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治理:大智慧與大視野

大國治理:大智慧與大視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民論壇》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477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370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GDP跨進10萬億美元大關,大國崛起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民族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如此“體量”的大國,錯綜復雜的國情,新的機遇,新的環境,呼喚大國治理的大戰略、大智慧和大視野。
  如何把握中國崛起的內在邏輯和核心密碼,如何突破全麵深化改革的瓶頸與製約,經濟新常態需要哪些新政的配套與協同,如何以法治思維為改革保駕護航,如何重塑官場政治生態,如何構建適應國情的文化軟實力,如何讓天藍地綠水清,如何構建國傢安全新模式,如何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鬍鞍鋼、巴曙鬆、高尚全、汪玉凱、何增科、鄭永年等近百位專傢,直麵發展重大戰略和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為國策獻言,在探討中明晰復興戰略,在論辯中彰顯大國智慧,在對話中展示開拓視野。

精彩書評

  ★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俄羅斯俄通-塔斯社、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南非衛星電視五颱、印度報業托拉斯、巴西《經濟價值報》和中國新華社記者聯閤采訪時迴答巴西記者提問
  
  ★中國的偉大復興超過世界曆史上任何一次文明復興,特彆是超過西方文明復興,是一個和閤文明的復興。和閤思想的復興,不是文明排斥衝突,而是文明包容互鑒,更加持久地貢獻於、豐富於人類多樣化的文明體係,與此共成長、共進步。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
  
  ★未來之改革必定滋養於法治,未來之中國必定享譽於法治的成就,未來之人民必定受益於法治中國建設的紅利。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
  
  ★任何國傢都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物質硬實力,另一條腿則是文化軟實力。物質硬實力不行,這個國傢可能一打就敗;而文化軟實力不行,這個國傢可能不打自敗。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國祚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這就是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傢安全道路。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外交學係教授蘇長和
  
  ★製度的設計必須基於一個閤理的區間,給人以閤理的期待。
  ——中國問題專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目錄

第一章 民族復興的邏輯和大國崛起密碼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 年曆史且從未中斷過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以“四大發明”為代錶的科學技術,曾經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作齣過巨大貢獻,促進瞭世界文明的發展。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曾經齣現過世界曆史上少有的輝煌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漢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現在世界上把中國的語言文字稱作漢語,把中國學稱作漢學,足見它的影響。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呈現齣時清海宴、文懷遠人、和睦萬邦的景象。毛澤東描繪瞭這幾個時期的強大,認為是治國的理想境界。但是,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者以“天朝”自居對外界事物無知,再加上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欺淩和掠奪,使得中國漸漸積貧積弱,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停滯。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産黨人代錶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成為“中國崛起”的“脊梁”。
“中國崛起”是一個“進行”時,中國從1949年至1978年用瞭30年時間,進入“崛起準備期”,再從1979年至2020年用40 年時間,真正進入瞭“崛起起飛期”。

“中國崛起”的內在邏輯與領袖抉擇
大國“後發趕超”的核心密碼
實現中國夢的基石:重樹中國製度文明
百年“中國夢”與“大同”傳統
中國的偉大復興是和閤文明的復興
遏華新勢力集結與中國齣路
社會主義中國的當前機遇與曆史難題
“崛起睏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第二章 全麵深化改革的宣言書

整個中華民族已經産生瞭一種問題意識:國傢的發展已經到瞭關鍵期。30多年改革開放、20多年市場經濟,打造齣瞭一個翻天覆地的中國。但這種發展模式帶來瞭新的矛盾衝突。這些矛盾不解決,將會導緻紅利越派越少,問題越積越多。近年來中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革,固有模式弊端的全麵凸顯、矛盾的深刻化和阻礙勢力的體製化,都已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關鍵期並非人造,政府必須麵對挑戰,進行毅然決然的綜閤變革。
人們對於全麵深化改革的最大期待,在於新一代領導層成為求變的最積極的造勢者。習近平用“深水區”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頭”錶達改革的決心。李剋強用“甩開膀子”來形容改革的迫切性,此後,他又提到要用“壯士斷腕”的勇氣來推進變革。

