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士大夫”與“文人”
评分那麼在這樣一個邏輯鏈條中,“周文”究竟占據怎樣的位置呢?可以說,貴族教養正是儒傢人格理想最主要的依據。這裏的區彆在於:對於周代貴族來說,他們的行為舉止、道德規範都是被“禮”所規定的,在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兩個價值範疇,一個是“德”,一個是“敬”;“德”即是所作所為符閤“禮”的規定,“敬”即是時時提醒自己依“禮”而行。符閤上天意誌的“禮”就是周代貴族最終的價值根據,內在的道德規範即來自於外在之禮的強製性規定。而對於儒傢來說則不然,在他們的時代已經沒有一個法定的、既有的“禮”的規範係統存在瞭,因此道德規範完全靠自覺。這就是儒傢時時刻刻不忘記人格修養的原因所在。於是周代貴族被“禮”所規定的行為方式就成瞭儒傢自覺追求的人格理想——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溫柔敦厚的精神氣象、中規中矩的身份意識以及對上級的絕對忠誠,對下屬的愛護與誠信等等,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也就是儒傢弘揚和恪守的“道”。
评分第六節“周文”對諸子之學的重要影響
评分 评分對於曆史 需要補充下知識麵 忘記是哪裏推薦的書瞭 看起來裝幀很簡潔舒服 會仔細好好讀!
评分第五節“周文”疲敝及其原因
评分第一節知識主體的轉變:從貴族到士大夫
评分《趣味的曆史:從兩周貴族到漢魏文人》以“趣味”為獨特的視角,主要探討瞭從兩周到漢魏時期古代知識階層“貴族趣味”、“士大夫趣味”、“文人趣味”相繼演變的過程及其曆史文化成因,旨在窺探這一時期知識階層的精神世界,也從一個新的角度考察瞭這一時期文學思想與文論話語生成演變的內在邏輯。
评分第三節“文人”身份的生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