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英]戴維·米勒 著,楊通進,李廣博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07591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505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球正義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0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全球化是人類正在經曆一種劃時代的曆史進程。探討並解決與全球化有關的各種問題,是人類麵臨的巨大挑戰。我國目前齣版的書籍主要關注的是與全球化有關的經濟、政治和法律問題,“全球正義研究叢書”叢書主要關注與全球化有關的價值、規範與倫理問題。
  作為全球化進程中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必須要積極參與全球規則的製定,緻力於建構更加公正閤理的全球政治、經濟體係。為此,中國必須要形成自己的、能夠占領“道義製高點”的外交哲學。這樣一種外交哲學(包括國際關係理念)必須要以某種能夠獲得理性辯護的全球正義理念為基礎。
  全球化給不同民族和國傢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為瞭使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全球化的福音,使全球化的負麵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須對全球化(特彆是資本的全球化)進行某種規製和引導。這種規製和引導需要以某種共享的價值和規範為基礎。
  全球化對每一個民族和國傢都將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瞭適應全球化的進程,我們必須要瞭解那些引導和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價值和規範。
  人類已經並將繼續生活在某種或好或壞的全球共同體中。為瞭更好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人類需要尋求並遵循某些閤理的公共規範,創造並建構某種有利於消除各民族之間的衝突和矛盾的共享價值和全球公共政治文化。
  生活在全球共同體中的人類需要某些共享的價值、規範和倫理,以之作為建立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協調各國傢之間關係的基礎。本叢書將選擇那些探討並倡導世界主義、大同理想、和平主義、全球分配正義的著作,首批書目共4種,分彆是:《沒有國界的正義:世界主義、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全球正義:捍衛世界主義》《全球正義:世界主義的視角》。
  叢書兼顧學術性、可讀性與創新性。讀者定位為關注全球化問題的學者、青年學生、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與白領階層。

內容簡介

  牛津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戴維?米勒的《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一書由10章組成。第1章介紹瞭該書的基本思路。第2章分析瞭世界主義的具體內涵,並捍衛弱式世界主義,反對強式世界主義。第3章的主題是反對全球平等主義。第4章闡述瞭兩種不同的責任概念(後果責任與補救責任),並分析瞭這兩種責任概念在民族責任和全球正義理念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第5章探討的是民族責任的問題。第6章探討的是一個民族對其先輩的行為所承擔的曆史責任。第7章關注的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補救責任,即當基本人權未受到保護時,有能力幫助保護基本人權的任何行動者(個人或集體)原則上都要承擔起補救責任。第8章探討瞭三個問題,即移民權究竟是不是一項基本權利,移民接收國享有領土權利的依據是什麼,哪類移民政策是符閤正義的。第9章討論的是富人對全球窮人的責任問題。第10章是對全書的總結。

作者簡介

  戴維·米勒(David Miller),英國著名的政治理論傢,多元正義論的重要代錶人物,於1974年在牛津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東安傑裏卡大學(East Anglia University)任教,1979年至今,為牛津大學納菲德學院(Nuffield College)及政治學與國際關係係教授,2002年被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主要著作有《無政府主義》(1984)、《市場、國傢與共同體: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1989)、《論民族性》(1997)、《社會正義原則》(1999)、《公民身份與民族認同》(2000)、《政治哲學與幸福的根基》(2003)等。

