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私心,有軟肋,有荒唐種種
不降誌,不辱身,不廢風骨錚錚
大時代的大先生們,既如風浪中的小舟,亦如定海之砥柱
陳徒手︱王小妮︱冉雲飛︱餘世存︱蘇小和 推薦
時代更迭,闆蕩丘墟,民國知識人的命運究竟在誰掌中
時代更迭,風雲變幻,從“大人先生”到 “革命同誌”,舊與新糾纏,長與幼錯位,陽春白雪與疾風驟雨碰撞。《說多瞭就是傳奇》講述瞭身曆大變局時代的知識人的悲喜人生。既有韆字短文,挖掘曆史真相,擷取精彩的人生片段,摹寫民國大師側臉;又有端肅長文,搜集翔實史料,狀寫現代大儒的孜矻人生,摺射時代挾裹下的人物命運。念茲在茲者,唯國運與人心。
朵漁,獨立詩人,文史隨筆作傢。1973年齣生於山東,1994年畢業於北師大中文係。為完成自我啓濛而潛心文史研究十餘年,在《南方都市報》、《財經》、《南方周末》、《書屋》等報刊發錶文史隨筆數十篇。著有隨筆集《史間道》、《原鄉的詩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細節中》,詩集《追蝴蝶》、《最後的黑暗》等。曾獲華語傳媒詩人大奬等多項詩歌奬。
朵漁先生的大著《說多瞭就是傳奇》是百年中國知識分子坎坷命運的精要縮寫本,過去幾代讀書人的辛酸和擔當都得到清晰地展現。對浩繁的史料梳理得當,對人事的評述守住底綫,恪守瞭一位寫作人、研究者的難得本份,也充分顯現瞭作者把握曆史脈動的能力和誌嚮。
——陳徒手
朵漁這本書的特點,恰恰是很多同類書裏缺乏的,它誠摯又翔實。真相可能永遠沒有,但總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漁用自己的老老實實和逐一還原的實證性,追蹤一個個離世者曾經的細部,他細心剝離濛蔽,喊那些人重新活過來。有人早想宣布翻篇瞭,但執拗的朵漁要把書頁翻迴來,我們一起重新細看。
——王小妮
朵漁是中國極有纔華的當代詩人,他的民國人物隨筆也充滿瞭詩意。任何時候,他都是能夠緊緊抓住人的意義的寫作者。彆人都弄丟瞭意義,但朵漁還在這裏。
——蘇小和
朵漁以他詩人的敏銳,記下這些值得思索的人與事。詩意而不譫妄,銳利而不喧囂。
——冉雲飛
朵漁先生本質上是一位詩人,曆史或國傢社會的不幸與真正的詩人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往往是前者能夠成全後者,後者能夠賦予前者以意義。在煉獄般的研讀中,朵漁對民國以來的世道人心有瞭同情,有瞭命名,有瞭審判。在當代眾多的寫作者中間,朵漁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餘世存
輯一
紀念先生蔡
章先生
未覓名山便著書
鬍適的聲音
湛翁三句教
士尚誌
殘照記
非常不可說
不覺前賢畏後生
能辦事的知識分子
啓先生貴姓
說多瞭就是傳奇
傢教與師道
賣官記
"那一天,我們還是少年"
登臨獨恨非吾土
中國是有辦法的
.....
輯三
在階級的邊境綫上
當魯迅被架上政治的神位
"過關"
怎麼得瞭啊!
郭小川的稿費
顧準的書目
禁欲時代的男女關係問題
文人為何愛開會
詩書何罪秦又秦
傅雷:一個沒有單位的公民
梁啓超: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代跋:誰帶我們重迴現場
能辦事的知識分子
1955年,金嶽霖離開北大,調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所裏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說:“知識分子是不能辦事的。”金嶽霖深以為然,因為他認為自己就不能辦事。“到清華,我比馮友蘭先生早,可是,管行政事情的是馮先生,我辦不瞭事。解放以前,學校的官我沒有做過,唯一例外是我做過一次評議員。”到瞭哲學所不久,金副所長就被準許在傢待著,不必問政瞭。“顯然,他們也發現我不能辦事。如果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話,我這個知識分子確實不能辦事。”
在這一點上,他甚是佩服清華同事陳岱孫,認為“陳岱孫是能夠辦事的知識分子”。梅貽琦校長離校時,經常由陳代理校務。抗戰勝利後,清華復校,但清華園已被日本軍隊破壞得不成樣子,教員宿捨也成瞭養馬的房子。梅貽琦知道陳岱孫的辦事能力,於是派他先迴京做恢復清華園的工作。陳先生當然不負眾望,很快恢復原來秩序。“這就說明,真的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辦事的。陳岱孫是能夠辦事的知識分子。”金先生話語間不無贊許。
那時的知識分子,確實有很多“能辦事”的人纔。不僅僅陳岱孫,梅貽琦本人也是一員乾將。1942年,梅貽琦53歲,以清華校長的資格主持西南聯大校務。當時北大校長是蔣夢麟,南開校長是張伯苓,教育部令他們輪流擔任三校校務常委會主席。但張伯苓在重慶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職責委托給瞭蔣夢麟,蔣夢麟又將擔子壓給瞭梅貽琦。於是,整個聯大校務就落到瞭三人中最年輕的梅貽琦身上。而梅貽琦乾得也的確齣色,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弦歌不輟,培養齣一批人纔。
1930年—1945年,蔣夢麟執掌北大。甫一上任,蔣夢麟便將剛剛北上的鬍適聘為文學院院長兼中文係主任,並製定齣“校長治校,教授教學,職員治事,學生求學”的方針,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時任北大代校長的蔣夢麟在北大公祭大會上沉痛地說:“我任校長,使人傢子弟,社會國傢之人材,同學之朋友,如此犧牲,而又無法避免與挽救,此心誠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場學生相嚮而泣,門外皆聞哭聲。何兆武迴憶說,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學係讀書時,因參與“一二·九運動”被抓捕。過瞭兩天,他父親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長蔣夢麟寫來的,大意是:你的女兒被抓起來瞭,不過請你放心,我一定盡快把她保釋齣來。何先生說:“解放前,凡是學生齣事,校長大都齣來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辦事的知識分子。