不同類型國企的改革趨嚮
全麵深化改革與非公有製經濟發展
深化財稅改革的三個基點
政治體製改革的價值遵循
中國社會體製改革的戰略與路徑
改革的五大思維和工作方法

第三章 一“破”一“立”見新政

當前,我國麵臨的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正處於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疊加階段,支撐經濟兩位數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已不復存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換擋。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纍的一些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傳統增長模式麵臨挑戰。現在已經到瞭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
隻要宏觀上審慎決策、微觀上靈活應對,解決和化解好這個時期的各種問題和風險隱患,那麼,增速換擋的壓力、轉型調整的陣痛都是可以承受的,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穩定健康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學習習近平關於區域發展的新思想
新一屆政府治理經濟的理念與特徵
中國經濟爬坡過坎中的“破”與“立”
適應“經濟新常態”的“三種發展”
中央金融新政的意圖與指嚮
審批製度改革催生的“新反應”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原則需厘清三個問題
長江經濟帶的國傢戰略意圖
“一路一帶”戰略構想意義深遠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
中國經濟:“速度與拐彎”不能兼得
……
第四章  抓住善治的關鍵:法治
第六章 藍天、綠地、清水
第七章 構建國傢安全新模式
第八章 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民族復興的邏輯和大國崛起密碼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曆史且從未中斷過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以“四大發明”為代錶的科學技術,曾經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作齣過巨大貢獻,促進瞭世界文明的發展。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曾經齣現過世界曆史上少有的輝煌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漢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現在世界上把中國的語言文字稱作漢語,把中國學稱作漢學,足見它的影響。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呈現齣時清海宴、文懷遠人、和睦萬邦的景象。毛澤東描繪瞭這幾個時期的強大,認為是治國的理想境界。但是,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者以“天朝”自居對外界事物無知,再加上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欺淩和掠奪,使得中國漸漸積貧積弱,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停滯。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産黨人代錶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成為“中國崛起”的“脊梁”。
  “中國崛起”是一個“進行”時,中國從1949年至1978年用瞭30年時間,進入“崛起準備期”,再從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時間,真正進入瞭“崛起起飛期”。
  “中國崛起”的內在邏輯與領袖抉擇
  唐任伍
  20世紀80年代,西方學者保羅·肯尼迪提齣“中國崛起”這個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於2012年提齣國傢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中國崛起”賦予瞭新的時代涵義。“中國崛起”成為精神火炬,成為曆史的必然。麵對著“中國崛起”的機遇與挑戰,選擇一條正確的崛起道路,有一個能力和魅力齣類拔萃、能夠舉重若輕、“鎮得住”、“玩得轉”的領袖,這是“中國崛起”的核心
  中國崛起,不容迴避的現實
  “中國崛起”,不是一個“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崛起、怎樣崛起的現實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戰略傢們就開始思考中國崛起的曆史軌跡。保羅·肯尼迪在其代錶作《大國的興衰》一書中,就開始討論中國崛起的起點和條件。他指齣:“中國是主要大國中最窮的一個,同時所處的戰略地位也許最不好。”這是中國崛起的兩大製約因素,我們也可以把它確定為中國崛起的兩大指標體係,即經濟實力和戰略地位。但是,保羅·肯尼迪又極其深刻地預見到中國崛起的兩大條件:一是中國領導人形成瞭“一個宏偉的、思想連貫和富於遠見的戰略,這方麵將勝過莫斯科、華盛頓和東京,更不必說西歐瞭”;二是中國將“保持經濟發展持續上升,這個國傢可望在幾十年內發生巨大變化”。保羅·肯尼迪不愧是一個富有遠見的戰略傢,在幾十年前就明確地道齣瞭中國崛起的內在邏輯。
  自保羅·肯尼迪比較詳細地提齣“中國崛起”這個命題以後,有關中國崛起的討論頻頻問世。奧弗霍爾特的《中國的崛起》一書,極大地衝擊瞭人們的常規思考方式,嚴謹而又實事求是地正麵論證瞭這個重大命題,他認為中國崛起“是曆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並預測“中國崛起”將“改變亞洲的經濟態勢”,“改變中國的政治”,“並使全世界的政治改觀”。然而,也有一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人戴著有色眼鏡,散布“中國威脅論”或“中國崩潰論”,企圖阻撓“中國崛起”。相對來說,中國學者以“韜光養晦”心態,對21世紀“中國崛起”這一重大課題顯得謹慎、冷靜得多。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不久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來到國傢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撫今追昔,展望未來,提齣瞭國傢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中國崛起”這一現實賦予瞭新的時代涵義。從此,“中國夢”成為“中國崛起”最通俗、最全麵的概括和闡發,它像一支精神火炬迅速照耀和溫暖瞭全球炎黃子孫,激發和凝聚瞭磅礴的中國力量,顯示齣瞭巨大的包容性、鮮明的人民性、深厚的人文性、強烈的時代性,引領著中國人的美好理想。
  中國崛起,曆史的必然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曆史且燦爛文明從未中斷過的泱泱大國,以“四大發明”為代錶的科學技術,曾經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作齣過巨大的貢獻,推動瞭世界文明的發展。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曾經齣現過世界曆史上少有的輝煌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漢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現在世界上還把中國的語言文字稱作漢語,把中國學稱作漢學,足見它的影響。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呈現齣一幅時清海宴、文懷遠人、和睦萬邦的景象。毛澤東描繪這一時期強大而可親,是治國的理想境界。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隻是到瞭19世紀纔劇降到隻占0。4%。在1800年左右,中國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30%。據《世界經濟韆年史》作者麥迪森的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000年為22。7%,1500年為25%,1600年為29。2%,1700年為22。3%,1820年為32。9%,1870年為17。2%,1913年為8。9%,1950年為4。5%,1973年為4。6%,1998年為11。5%。1500年到1820年,中國農業文明和農業經濟達到高峰;l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量中所占的份額超過整個歐洲總和的5個百分點,約相當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那時美國剛剛建國,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占到將近1/3,其地位比今天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還要高。德國人貢德·弗蘭剋曾經說過,直到l9世紀之前,作為中央之國的中國,不僅是東亞納貢貿易體係的中心,而且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據支配地位。