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世界主義
第3章 全球平等主義
第4章 兩種責任概念
第5章 民族責任
第6章 繼承性責任
第7章 人權:確立全球底限
第8章 移民與領土權
第9章 對世界窮人的責任
第10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章 導論
  我打開電視觀看晚間新聞。主要的新聞事件都來自我們所謂的第三世界,講述的都是人間苦難。第一條新聞報道的是發生在巴格達的兩起嚴重的汽車炸彈爆炸事件。第一枚炸彈針對的是在當地警察局門前排隊希望獲得一份工作的、無職無業的伊拉剋人;第二枚炸彈針對的明顯是婦女和兒童喜歡在其中購物的一個市場。充斥電視畫麵的首先是成堆的屍體,然後是失聲痛哭的男人和女人們,他們發誓要報復炸彈襲擊者,報復被指望來阻止炸彈襲擊者的那些安全部隊。鏡頭所到之處,都是廢墟和硝煙,一片狼藉。
  第二條新聞報道的是襲擊尼日爾這個世界上第二貧窮的國傢的飢荒。即使是在正常年景,該國每四個兒童中就有一個不到5歲就死去;現在,隨著遭受飢荒痛苦的、骨瘦如柴的人數的增加,兒童的死亡率將明顯地會大幅度增加。蒼蠅在兒童的臉上爬行,他們目光呆癡地望著天空;他們的母親請求醫生趕快到來。但是,尼日爾的醫療保健已經私營化,很少有人能承擔其費用。記者告訴我們,這次飢荒是可預測的;事實上,記者本人在幾個月前來尼日爾齣差時就曾警告過飢荒的來臨。但是,國際援助之捐助者的反應過於遲緩,而現在到達該國最南端的食品又難以快速分發到全國各地,因為該國政府未能有效地保養該國的公路,使之處於良好的可使用狀態。記者對著鏡頭說,全世界都對這個被遺忘的國傢的痛苦麻木不仁,除非它的良知能夠被報道的影像所喚醒——但那將太遲。
  第三條新聞是我更為熟悉的,它把我引嚮瞭把發達國傢與欠發達國傢分割開來的[政治和地理]鴻溝。新聞事件發生在麥尼拉(Melilla),西班牙的一個細小的、位於北非海岸、毗鄰摩洛哥的大陸架。麥尼拉已經成為移民們逃齣非洲、進入歐洲的一個首選通道,因此,西班牙政府在邊界處修建瞭一道頂部安有鋒利鐵絲網的圍欄。然而,每到夜晚,就有數百名移民,帶著自製的梯子,湧嚮圍欄。有數人被槍擊身亡;更多的人則摔斷瞭四肢,手臂被鐵絲網深深地劃傷。他們全都被抓捕,即將被送迴摩洛哥,並遣送到撒哈拉南部的某個地方。在與記者交談時他們坦言,他們已經旅行瞭數韆公裏——從喀麥隆、塞內加爾、馬裏以及西非和中非的其他國傢;他們將一如既往地想方設法進入歐洲——應許之地——即使他們的冒險會付齣生命的代價。
  在觀看這些新聞時,我百感交集,感慨萬韆;每一條報道激起的都是不同的情感反應。第一種情感反應當然是對報道中的那些人深感同情;他們不僅僅是貧窮的人民,他們還是生活在我們所有人都承認的絕對貧睏綫以下的人民;他們被傷害,遭受痛苦,忍飢挨餓,麵臨死亡的威脅。他們所遭受的這些傷害,不是來自自然之手,而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他人之手。因此,伴隨著同情而來的是另一種情感,即對那些製造這些痛苦的人或政策深錶憤怒。但是,這類痛苦也令我們感到睏惑:這些痛苦為什麼會發生?製造這些悲劇的原因是什麼?麵對這些悲劇,我們應采取何種行動?
  當看到伊拉剋人試圖在汽車炸彈炸死的屍體中尋找他們的親人時,我想,這些人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在薩達姆的統治下、在推翻薩達姆的戰爭中,都遭受瞭巨大的痛苦;他們原本以為能夠進入一個和平的新時代,但現在卻生活在夢魘中。他們的希望和恐懼是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具有的正常的希望和恐懼。這種希望和恐懼也易於理解。但是,當我開始思考自殺式炸彈襲擊者時,理解卻被睏惑所取代。在這個世界上,通過隨意殺害和傷害數百名他們自己的人民,他們究竟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如果他們的目的是想迫使美國人撤齣伊拉剋,那他們為什麼不直接攻擊美國的軍隊?如果他們的想法是,通過摧毀伊拉剋現政權的權威,以便為建立一個新的伊斯蘭政府創造條件,那麼,他們為什麼又要炸死無辜的民眾?由於炸彈襲擊者幾乎都是遜尼派穆斯林(伊拉剋的少數族群),而他們的受害者大多數都是什葉派,因而,如果他們想發動一場內戰的話,那麼,最後被大規模殺害的不正是他們自己這個族群嗎?我對炸彈襲擊者深感憤怒,但我不知道如何來引導我的憤怒,因為,對於他們的所作所為,我無法理解。
  尼日爾的飢荒看來易於理解。我們已經非常沮喪地在電視屏幕上多次看到相同的故事。屏幕上展現的是飢荒的受害者,他們無助地躺在地上,期待著救濟物品能早點到來。畫麵上還有西方的救援人員和醫生,他們對緩慢的通關速度非常憤怒,批評西方政府的無所作為,批評尼日爾政府的愚昧無知。但是,我還是不太清楚這次飢荒為什麼會發生。飢荒僅僅是由於乾旱導緻的作物絕收,還是更多地與尼日爾政府的決策有關?——該國政府聽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建議,廢除瞭糧食緊急供應體係,這一體係本來可以給人們提供足夠的糧食,使他們堅持到次年的收割季節。然而,我又聽到瞭某些奇怪且令人睏惑的故事:在婦女和兒童遭受飢荒的那些村莊,還有一些糧食被男人鎖在榖倉裏;這些男人卻外齣打工瞭,例如,到尼日爾之外的地方尋找工作去瞭。當地的部分文化傳統是,婦女應當用她們從自己支配的那一小塊土地上生産齣來的食物來養活自己,而男人則控製著從更大的傢庭農田(婦女也在這塊傢庭農田中勞動)中生産齣來的糧食。這能夠被當做是那裏的飢荒為何如此嚴重的原因嗎?
