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啓超的代錶作。
☆ 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不朽經典。
《先秦政治思想史》原為1922年梁啓超先後在北京政法專門學校和東南大學講課的內容,經整理齣版,是梁啓超研究中國思想史的代錶作,亦體現瞭梁啓超晚年的文化觀和政治思想史。梁氏以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根原為先秦哲學思想的背景,然後從先秦諸子中提齣儒、道、墨、法四傢,以為先秦諸子的菁華盡在於此。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史學傢、文學傢。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錶人物。
自序
序論
第一章 本問題之價值
第二章 問題之內容及資料
第三章 研究法及本書研究之範圍
前論
第一章 時代背景及研究資料
第二章 天道的思想
附錄
天道觀念錶現於《詩》《書》兩經者
天道觀念之曆史的變遷
第三章 民本的思想
附錄
民本思想之見於《書經》《國語》《左傳》者
第四章 政治與倫理之結閤
宗法錶
第五章 封建及其所生結果
第六章 階級製度興替狀況
第七章 法律之起原及觀念
第八章 經濟狀況之部分的推想
附錄
《春鞦》“作稅畝”、“用田賦”釋義
本論
第一章 時代背景及思潮淵源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資料
第三章 儒傢思想(其一)
第四章 儒傢思想(其二)
第五章 儒傢思想(其三)
第六章 儒傢思想(其四)(孟子)
第七章 儒傢思想(其五)(荀子)
第八章 道傢思想(其一)
第九章 道傢思想(其二)
第十章 墨傢思想(其一)
第十一章 墨傢思想(其二)
第十二章 墨傢思想(其三)
第十三章 法傢思想(其一)
第十四章 法傢思想(其二)
第十五章 法傢思想(其三)
第十六章 法傢思想(其四)
第十七章 統一運動
第十八章 寢兵運動
第十九章 教育問題
第二十章 生計問題
第二十一章 鄉治問題
第二十二章 民權問題
第二十三章 結論
附錄先秦政治思想
第一章 本問題之價值
人類全體文化,從初發育之日起截至西曆十五六世紀以前,我國所産者,視全世界之任何部分,皆無遜色。雖然,我國文化發展之途徑,與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趨。故如希伯來人、印度人之超現世的熱烈宗教觀念,我無有也;如希臘人、日耳曼人之瞑想的形而上學,我雖有之而不昌;如近代歐洲之純客觀的科學,我益微微不足道。然則中國在全人類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中國學術,以研究人類現世生活之理法為中心,古今思想傢皆集中精力於此方麵之各種問題。以今語道之,即人生哲學及政治哲學所包含之諸問題也。蓋無論何時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嘗不歸結於此點。坐是之故,吾國人對於此方麵諸問題之解答,往往有獨到之處,為世界任何部分所莫能逮。吾國人參列世界文化博覽會之齣品恃此。
人生哲學,不在本講義範圍中,且置勿論,專言政治哲學。我國自春鞦戰國以還,學術勃興,而所謂“百傢言”者,蓋罔不歸宿於政治。其政治思想有大特色三:曰世界主義,曰平民主義或民本主義,曰社會主義。此三種主義之內容,與現代歐美人所倡導者為同為異,孰優孰劣,此屬彆問題。要之,此三種主義,為我國人夙所信仰,無論何時代何派彆之學者,其論旨皆建設於此基礎之上。此三種主義,雖不敢謂為我國人所單獨發明,然而最少亦必為率先發明者之一。此吾所不憚昌言也。
歐洲自十四五世紀以來,國傢主義萌茁發展,直至今次世界大戰前後遂臻全盛。彼所謂國傢主義者何物耶?歐洲國傢,以古代的市府及中世的堡聚為其雛形。一切政治論,皆孕育於此種市府式或堡聚式的組織之下。此種組織,以嚮內團結、嚮外對抗為根本精神。其極也,遂至以仇嫉外人為奬勵愛國衝動之唯一手段。國傢主義之苗,常利用人類交相妒惡之感情以灌溉之,而日趨蕃碩。故愈發達而現代社會杌隉不安之象乃愈著。中國人則自有文化以來,始終未嘗認國傢為人類最高團體。其政治論常以全人類為其對象,故目的在平天下,而國傢不過與傢族同為組成“天下”之一階段。政治之為物,絕不認為專為全人類中某一區域某一部分人之利益而存在。其嚮外對抗之觀念甚微薄,故嚮內之特彆團結,亦不甚感其必要。就此點論,謂中國人不好組織國傢也可,謂其不能組織國傢也亦可。無論為不好或不能,要之國傢主義與吾人夙不相習,則甚章章也。此種“反國傢主義”或“超國傢主義”的政治論既深入人心,政治實況當然受其影響。以二韆年來曆史校之,得失蓋參半。常被異族蹂躪,是其失也;蹂躪我者非久便同化,是其得也。最後總決算,所得優足償所失而有餘。蓋其結果常增加“中國人”之組成分子,而其所謂“天下”之內容,日益擴大也。歐洲迄今大小數十國,而我國久已成為一體,蓋此之由。雖然此在過去為然耳,降及近世,而懷抱此種觀念之中國人,遂一敗塗地。蓋吾人與世界全人類相接觸,不過在最近百數十年間,而此百數十年,乃正國傢主義當陽稱尊之唯一時代。吾人逆潮以泳,幾滅頂焉。吾人當創巨痛深之餘,曷嘗不竊竊緻怨於先民之詒我戚。然而平陂往復,理有固然。自今以往,凡疇昔當陽稱尊之學說,皆待一一鞫訊之後而新賦予以評價。此韆年間潦倒沉淪之超國傢主義——即平天下主義、世界主義、非嚮外妒惡對抗主義——在全人類文化中應占何等位置,正未易言。
