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丁文江(1887-1936),早年留學日本、英國。曾任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總乾事。《努力周報》與《獨立評論》的創辦人之一,是民國早期最具新思想與最具乾纔的科學傢。考察時因煤氣中毒意外去世,當時的知識界極為震動。《獨立評論》先後刊文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文獻叢刊:丁文江這個人》即由這些紀念文字編輯而成,都是可讀性強且具有極高史料價值之作。
作者簡介
鬍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昵稱穈兒,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學傢、文學傢、哲學傢。
翁文灝(hào)(1889—1971)字詠霓,浙江鄞縣(今屬寜波)人。翁文灝齣生於紳商傢庭,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於1912年迴國。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傢。
目錄
一、獨立評論第一八八期部分(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十七日)
丁文江這個人
我所認識的丁文江先生
對於丁在君先生的追憶
丁文江先生與中國科學之發展
——是先鋒,是熱心工人
丁在君先生在地質學上的工作
悼丁在君先生
丁在君先生對於人類學之貢獻
我所敬仰的丁在君先生
丁在君先生對於中央研究院之貢獻
追憶在君
懷丁在君
丁在君先生
悼丁在君先生
最後一個月的丁在君先生
亡弟在君童年軼事追憶錄
我的二哥文江
做教師的丁文江先生
丁文江先生著作係年目錄
編輯後記
二、獨立評論第一八九——二一一期部分(民國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七月二十六日)
丁文江一個人物的幾片光影
丁在君先生治療經過報告
丁文江先生考察湖南湘潭譚傢山潭昭煤礦公司情形
記丁在君先生講演留聲片
丁在君先生在湘工作情形的追述
誰送給丁文江先生五韆元?
……
三、中研院院刊第三輯部分(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四、其他部分
精彩書摘
九日清晨,僕人入室呼在君先生不醒,見其呼吸急促,麵色異常。及邀路局陳醫生來診,始知係中煤毒。醫生三人輪流施人工呼吸,曆五小時半,未見清醒,乃用鐵床,將在君先生運載過江,送入仁濟醫院救治。一而由淩竹銘先生用電報及長途電話,托我在長沙延醫往救。
九日上午,我尚接到在君先生來電,謂定十日返長沙,即日轉車迴京。因都中另有要事,促其速歸,故變更原定旅程。該電係八日晚間預擬,托人代發,所以下午四時由建設廳轉來電話,謂在君病重,尚覺疑信參半。五時左右,接到竹銘長電,纔知在君中煤毒,曆久不醒。立即用電話與湘雅醫院商量,承王院長特彆幫忙,允請內科主任楊濟時大夫即刻赴衡。當時湘中正有匪警,公路局汽車均派齣當差,一時無車可藉。迫不得已乃嚮財政廳長何孟吾先生公館藉其私人所用之汽車。其時何先生不在長沙,他的汽車夫經驗不足,不敢開夜車。所以車雖藉得,無人駕駛,依然不能齣發。後來還是建設廳餘劍鞦廳長在公路局調到一車,將楊醫生送往衡陽,直至深夜,方纔達到。其時在君先生依然不省人事,當地醫生認為希望極少。經楊醫生詳加檢驗,知體內水分已竭,血液凝滯。乃於次晨注射多量鹽水,並灌葡萄糖汁,以維持其體力,直至十日晚開始有轉機,十一日上午四時漸漸清醒過來。
十一日上午翁詠霓、丁巽甫諸先生偕在君先生第七令弟乘飛機來長沙,隨即換乘汽車前往衡陽,我亦隨行。抵衡陽時天色已晚。於暮靄蒼茫,萬傢燈火中,入城赴醫院,探視在君先生病狀。既至榻前,彼即低呼經農,聲極微弱,不易辨明。問其有無痛苦,微呻而已。當九日下午楊醫生未到以前,衡陽各醫師用器械,阻其牙關緊閉,並拔去牙齒三顆,口腔喉頭均被擦破,至此漸覺痛楚。