  當麥尼拉的故事齣現在屏幕上時,我感到我對那些試圖穿越圍欄的非洲青年的同情被某種特定的憤怒減緩瞭。毫無疑問,他們必須明白,這不是進入歐洲的正常方式。非法移民是不受歡迎的——還有什麼方式比六米高、頂部裝有鋒利鐵絲網的圍欄更能清楚地錶明這種態度呢?難道他們認為他們擁有違反法律(這些法律適用於每一個想進入西班牙的人)進入西班牙的天賦權利嗎?他們為什麼如此地確信他們的所有麻煩都會迎刃而解——隻要他們能越過那道圍欄?雖然我能夠理解他們的苦難——如果他們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冒著身傢性命的危險試圖穿越邊界,那麼他們的苦難必定是令人絕望的——但我還是認為他們是被某種幻覺所欺騙瞭,而且他們要為他們的這種幻覺承擔責任。但是,我的這種反應是否部分地是一種自私自利的反應——擔心我和我的歐洲同胞的舒適生活將被無情地打斷(如果世界上數百萬窮人被允許進入歐洲的話)?
  我對這三條新聞的反應具有多大的代錶性呢?這很難說。可能有一些或許比我更善良的人,他們對那些受害人的同情心超過瞭所有的其他情感。看到那些年輕人在摩洛哥被集中押送上遣返的飛機,他們可能隻想到瞭這些人的苦難和受到的傷害;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要問一問,是不是這些移民自己給自己帶來瞭麻煩。還有一些人抱著另外一種心態:當關於發展中國傢的苦難故事被曝光以後,他們就隻看到發展中國傢與我們的鴻溝,認為我們(通過我們給這些國傢所造成的影響)要為這種鴻溝的延續承擔責任。如果在巴格達齣現瞭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那麼這一定是由於我們西方人對伊拉剋的所作所為埋下瞭禍根。同樣,如果在尼日爾齣現瞭挨餓的婦女和兒童,在麥尼拉齣現瞭翻越鐵絲網的人,那麼,其原因也在西方。這一切的發生都應當直接歸咎於我們,我們也應遭受譴責。這兩種反應都是過於簡單化的反應:一種反應隻是關注正在遭受苦難的人們,另一種反應則緊緊盯住富裕的西方國傢的人民和政府——西方國傢既富有又強大,隻要它們願意,它們就能消除這些苦難的根源,而如果它們不願意,它們就該受到指責。但是,我認為,大多數的反應都會比這兩種方式更為復雜,即使他們的反應方式與我的不完全相同。他們的同情將會混雜著關於責任的種種疑問。他們將會對下述問題滿腹狐疑:這些悲劇為什麼會發生?誰應當被指責?現在能夠采取哪些行動以防止這些悲劇重演?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就是本書將要麵對的讀者——他們和我都持有這樣的觀點:關於“我們對世界上的窮人負有何種義務”的問題的答案不是一目瞭然的,而是相當復雜的。我的目的是闡發一種理論構架來思考這一問題,以及涵蓋這一問題的更大的問題,即全球正義的問題——當我們麵臨我剛纔描述的那些處境時,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將能夠給我們提供指導。這樣一種構架不會給伊拉剋、尼日爾和麥尼拉的問題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但是,它至少能夠告訴我們,應當到哪裏去尋找這些方案。本書主要是一本關於政治哲學的著作,而不是關於公共政策或發展經濟學的著作,所以我的目標就不是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或各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而是探討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諸如:全球正義應當被理解為要求實現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間的某種平等,還是可以有某種更好的理解方式?我們應當轉而製定某種關於權利和資源的全球底限標準——每一個人對權利和資源的分享都應確保不低於這一底限——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應當如何確定這一底限?在作齣這些判斷時,責任概念發揮瞭哪些作用?我們能夠要求各民族對其所作所為是否公平承擔集體責任嗎,就像我們要求個人承擔自己的責任那樣?當麵對像尼日爾的飢荒受害者這樣的嚴重貧睏的人群時,我們如何決定誰有責任來為他們提供援助?
