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修身智慧,受益終生的處世哲學
內容豐富,立論新穎,錶現齣較高的藝術造詣和生活審美情趣,展示灑脫的人生態度和個性魅力,堪稱中國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書
精選數百幅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將閱讀變成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更多同類圖書請查看:
《閑情偶寄》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著作,李漁把日常生活中的心得融閤在書中,既有細微的觀察,也有深邃的思考,錶現齣瞭獨特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休閑的心境正是人們所缺乏的,此時捧讀《閑情偶寄》,正可用這份“閑情”來滋潤躁動的心靈。本書基本保留瞭作者原文,並輔以注釋、譯文,同時還選取瞭數百幅精美圖片,圖文並茂,以使讀者在輕鬆的心境中快樂閱讀。
結構第一
【原文】
填詞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為此,猶覺愈於馳馬試劍,縱酒呼盧。孔子有言:“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博弈雖戲具,猶賢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填詞雖小道,不又賢於博弈乎?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纔乏縴洪,利於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否則纔誇八鬥,胸號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①,著書惟供覆瓿之用②,雖多亦奚以為?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麯擅長,遂能不泯其國事者。請曆言之。高則誠③、王實甫諸人,元之名士也,捨填詞一無錶見。使兩人不撰《琵琶》、
《西廂》,則沿至今日,誰復知其姓字?是則誠、實甫之傳,《琵琶》、《西廂》傳之也。湯若士④,明之纔人也,詩文尺牘,盡有可觀,而其膾炙人口者,不在尺牘詩文,而在《還魂》⑤一劇。使若士不草《還魂》,則當日之若士,已雖有而若無,況後代乎?是若士之傳,《還魂》傳之也。此人以填詞而得名者也。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歸,“漢史”、“唐詩”、“宋文”、“元麯”,此世人口頭語也。《漢書》、《史記》,韆古不磨,尚矣。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壇,為三代後之三代也。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禮樂一無可宗,即語言文學之末,圖書翰墨之微,亦少概見。使非崇尚詞麯,得《琵琶》、《西廂》以及《元人百種》諸書傳於後代,則當日之元,亦與五代、金、遼同其泯滅,焉能附三朝驥尾,而掛學士文人之齒頰哉?此帝王國事,以填詞而得名者也。由是觀之,填詞非末技,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蹤元人、配饗若士者盡多,而究竟作者寥寥,未聞絕唱。其故維何?止因詞麯一道,但有前書堪讀,並無成法可宗。暗室無燈,有眼皆同瞽目,無怪乎覓途不得,問津無人,半途而廢者居多,差毫厘而謬韆裏者,亦復不少也。
【注釋】
①點鬼之談:指唐代詩人楊炯喜歡堆砌古人姓名,其文被譏笑為“點鬼簿”。②供覆瓿之用:漢代劉歆指責揚雄的文章晦澀難懂,說過“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的話。③高則誠:即高明,號則誠,元代戲劇傢。④湯若士:即湯顯祖,號海若,又號若士。⑤《還魂》:即《牡丹亭》,原名《還魂記》。
【譯文】
為麯填詞的技能隻是文人的雕蟲小技而已。但是如果能放下架子去做,也比賽馬舞劍、酗酒賭博這些事要好。孔子說過:“沒有下棋的人嗎?做這個總比無所事事要好吧。”下棋雖然隻是遊戲,可也好過飽食終日卻什麼也不做;填詞雖是雕蟲小技,不是又好於下棋嗎?
我認為技藝不分大小,貴在能夠精通;纔能不在多少,貴在能夠善用。能夠做到精通和善用,就算隻是雕蟲小技,也可以成名。不然,即使自稱纔高八鬥,學富五車,寫起文章也是隻會堆砌古人的姓名,寫的書隻好讓人拿來蓋醬缸,雖多又有什麼用呢?填詞的技藝,非但足以使精通於此的文人成就聲名,就是前代帝王,也有因本朝多擅長詞麯之人,而使自己的國傢流芳後世的。請讓我一一道來。高則誠、王實甫等人是元代的著名文士,除填詞之外彆無所長。
假使他們沒寫《西廂記》、《琵琶記》,時至今日誰還會知道他們的姓名?所以他們得以流名後世是因為《西廂記》、《琵琶記》的流傳。湯顯祖是明朝的纔子,其詩文和書信都值得一讀,但他寫的膾炙人口的,並非其詩文和書信,而是《還魂記》這部戲。假如湯顯祖沒寫《還魂記》,那麼當時的湯顯祖,有跟沒有也沒有什麼區彆,更何況對於後人而言呢?所以湯顯祖的名字的傳頌得益於《還魂記》的流傳。這就是文人因為填詞而得名。
曆代文學的興盛,都有自己不同的體裁。“漢史”、“唐詩”、“宋文”、“元麯”,這都是世人的口頭語。《漢書》、《史記》韆古流芳,是偉大的!唐代則是詩人人纔濟濟。宋朝文士層齣不窮。這三代在文壇上呈三足鼎立之勢,是夏、商、周三代之後齣現的又一文學繁盛的三代。元代立國後,不單政事、刑法和禮樂等方麵乏善可陳,即使在語言文字、書籍文章這些細枝末節,也少有建樹。假如不是推崇詞麯,寫齣《琵琶記》、《西廂記》和《元人百種》等書流傳後世,那麼當時的元朝也會和五代、金、遼一樣泯滅,又怎能在三代之後,還會掛在學士文人的嘴上呢?這是帝王國傢因為填詞而揚名的例子。由此看來,填詞並非是雕蟲小技,而是和史書、傳記、詩歌、散文同源的不同文體。最近喜歡上瞭戲麯,刻意學習元代作傢、希望與湯顯祖齊名的人很多,但終究能完成的人很少,沒聽說可以堪稱絕唱的作品。這是為什麼呢?隻因為填詞作麯,隻有前人的作品可以藉鑒,卻沒有成法可以遵循。就像黑暗的屋子裏沒有點燈,有眼睛如同瞎子,難怪會找不到齣路,也沒人可以指路。所以半途而廢的人很多,差之毫厘而謬以韆裏的人也不在少數。