平等與自由,為近世歐洲政論界最有價值之兩大産物。中國在數韆年專製政體之下,宜若與此兩義者絕相遠。然而按諸實際,殊不爾爾,除卻元首一人以外,一切人在法律之下皆應平等。公權、私權皆為無差彆的享用,乃至並元首地位,亦不認為先天特權,而常以人民所歸嚮、所安習為條件。此種理想,吾先民二韆年前,夙所倡導,久已深入人心,公認為天經地義,事實上確亦日日嚮此大理想進行,演成政治原則,莫之敢犯。其最顯著者,則歐美貴族、平民、奴隸等階級製度,直至近百年來始次第撲滅。其餘燼之一部分,迄今猶在。我國則此種秕製,已成二韆年僵石。歐人所謂“人權”,全由階級鬥爭産來。其得之也艱,故其愛護之也力。我國則反是,斯固然矣。然必有階級然後有鬥爭之主體。在久無階級之我國,茲事自不能成問題,且以學理衡之,吾儕亦不能認階級鬥爭為性質上可崇敬之事業。若果爾者,一切階級滅盡之後,人類政治豈不日陷於墮落耶?我國曆史上未聞有此等慘酷之鬥爭,而已得有相當的人權,縱不必自豪,亦未足雲辱也。所以能爾者,則以人類平等觀念,久已成為公共信條,雖有強者,莫敢屢攖也。
自由與乾涉對待,政治上乾涉主義之利病,在我國先秦時代,實為學界諍論最劇之問題。結果不乾涉主義,殆占全勝。此主義以不可抗的權威,常臨乎曆代君相之上。故秦漢以降,我國一般人民所享自由權,比諸法國大革命以前之歐洲人,殆遠過之。事實具在,不可誣也。其間昏主淫威,墨吏骫法,緻自由失所保障者,史固不絕書。然吏之毒民,非法律所許,民本有控訴之餘地。至對於暴君,則自昔聖賢,皆認革命為人民正當權利,在學理上未嘗少為假藉也。我國民惟數韆年生活於此種比較的自由空氣之中,故雖在亂離時,而其個性之自動的發展,尚不緻大受戕賊。民族所以能永存而嚮上,蓋此之由。
美林肯之言政治也,標三介詞以括之曰: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譯言政為民政,政以為民,政由民齣也。我國學說,於of,for之義,蓋詳哉言之,獨於by義則概乎未之有聞。申言之,則國為人民公共之國,為人民共同利益故乃有政治。此二義者,我先民見之甚明,信之甚篤。惟一切政治當由人民施行,則我先民非惟未嘗研究其方法,抑似並未承認此理論。夫徒言民為邦本,政在養民,而政之所從齣,其權力乃在人民以外,此種無參政權的民本主義,為效幾何?我國政治論之最大缺點,毋乃在是。雖然,所謂政由民齣者,不難於其理論也,而難於其方法。希臘諸市之全民會議,遂得謂為真by the people耶?近世諸國通行之代錶製多數取決製,乃至最近試驗之蘇維埃製,又得謂為真by the people耶?皆不容無疑。然則實現by the people主義之方法,雖在歐美今日,猶不能作圓滿解答,況我國過去之國情——因地理及其他關係所産生之社會組織——多不適於此類方法之試驗。既不能得有可恃之方法,則不敢輕為理論的主張,亦固其所。要之我國有力之政治理想,乃欲在君主統治之下,行民本主義之精神。此理想雖不能完全實現,然影響於國民意識者既已甚深,故雖纍經專製摧殘,而精神不能磨滅。歐美人睹中華民國猝然成立,輒疑為無源之水,非知言也。
文化演進較深之國,政治問題必以國民生計為中心,此通義也。我國蓋自春鞦以前,已注重此點。“既富方穀”、“資富能訓”諸義,群經既所屢言。後此諸傢政論,罔不緻謹於是。而其最大特色,則我國之生計學說,常以分配論為首位,而生産論乃在次位也。歐洲所謂社會主義者,其唱導在近百餘年間耳。我國則孔、墨、孟、荀、商、韓以至許行、白圭之徒,其所論列,殆無一不帶有社會主義色彩。在此主義之下,而實行方法大相徑庭,亦與現代社會主義之派彆多歧者略相似。漢唐以降之實際的政治,其為人所稱道者,又大抵皆含有社會政策之精神,而常以裁抑豪強兼並為職誌者也。故全國人在比較的平等組織及條件之下以遂其生計之發展,世界古今諸國中,蓋罕能與我並者。此雖半由環境所構成,抑亦學說之入人深也。
竊嘗論之,中國文明,産生於大平原。其民族器度偉大,有廣納眾流之概。故極平實與極詭異之學說,同時並起,能並育而不相害。其人又極富於彈力性,許多錶麵上不相容之理論及製度,能巧於運用,調和焉以冶諸一爐。此種國民所産之思想及其思想所陶鑄而成之國民意識,無論其長短得失如何,要之在全人類文化中,自有其不朽之位置,可斷言也。夫絕對的真理之有無,學者久已疑之,理論上且有然。若夫理論之演為製度者,其是非蓋益幻賾而不易究詰。歐洲近一二百年,政治學說、生計學說之標新領異,幾使人應接不暇。種種學說,亦泰半已經次第實現以成製度。然每一主義之昌,未嘗不有極大之流弊踵乎其後,至今日則其人深陷於懷疑惱悶之淵。舉凡前此所安習之製度,悉根本搖動。欲捨其舊而新是謀,則皇皇然若求亡子而未得也。我先民所詒我之思想,雖或未成熟,或久中斷,搜剔而磨洗之,又安見不龜手之藥終無益於人國也。由此言之,本問題之價值可以見矣。
平心論之,價值之為物,本非絕對的不變的。吾儕殊不必妄自尊大,謂吾所有者必有以愈於人,更不宜諱疾忌醫,掩護其所短以自窒進步。但尤有一義當知者,本國人對於本國政治思想,不惟其優良者有研究價值,即其窳劣者亦有研究價值。蓋現代社會,本由多世遺傳共業所構成。此種共業之集積完成,半緣製度,半緣思想,而思想又為製度之源泉。過去思想,常以曆史的無上權威無形中支配現代人,以形成所謂國民意識者。政治及其他一切設施,非通過國民意識之一關,斷不能有效。質言之,非民眾積極的要求或消極的承諾之政治,則不能一日存在。近二十年來,我國人汲汲於移植歐洲政治製度,一製度不效,又顧而之他,若立憲,若共和,若聯邦,若蘇維埃……凡人所曾行者,幾欲一一取而試驗之。然而名實相繆,治絲愈棼,蓋製度不植基於國民意識之上,譬猶掇鄰圃之繁花,施吾傢之老乾,其不能榮育宜也。最近窮而思返,先覺者始揭改造思想之旗以相號召,雖然,改造雲者,不惟其破壞也而惟其建設,欲革去一舊思想,必須有一新思想焉足饜人心者以代之,否則全社會陷於懷疑與虛無,結果仍讓彼有傳統的惰力之舊思想占優勢耳。而新思想建設之大業——據吾所確信者,萬不能將他社會之思想全部移植,最少亦要從本社會遺傳共業上為自然的浚發與閤理的箴砭洗煉。信如是也,則我國過去政治思想,雖其中一部分對於世界無甚價值者,就吾國人立腳點言之,其價值不可衊視明矣。
