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zui知。
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聽名傢解析詩詞經典感受詩詞恒久魅力!
☆名傢經典作品。本叢書入選的作傢均為在詩詞領域領一代風騷的人物,入選的作品以傳誦程度為首要標準,且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
☆知名專傢解析導讀。本叢書作者均為在相關研究領域內的知名學者,既能保證文字內容的準確性,又充分考慮到瞭讀者的接受度,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作傢的選集中附一到兩篇評論文章,幫助讀者多維度瞭解相關作傢作品。
☆選用優質版本校勘整理。全書基本體例為正文、注釋、評析三部分,各書根據內容的不同略有變化。為便於閱讀,一般不齣校記,注釋力求準確簡潔,評析旨在幫助讀者領會詩詞的意境及妙處。
☆裝幀精巧,便於閱讀。采用小32開本,雙色印刷,隻手可握。使您可以隨時隨地徜徉於詩詞的海洋,盡情享受詩詞的華美情愫。
內容簡介
邊塞詩是詩人創作的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起源於先秦時代,《詩經》中已有完整的邊塞詩篇。漢魏六朝,邊塞詩初步發展,唐朝進入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韆餘首,是唐詩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豐富、藝術性強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功名隻嚮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鬍馬度陰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軍人魂魄;更有捨生取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即使老去,也常會“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男兒氣概。書中精選曆代邊塞詩一百餘首,精加注釋,詳細解讀。
作者簡介
劉鼕穎,曾用名劉東影,黑龍江大慶人。博士,教授,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黑龍江省長江學者後備人纔、黑龍江省“六個一批”優秀理論人纔,並獲首屆全國百名優秀社科普及專傢、黑龍江省政府特貼專傢、黑龍江省領軍人纔梯隊帶頭人。兼任中國曆史文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黑龍江省語言學會秘書長。公開齣版《〈詩經〉變風變雅考論》、《齣土文獻與先秦儒傢〈詩〉學研究》、《執子之手——〈詩經〉愛情往事》、《說〈詩經〉》、《中國古代纔女詩詞》等十五部專著一部譯注;在《文藝研究》、《文學遺産》、《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報刊雜誌公開發錶學術論文六十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國級科研項目,獲得省社科一等奬兩項及其他省部級科研奬勵十餘項。
精彩書摘
鮑照
鮑照(約415—470),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傢,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久居建康(今江蘇南京)。元嘉期間(424—453)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為國侍郎。孝武帝即位後,為大學博士兼中書捨人,齣任魏陵(今江蘇南京)令,轉永嘉(今浙江溫州)令,後任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遷軍刑獄參軍,人稱“鮑參軍”。他長於樂府詩,與顔延之、謝靈運閤稱“元嘉三大傢”。現存鮑照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本《鮑參軍集》最為流行。鮑照創作以詩為主,今存204首,其詩俊逸豪放、奇矯淩厲,直接繼承瞭建安傳統,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瞭重要的作用。
代齣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徵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鞦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簫鼓流漢思,旌甲被鬍霜。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注釋】
《代齣自薊北門行》是漢樂府舊題,屬《雜麯歌辭》。此詩通過邊庭緊急戰事和邊境惡劣環境的渲染,突齣錶現瞭壯士從軍衛國、英勇赴難的壯誌和激情。代:擬的意思。薊:古代燕國都城,在今北京市西南。
羽檄(xí):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邊亭:邊境上瞭望敵情的戍樓。
烽火:邊防告警的煙火,古代邊境發現敵情,便在高颱上燃起烽火報警。鹹陽:城名,秦曾建都於此,在今陝西鹹陽,藉指京城。
徵師:徵發的部隊。一作“徵騎”。屯:駐兵防守。廣武:地名,在今山西北部。
朔方:漢代郡名,在今內濛古自治區河套西北部及後套地區。
嚴鞦:肅殺的鞦天。筋竿:弓箭。這句詩的意思是:弓弦與箭杆都因深鞦的乾燥變得強勁有力。
虜陣:指敵方的陣容。
天子按劍怒:皇帝聽聞邊防警報,手按寶劍,異常震怒。
“使者”句:意思是說軍情緊急,使者奔走於路,絡繹不絕,遙相望見。
雁行:排列整齊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樣。緣:沿著。
魚貫:遊魚先後接續,比喻一個接一個地依序進行。飛梁:淩空飛架的橋梁。
簫鼓:兩種樂器,此指軍樂。漢思:指漢人的思想感情。這句詩是說軍樂聲中傳達齣瞭漢人的思想感情,即對傢國的思念。
旌(jīng)甲:旗幟和盔甲。
礫(lì):碎石。
縮:捲縮。蝟(wèi):刺蝟。
角弓:用牛角和竹木、魚膠、牛筋製作的弓。張:拉開。
節:節操。這兩句詩是說在國勢危急時纔能顯示齣軍士的堅貞節操,在社會動亂時纔能看到軍士的愛國忠心。
投軀:捨身,獻身。國殤(shāng):為國犧牲的人。典齣屈原《九歌·國殤》,頌揚為國捐軀的壯士,寄托瞭對英烈的無比崇敬之情。
【評析】
詩的開頭就錶現瞭邊亭告警的緊急情況,用跳躍式鏡頭,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瞭戰爭剛爆發時錯綜復雜的情景:“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徵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敵方入侵的警報接連傳入京城,漢軍徵集馬隊,屯駐廣武,分遣精兵,齣救朔方。進而錶現瞭鬍焰囂張,天子震怒的嚴重局勢,暗示一場殘酷的戰爭即將展開,很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接下來用兩聯工整的對句,極寫漢軍準備投入戰鬥的壯闊場麵:“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用雁行、魚貫兩個比喻,刻畫漢軍跋涉辛苦、紀律嚴明的英雄風貌;“簫鼓流漢思,旌甲被鬍霜”兩句,則突齣將士們戰勝惡劣環境的大無畏精神。詩人接著著重描寫進入實戰狀態時氣候劇變的特殊情況:“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這四句把邊塞風光與戰地生活緊緊銜聯:疾風衝塞而起,沙礫漫天飛揚。戰馬瑟縮,不能奔馳,勁弓凍結,難以開張。最後四句萬口流傳,幾乎成瞭古代衡量忠良行為的準則,是全詩的精華:“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寫將士們為國捐軀、拼死沙場的壯烈情景,也是作者個人誌嚮抱負的錶白。
這首詩在錶現壯士赴敵投軀的忠良氣節時,穿插鬍地風物的描寫,如邊亭、廣武、朔方、虜陣、鬍霜,從中可見交馳的羽檄、連天的烽火、雁行的隊列、魚貫的軍容和簫鼓的節奏等。自古以來的忠節之士,都是在這些嚴峻的考驗中脫穎而齣的,詩篇因之産生瞭鼓舞人心的強大力量。
……
前言/序言
中華傳統詩詞經典:邊塞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