【原文】
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於書者,不異耳提而命,獨於填詞製麯之事,非但略而未詳,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則為此理甚難,非可言傳,止堪意會。想入雲霄之際,作者神魂飛越,如在夢中,不至終篇,不能返魂收魄。談真則易,說夢為難,非不欲傳,不能傳也。若是,則誠異誠難,誠為不可道矣。吾謂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詞之學節節皆如是也,豈可為精者難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則為填詞之理變幻不常,言當如是,又有不當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詞,貴於莊雅,製淨醜之麯,務帶詼諧,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風流放佚之生旦,反覺莊雅為非,作迂腐不情之淨醜,轉以詼諧為忌。諸如此類者,悉難膠柱。恐以一定之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寜為闕疑,不生蛇足。
……
李漁,號笠翁,他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區,是著名的戲麯傢和小說傢,同時,他也是一位有著美妙生活情趣的生活傢。李漁年輕時也曾打算走科舉入仕之路,但隨著應試的落榜和明清鼎革的大變故,便斷絕瞭齣仕的念頭。李漁自負纔氣,選擇瞭一條古代文人少有的人生道路,即靠賣賦售文來解決自傢生計。他刊行自己創作的小說,經營書坊,帶領自傢的戲班在各地演齣,是中國古代彆具特色的具有經濟頭腦的文人。
浮生碌碌,而李漁在其中自得其樂,他以一種悠遊林下的閑情雅興感知生活、品味生活,並將對生活的思想和情緻反映在奇書《閑情偶寄》之中。李漁在六十歲前後,開始係統地總結他的創作和生活經驗,使其上升為理論。康熙十年(1671年),《笠翁秘書第一種》即《閑情偶寄》問世,這是李漁一生藝術、生活經驗的結晶。
《閑情偶寄》分為詞麯、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堪稱生活藝術大全、休閑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閑文化的專著。
其中《詞麯部》談論戲劇的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演習部》談論選劇、變調、授麯、教白、脫套;《聲容部》中的《習技》詳述教女子讀書、寫詩、學習歌舞和演奏樂器的方法,都和戲劇有關。後人曾把《詞麯》、《演習》兩部抽齣來,獨立印成一書,名《李笠翁麯話》。其中從創作、導演、錶演、教習,直到語言、音樂、服裝,都一一作瞭論述,是李漁在汲取前人的理論成果基礎上,結閤自己的藝術實踐經驗,對中國古代戲麯理論進行的全麵總結,形成瞭一個內容豐富、自成體係、具有民族特色的戲劇理論體係。可以說,它是中國古典戲劇理論集大成著作,是中國戲劇美學史上的一座裏程碑。
《閑情偶寄》的後六部主要談娛樂養生之道和生活情趣,內容豐富,切閤實用,同時也為我們全景式地提供瞭三百多年前中國人日常生活和世俗風情的圖像:從亭颱樓閣、池塘門窗的布局,界壁的分隔,室內傢具的擺放,到花草蟲魚、鼎鐺玉石的擺設;從婦女的修容、首飾、脂粉點染到窮人與富人的頤養之方等,涉獵極其廣泛,錶現瞭作者的藝術領悟力和無限的生活情趣。這六部的寫法,和一般生活知識讀物不同,李漁往往以優美的文辭開篇,並結閤抒情和說理,希望人們讀瞭他的書對美化生活有新的認識,能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本書基本保留瞭作者原文,並輔以注釋、譯文,同時還選取瞭數百幅精美圖片,圖文並茂,以使讀者在輕鬆的心境中快樂閱讀。
《閑情偶寄》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著作,李漁把對於日常生活的心得融會在書中,既有細微的觀察,也有深邃的思考,錶現齣瞭獨特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在繁忙的現代社會,悠閑的心境正是人們所缺乏的,此時捧讀《閑情偶寄》,正可用這份“閑情”來滋潤躁動的心靈。
(三) 從《彩繪全注全譯全解閑情偶寄》這本書中,我汲取到瞭太多太多關於生活美學的養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生活傢,不隻是會賺錢,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活齣詩意。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樣的啓發。作者對於“偶寄”的理解,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講的“偶寄”,並非是漫無目的的遊蕩,而是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那些能夠滋養心靈的瞬間。比如,他講到如何觀察一隻飛鳥的軌跡,如何感受一陣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筆下卻成瞭連接自然與內心的橋梁。我常常在讀到這些章節時,會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到窗邊,嘗試著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竟也發現瞭不少平日裏被忽略的美景。書中的彩繪,也給我帶來瞭很大的靈感,它們不僅僅是美麗的圖畫,更是一種視覺化的引導,讓我更能體會到作者描述的場景和情感。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真正豐富我們精神世界,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書。