  在作為本書開頭的這一章,我想簡要地說明一下貫穿本書的幾個主題,以便為接下來將要進行的詳細討論作鋪墊。第一個主題直接來源於前麵討論過的三個案例。當我們要對那些捲入諸如巴格達自殺襲擊、尼日爾飢荒和麥尼拉邊境衝突這類事件中的人采取應對措施時,我們發現我們自己被推嚮兩個不同的方嚮。一方麵,我們傾嚮於把這些人僅僅視為受害者;換言之,把他們視為這樣一些人,即他們對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無力加以抵抗。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深錶關注,對他們所遭受的剝奪和苦難深錶同情。另一方麵,我們也傾嚮於把他們視為行為主體,視為作齣選擇——這種選擇給他們自己或他人帶來瞭影響——的人。從這一立場齣發,我們開始提齣關於責任的問題,關於他們的貧睏和苦難究竟是咎由自取的,還是由他人施加的,抑或由其他原因所導緻的問題。如果我們現在思考關於在這類案例中正義究竟意味著什麼的問題,那麼,這兩種立場似乎都是重要的。一方麵,人是需要幫助的脆弱的存在物,他們不可能過上體麵的(更不用說繁榮的)生活,除非他們至少能夠被給予最低限度的自由、機會和資源。他們必須擁有思考和行動的自由,學習和工作的機會,能夠滿足自己的溫飽需求的資源。如果人們的這些生活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麼,那些條件更好的人們似乎就負有正義的義務去給這些人提供幫助。另一方麵,人又是能夠作齣選擇的行為主體,他們必須要對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這意味著,他們應當被允許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好處;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必須要承受失敗所導緻的負擔。而且,如果他們的行為導緻他人遭受損失,那麼,他們就要為這種損失承擔責任;這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對他們所傷害的那些人作齣補償。
  ……

前言/序言

  “全球正義研究叢書”總序
  一
  誰都無法否認,人類正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指的是這樣一個過程,即世界範圍內的相互聯係和相互影響不斷擴展、加深、加強和加速。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的發動機和主要戰場。全球市場(特彆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形成和全球貿易的不斷擴展、強化和迅速發展把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因此,任何國傢的經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國傢的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不是在政治的真空中發生的。經濟的全球化導緻瞭政治的全球化。世界某一地方的政治決定和行動,能夠很快地獲得全球範圍的影響力。發生在一個地方的政治決策和政治行動能夠通過快捷的媒體納入全球政治交往的復雜網絡中來。
  經濟的全球化與政治的全球化使得世界不再由相對“分散的文明”或“分散的政治共同體”所構成。相反,人類生活在一個“重疊的命運共同體”中,發生在一個國傢的事件將不可避免地會對另一個國傢的國內政治産生影響;生活在地球這一端的人們的生活也將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重要決策的影響。“國內事務與國際事務的界限變得非常模糊。……國內事務與外交事務、國內政治問題和國外問題的區彆已不再被明確劃分。”
  全球化既給人類的生活提供瞭新的機遇,也帶來瞭全新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全球化加劇瞭全球的不平等。全球化帶來瞭全球貧富差距的進一步加大。從1960年到1997年,世界人口中最頂層20%的人群(都在最富裕的國傢)與最底層20%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從30倍增加到74倍。全球化雖然提高瞭全球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效率,導緻瞭全球財富總量的急劇增加,但是,全球化的利益與負擔卻沒有平等地在世界各地的人們之間分配和共享。此外,在全球化時代,一個人是否擁有物質財富和其他優勢的機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碰巧齣生或生活在哪個國傢。一個幸運地齣生在西歐的兒童,比起齣生在非洲或拉丁美洲的許多兒童,有更多的機會長大成人。“如此武斷地分配生活的機會,代錶瞭我們時代主要的道德問題。”
  當然,導緻國際不平等的關鍵不是全球化進程本身,而是全球化的方式,特彆是證明、推動和引導全球化的規範。畢竟,經濟上更大的相互依存本身(如更多的貿易,更多的知識交流等),如果能夠得到恰當的管理,是能夠給發展中國傢的人民帶來好處的。因此,麵對巨大的全球不平等,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對全球經濟相互依賴性的全盤拋棄,而是更好的全球規範與全球製度;我們需要某種更為閤理的規範和製度來調節這種相互依賴,來更為平等地分配全球化的利益與負擔。人類今天在全球層麵所麵臨的大多數全球問題都是由全球經濟與全球政治、全球文化之間的不一緻所導緻的。要解決這些棘手的全球問題,人類隻有朝著進一步全球化的方嚮發展,樹立與全球化相適應的全球正義理念,建立與全球化相適應的全球製度。
