定原則
四 非遺數字化標準體係的內容
附 錄
附1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建設基本情況調查錶
附2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互聯網上綫情況調查
附3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建設基本情況調查錶迴收統計錶
附4 關鍵詞中外文對照檢索錶
附5 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類屬包含要素對照錶(采集版)
附6 美國民俗中心田野調查項目計劃
附7 內容分類與數字化對象指南(分類詳錶)
附8 美國聯邦政府相關機構已經發布的數字化指南文件列錶
研究參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進展情況與主要問題綜述
這裏有空白要填補
《非遺法》讓非遺檔案責無旁貸
非物質文化遺産檔案管理的法律政策背景研究
檔案部門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知識産權保護體係銜接的幾個問題
“非遺”保護需加強科學歸檔意識
檔案資源與城市記憶的相關性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三、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2年)、南疆的十二木卡姆艺术(2005年)和与蒙古国共同申请的长调(2005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   

评分

打花鼓 朱宣咸作 一、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年内全国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评分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评分

三、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评分

打花鼓 朱宣咸作 一、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年内全国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评分

三、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2年)、南疆的十二木卡姆艺术(2005年)和与蒙古国共同申请的长调(2005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2年)、南疆的十二木卡姆艺术(2005年)和与蒙古国共同申请的长调(2005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