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未來中國的變與不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政府執政一年,深度反腐、破冰改革,新政、大政已見雛形。本書匯聚國內一流政治、經濟學傢、精英學者鄭永年、秦暉、華生等圍繞政治的邏輯、腐敗、城市、公民等改革相關專題展開論述,闡述國傢改革內涵與變局、危機,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為讀者如何在這場博弈中化危為機提供解讀:
¤ 人文學者的憂患:秦暉、杜維明、許紀霖、趙汀陽、韓毓海——中國如何收拾人心?
¤ 政治學者的高度:鞦風、美國防部長助理小約瑟夫·奈——權力應該嚮何處去?
¤ 經濟學傢的前瞻:華生、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斯蒂格利茨——新機會如何誕生?
¤ 社會學傢的批判:鄭永年、孫立平、新左派思想傢佩裏安德森——“階層上升”成為不可能嗎?
縱嚮關注中國改革進程,考量改革成敗得失;全麵厘清中國改革邏輯,解讀未來道路。
從經濟改革到行政體製改革,從改革的路綫圖到改革的突破點,從人口紅利到利益邏輯,從轉型期的社會穩定到政府職能轉變,各路學者迴顧改革,前瞻國是。
對改革動力來自何方、如何剋服當前麵臨的阻礙、如何有效推進等問題進行深層思考,對未來改革道路進行展望、分析和設計,以期讓民眾讀懂中國改革,成為大眾把脈時局、改變命運的引路之作。
孫立平,著名社會學傢,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鄭永年,國際著名中國問題專傢。
華生,著名經濟學傢,價格雙軌製、資産經營責任製、股權分置改革的提齣者、推動者,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
★我們和北方強大的匈奴、突厥進行過殊死搏鬥,但其中多是自衛反擊戰,沒有攻城掠地的記錄。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版圖已足夠大,一個中央政權要管理這麼遼闊的國土和如此眾多的國民,要解決的內部問題就已經耗盡瞭中國政治傢的所有精力。
——曹錦清
★很多學者把亞洲價值等同於主義、裙帶關係、缺乏透明度、黑箱作業,但仁義禮智信,這些纔是亞洲價值觀。 ——杜維明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它是否需要變革?將短期經濟問題歸咎於資本主義,是一種過分的譴責。他們認為這些問題是不良的政府管理和不良的個人行為導緻的。然而,另外一些人卻看到瞭現行經濟安排中的真正嚴重的缺陷,並想要進行改革。
——阿瑪蒂亞·森
★執政黨的“執政為民”和儒傢接近,也和1949年以後“人民”這個概念一脈相通。儒傢概念相對比較溫和,包括香港、颱灣、大陸都在內,概念的彈性也足夠大。
——甘陽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已經實現瞭“富強的崛起”,那麼,進一步的“文明崛起”呢?打下江南的硃元璋急於稱霸,硃升獻計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糧,便是與世界主流價值接軌的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至於是否成王,天命不可違,讓上帝去選擇吧。
——許紀霖
★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獲取來得容易的錢上,把太多努力投入在增加利潤上。在壞情況下,追求自利——公司的貪婪——可能導緻今日國傢麵臨的睏境。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前30年的體製是一種強動員體係,整個國傢是一傢超級公司,全國人民擁有一個共同目標,在意識形態動員下,所有人有共同意識。而現在,大不同瞭。
——鞦風
★我曾經提齣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四個可能趨勢:結構定型、精英聯盟、寡頭統治和贏者通吃。從今天來看,這四個趨勢對中國未來走嚮會有根本性的影響。
——孫立平
★1969年,毛澤東在中國北方嚮他的人民警告戰爭的危險,他所用的術語是新造的——霸權,這基於一個非常古老的概念。
——佩裏·安德森
第1章 未來中國的新秩序
第2章 中國傳統再解釋
第3章 現代之惡
第4章 七品政治的邏輯
第5章 改革路上的“硬骨頭”
第6章 世界在暗處
第7章 中國社會各階層掃描
第8章 經濟升級的新機會
第9章 大數據風暴
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四個可能趨勢
孫立平(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幾年前的時候,我曾經提齣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四個可能趨勢,即結構定型、精英聯盟、寡頭統治和贏者通吃。從今天來看,這四個趨勢有的要更為明顯,有的若隱若現,但這四個趨勢對中國未來走嚮會有根本性的影響。如果我們將中國轉型社會中的精英問題放到這樣一個基本的背景中去認識,也許可以把握得更為準確一些。
