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以大眾電視為媒介的流行文化日常性地影響著青少年的生活習慣,如語言、衣著、舉止、品位等。其中一些青春偶像、風趣搞笑、時尚新潮、情節刺激誇張的影視劇,成為青少年文化需求滿足的一個主要來源,同時也登上瞭傳播與製造流行文化的主體地位,並且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瞭青少年的學業壓力,發揮瞭讓青少年情緒釋放與調節的作用。
然而也有不少青少年在信息接受過程中處於被動狀態,對於流行文化的“連續轟炸”,缺乏思辨和判斷能力,毫無免疫能力,隻能一味地模仿與追隨。觀賞電影、電視劇是青少年模仿、無意識的學習過程,並且是情緒化的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一定要謹防其中的負麵效應:青少年成為流行文化最典型的純然無力的犧牲品。
《叛逆與覺醒:青少年心理教育影視漫畫作品分析集》是心理學知識和青少年教育理論在影視劇、漫畫作品分析中的運用。
內容簡介
好的電影、電視或是動漫作品嚮我們,特彆是青少年展示齣來一種堪稱“生命形式”的空間。通過這些作品,青少年有可能追尋一種永恒的生命與精神價值,重新書寫自己的生命感受。
青少年在影視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白日夢”,並且起到心理調節或心理治療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觀影”可以“療心”。
作為教育輔導、案例分析的形象模闆,影視作品被引入到大中小學課堂中,相信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功效。這是值得每一個從事青少年教育、矯治和法製宣傳工作的人員認真閱讀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徐光興,1989年齣國留學,專攻臨床心理學、精神分析及心理谘詢和診斷技術,獲教育學和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作為上海市海外高層次留學人纔引進迴國。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健康輔導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與心理谘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等。在國內外發錶論文百餘篇,齣版著作80餘部。
目錄
前言:為瞭明天
導論:影視·流行文化與青少年成長
一、 多元文化與青少年的需求
1. 《小時代》的風波
2. 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生活
3. 青少年對大眾電視媒介的需求
二、 青春期叛逆心理與影視文化
1. 青春的突變
2. 追蹤青春期叛逆心理
3. 青春期的危機
4. 追星與偶像崇拜
三、 青少年文化反哺與朦朧的戀情
1. 青少年文化反哺及其影響
2. 傢庭文化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3. 青春萌動的戀情
第一輯
挑戰與叛逆
故事中的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心理分析
危機中有機會
——《孩子不壞》中叛逆少年的心理分析
從叛逆少年到小英雄
——《哪吒鬧海》中兒童的心理成長
我是誰?
——《逍遙法外》中少年弗蘭剋的蛻變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奬牌
——從《無敵破壞王》看青少年個人成長
滿滿的都是愛
——《守護者聯盟》的心理學分析
逝去的12歲
——《伴我同行》中“問題少年”的同伴療愈法
第二輯
成長與夢想
一代人的追求
——《高考1977》中人性與自我成長的分析
青春是熱血與夢想
——從《火影忍者》分析青少年心理成長過程
拼齣自己的未來
——《誌氣》中主人公的心路曆程
青春、隧道、無限
——《壁花少年》中主人公自我成長的心路曆程
天賦的翅膀
——解讀《想飛的鋼琴少年》中天纔少年的心理教育
追尋更美好的世界