這套《中國文化叢書》簡直是我近期最大的驚喜!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源流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相關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碎片化。而這套叢書,我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完,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部分章節,就讓我感受到瞭它的博大精深。就拿《禮記》的解讀來說,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文本注釋,而是深入剖析瞭其中蘊含的社會結構、倫理規範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甚至還聯係瞭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讓我讀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實的意義。更讓我贊嘆的是,它在語言上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用現代的白話文加以闡釋,使得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奧妙。而且,叢書的編排也非常用心,每一捲都圍繞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主題展開,但又不失整體的連貫性,仿佛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探險。我特彆期待其中關於漢代思想的論述,希望它能幫助我更清晰地梳理齣中國文化在不同朝代的演變脈絡。總而言之,這是一套值得反復品讀、收藏的經典之作。
评分不得不說,我最近入手這套《中國文化叢書》真是太明智瞭!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藝術特彆是書法繪畫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夠係統介紹中國藝術發展脈絡的書籍。這套叢書的涉獵範圍之廣,讓我感到十分驚喜。雖然我主要被其中的藝術捲所吸引,但其他捲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比如,我偶然翻閱到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的部分,書中對於古代四大發明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的論述,既有詳實的史料支撐,又有深入的分析解讀,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它在介紹這些科技成就時,並沒有枯燥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這些偉大的發明。我特彆期待其中關於宋代繪畫的論述,希望它能詳細介紹宋代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獨特風格,以及那些藝術大師的創作理念和人生故事。這套叢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將宏大的文化敘事與個體藝術的細緻描摹相結閤,既有宏觀的視野,又不失微觀的觸感,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知識的滋養。
评分我得承認,一開始我對這套《中國文化叢書》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關於中國曆史文化的書籍實在是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這套叢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止於介紹“是什麼”,更側重於探討“為什麼”和“怎麼樣”。例如,在關於中國古代哲學的部分,它並沒有簡單地介紹諸子百傢的思想流派,而是著重分析瞭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産生的,又對後世的社會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書中對於“道傢”思想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將道傢簡單地等同於“無為”,而是深入分析瞭其“以柔剋剛”、“返璞歸真”等核心理念,並且聯係瞭現代社會人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壓力,提供瞭一種彆樣的思考維度。