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場饒有興趣的鬥爭”——清華集團與北洋舊部的博弈/13
一、北洋社會與“預備學校”/13
(一) 病弱國度的“預備學校”:“洋化”與“官氣”並存/13
(二) 從“美國式大學校”嚮“中國式大學”的努力/17
二、北伐功成與北平異動/20
(一)北平知識界的亂象/20
(二) 政權鼎革與清華變革/23
三、羅傢倫初長清華及其“大學的理念”/27
(一) 北上長校的颱前幕後/27
(二) “整理校務之經過”/29
(三) 董事會第一次會議/32
(四) 董事會第二次會議/36
四、另一場博弈:在羅傢倫與教授會之間/49
五、小結/51
第二章 羅傢倫與清華大學的內部改革——“學術化”與“紀律化”的糾結/53
一、學術化:從“預備學校”邁嚮“高深學府”/53
(一) 改革人事製度/54
(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57
(三) 改組師資團隊,匯聚學術英纔/59
二、學術體製機製的改革與成效 /63
(一) 營造學術空氣/64
(二) 鼓勵發錶成果/70
(三) 強化學術休假/74
三、物理學係:跨越式發展的典範——“學術化”的碩果之一/78
(一) “學術化”改革與學術之猛進——以物理係為例/78
(二) 物理學係發展曆程/79
(三) 物理學係與中國國防/82
四、“紀律化”:極具爭議的嘗試與頓挫/86
(一) “紀律”:清華傳統氣質的一部分/87
(二) 此“紀律”非彼“紀律”:在“紀律化”與“黨化”之間/88
(三) 反彈:“徹底失敗”的嘗試/98
五、小結/99
第三章 易長風潮與“所有計劃照常進行”——清華、北平與南京的三邊互動/103
一、“黨治”時代的來臨/103
二、“驅羅”運動: 政學博弈的第一個迴閤/105
三、“拒喬”運動:清華與閻锡山政權的博弈/113
四、“驅吳”運動:清華學人與南京當局的互動/118
(一) 南京教育部的人事變動/118
(二) 吳南軒的北上與南下/120
(三) 清華、北平與南京的互動/133
(四) 蔣介石的反應與翁文灝的齣長/138
五、“法”的兩種麵相:《大學組織法》與清華之“法”/142
(一) 《大學組織法》與清華規程/142
(二) “黨”與“主義”定於一:蔣介石及其教育觀/147
六、小結/160
第四章 政學互動的結果:柔性治校體製的成型——以梅貽琦為中心/163
一、梅貽琦與清華:人脈、氣質與時勢的耦閤/164
(一) 梅貽琦:從幕後到前颱/164
(二) 校長的兩重身份:“知識人”與“政治人”/165
(三) 梅貽琦重掌清華/169
二、近代大學治理體係的成型/171
(一) 權力的博弈:教授治校與校長治校/171
(二) 係主任群體:“核心”之核心/178
(三) 非零和的分權製衡:校長與評議會之關係/188
三、“超然於政潮”的理念與無法超越的現實/198
四、小結/203
第五章 “新興大學”在政治紛擾中崛起——學術布局的拓展與創新/205
一、從“撤銷工程係”到“增設工學院”:工程教育的興衰與反復/206
(一) 清華工學的“後來居上”/206
(二) 努力的受挫:經費停付風波/212
(三) 辦學成績/219
(四) 矯枉過正的隱患:“理工科抬頭”/222
二、興廢之間的掙紮:法律學係的嬗變/227
(一) 由“興”而“廢”:法律學係的遭逢/227
(二) 究緣:法律學係興廢的颱前幕後/250
三、農科的興廢:從裁撤農學係到增設農研所/268
(一) 農業中國與民國大學/268
(二) 清華與農科的離閤/271
(三) 關於圓明園實驗農場的博弈/279
四、航空工程:政學閤作與中外互動的典範/283
(一) 遠東政局與中國航空/283
(二) “救國”與“讀書”的變奏/287
(三) 政學閤作:雙方關係改善的機緣/289
(四) 中外學術閤作典範/296
(五) 曆史意涵及其他/302
五、小結/303
第六章 “黨國”、“民國”與“傑齣大學”——辦學成就及其限度/306
一、本校“文法數科亦並不弱”——體製創新與多科性綜閤型大學的建成/306
二、錶徵:“母校在美聲譽之佳”——國際能見度的顯著躍升/311
三、曆史意涵:中國大學界的結構轉型/340
四、“未完成的近代化”:遠東大學史上的清華/350
五、小結/359
結 語 政學互動的曆史圖景/361
緻無盡的蒼茫歲月(代跋)/381
主要參考文獻/390
人名索引/400
。。。。。。。。。。。。。。。。。。。。。。。。。。。。。。。
评分3.燕文贵
评分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我喜欢这个商品很久了
评分买来就看上了,真心不错,赞赞赞?
评分包装很好,不错。
评分很满意,很好
评分一团乱糟糟
评分燕文贵,又名燕文季。擅画山水、屋木、人物。所作山水,不专师法,极富变化,独立一家规范。其画多为北方大川,破笔皴点,干擦淡染,细碎清雅,苍润秀媚,岸边水渚多画台榭相接,景致优美,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千里之势。存世作品主要有《溪山楼观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江山楼观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烟岚水殿图》、《溪谷图》。
评分燕文贵,又名燕文季。擅画山水、屋木、人物。所作山水,不专师法,极富变化,独立一家规范。其画多为北方大川,破笔皴点,干擦淡染,细碎清雅,苍润秀媚,岸边水渚多画台榭相接,景致优美,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千里之势。存世作品主要有《溪山楼观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江山楼观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烟岚水殿图》、《溪谷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