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鈞著譯集:多桑濛古史(套裝上下冊)》是十九世紀初瑞典人多桑寫的一部濛古史,所敘時間為十二世紀初至十四世紀八十年代。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共3捲,從濛古族起源到忽必烈時代。下冊共4捲。書後附錄4項:波斯諸濛古汗世係錶、察閤颱係諸汗世係錶、欽察諸汗世係錶、世係錶中人名對照錶。
我最近在研究元代與歐洲的早期接觸史,發現我們對濛古西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基於元朝官方記錄的視角。而多桑作為十字軍東徵時代後期的曆史記錄者,他的敘事視角無疑提供瞭一種至關重要的“外部觀測點”。我想知道,在多桑的筆下,成吉思汗的後裔們是如何被記錄和評價的?尤其是在西方世界對新權力格局感到睏惑和恐懼的那個時期。這套書,與其說是在看濛古人的曆史,不如說是在看“彆人眼中的濛古人”。這種“他者”的視角,常常能揭示齣我們自身敘事中隱藏的盲區和局限性。我希望通過閱讀這套譯本,能夠拓寬我對濛古帝國影響範圍和曆史地位的認知,理解它在當時全球格局重塑中的核心作用,而不是被狹隘地局限在東亞史的框架內。
评分說實話,我對學術譯著一嚮抱有一種敬畏又挑剔的態度。很多時候,外文經典被譯成中文後,要麼是晦澀難懂的“翻譯腔”,讀起來如同嚼蠟;要麼為瞭追求流暢而犧牲瞭原著的精確性。馮承鈞先生作為前輩學者,他的專業素養自然毋庸置疑,但這套《多桑濛古史》畢竟是鴻篇巨製,上下兩冊的體量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挑戰。我最期待的是,馮先生在處理那些來自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專有名詞時,是否能有一個統一且易於檢索的體係?曆史研究的嚴謹性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上。我希望這套書在排版和校對上也足夠精良,畢竟曆史著作需要反復查閱,如果錯字連篇或者索引缺失,那簡直是學者的噩夢。如果馮先生的譯本能做到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閱讀的快感,那它就能超越普通參考書的範疇,成為案頭常備的經典。
评分這套馮承鈞先生的譯著,光是看到“多桑濛古史”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這個對中亞曆史抱有深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心潮澎湃。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濛古帝國的興衰及其對歐亞大陸産生的深遠影響,光靠閱讀國內學者的現有研究是不夠的,必須得深入到一手史料或者最權威的譯本中去。多桑這位中世紀的敘利亞文史學傢,他的著作無疑是研究濛古早期曆史不可繞過的一座豐碑。我期待著,通過馮先生的精湛譯筆,能夠一窺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麵貌。我尤為關注的是,馮先生是如何處理那些復雜的濛古貴族世係、部落衝突以及濛古人與波斯、敘利亞地區政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翻譯這類涉及大量異域專有名詞和曆史事件的著作,難度極高,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如果譯本能夠精準、流暢地再現原著的學術嚴謹性與曆史細節的豐富性,那麼這套書的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書,更是一座連接東西方文明理解的橋梁。我希望翻開它時,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而不是乾巴巴的教科書式敘述。
评分我最近迷上瞭那種史詩般宏大敘事和精緻入微的人物刻畫相結閤的曆史作品,而多桑的這部“濛古史”,從傳聞中就帶著這種雙重魅力。我特彆想看看,在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交匯的敘利亞視角下,濛古人的形象究竟是何種麵貌?是殘暴的徵服者,還是具有某種秩序的建立者?這一點,往往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史傢記錄中差異最大的地方。馮承鈞先生的譯本,我想一定在力求忠實於原著觀點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曆史的獨特棱鏡。我更關心的是,譯者是否在注釋中對一些曆史背景進行瞭必要的補充說明?畢竟,跨越瞭七百多年,當時的政治地理概念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一套優秀的譯著,絕不僅僅是文字的轉換,更是文化和知識的有效轉譯。我希望能從字裏行間,觸摸到中世紀世界地理知識的邊界,以及不同文明在麵對共同的“蠻族”入侵時,各自的恐懼、適應與反思。
评分購買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馮承鈞先生治學精神的尊重。翻譯這種曆史地理文獻,需要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曆史現場的想象力。僅僅是“知道”這個曆史事件是不夠的,還得“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思維模式和世界觀。多桑的文字裏,必然充滿瞭中世紀虔誠的信仰與殘酷的現實交織的復雜情感。我期待馮先生的譯本能將這份復雜性完美地呈現齣來。我設想自己沉浸其中,仿佛能聽到大漠的風聲,看到巴格達陷落時的煙塵,並從一個近距離觀察者的角度,去評判那個時代英雄與梟雄的界限。這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纔是高質量曆史譯著帶給讀者的終極價值。我希望這套書能提供給我足夠豐富的細節和深刻的洞察力,去構建一個更立體、更少偏見的濛古帝國曆史圖景。
评分《冯承钧著译集:多桑蒙古史(套装上下册)》是十九世纪初瑞典人多桑写的一部蒙古史,所叙时间为十二世纪初至十四世纪八十年代。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共3卷,从蒙古族起源到忽必烈时代。下册共4卷。书后附录4项:波斯诸蒙古汗世系表、察合台系诸汗世系表、钦察诸汗世系表、世系表中人名对照表。
评分包装还算好,书看内容。
评分很好的书,买了一个系列
评分618活动购买,大部头,收藏慢慢品读。
评分冯承钧早年留学比利时,后入法国巴黎大学,1911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深造。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弗拉芒文、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毕生从事中外交通史的研究,著译丰富,是中华民国早期重要的历史地理学家。
评分了解蒙古帝国的必读参考书。
评分好书 这部分的史料不常见 以前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秦代没有进入红河三角洲完全是政治原因
评分“哈哈哈哈斤斤計較哈哈哈哈斤斤計較”
评分东西很好,领导很喜欢,棒棒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