——解讀《風雨哈佛路》中青少年在逆境中的自我發展
破繭成蝶,遇見另一個自己
——《韆與韆尋》的成長與心理蛻變
生命的旅程
——《帝企鵝日記》中愛與成長的心理學分析
深厚功夫背後的秘密
——《功夫熊貓Ⅰ、Ⅱ》的心理解讀
第三輯
青春與情愛
聽見青春的呼喚
——《側耳傾聽》中青春期異性交往的心理分析
難捨難分的初戀情懷
——《南方小羊牧場》中唯美愛情的心理分析
早熟的代價
——《早熟》中的青少年性心理分析
長大成人
——《總有驕陽》中青少年性教育解析
苦澀的初戀滋味
——《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人物心理分析
不在花季凋謝
——《天使之戀》中未成年少女“援助交際”的心理解析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吮拇指的人》青春期心靈成長分析
每個女孩都是NANA
——從《NANA》分析青少年的情感發展
陽光下的姐妹,陽光下的青春
——從《陽光姐妹淘》看青少年同伴關係
在邊緣飛揚的青春
——影片《魚缸》心理談
第四輯
傢庭與親子
迎風成長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關於傢庭與教育的解讀
孩子在“嘻笑怒罵”中成長
——《如此爹娘》中青少年教育分析
迴傢與成長
——《伴你高飛》中親子關係解析
再見,我們的童年
——從《再見,我們的幼兒園》看兒童心理教育
來自紐扣世界的誘惑
——《卡洛琳和神秘之門》中兒童需要的心理分析
釋放恐懼,跟隨內心的光芒
——《怪物旅社》中單親傢庭親子關係分析
放手讓我飛
——《勇敢傳說》的傢庭心理教育解讀
不知不覺重復的故事
——《喜福會》中的母親情結分析
遺失的美麗
——《美國麗人》中的親子關係心理分析
改變纔能看見希望
——《瘋狂原始人》的心理探索
第五輯
創傷與關愛
遺失的父母親情
——從《小等》看留守兒童的心理創傷
儀式、防禦與解脫
——《通嚮特雷比西亞之橋》中兒童期創傷與成長解析
永不放棄
——《叫我第一名》中妥瑞氏癥兒童的追夢曆程
來自天堂的聲音
——《聽見天堂》中視障兒童的心理教育
不隻是愛弱點那麼簡單
——讓影片《弱點》中的愛無限延伸
不一樣的爸爸
——對《我是山姆》中愛的能力與錶達的解讀
精彩書摘
故事中的故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心理分析
片 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製片地區:美國,中國颱灣
導 演:李安
主 演: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阿迪爾·鬍山
上映時間:2012年
片 長:127分鍾
獲奬情況: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原創配樂奬,最佳影片及最佳改編劇本等提名;
2013年第70屆美國金球奬:最佳電影配樂奬,劇情類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提名
劇情迴眸
影片通過一位尋找靈感的作傢與主人公派·帕帖爾的談話,用倒敘的手法娓娓講述瞭一個奇幻故事。故事發生在本得治裏鎮,原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地。派的父親在鎮裏開瞭動物園,母親是花園植物學傢。派是他們的第二個兒子。作為遊泳冠軍的叔叔教會瞭七歲的派遊泳,而這技能之後拯救瞭他的生命。叔叔曾告訴派的父親,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擁有純淨的靈魂,就帶他到法國Picine Moilter泳池裏去遊個泳。這也成為派的名字的由來。年少的派虔誠地信奉著他心中的上帝,集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信仰於一心。在舞蹈課上,派遇到瞭讓他一見鍾情的女子Anandi,然而這個時候,全傢決定把動物園賣掉,移民到加拿大。
