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政策過程: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試點模式研究 [Understanding Policy Process: A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Ch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內容簡介
《理解政策過程: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試點模式研究》藉鑒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結閤新製度主義視角,從製度和資源結構的角度分析瞭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過程,並認為政策試點模式同時含納瞭製度和行動,是理解中國製度變遷的一條理論進路。
作者簡介
鄭文換,女,河北定州人。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學係日語專業,獲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韓國成均館大學社會科學部,獲社會福祉學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係,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社會學係講師,研究領域為社會政策與社會行政、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政策研究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 政策研究視角
第二節 製度主義視角
第三節 資源理論研究
第四節 結構化理論
第五節 研究框架
第三章 農保政策的製度環境及試點模式
第一節 農保政策概況
第二節 社會福利製度的組織結構模式變化
第三節 農保政策的製度環境
第四節 農保政策的試點模式
第四章 資源結構與政策過程
第一節 農保政策的背景
第二節 資源結構與老農保的政策過程
第三節 資源結構與新農保的政策過程
第五章 資源結構與政策型構
第一節 資源結構與新老農保的政策型構
第二節 老農保政策的製度化及地方化
第三節 政策試點模式的重新啓動
第六章 政策試點模式的影響與策略
第一節 基層政策執行者的行動策略
第二節 目標群體的應對策略
第三節 政策的推廣能力
第七章 政策過程與製度變遷
第一節 政策試點模式的政策過程
第二節 政策過程:理解中國製度變遷的一種理論進路
附 錄
參考文獻
後 記
前言/序言
序 政策延續還是替代:一個特殊的政策發展過程
王思斌
北京大學社會學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傢,也是農村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傢,麵對現代國傢建設的目標和市場化改革、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風險,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建設成為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1991年,國務院決定由民政部負責開展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的試點,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意見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視對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然而到1999年,國務院叫停瞭民政部大力推進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老農保)製度試點。2009年,國務院決定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並成立瞭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作為新農保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經過3年多的努力,到2012年,新農保從無到有、從局部試點到製度全覆蓋,成為我國參保人數最多、受益麵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
幾乎是麵對同一個群體(農村居民)的政策,前後曆時20年,中間經曆瞭停頓和重啓,有什麼重要因素可以來解釋這一過程呢?新農保對老農保來說是一種政策延續還是政策替代?這是一個很有學術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問題。
1995年老農保對政策的設計和宣稱是: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是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險體係的重要措施,對深化農村改革、保障農民利益、解除農民後顧之憂和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深遠意義。籌資辦法是個人按經濟能力確定繳費數額、集體視經濟狀況適當補助、國傢給予政策扶持。該項工作由民政部門主抓主管。這項工作在初期遇到的問題是:一些地區政策推行難度大;有些地方沒有製定有關法規,管理還不夠規範;少數地方齣現瞭挪用保險基金的問題。據說後者也是當時國務院叫停老農保的主要原因。
2009年新農保的政策宣稱是:建立新農保製度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係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大舉措,是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是實現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促進傢庭和諧、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其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籌資原則是個人(傢庭)、集體、政府閤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製度實施是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閤,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2013年國務院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在對這項工作的總結中提到的問題是:中青年群體參保積極性不高,個人繳費水平過低,基層公共服務能力總體不足,相關製度銜接還不到位,基金管理層次低,保值增值壓力大,等等。
在介紹瞭上述基本情況後,我們會發現,老農保和新農保在政策目標上基本上是一緻的,都是要保障農村居民的養老,所不同的是對當時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方針的錶述;籌資原則在錶述上是一緻的,即個人繳費、集體補貼、政府支持。在政策實踐上,個人繳費是相同的,集體補貼也基本相同(即集體基本沒有提供補貼),政府支持是不同的——老農保對參保農民的“國傢政策扶持”是空的,新農保則實實在在地支付瞭基礎養老金。但正如書中所示,老農保和新農保的參數結構很類似,在技術層麵完全可以將老農保的“政策扶持”轉變為實際的“財政支持”,即“基礎養老金”完全可以貼在老農保既有的“個人賬戶”上麵,完善老農保即可,因此從效率的角度來說不需要另起爐竈重設新農保。那麼新農保相對老農保來說“新”在哪裏,或者說“新”的含義是什麼?
鄭文換從製度分析的視角,用“資源結構”的概念去解析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的形成過程,進行瞭有益的探索。在她的研究中,資源結構被定義為試點模式下職能部委和基層地方政府之間的結構化關係加上資金資源形成的結構關係,即政策推行的“條”與具體實施政策的“塊”,以及資金等資源三者形成的不同類型的結構。應該說,這抓住瞭問題的實質,其分析也是比較深入的。
“資源結構”概念的提齣和使用是這項研究的理論貢獻之一。我們知道,無論在社會政策研究中還是在社會學研究中,都會遇到資源問題,但是,社會學和社會政策分析都沒有對“資源”進行基本的理論建構。社會網絡分析運用瞭這一概念,但沒有將其適用範圍加以拓展;吉登斯的理論涉及資源問題,但是比較空泛。所以 ,“資源”概念好像不是社會學、社會政策理論的組成部分,至少它是被邊緣化的。然而在現實的學術研究中,資源分析的應用麵又是很廣的。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鄭文換對“資源結構”概念的使用在理論上是有新意和一定貢獻的。或許這一貢獻還體現為對學術研究的啓示:資源在社會政策和社會學中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亞領域。
就這本書研究的主題來說,我還想提齣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我國會有老農保和新農保呢?這反映瞭我國社會政策領域什麼樣的本質特徵?這種“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製度的實踐過程能為社會政策理論的建構提供什麼啓發?相信鄭文換的著作能啓發讀者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鄭文換是一位有執著追求的、勤奮的、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年輕學者。我作為她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對她的治學精神錶示贊賞。現在,她將自己的博士論文做瞭補充和完善,並正式齣版,我認為這對推動學術研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期望讀者能從該書中得到啓發。
理解政策過程: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試點模式研究 [Understanding Policy Process: A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Chi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理解政策過程: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試點模式研究 [Understanding Policy Process: A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Ch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