  二
  全球架構越來越類似於一個單一的製度體係,因此,這一體係必須要接受正義的拷問。由於我們的經濟活動是在全球範圍開展的,因而,我們的道德考量和正義關懷也必須要擴展到全球範圍。經濟的全球化必須要伴之以規範的全球化。由於全球市場已經變得沒有國傢界限,因此,正義也必須要變得沒有國傢界限。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傢加爾布雷斯指齣的那樣:“提供經濟和社會福利的責任是普遍的、超越國界的。人就是人,不管他們生活在哪裏。人們對飢餓及其他諸如剝削、疾病的關切並不因為那些遭受苦難的人生活在國際邊界的另一邊而終止。”
  全球正義的基本理念,就是用一種閤理的正義原則來調節全球的背景製度,因為,全球化正是在這一背景製度中發生和運行的。羅爾斯曾指齣:“屬於基本結構的那些製度的作用是確保正義的背景條件,人們和社團的行為正是在這種背景條件下發生的。除非這一結構得到恰當的規導和調整,否則最初正義的社會過程就將不再是正義的,無論特定的交易在當時看來是如何地自由和公平的。”正義所要調節的正是這樣一種對人民的生活産生“深刻而持久”影響的背景製度。全球背景製度,即全球的基本製度結構,對各國人民之生活的影響也是“深刻而持久的”,因而我們也需要用全球正義原則來調控普遍存在於全球基本結構中的不平等。全球正義的基本思路,就是把適用於國內背景的正義理論擴展運用於全球背景。
  三
  全球正義是當今國際學術界的熱點問題之一。它的內容包括國際秩序的基礎、國際機構的設置、全球共同安全、全球分配正義、人道主義乾預等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是任何一個國傢都不得不麵對的全球問題,是檢驗各國外交政策之閤法性與閤理性的話語基礎。我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也是負責任的大國。我國的外交政策要想占領國際舞颱的道義製高點,就必須瞭解全球正義的相關話語,瞭解國際社會在這一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及其證明方式。因此,研究全球正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套“全球正義研究叢書”首批推齣四本,即《沒有國界的正義:世界主義、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2004)、《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2007)、《全球正義:捍衛世界主義》(1999)和《全球正義:世界主義的視角》(2009)。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教授科剋—肖?譚的《沒有國界的正義:世界主義、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是從世界主義角度闡釋羅爾斯正義論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認為,根據正義理論的基本邏輯,羅爾斯正義論的兩條基本原則(權利原則與差彆原則)不僅適用於一個國傢內部,而且適用於全球體係。該書共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世界主義”闡述瞭世界主義正義理論的基本內容,第二部分“民族主義”說明瞭閤理的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之間的相容性,第三部分“愛國主義”分析瞭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的差彆及其聯係。該書的核心論點是:(1)一旦我們弄清楚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的內在極限以及世界主義正義的具體要求,我們就會發現,世界主義正義與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不是相互矛盾的;(2)我們可以接受“人們對本國人負有特殊義務”這一愛國主義的理想,同時又不危及世界主義正義對全球平等主義的追求。世界主義正義事實上能夠承認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獨立的道德價值,盡管它同時要給這些理想確立某些邊界。
  牛津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戴維?米勒的《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一書由10章組成。第1章介紹瞭該書的基本思路。第2章分析瞭世界主義的具體內涵,並捍衛弱式世界主義,反對強式世界主義。第3章的主題是反對全球平等主義。第4章闡述瞭兩種不同的責任概念(後果責任與補救責任),並分析瞭這兩種責任概念在民族責任和全球正義理念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第5章探討的是民族責任的問題。第6章探討的是一個民族對其先輩的行為所承擔的曆史責任。第7章關注的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補救責任,即當基本人權未受到保護時,有能力幫助保護基本人權的任何行動者(個人或集體)原則上都要承擔起補救責任。第8章探討瞭三個問題,即移民權究竟是不是一項基本權利,移民接收國享有領土權利的依據是什麼,哪類移民政策是符閤正義的。第9章討論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民族責任與全球正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