派與Anandi依依惜彆,踏上瞭去往遠方的旅途。於是一傢人,帶著要賣去南美洲的動物,登上瞭去加拿大的日本貨輪。在貨輪的餐廳,母親需要素食,卻遭到廚師的拒絕。廚師蠻橫無理,並極度歧視印度人。一場激烈爭執之後,派一傢人隻能在餐廳裏吃白米飯。就這樣船在太平洋上平穩緩慢航行,駛嚮作為中轉站的馬尼拉。在進入太平洋的第四天,即將到達馬尼拉的時候,暴雨來臨瞭,日本貨輪失事。派僥幸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而他的傢人全部遇難。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瞭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飢腸轆轆的鬣狗把目標瞄準斑馬。斑馬受瞭傷,毫無抵抗力,成為鬣狗的食物。母猩猩對鬣狗的做法十分反感,極力地嘶叫,抗議著,反對著,並敲打鬣狗,鬣狗被敲打在地,母猩猩不停喘息,以為結束瞭這場惡戰,然而安靜瞭短短幾秒之後,凶殘的鬣狗齣其不意地開始打擊報復,可憐而善良的母猩猩終究敵不過鬣狗的利齒,躺在瞭血泊中。“不,不,不”,派對著鬣狗大叫著,是極度悲傷之後的憤怒和仇恨。他拔齣刀子準備和鬣狗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正在這時,孟加拉虎一躍而齣,鬣狗一命嗚呼。為瞭防止自己被老虎吃掉,派逃上瞭自己用救生衣和槳搭建的小木筏。
接著,少年派獨自一人與一隻老虎海上漂流的故事便這樣開始瞭。如鏡如畫的海平麵,夕陽西照,水裏映齣的是一條白色的救生船和一個瘦弱男孩站在一艘小小的橙色小木筏上的倒影,救生船和小木筏離瞭一段距離,中間用一根繮繩連著,似乎有些距離,又似乎是一個整體。派閱讀瞭船上的求生手冊,製訂關於食物、救援以及作息的嚴格計劃。為瞭保持頭腦的清醒和精力的充沛,他使自己忙碌起來,又注意儲存體力。而首當其衝的是要保持對生存的希望。派收集淡水,捕魚,為瞭不使自己成為老虎的食物,他“細心照料”著老虎。有一天,理查德·帕剋忍受不瞭飢餓,自己去水裏捕魚,而後沒有吃到魚的它朝派遊去,派迅速從小木筏跳上瞭船,當老虎在水裏露齣渴望被救上船的眼神時,善良的派最終還是下不瞭手殺死老虎:和它一起生存下去。夜晚的海裏充滿著夢幻的氣息。派輕輕攪動著水麵,淡藍色的熒光從指縫中溢齣,水下的無數隻透明發光的水母照亮瞭海麵,突然一頭巨大的鯨魚高高躍齣海麵,再緩緩落入海裏。這隻鯨的齣現,使派船上所有的食物都翻入瞭海底。沒有瞭餅乾,沒有瞭淡水,麵臨的是飢餓,是死亡。飢餓激起瞭派求生的本能。在和理查德·帕剋的一番爭奪之後,派贏得瞭一條大魚。作為虔誠的信徒隻吃素食的派選擇瞭吃魚。為瞭生存,為瞭命,為瞭活下去。還有一件事就是學會和理查德·帕剋溝通。派準備瞭魚肉,小心翼翼靠近它,就像動物園馴動物一樣。憑藉機智勇敢,在食物的幫助下,派終於馴服瞭理查德·帕剋。於是他和理查德·帕剋的關係,從最初的相互提防和想要殺死對方,逐漸轉變為相互依賴和共處。理查德·帕剋的存在,以及對它的照料變成瞭派生存下去的一種動力。
海上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如此艱辛:沒有人救援,不知道盡頭;暴風雨來臨,電閃雷鳴……當派體力透支、瀕臨死亡的時候,船漂到瞭一塊滿是榕樹的小島,島上不僅有無窮的食物,還有充足的淡水。派覺得就如到瞭天堂。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讓他想在這個島上永遠呆下去。直到夜晚來臨,派纔發現這個島到瞭晚上就變成瞭一個吞食生命的食人島,白天的淡水變成瞭溶解萬物的酸性液體,同時他發現一朵蓮花中包裹著一顆人類的牙齒。在派之前,有一個這樣可憐的迷失的靈魂來到這個可怕的海岸,最終被這個島吸收瞭。意識到這樣的危險,派做好充分的準備,裝載著充足的食物,帶理查德·帕剋離開瞭這個使人安逸其實充滿危險的小島。終於,船漂到瞭墨西哥海岸。理查德·帕剋頭也不迴地走嚮瞭森林。後來派對日本船舶的工作人員講述瞭另外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裏沒有動物,沒有奇幻的漂流,沒有小島。船失事之後存活下來的是四個人:派,派的母親,廚師和水手。水手是吃肉汁飯的佛教徒,他逃難時腿被摔斷瞭,不斷化膿,病情惡化。廚師是個詭計多端的人,他吃老鼠,並殺瞭水手。水手的屍體被當做魚餌。為瞭保護派,母親和廚師起瞭爭執,廚師一怒之下把派的母親殺瞭。眼睜睜地看到自己的母親被殺,派悲痛憤怒,第二天把邪惡的廚師殺瞭,並把他的肉當做魚餌。派,活瞭下來。
事隔多年,如今,派已經成傢,有著一個和睦幸福的傢庭,有妻子,兩個孩子和一隻貓。到底哪一個故事纔是真相?而兩個故事裏,你更喜歡哪一個?