社會結構定型與扭麯改革機製的形成
就目前開始逐步定型下來的中國社會結構而言,這樣的幾個跡象是需要給予足夠注意的。第一,階層之間的邊界開始形成。最顯而易見的是不同居住區域的分離。如果說由居住分區形成的階層邊界是可見的,那麼,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階層邊界則是無形的。但這種無形的邊界,不僅可以作為階層邊界的象徵,而且,如法國著名社會學傢布爾迪厄所說,還是階層結構再生産的機製。第二,內部認同的形成。階層內部認同的形成是與階層之間的邊界聯係在一起的。因為人們正是從這種邊界中萌發“我們”與“他們”的概念和意識的。1991年,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曾經對上海市民的階層意識進行過調查,得齣的結論還是“有階層化差彆但無階層化意識”。而在1996年的武漢進行的調查則錶明,絕大多數市民具有階層認知,其中3/4的人認為自己是處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當中。第三,階層之間的流動開始減少。在20世紀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階層之間的流動是相當頻繁的。但到瞭90年代中後期,情況發生瞭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錶現之一是社會中門檻的加高。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時候,隻要很小的資本就可以進入一個經營領域。現在的一些大房地産開發商,有的當初就是藉幾萬元錢進入房地産領域的,而在今天,已經完全沒有這種可能。第四,社會階層的再生産。也就是說,過去人們常說的農之子恒為農,商之子恒為商的現象開始齣現瞭。十幾年前,我們社會中有瞭“第二代富人”的說法,近幾年又有瞭“第二代窮人”的說法,這說明社會地位的繼承和世襲的現象開始齣現。
從上述幾個方麵判斷,可以確認社會結構的定型化過程已經開始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呈現。
隨著社會結構的定型,一種影響、左右社會發展進程的機製,甚至扭麯改革的機製已經在開始形成。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當一種改革措施或一項政策齣颱前後,社會上特彆是知識界往往齣現很大的爭論,其中的一些爭論會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比如改革與保守,左與右等,但在這項措施或政策實施之後,人們會發現,無論這些措施或政策的取嚮是什麼,在利益結果上幾乎都沒有太大的差彆,該對誰有利還是對誰有利,該對誰不利還是對誰不利。即使是那些在價值或意識形態上會有很大差彆的措施和政策,其最後的利益結果也還是差不多。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扭麯改革的機製已經在開始形成。由於這樣一種扭麯改革的機製的形成,一些旨在促進社會公平的改革措施,往往在實踐中收到的是不公平的社會效果。在極端的情況下,就是將改革的措施轉化為一種腐敗的手段。最近幾年間對改革的反思和有關爭論,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發生的。
精英聯盟與“上層寡頭化,下層民粹化”
相對穩定的精英群體的形成,是社會結構定型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新時期精英的形成是伴隨改革開放和由此導緻的社會轉型而來的,而在社會結構定型化的過程中,精英中不同部分所結成的聯盟關係是一個更值得關注的現象。分析一下曆史就可以看齣,在20世紀80年代,當體製外精英剛剛開始齣現的時候,曾經使得體製內精英感到極不適應。懷疑和恐懼構成瞭雙方關係的基本內容。當時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事實上與這種懷疑和恐懼是有直接關係的。懷疑和恐懼減少瞭對話和溝通的可能。
但到瞭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雙方關係已經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瞭復雜的聯盟與衝突的模式。在此背景下,體製內精英和體製外精英的關係發生瞭重要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如下的幾個因素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形成的“穩定話語”,形成瞭經濟精英與政治精英聯盟的基礎。80年代末的事件使雙方共同認識到,“不穩定”既不利於統治和權力,也不利於商業活動。因此,保持穩定是雙方共同的利益之所在。第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80年代末事件的基本背景之下,中央政府一度采取壓製私營、民營和鄉鎮企業的政策。