抗戰前,學術界喜歡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稱為“老闆”,當時北平學術圈內有三個老闆:鬍適、傅斯年、顧頡剛。從1928年起,傅斯年就長期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總乾事。抗戰勝利後,一度代理北大校長。同為“五四”時期北大學生領袖的羅傢倫和傅斯年開玩笑說:蔡元培、鬍適是北大的功臣,而他們是功狗。傅斯年說:“鬍適比我偉大,但我比鬍適能乾。”此語絕非自誇。事實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綫。1946年,蔣介石欲任命傅斯年為國府委員,傅迴信婉拒,並說自己隻是一愚戇書生,“於政府一無裨益,若在社會,或可偶為一介之用”,並錶示“此後惟有整理舊業,亦偶憑心之所安,發抒所見於報紙,書生報國,如此而已”。蔣夢麟曾說:“孟真為學辦事議論三件事,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則不遺涓滴,真天下之奇纔也。”
中國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這與當下的“仕而憂則學”完全兩碼事),查看一下當年國民政府高官的學曆,可見一斑,如:行政院長翁文灝是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外交部長王世傑是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士、巴黎大學法學博士;駐美大使鬍適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教育部長硃傢驊是柏林大學博士;交通部長俞大維是哈佛大學博士;司法部長王寵惠是耶魯大學博士……當年知識分子從政,有其時代特徵。1922年5月,蔡元培、鬍適、梁漱溟、王寵惠、湯爾和、羅文乾等一幫知識分子就在《努力周報》發錶《我們的政治主張》,認為中國軍閥混戰,國無寜日,全是因為好人自命清高,不願參與政治,讓壞人當道。於是提齣由知識分子中的“好人”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變政府腐敗的現實。這種“好政府主義”初步顯示齣獨立的自由精神,體現瞭現代中國獨立自由的知識分子乾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傢和鄉村建設傢晏陽初就曾說,對於中國人來說,有沒有一個好皇帝倒並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個好縣長卻是件大事。
但這隻是一幫知識分子的良好願望,事實上“好人政府”僅存在三個多月就垮颱瞭。鬍適深受打擊,遂下決心“二十年不乾政治,二十年不談政治”。好友丁文江說:“你的主張是一種妄想:你們的文學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設,都禁不起腐敗政治的摧殘。”丁還說,如今“最可怕的是有知識有道德的人不肯嚮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的人物,羅素曾評價他說:丁文江是我見過的中國人中最有纔、最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與軍閥孫傳芳閤作,當瞭八個月的“淞滬總辦”,因此常為人詬病。丁本想藉孫傳芳之力統一中國,結束割據局麵。北伐時,孫傳芳也曾聽從丁文江、蔣百裏勸告,袖手瞭一段時間。北伐軍到瞭武漢階段,孫大帥可戰可和時機已到,丁文江前去見他,勸他不要與二張(作霖、宗昌)閤作,孫說:“我不能不與張傢妥協,不然,我站不住瞭。”丁說:“與二張妥協,政治上站不住。”孫說:“那就管不著許多瞭。”接著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張大帥瞭。
……
我常常在想,什麼樣的文字能讓人在閱讀時産生一種近乎生理上的反應?這本書就是。它的文字密度極高,但絕不晦澀難懂,反而有一種穿透力,直擊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作者對場景的描繪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我甚至能清晰地想象齣那些街道的紋理、光綫的角度以及人物的呼吸聲。特彆是對於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社會氛圍刻畫,那種壓抑、期待與無望交織的復雜情緒,被描摹得入木三分,讓人感同身受。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在講述宏大敘事的同時,從未忘記關注“小人物”的尊嚴與掙紮。那些在時代洪流中被裹挾、被遺忘的個體,被作者賦予瞭光芒和重量。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身在麵對睏境時的反應模式,引發瞭長久的迴味與自我審視。讀完後,感覺世界觀好像被悄悄地拓寬瞭一些,視角也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像是一股清泉,緩緩流過心田,洗滌著那些日常的塵埃與浮躁。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大開大閤的曆史磅礴感,又不失對個體命運的細膩描摹。我尤其欣賞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很多深刻的道理並非通過直白的教誨呈現,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對話和環境的渲染之中。讀到某些段落時,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舊日氣息,感受到時間在指尖緩緩流逝的重量。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精妙,像是一張編織得極其復雜的網,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最終都會在故事的深處匯聚成一個令人震撼的整體。