案例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作傢揚·馬特爾獲得2002年英國曼布剋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小說熱賣700萬本,長年盤踞暢銷書排行榜。影片從主人公派的迴憶展開,兩個故事引人深思,給人帶來無限遐想的空間。這部電影錶麵上看是一個少年的冒險故事,實際上隱藏著很多隱喻和心理的含義。就如一層層的夢境,它有著許多平行空間和層次,情結和意象相互交織,似乎明朗又似乎錯綜迷離。影片直至結尾都沒有告訴觀眾一個完整版真相,但或許每位看完影片的觀眾都有瞭各自認定的真相。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如一杯好茶,初品時微苦、醇厚、清香,待到迴味,甘甜、沁人心脾,迴味無窮。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或許這就是這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一、隱喻與象徵
人與象徵共存,盡管人沒有意識到,但象徵的意義卻使人生機盎然。——榮格
整部電影用大量的筆墨描述瞭派與理查德·帕剋在海上漂流的驚險奇幻的旅程,當電影接近尾聲,派漂流上岸,住在醫院,嚮日本船舶的兩名工作人員描述瞭另外一個故事,幸存者其實是四個人:派、派的母親、廚師、水手。飢餓驅使野蠻的廚師殺死瞭水手,並因為爭執殺瞭派的母親。看到母親被殺,派極度悲傷中夾雜著對廚師的憤恨,為瞭替母親報仇,他殺瞭廚師。如果說第二個故事是殘酷、真實卻難以讓人接受的事實,那第一個故事就是充滿象徵和隱喻,神奇而美妙的“夢境”。
鬣狗,顎和牙齒特彆強健,食用獸類屍體的腐肉為生,生性狡猾凶殘,象徵廚師;受傷的斑馬在非洲草原上,最容易遭鬣狗和獅子追捕,象徵信奉佛教的斷腿水手;紅毛猩猩是一種非常珍稀的靈長類動物,被譽為最憨態可掬的哺乳動物,性情溫和,有智慧和母性的光輝,象徵派的母親;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和孟加拉境內,雖然體型不是最大的,但卻是在所有老虎中最為凶猛的,老虎被譽為百獸之王,勇猛威武,充滿力量和野性,象徵派。
蓮花在影片中多次齣現:派的媽媽在地上畫齣蓮花,初戀情人Anandi舞蹈中有蓮花手勢,派體力耗盡時俯看海底産生蓮花和媽媽的幻境,在食人島上包裹著一顆人類牙齒的是蓮花。蓮花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代錶純淨和美麗。在印度神話裏,毗濕奴一覺醒來,從他的肚臍裏長齣一朵蓮花,蓮花裏誕生的梵天就開始創造世界。蓮花,孕育生命,是女性的象徵,創造生命,神聖而聖潔,也象徵瞭神性和佛性。佛教中相傳佛祖在齣世後就能下地走路,他走瞭七步,步步生蓮。蓮花連接著毗濕奴、母親和Anandi。食人小島的側麵,齣現瞭一個人的側麵,像毗濕奴,也像是母親。根據印度的神話,在梵天創造世界時,濕婆又毀滅瞭世界——創造與毀滅,與食人島既創造幸福又帶來痛苦相符閤。而整個小島也可能象徵著母親的軀體,酸性物質是胃酸,那顆牙齒是母親的遺骸。如果是這樣,隱喻的就是派為瞭生存下去吃瞭母親的屍體。
影片中大量使用瞭隱喻和象徵,就像夢境,神秘而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含義。
二、老虎與派
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栗,
因為那裏纔是你本來的麵目。——西格夫裏·薩鬆
基督教牧師看到派說的那句“You must be thirsty”(老虎原本叫Thirsty),以及父親說“當你看它的眼睛,你能從它的眼睛中看到你自己的投影”都隱喻瞭老虎和派的關係。老虎是派,派中有虎。派是理性的、善良的、有絕對信仰的,老虎是獸性的、凶惡的、狂野的。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老虎是派人格結構中本我的那部分,由無意識的衝動組成。強大而有力的、自由不羈的,是原始動力,能為瞭生存,不顧一切。派第一次和理查德·帕剋見麵時,純真的孩子想和所有動物成為好朋友,純淨的心靈沒有善惡好壞,一切都是自然的,渾然天成的。而當父親命人把一頭小羚羊圈在柵欄上,老虎猛撲上來拖走瞭羚羊時,血淋淋的場麵使派第一次見識瞭老虎的野性。本我是無意識的,所以之前都沒有齣現。而當鬣狗咬死瞭母猩猩,這時候老虎一躍而起。正是媽媽被廚師殺害,激起瞭派人格中本來蘊藏在最底層最強大的能量:本能。是死本能,看到至親之死的悲痛、憎恨,産生一種衝動把廚師置於死地;也是生本能,為瞭活下去,吃廚師的肉,用他的肉去當餌去釣魚,用盡一切資源,隻為生存,保全自己!由無意識衝動組成的本我就化身為瞭理查德·帕剋,成為推動派人格發展的動力。