但在地方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中層政府官員立場鮮明地站在瞭後者一邊,於是有“幾不變”政策的齣颱。由此,在地方和基層的層麵上,經濟精英與政治精英建立瞭密切的關係。此後,在“下海”過程中,一些官員或有極強官方背景的人變為商人,促進瞭體製內與體製外的親和性。第三,新保守主義的形成,則標誌著一部分知識分子對這個聯盟的加入。實際上,後來由於政府的政策取嚮等原因,自由主義(主要是經濟學中的自由主義)以更大的規模加入瞭這個聯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的幾年中,在精英聯盟不斷發育的同時,精英和大眾之間的裂痕也在進一步地加深。典型的是對一些改革措施的爭論。很難說爭論雙方誰對誰錯,因為這是不同的利益。在最近幾年中,在國企改革、醫療教育改革、房地産熱以及其他一些有關改革和社會政策的看法和主張上,精英和民眾之間的分歧甚至裂痕已經大大地加深。在網絡上,人們可以看到對精英的奚落和羞辱越來越多,而精英本身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專橫和霸道。當房地産商說,我們是給富人蓋房子而不是給窮人蓋房子的時候;當北京的齣租車公司所有者說,換什麼樣的車型是我們公司的事情與消費者無關的時候;當有知識精英說普通老百姓反對我的觀點恰好說明我正確的時候,我們既可以體會到精英的霸道與專橫,也可以體會到精英與大眾的裂痕在加深。裂痕的加深會導緻“上層階級化、下層碎片化”的結構形成。而在結構的層麵上,則會顯現齣“上層寡頭化,下層民粹化”的特徵。應當說,這是值得警惕的趨勢。
寡頭統治的初步凸現
精英寡頭化是資源高度集中和精英力量不受約束的必然結果。
最近幾年中,有關中國社會中精英寡頭化的議論在開始齣現。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麵:在“做大做強”和“抓大放小”戰略思想推動下,國有寡頭企業憑藉壟斷優勢發育迅速,同時中小企業和個體戶大量消失;在一些行業和領域中,資源積聚迅速,如在房地産領域中,“寡頭壟斷”這個概念已經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在一些地方,已經形成的政商聯盟掌握著行政經濟等多方麵的權力,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處於不受控製的地位。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轉型時期精英聯盟的寡頭化,與俄羅斯社會中的寡頭統治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中國寡頭化精英並沒有俄羅斯寡頭那樣巨大的財産,寡頭發揮作用的製度化空間也沒有俄羅斯那樣大。其實,中國精英寡頭的問題之所以凸現齣來,與其說是由於其自身的強大,不如說是由於其他群體社會與政治權利的被剝奪以及由此造成的無力狀態,以及寡頭所依賴的權力的靠山。
就現實情況而言,精英聯盟寡頭化的結果之一,是侵占瞭其他階層的發展空間。這當中有兩個跡象是值得警惕的。一是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生存環境惡化。國傢工商總局前幾年發布的一組數據錶明,1999年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到2004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350萬戶,6年間淨減少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另外一項研究錶明,1994到2004年10年間,全國有770萬傢個體戶消失。相反,壟斷行業占有瞭全民資源,卻隻嚮國傢交納所得稅,剩下的利潤全都留給企業。二是中産階層在最近幾年中開始成為掠奪對象。在房地産熱中,開始齣現中産階層成為掠奪對象的新現象。拆遷中的受損害者不僅包括城市的下層,也包括瞭一部分中産階層。某大都市一個項目的拆遷過程被人們稱之為“一個中産階級社區”的噩夢。他們所居住的小區,在沒有履行閤法程序的情況下,被強行拆毀。而從該小區250戶居民的職業構成看,大多數從事的都是公認的“受尊敬”的職業,有法院法官、局處級乾部、軍官、警官、醫生、教師、作傢、民營企業傢、外資企業高級職員等。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避免被強行拆遷的命運。而房價的上漲,也構成對中産階層的直接影響。在許多大城市,不但普通市民,就是收入不菲的白領階層,麵對不斷攀升的房價,也苦不堪言。對於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白領來說,存錢的速度往往趕不上首付上漲的速度。對於相當一些白領階層成員來說,即使努力買瞭房子,經濟負擔的沉重也是可以想見的。有專傢指齣,隨著中國個人消費信貸(特彆是住房信貸)規模的急劇擴大,一些大城市的居民已經悄然成為高負債一族。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傢庭債務最高,分彆達155%和122%,已經超過2003年美國的平均傢庭債務比例115%。結果,就是生活質量的明顯下降。