评分(四) 我之所以對《彩繪全注全譯全解閑情偶寄》如此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難得的“慢生活”的範本。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瞭生活本身的韻味。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著我浮躁的心。它裏麵的內容,很多都關於如何在高雅的情趣中消磨時光,比如養花、養鳥、品茶、收藏古玩等等。作者在描寫這些內容時,並沒有顯得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又充滿智慧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我特彆喜歡他對於“賞玩”的論述,他認為賞玩不僅僅是物質的擁有,更是精神的交流和體驗。他會告訴你,如何從一塊石頭,一盆植物中看到天地萬物,看到生命的奧秘。書中的彩繪,也極為精美,它們配閤文字,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立體。我可以想象,在古代,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充滿瞭詩情畫意。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閑”的意義,不再將其視為浪費時間,而是將其看作一種寶貴的精神滋養。
评分(二) 我必須說,這《彩繪全注全譯全解閑情偶寄》這本書,已經成為我近期最愛不釋手的讀物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時代,一個充滿詩意與雅趣的時代。我之前對清代生活方式瞭解不多,但這本書中的內容,從文人雅士的日常起居,到他們如何與自然相處,都描繪得細緻入微。特彆是關於“閑情”的解讀,作者並沒有將其僅僅視為一種消遣,而是將其上升到瞭一種生活哲學的高度。他教導我們如何在忙碌中尋覓片刻的安寜,如何在瑣碎中發現生活的樂趣。書中的一些關於品茗、聽麯、賞石的片段,都寫得極其生動,讓我仿佛能聞到茶香,聽到琴音,感受到石頭的溫潤。而那些精美的插圖,更是錦上添花,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對文字內容的有力補充, oftentimes,一張圖就能讓我對某個概念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敘述方式,那種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感覺,讓人心生喜愛,一點都不會覺得枯燥。
评分(一) 這本《彩繪全注全譯全解閑情偶寄》真是一本奇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精美的封麵設計吸引住瞭,那種淡淡的古樸韻味,瞬間就勾起瞭我對古代文人的想象。翻開內頁,那細膩的彩繪更是讓人驚艷,每一幅圖都仿佛帶著生命,與文字相得益彰,讓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人生活場景變得鮮活起來。說實話,我之前對這類古籍總有點畏難情緒,覺得語言晦澀,難以理解。但這本書的“全譯”和“全解”真的是太貼心瞭!那些文言文的句子,被翻譯得通俗易懂,就像和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聊天一樣。更不用說那些詳盡的注解,更是把每一個典故、每一個詞語都解釋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文學功底不深厚的人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妙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養花的部分,作者對各種花草的習性、種植方法、甚至賞析都寫得頭頭是道,讓我這個原本對園藝一竅不通的人,也躍躍欲試,甚至已經開始在陽颱上搗鼓幾盆小綠植瞭。書中那種悠閑自得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自然的熱愛,真的能讓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絲寜靜與慰藉。
评分(五) 《彩繪全注全譯全解閑情偶寄》這本書,簡直就是送給每一個渴望提升生活品質、尋找內心寜靜的人的禮物。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古籍的閱讀體驗往往受限於語言的隔閡和文化背景的差異。這本書的“全注全譯全解”模式,完美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著我一步步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書中的內容,不僅僅是關於一些“閑情雅緻”的記述,更是一種生活智慧的傳承。作者在講解如何品鑒古籍、如何鑒賞字畫、如何布置居室時,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寄情”的解讀,他教導我們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寄托於自然萬物,如何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獲得心靈的慰藉。書中的彩繪,更是讓這些古老的智慧變得觸手可及。那些細膩的筆觸,仿佛將我帶迴到瞭那個古色古香的年代,讓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閑情”,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评分国学经典,值得收藏学习
评分挺好的
评分比想象中后,非常超值。
评分还是不错的,外面没有保护一层薄膜
评分好评!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快递棒。
评分很满意,里面的内容值得一读,书是正版书,包装也很好
评分此书内容和华侨出版社的是同版,但印刷质量却相去甚远,只换了一个硬质封面,有点绣花枕头的味道。不推荐!
评分不错,专享价买的,第一次买亏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