如果說老虎是本我那一部分,那影片中有著堅定信仰,純真,遵循各種戒律的派則是超我的象徵。超我主要由良知和自我理想組成,受“道德原則”支配,它服從環境,追求盡善盡美,具有社會性。派是個有極高信仰的人。傳統意義上,一個人隻能信仰一個宗教,但他同時信奉三種宗教。然而他是虔誠的教徒,這種虔誠根深蒂固,深入到骨子裏,所以纔會支持他到漂流的結束,支持他過後麵的生活。他信仰的並不是毗濕奴、上帝、安拉本身,這些神靈隻是他信仰實體化後的某個稱謂。“人的靈魂裏似乎有這麼點東西:一種優越的力量,如果不是上帝,就是食欲。”“上帝的概念不等於上帝的存在。”正如榮格所言,信仰是一種力量,簡單而直觀,放棄瞭所有的神秘,甚至放棄瞭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神聖和崇高。信仰是一種力量,讓我們做到那些可以做到,卻誤以為自己無法做到的事。而派對這一切又是如此心懷感激。
自我是從本我發展而來的,它控製本我,是人的精神的較高級機能,即意識與前意識。自我體現在第一個故事中派的一部分,也是第二個故事中真實的派。整個漂流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派和老虎從一開始的相互想殺死對方,到老虎被馴服,互相扶持,到最後老虎迴到森林隱去。自我遵循現實的原則,協調著超我和本我的衝突,而最終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派沒有殺死老虎,老虎是促使他活下去的原因。當順利到達瞭墨西哥海灣後,老虎頭也不迴地走進瞭森林。當處於安全的環境時,本我那一部分重新隱藏進入潛意識。
三、所謂信仰
“人的靈魂裏似乎有這麼點東西:一種優越的力量,如果不是上帝,就是食欲。”“上帝的概念不等於上帝的存在。”——榮格
榮格所言,信仰為一種力量,簡單而直觀,放棄瞭所有的神秘,甚至放棄瞭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神聖和崇高。那僅僅是一種力量,讓我們做到那些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力量無正邪之分,如利刃一般,切菜烹肴抑或殺人劫物,由人所定。信仰之善惡是非,亦是如此,莫衷一是。
人,感性和理性並存,往往會受心理的影響。比如因為擔憂、恐懼、害怕,而做不到自己能做到的事;因為堅定、崇拜、信賴,而做到瞭原以為不能做到的事。情緒伴隨著任何人一生的自我的一部分。
剋服那些恐懼、悲哀、憤怒,淩駕那些猶豫、彷徨、不捨,
能為人之不能為,是為非凡。
倘若拋開這一切,沒有任何情緒,情感如機械般穩定而精密,如遵從指令般而堅定,人何以為人?
人生紛繁,有序且無章。我們或會在某時某地,掙紮著跨過屬於自己的圍欄,但又談何容易?試著說服自己,卻發現如同蚍蜉撼樹。無奈之下,連搖頭嘆息也有所不能。所謂信仰,為此而設,正如門肯所說“神是無能為力者、無助者、悲痛者們自古以來的避難所。在神的懷抱裏,他們不僅逃避瞭苦難,而且找到瞭一種優越感,神祇安慰著他們軟弱的自我”。
我們說服自己,剋服自己,做齣那些有悖於“本能”的,走齣束縛的決定。我們創造齣瞭至高無上,讓這至高無上在此時掌控渺小的我們。那或是鼓動我們前進的動力,抑或是阻止我們退縮的阻力。仙佛亦好神鬼亦罷,宗教,人物,故事,至理,天地之道,甚至自己,我們擇其一或其數信之,是為信仰。在需要時,使用,利用,為己所用。
所謂信仰,是那自己所最為堅信的存在,即使其無形無相,或者從未存在;在需要時,由其代己之口,說服自己;超越時間、空間、地域、文化。
我們不知道派的信仰究竟是什麼。億萬佛國,梵天諸神?自然萬物,天地之法?人力而為,定可勝天?或許派自己也隻是簡單地“信著”而已。就如世間的很多問題一樣,不是視而不見,而是因為自己的“視”而“可見”。他存在於那裏,隻是因為你在往那裏看而已。
派的漂流,如同無數真實或虛
叛逆與覺醒:青少年心理教育影視漫畫作品分析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