十二日清晨再往探視,則在君先生神誌清醒,言語時聲音雖小,但有條理。因恐其過於費力,未敢多談。與翁詠霓先生同來之南京中央醫院內科主任戚壽南大夫,詳加檢驗之後,認為經過良好。在君先生亦強作笑容,以慰來衡問疾之人。自朝至夕,病情頗有進步。
十三日黎明,翁詠霓先生等離衡返京,戚大夫及我亦同行。在君先生病狀亦似漸入佳境。十五日楊濟時大夫復由長沙赴衡,與衡城醫生會議之後,決定十六日將在君先生遷至長沙。因衡陽方麵,醫院設備不甚完全,且少訓練有素之護士,故覺遷入湘雅,療治稍易。承淩竹銘先生及衡陽路局諸友好竭力幫忙,將路局大貨車改裝成病車,連床運載來省,直達湘雅醫院。楊醫生及路局陳醫生夏主任等均隨車護送至長沙。入院以後,情形甚好。用x光檢驗,發現心肺諸部均未受傷。
……
前言/序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文獻叢刊:丁文江這個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1913年,丁文江與F.梭爾格(Solgar)、王锡賓一同調查正太鐵路沿綫地質礦産,很有收獲。首先,他給“太行山”下瞭個新的地理學上的定義,認為從河南濟源至河北阜平這段近乎南北嚮的山脈纔是真正的太行山,而從阜平至山海關這段近乎東西嚮的山脈則應叫“燕山”。其次,他指齣,傳統地理學往往把山脈當做大河之分水嶺,而山西若乾大河,如唐河、滹沱河、漳河等都穿太行山而流到河北,這就打破瞭“兩山之間必有水,兩水之間必有山”的習慣觀念。再次,他對洋人調查中國地質之結論絕不輕信盲從,而是實事求是、具體分析,如德國人李希霍芬上世紀曾盲目樂觀地妄言:“山西真是世界煤鐵最豐富的地方,照現在世界的銷路來說,山西可以單獨供給全世界幾韆年”。丁文江實地工作後發現,山西的煤的確很多,而鐵卻不然,正太路附近鐵礦最厚的礦層不超過0.6米,且厚度不穩定,不規則,經濟價值不大。這實際就是今天所謂的“古風化殼型”的“山西式鐵礦”。他根據事實寫瞭一篇文章,題為《有名無實的山西鐵礦——新舊礦冶業的比較》,糾正瞭洋人的錯誤。
評分
☆☆☆☆☆
揚子江考察
評分
☆☆☆☆☆
評分
☆☆☆☆☆
揚子江考察
評分
☆☆☆☆☆
民國時期,國勢阽危,眾多專傢學者「思齣其位」,他們競相通過影響國民思想、甚至直接參政問政的方式來乾預形塑國傢的政治運行。如果不完全是比擬不倫,這一遊走於學術與政治之間的特定群體似已非常符閤西方語境中關於知識分子的本質規定。根據西方學界的通常理解,知識分子是一個開放性的範疇,「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意嚮性意義在於,超越對自身所屬專業或所屬藝術門類的局部性關懷,而參與到一些更具普遍性問題的探討中來。「是否決定參與到這種特定的實踐模式中,永遠是判斷『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的尺度。」1
評分
☆☆☆☆☆
書都比較髒,除瞭一本是塑封的。如果是這樣,京東就直接打摺賣舊書好瞭。
評分
☆☆☆☆☆
揚子江考察
評分
☆☆☆☆☆
1928年,丁文江受國民黨政府鐵道部和廣西省當局之邀,到廣西去調查擬議中的川廣鐵路綫及沿綫地質礦産。他走遍瞭大半個廣西,而於廣西中部及北部,如南丹、河池、馬平、遷江諸縣調查尤詳。他除勘查瞭南丹、河池的锡礦及遷江一帶煤田外,特注重地層係統及地質構造之研究。他在廣西東部南寜、武鳴一帶見中泥盆統的蓮花山砂岩不整閤覆蓋於前泥盆紀的龍山係變質地層之上,因而確定加裏東期造山運動之存在,命名為“廣西運動”。他又在河池地區發現水平的二疊係灰岩與直立的泥盆係灰岩之不整閤,從而證明海西期造山運動也存在於桂西北。他著重研究瞭富含化石的“馬平灰岩”,他采的化石經葛利普描述,撰寫成一部專著《中國西南部二疊紀馬平灰岩動物群》齣版。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