贏者通吃的現象開始全麵形成
稀缺的社會資源,從類型上說可以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物質性的財富,即經濟資源,二是政治上的權力,三是社會威望或社會聲譽。在任何社會中,這三類資源都是稀缺的,但在不同社會中,分配這些資源的原則是不同的。一種方法是彌散型分配,即分配不同種類資源時實行的是不同的原則。在這樣的社會中,擁有某種資源較多的人或群體不一定也擁有較多其他的資源。而在另外一種社會中,則可能實行一體化的原則。也就是說,各種不同的資源往往是集中在同一部分人的手中。按照這兩種不同原則進行資源分配所産生的結果和社會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社會資源的分配主要是一種彌散型分配。原來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比如農民、城市中沒有固定職業者、兩勞人員,其經濟地位首先獲得瞭改善。其中,中國社會中最早的“先富者”或當時的“萬元戶”,往往是從這些群體中産生的。但這些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譽,卻往往不能與他們擁有的財富成正比。社會中的相當一部分人,一方麵嫉妒他們的收入,另一方麵又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而乾部和國有企業的工人,在收入上往往低於這些“先富者”,但他們不僅享受著“先富者”不能享受的種種福利,而且他們的地位和職業在當時看來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子。在政治上,過去的“臭老九”成瞭“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社會和文化上,他們開始受到社會的尊敬,以至於當時社會中有“老九上瞭天”的說法。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知識分子的經濟狀況卻得不到改善。在這樣一種資源配置的格局中,幾乎每個群體都有自己可以自豪的,也都有自己感到失落的。
但在20世紀90年代,情況發生瞭變化。如果說在90年代個體戶這個階層仍然存在的話,作為富人代稱的含義已經不存在瞭。他們當中盡管個彆的人可能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主,但大部分人迴歸到瞭較低的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新富階層迅速崛起的時候,個體戶階層已經逐步失去瞭在短時間內可以令他們頗為自豪的經濟優勢地位。而城市中的工人,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僅逐步失去瞭種種過去令人艷羨的福利待遇,而且其中有幾韆萬人失去瞭過去以為不可能失去的“鐵飯碗”。即使是沒有失去飯碗的,不僅也麵臨失去飯碗的壓力,而且原來能夠令他們自豪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也一去不復返瞭。在80年代初期收入迅速改善的農民,實際上在80年代中期開始就告彆瞭短暫的黃金時代。上述階層在今天能夠令自己自豪的資本已經很少。但在另一方麵,一個以擁有總體性資本為特徵的階層,迅速地吸收社會中的種種資源。
值得警惕的是,贏者通吃開始擴散到社會生活許多方麵。在前幾年,伴隨豪宅熱,一些地方的自然資源開始被瓜分和蠶食。在廬山蓮花洞這個聞名全國的國傢森林公園,這個曆史上儒、釋、道、天主四大教派的聚集地,園內居然興建起大約50幢豪華彆墅,其房主大多是政府官員和富商。在北京的香山,有開發商說“要把這裏變成京城的第二個富人聚居區。”在上海,市郊一處山林名勝周圍就被圈走1000多畝地,建造瞭100多棟超豪華彆墅,一棟彆墅的最低售價為1800萬元,其中最大的一處竟占地20畝,標價1億多元。此外,泰山、嶗山等一些名山大川也已成為開發商獵取的目標。當然,這隻是錶麵性的特徵。在這些錶麵性特徵的背後,是贏者通吃的現象已經開始全麵形成。
……
這個書籍應該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另外的思路
評分書沒細讀,內容為各領域學者短篇文章的閤集;華生/鄭永年/孫立平的文章每人就1~2篇;
評分社會文化,人文閱讀,有著思想沉澱
評分對改革動力來自何方、如何剋服當前麵臨的阻礙、如何有效推進等問題進行深層思考,對未來改革道路進行展望、分析和設計,以期讓民眾讀懂中國改革,成為大眾把脈時局、改變命運的引路之作。
評分東西是正品,好東西,推薦一個。
評分包裝和印刷給人感覺是盜版啊…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評分不錯!!!!!
評分東西很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未來中國的變與不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