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

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曉鼕 著,張柏春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77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485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講述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傳入中國。由於戰爭的需要,西方火器成為最早受到明朝重視的西方技術之一。明朝中晚期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瞭中國的火器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與此同時,明清時期的彈道知識也逐漸發展起來。《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通過對明清火器文獻的分析與解讀,從技術史角度,對16-17世紀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的製造工藝以及相關彈道知識進行深入、係統的探討。對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興趣的讀者,會從書中得到一些收獲與啓示。

作者簡介

尹曉鼕,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錶科技史論文40餘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中國與西方火器技術發展迴顧
第一節 16世紀以前的中國火器技術
第二節 16世紀以前的歐洲火器技術

第二章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的傳入
第一節 從采用到仿製(一):佛郎機(1506-1620)
第二節 從采用到仿製(二):鳥銃(1506-1620)
第三節 購買、仿製與編譯火器論著:西洋火炮(1620-1690)

第三章 佛郎機與鳥銃的製造技術(1506-1620)
第一節 熟鐵冶煉技術
第二節 銃管的製作
第三節 鑽膛與修整
第四節 部件的裝配

第四章 西洋火炮的製造技術(1620-1690)
第一節 西洋火炮的製造工藝
第二節 火藥及炮彈的製造工藝
第三節 火炮使用技術

第五章 傳華火器技術的彈道知識
第一節 彈道知識
第二節 1560-1690年中文著作對彈道知識的描述

第六章 火器技術的西方知識來源——以《兵錄》捲十三為例
第一節 中國兵書中的西方知識來源
第二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炮圖
第三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銃規及射程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圖目錄
錶目錄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起来挺有意思的一本书,物有所值。

评分

越南是另一个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火器的东南亚国家。从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沉船中打捞起来的枪炮,以及雇用欧洲的枪炮铸造工匠,使得越南人能够得知欧洲新式火器的发展,并将之运用在他们的枪炮铸造工厂中。17世纪北越郑(Trinh)王的兵器库中藏有50至60门铁炮(cannon),从隼铳(falcon)到半寇飞宁(demi-culverin)一应俱全,并包含两三门全寇飞宁(whole culverin)与半加农(demi-cannon),以及一些臼炮(mortar)。北越极看重火炮的价值,只有郑王有权购买火炮,并且在水陆交通线上布置岗哨防止火炮的出口。而南越阮(Nguyen)王朝廷则拥有1200门左右大小口径不一的铜炮。

评分

在1637年的一份谕令中,一支部队的典型是:总员1000人,其中撘配10门火炮(cannon)、100枝枪(gun)以及300把弓。除了外籍火器手,缅甸人也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火器部队;每个单位装备100枝枪和必要的配备,每个人都有他的枪和必要的补给。缅甸人有他们的火器铸造工厂和磨制火药的碾坊,但他们比较属意从海外贸易取得中的欧洲人的枪炮和火药。

评分

评分

在爪哇,古老又受人尊敬的蛇形匕首(kris)制作工艺提供了制造火炮的技术基础。工匠的灵力(spiritual power)汇入火炮,就和蛇形匕首的制作一样。17世纪早期泗水(Surabaya)的爪哇人已经在制造他们自己的铜炮,而17世纪中期的马塔兰(Mataram)能够在三个月之间制造800挺枪枝。

评分

藉著与土耳其的联系,亚齐(Aceh,今苏门达腊西北)藉著拥有、使用巨炮以及火器建立起了他们的声誉。16世纪时鄂图曼帝国曾送去500名土耳其人,援助亚齐进攻满剌加(Melaka;译注:时为葡萄牙人占领,为伊斯兰教与基督宗教间全球角力之一环);他们之中包含火器手、火器铸造工匠、工兵、巨炮和充足的弹药。土耳其人传授制造火炮的方法和土耳其火炮的规格给亚齐人。17世纪早期,亚齐苏丹伊斯康达尔.慕达(Sultan Iskandar Muda of Aceh)号称在他的兵器库中拥有大约2000件火器,包括1200门中口径的铜炮以及其他800件回转炮(swivel-guns)和枪枝(arquebus)。尽管亚齐能自行制造火炮和枪枝,到了17世纪时他们比较中意欧洲人的火器。

评分

评分

在1637年的一份谕令中,一支部队的典型是:总员1000人,其中撘配10门火炮(cannon)、100枝枪(gun)以及300把弓。除了外籍火器手,缅甸人也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火器部队;每个单位装备100枝枪和必要的配备,每个人都有他的枪和必要的补给。缅甸人有他们的火器铸造工厂和磨制火药的碾坊,但他们比较属意从海外贸易取得中的欧洲人的枪炮和火药。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