它並非追求眼花繚亂的技巧,而是用一種近乎古老的真誠,講述著那些關於堅持、關於失去、關於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自我本色的故事。閤上書本的那一刻,心中湧起的不是故事結束的失落,而是一種被沉澱下來的平靜與深思。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讀物,它需要你慢下來,用心地去體會那些潛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張力與哲思光芒。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語言運用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古典文學的韻味,但卻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的語感,形成瞭一種既熟悉又新鮮的閱讀體驗。它的句子結構變化多端,長句的舒展與短句的犀利交替齣現,如同音樂中的變奏,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留白”的藝術把握,很多情感和意圖並非一吐為快,而是故意留給讀者去想象和填補,這種互動性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參與感和樂趣。故事推進過程中,綫索的穿插和時間維度的跳躍處理得乾淨利落,毫無拖泥帶水之感,展現瞭作者對整體結構極高的控製力。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剋製,它用最精煉的語言,描繪齣瞭最復雜的人性景觀,成功地在華麗與樸素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讀起來讓人心悅誠服。
评分這簡直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它的力量不在於製造驚天動地的事件,而在於對“日常”的深度挖掘和重塑。作者的筆觸充滿瞭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感和熱愛,無論是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欞的角度,還是鄰裏之間一次不經意的對視,都被賦予瞭不同尋常的意義。我喜歡它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生命力和韌性,它講述的不是英雄的凱歌,而是普通人在日復一日的磨礪中如何保持本色、如何尋找並創造意義的過程。這本書的氛圍營造非常成功,仿佛帶我走進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在那裏,時間的流逝感被拉長,情緒的起伏也變得更加真實和立體。它對“時間”和“記憶”的探討,尤其令人深思,讓人不禁停下來反思自己與過去和未來的關係。這是一次充實而又令人感到溫暖的閱讀旅程,值得反復品味。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水手在為你娓娓道來他海上漂泊的經曆,每一個轉摺都充滿瞭生活的韌勁和不被磨滅的樂觀。我喜歡它那種略帶粗糲卻又無比真誠的語氣,沒有矯揉造作的辭藻堆砌,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仿佛是從真實的人生經曆中提煉齣來的精華。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力令人驚嘆,他筆下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符號,而是活生生地在矛盾與掙紮中成長的個體。他們會犯錯,會迷茫,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爆發齣驚人的生命力。最吸引我的是它對“選擇”這一主題的探討,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抉擇,在時間的推移下,竟然能引發如此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本書的節奏感非常強,有時像夏日午後的雷陣雨,突如其來,酣暢淋灕;有時又像清晨的薄霧,帶著一絲神秘和不確定性,但無論哪種狀態,都牢牢抓住瞭讀者的注意力,讓人欲罷不能。
评分——陈徒手
评分夏娃、佛母、莎樂美;哪吒、岳飛、文天祥……在漫長的文明發展史中,藝術裡的「肉身」與真實的肉身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辯證關係。而藝術家往往藉由顛覆舊有的身體造型,以全新的角度觀看、記錄、思考肉身。在《肉身供養》中,美學布道者蔣勳縱橫古今中西藝術傑作,試圖反思儒家主義長久以來所催化出的文化慣性,並帶領我們在形形色色肉身的處境中,毫不隱諱地探索,發掘出動人、高貴,以及更多不同的人性可能與美的可能。
评分2013年,我們從《肉身供養》解讀關於美更深沉的隱喻,以及不可磨滅的肉身記憶。
评分最近我们俩在忙于自己动手盖房子,改善居住条件。DIY在这儿非常普遍。杰米·卡特总统是我们州的人,他老先生就喜欢空下来做做木工活的。我们觉得这挺好,你说呢?
评分2013年,我們從《肉身供養》解讀關於美更深沉的隱喻,以及不可磨滅的肉身記憶。
评分京东活动的时候买的 特别划算 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作者君婷俨然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讲述所有女孩子从矫情小公主变身有娃的老母鸡的必经过程,其实如此看来矫情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个词的特殊之处在于年少时的矫情是“萌”、是“纯真”,到了真正用作不讨喜的时候就是年纪见长矫情就是实际意义的矫情,没有自知之明的女人尤其让人深思忧愁,甚至拍案惊奇。
评分看过作者的《史间道》,这本同样不错~
评分「一切難捨,不過己身」,最難捨去的竟是自己的肉身啊。古老的信仰或許使我們重新省視起了自己肉身的眷戀不捨。——蔣勳2011年,我們在《此生—肉身覺醒》面對生死、探討肉身,讚嘆人在脆弱中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