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肖作品集:從卡夫卡到卡夫卡》匯集瞭13篇布朗肖論卡夫卡的文章。從卡夫卡開始,到卡夫卡結束,這是一部嚮文學大師卡夫卡緻敬的書。卡夫卡對布朗肖的影響在布朗肖的著名文論《文學空間》裏巳經明顯地體現齣來瞭。當寫作成為“祈禱的形式”,毫無疑問寫作是齣自其他形式的,即使在我們這個不幸的世界的視景下,寫作已經停止成為作品,卡夫卡在寬恕的時刻認齣瞭文學的追尋者,並且明白不應該再寫瞭——一個字也太多!
莫裏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國著名作傢、思想傢,1907年生於索恩-盧瓦爾,2003年逝世於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調,中年後不接受采訪與攝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響瞭整個法國當代思想界,對法國許多大知識分子和大作傢如喬治·巴塔耶、列維納斯、薩特、福柯、羅蘭·巴特、德裏達等都影響深遠。
潘怡帆,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上研究當代法國哲學與文學理論,著有《論書寫:莫裏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預設太多的期待,隻是想在文字的海洋裏,找到一些可以休憩的島嶼。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樣的驚喜。它不像那些標題黨一樣,把最勁爆的內容放在前麵,而是循序漸進,如同老友娓娓道來。起初,我被那些熟悉的名字吸引——卡夫卡,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無數的解讀空間,而“從卡夫卡到卡夫卡”,更是讓我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在這兩個“卡夫卡”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閱讀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堆砌對卡夫卡作品的解讀,而是將卡夫卡視為一個坐標,延伸齣更為廣闊的文學圖景。那些關於存在主義、荒誕、異化等主題的探討,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而富有啓發性。我尤其喜歡作者對語言的運用,那種既精準又富有詩意的錶達,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和哲思的空間。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初讀時,我可能還帶著一絲批判的眼光,試圖去衡量其學術價值。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作者的敘事方式和思想深度所吸引。他對於文學的看法,既有深刻的洞察,又不失輕鬆的幽默。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引經據典時的遊刃有餘,他能夠將各種不同的文學作品和哲學思想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對單一作者或單一主題的探討,而是像一張巨大的網,將文學、哲學、曆史等多個領域巧妙地聯係在一起。它讓我看到瞭文學的廣闊視野,以及它與我們日常生活韆絲萬縷的聯係。我發現,我不再是簡單地閱讀文字,而是開始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以及它們對我自身生活的啓示。
评分當我閤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感。它就像一場漫長的旅程,帶領我穿越瞭文學的迷宮,也觸及瞭我內心的深處。我很難用三言兩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所有感受。它既有對文學經典的深刻剖析,也有對人類生存狀態的細膩描摹。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卻又不失人性的溫度。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那些宏大而沉重的主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和客觀,以及其中蘊含的對個體尊嚴的尊重。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文學的理解,也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本身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為瞭獲取信息,更是為瞭與作者進行一場思想的交流,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期待著,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再次翻開這本書,去發現那些我曾經忽略的,卻又無比珍貴的細節。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書評,不應該僅僅是對內容的概括,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碰撞。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對文學的渴望,以及我對生活、對存在的思考。作者在探討卡夫卡的作品時,並沒有陷入對符號的過度解讀,而是關注文字背後所承載的真實情感和普遍人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人類睏境的理解和同情,這種共情的力量,讓我在閱讀時,時常感到一種莫名的觸動。那些關於孤獨、疏離、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存在的掙紮,都深深地觸及瞭我。這本書不是給我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它讓我意識到,文學不僅僅是一種消遣,更是一種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方式。
评分說實話,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布朗肖”這個名字是相當陌生的。我印象中的文學批評,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深奧的理論。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文字,不像教科書那樣嚴肅刻闆,反而充滿瞭激情和個人化的色彩。他對於文學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文本分析層麵,更是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挖掘那些潛藏的情感和思想。書中對那些看似晦澀的文學現象的解讀,也顯得格外清晰易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哲學議題時的耐心和細緻,他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意象,讓我這個文學門外漢,也能窺見其精妙之處。每一次翻開,都能感受到作者對文學的熱愛,以及他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评分2、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评分35、论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评分装帧精美,好书收入。
评分精装本的,字体大,相比之下,价格略贵。
评分21、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评分4、文学史学献疑,《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评分46、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评分韩南,1927年1月4日出生于新西兰。1948年毕业于新西兰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次年在该校获得英国文学
评分布朗肖作品集: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汇集了13篇布朗肖论卡夫卡的文章。从卡夫卡开始,到卡夫卡结束,这是一部向文学大师卡夫卡致敬的书。卡夫卡对布朗肖的影响在布朗肖的著名文论《文学空间》里巳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当写作成为“祈祷的形式”,毫无疑问写作是出自其他形式的,即使在我们这个不幸的世界的视景下,写作已经停止成为作品,卡夫卡在宽恕的时刻认出了文学的追寻者,并且明白不应该再写了——一个字也太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