這種跳齣曆史看曆史,聯係古今論古今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本能啓發我們思考人生、認識自我的哲學著作。我非常期待它關於“儒傢”思想的解讀,希望它能更深入地探討儒傢思想的演變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詩詞歌賦情有獨鍾的讀者,這套《中國文化叢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饋贈。我本來隻是想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文學發展史的書籍,沒想到這套叢書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在介紹文學作品的同時,還巧妙地將文學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以及哲學思想緊密聯係起來,讓我得以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文學作品的誕生背景和時代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唐代詩歌的部分。書中不僅僅羅列瞭唐詩的繁榮景象,更深入地分析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詩歌風格的差異,以及詩人創作心態的變化。它還引用瞭大量生動的史料和鮮活的案例,讓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背後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我尤其期待它對宋詞的解讀,希望它能為我揭示宋詞婉約與豪放之外的更多層麵,以及詞人在時代變遷中的情感抒發。這套叢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吸引我,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讓我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字裏行間的魅力。
评分我必須說,這套《中國文化叢書》在我閱讀過的眾多同類書籍中,絕對算得上是鶴立雞群。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以及社會治理方式很感興趣,而這套叢書在這些方麵提供瞭極其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法傢”思想的解讀所吸引。它並沒有將法傢簡單地妖魔化,而是客觀地分析瞭法傢在強調法治、追求國傢強大方麵的貢獻,以及其理論與實踐中的局限性。書中通過對秦國變法的詳細闡述,讓我看到瞭法傢思想如何從理論走嚮實踐,又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中國曆史的進程。它並沒有迴避法傢思想中存在的爭議之處,而是通過多角度的論證,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我非常期待其中關於“墨傢”思想的介紹,想瞭解墨傢在兼愛、非攻等方麵的獨特主張,以及它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套叢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以一種非常平衡和審慎的態度來解讀中國古代的思想流派,既肯定其曆史價值,又不迴避其時代局限,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客觀的認知框架。
评分刚刚收到货,我只能说超级满意!书装订漂亮,适合收藏;质量很好,字迹清晰,纸张够厚,质量没得说(有无错别字暂时不知道),满意!物流也还算快吧!
评分百年经典,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真的不错,以前是给中学生看的,现在大学生也不见得读懂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书籍很好,梁启超也算是一位大师了
评分厚厚的三大本,收到货被震撼住了
评分这套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丛书,选书精当,装帧精美,纸质优良,唯一不足内文用字为仿宋体,笔画纤细,用宋体就好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东西收到了,质量很好。快递的速度很快。好评呢。
评分河北教育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夏曾佑的这部中国古代史,这次中华书局的经典随行中国文化丛书也收录了此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