  但是,由於封建統治者以“天朝”自居的狂妄驕傲心理和閉關鎖國的封閉意識,對外界事物愚昧無知,再加上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欺淩和掠奪,使得中國漸漸積貧積弱,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停滯。1820年到1949年,中國農業文明進入迅速衰落期,國力衰微,陷入“落後就要挨打”的悲慘境地。中國的重新崛起,成為近代一百多年來無數誌士仁人的夢想。
  英國曆史學傢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曆史上曾經齣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瞭創新的活力,被曆史淘汰齣局。1949年新中國成立,代錶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産黨人,成為“中國崛起”的“脊梁”,領導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開始瞭“中國崛起”的艱難曆程。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中國重新崛起成為曆史的必然,隻是時間早晚問題。
  如何崛起,中國的抉擇
  “中國崛起”是一個“正在進行”時,其核心是中國在國際體係和世界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適應性、相關性、影響力和創造力。由於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1/5,因此“中國崛起”與西方和日本崛起的特點不同,“中國崛起”的過程必然是從人口大國到綜閤國力強國的轉型過程,其崛起模式及崛起方式,不僅影響中國自身發展,而且也會影響世界的發展進程。
  選擇崛起的道路,首先要清楚是一種什麼樣的崛起。中國不是通過戰爭崛起,而是和平崛起;不是舊殖民主義或新殖民主義方式崛起,而是閤作與援助崛起;不是資本主義國傢的崛起,而是社會主義國傢的崛起。因此,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瞭解“中國崛起”麵臨的機遇和障礙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否認,中國從1949年至1978年用瞭30年時間,進入“崛起準備期”,再從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時間,纔真正進入“崛起起飛期”。中國正在崛起成為不爭的事實,而且這種崛起是迅速崛起、全麵崛起、全方位崛起,但又是不平衡崛起、不協調崛起、不匹配崛起,因此,期間積纍瞭大量矛盾。
  從國內來看,財富的急劇增加卻加速瞭貧富的兩極分化;經濟的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資源環境的日益脆弱;市場經濟發育與法治社會、民主政治發育但並不配套,這導緻腐敗嚴重,權力和資源交易成為慣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老齡化社會到來;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每前進一步受到的阻力加大,改革成本大幅度提高,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惡性案件頻發;恐怖主義、極端勢力不斷製造事端,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民生改善任務繁重……
  從國際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領土尚未完全統一的大國,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中國崛起”,韆方百計以颱灣問題、西藏問題、疆獨問題乾擾中國的發展,挑戰中國的底綫;周邊的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傢,在東海釣魚島、南海等地製造事端;美國藉口戰略東移,拉幫結夥,頻頻在中國周邊進行軍事演習,企圖對中國形成半月形包圍圈,遏製“中國崛起”……
  盡管我國麵臨著重新崛起的重重障礙,然而“中國崛起”趨勢不可阻擋,中國作為大國的穩定性、增長潛力、開放度和抗波動能力都是其他轉型和發展中經濟體所不具備的。一是中國已經積蓄瞭“中國崛起”的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一大能源生産國、第一大貿易國,國傢財政收入突破12萬億元,這一巨大能量的釋放,有能力促使“中國崛起”。二是已經建立起瞭“中國崛起”的理論、製度和道路。實踐證明,這種理論、道路和製度的自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既能發揮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全球資源,又能夠高效地發揮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集中資源應對風險、化解矛盾,這是“中國崛起”的製度保障。三是“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凝聚瞭整個民族的力量,煥發瞭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力,這是“中國崛起”的精神支柱和軟實力。四是“中國崛起”的社會結構已具雛形,中産者成為社會主流,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構建起瞭“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社會結構,能夠經得起社會變化的風浪,這是“中國崛起”的社會基礎。五是“中國崛起”的産業結構和市場潛力逐漸形成,中國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形成瞭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錶的高新技術産業,服務業、旅遊業、文化産業、高端製造業等也錶現齣瞭較強的競爭力,消費市場巨大,這是“中國崛起”的內生力量。六是國際舞颱上,中國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強大的綜閤國力、政治力、軍事力以及中華文化的親和力,堅持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中國的聲音正越來越被大多數國傢的人們所接受。
  正如國傢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舉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所說的,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曆經苦難的中國人民珍惜和平。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瞭,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人已經選擇瞭一條“中國崛起”的正確道路,那就是既不能沿襲傳統的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率的蘇聯式的重工業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費、高消耗、高排放的發達國傢早期的現代化模式,而是一條適閤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有效利用和節約稀缺的自然資源,大力引進和開發知識資源,有較高的人文發展指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消除生活貧睏和知識貧睏,走綠色發展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係和適度消費、公平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體係,確保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實現充分就業,促進人類發展。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何為國際主義之道?我碾你是為瞭你好。

评分

不錯。。。。。。。。。。。。。。。。。

评分

何謂兵傢之道?簡單高效的碾過去。

评分

經常網購,總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覺寫評語花掉瞭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時間裏,我總是不去評價 或者隨便寫寫! 但是,我又總是覺得好像有點對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賣傢客服、倉管、老闆。 於是我寫下瞭一小段話,給我覺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評的賣傢的寶貝評價裏麵以示感謝和尊敬! 首先,寶貝是 性價比很高的,我每次都會先試用再評價的,雖然寶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價位裏麵絕對是錶現最棒的。 希望店傢能再接再厲, 做得更大更強!

评分

4月買的,滿減很實惠,絕對正品,相信京東,一直在用。

评分

常網購,總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覺寫評語花掉瞭我大 量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時間裏,我總是不去評 價或者隨便寫寫! 但是,我又總是感覺好像有點對不 住那些辛苦工作的賣傢客服、倉管、老闆。於是我寫 下瞭一小段話,給我覺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評的賣傢, 以示感謝和尊敬! 首先,寶貝是性價比很高的,我每 次都會先試用再評價的,雖然寶貝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在同等價位裏麵絕對是最棒的,希望能再接再 厲,做的更大更強,提供更多更好的東西給大傢。給 您的商品和服務點贊!

评分

在網上看的後突然有瞭興趣,買書來看!

评分

終於收到我需要的寶貝瞭,東西很好,價美物廉,謝謝京東的!說實在,這是我京東購物來讓我最滿意的一次購物。無論是京東客服的態度還是對物品,我都非常滿意的。客服態度很專業熱情,有問必答,迴復也很快,我問瞭不少問題,他都不覺得煩,都會認真迴答我,這點我嚮客服錶示由衷的敬意,這樣的好客服可不多。再說寶貝,正是我需要的,收到的時候包裝完整,打開後讓我驚喜的是,寶貝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不得不得竪起大拇指。下次需要的時候我還會再來的,

评分

不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