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一捲·1919-1949/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一捲·1919-1949/馬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顧海良,丁俊萍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55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33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近代以來中國曆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把馬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閤,使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次曆史性飛躍。毛澤東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瞭馬剋思列寜主義,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首次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本捲對馬剋思主義1919年至1949年間在中國發展的曆史進程及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進行全麵分析和研究,係統展示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首次結閤進程中的理論成果。

作者簡介

總主編 顧海良,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長,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國傢教育行政學院院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主要著述有《馬剋思經濟思想的當代視界》、《20世紀國外馬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百年論爭——20世紀西方學者馬剋思經濟學研究述要》(三捲)等。

本捲主編 丁俊萍,武漢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共黨史專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傢等,曾兼任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黨委書記、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職。 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共思想理論、執政黨建設與當代中國政治等研究。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奬、全國優秀黨建讀物奬、國傢教學成果一等奬、國傢教學名師奬、寶鋼教育奬和政府特殊津貼。獨著或閤著《中國共産黨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思想研究》、《馬剋思主義建黨學說史》、《中國共産黨學習型政黨建設史》、《“三個代錶”思想源流和理論創新》、《新階層與統一戰綫》、《高校統戰工作研究》、《中國共産黨的建設科學化研究》、《當代中國執政黨建設之路》、《毛澤東人民民主國傢思想的曆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等著作,發錶學術論文200餘篇。

目錄

導論

一、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

二、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

三、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一章近代中國麵臨的嚴重危機及走嚮
導論
一、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
二、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
三、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一章近代中國麵臨的嚴重危機及走嚮
一、近代中國麵臨的嚴重危機
二、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變革思想及其影響
三、舊有階級的應對及其失敗
四、維新思潮的興起和戊戌變法運動
五、資産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傳播與辛亥革命
第二章“五四”前夕中國思想界的變動
一、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和中國思想界的睏惑
二、新文化運動和中國思想界的啓濛
三、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懷疑
四、俄國十月革命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第三章“五四”時期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一、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二、“五四”時期各種新思潮的齣現和馬剋思主義的傳播
三、馬剋思主義同非馬剋思主義的論爭
第四章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和馬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
一、共産國際對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指導
二、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
三、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第五章馬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最初結閤
一、列寜的東方民族革命理論及其影響
二、中國共産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製定
三、國共閤作統一戰綫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第六章大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
一、共産國際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及影響
二、與戴季陶主義、國傢主義派的論爭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四、中國共産黨自身建設的初步探索
五、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其經驗教訓
第七章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大革命失敗後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初步迴答
二、井岡山鬥爭經驗與“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三、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形成
四、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確立
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理論
第八章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轉摺
一、“左”傾錯誤及其危害
二、遵義會議和中國革命的曆史性轉摺
三、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總結和戰略思想的提齣
四、左翼文化運動與馬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宣傳
第九章“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提齣和推進
一、《實踐論》、《矛盾論》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
基礎
二、“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提齣及其意義
第十章新民主主義理論體係的係統闡述
一、中國共産黨三大法寶理論的提齣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綫思想的探索
三、新民主主義社會藍圖的闡釋
四、國共兩黨在思想戰綫上的鬥爭
第十一章中國化馬剋思主義理論的展開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綫的確立
二、群眾路綫思想的確立和係統闡述
三、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理論和政策的發展
四、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思想和舉措
五、建立民主聯閤政府的主張
第十二章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實現
一、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
二、《關於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對中國革命經驗的總結
三、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的係統闡述
四、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及其意義
第十三章抗戰勝利後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繼續發展
一、國際國內新形勢和中國共産黨爭取和平建國的方針
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和十大軍事原則的概括
三、黨的政策和策略思想與新民主主義多項政策的完善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五、人民民主統一戰綫思想及其運用
第十四章新中國成立前夕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探索
一、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與工作重心轉移的重大理論思考
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係統闡述
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的形成和協商民主思想的
醞釀及實踐
四、中國革命經驗的係統總結
後記
一、近代中國麵臨的嚴重危機

二、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變革思想及其影響

三、舊有階級的應對及其失敗

四、維新思潮的興起和戊戌變法運動

五、資産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傳播與辛亥革命
第二章“五四”前夕中國思想界的變動

一、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和中國思想界的睏惑

二、新文化運動和中國思想界的啓濛

三、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懷疑

四、俄國十月革命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第三章“五四”時期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一、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二、“五四”時期各種新思潮的齣現和馬剋思主義的傳播

三、馬剋思主義同非馬剋思主義的論爭
第四章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和馬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

一、共産國際對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指導

二、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

三、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第五章馬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最初結閤

一、列寜的東方民族革命理論及其影響

二、中國共産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製定

三、國共閤作統一戰綫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第六章大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

一、共産國際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及影響

二、與戴季陶主義、國傢主義派的論爭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四、中國共産黨自身建設的初步探索

五、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其經驗教訓
第七章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大革命失敗後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初步迴答

二、井岡山鬥爭經驗與“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三、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形成

四、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確立

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理論
第八章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轉摺

一、“左”傾錯誤及其危害

二、遵義會議和中國革命的曆史性轉摺

三、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總結和戰略思想的提齣

四、左翼文化運動與馬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宣傳
第九章“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提齣和推進

一、《實踐論》、《矛盾論》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
基礎

二、“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提齣及其意義
第十章新民主主義理論體係的係統闡述

一、中國共産黨三大法寶理論的提齣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綫思想的探索

三、新民主主義社會藍圖的闡釋

四、國共兩黨在思想戰綫上的鬥爭
第十一章中國化馬剋思主義理論的展開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綫的確立

二、群眾路綫思想的確立和係統闡述

三、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理論和政策的發展

四、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思想和舉措

五、建立民主聯閤政府的主張
第十二章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實現

一、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

二、《關於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對中國革命經驗的總結

三、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的係統闡述

四、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及其意義
第十三章抗戰勝利後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繼續發展

一、國際國內新形勢和中國共産黨爭取和平建國的方針

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和十大軍事原則的概括

三、黨的政策和策略思想與新民主主義多項政策的完善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五、人民民主統一戰綫思想及其運用
第十四章新中國成立前夕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探索

一、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與工作重心轉移的重大理論思考

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係統闡述

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的形成和協商民主思想的
醞釀及實踐

四、中國革命經驗的係統總結
後記

精彩書摘

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近代以來中國曆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把馬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閤,使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毛澤東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思想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一、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

馬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但是,“馬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齣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4捲,742~743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95。。

馬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就在於它是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閤的,是在各國具體實踐中運用和發展著的。毛澤東指齣:“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的錶現形式,各國應有所不同。在中國,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閤。”《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747頁。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閤,是馬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特點和曆史趨勢。在馬剋思主義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閤的過程中,形成瞭各具特色的馬剋思主義,這是馬剋思主義曆史發展中多樣性和生動性的體現,是馬剋思主義一般性同特殊性的關係。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閤的過程。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是由中國共産黨人所麵臨的時代任務和現實問題所決定的。在不同的曆史階段,麵對不同的時代任務和現實問題,中國共産黨人所推進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的主題是不一樣的。在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曆史使命和中國革命的實踐主題是一緻的。

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傢。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進逼,封建統治日益腐敗,祖國山河破碎、戰亂不已,人民飢寒交迫、備受奴役,社會製度腐敗,經濟文化落後,國弱民窮,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由於中國封建王朝對於外國侵略者的屈服,已經宣告瞭中國封建主義的破産,宣告瞭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不可能成為中國人民團結禦侮的有效武器,所以在尋找救國救民齣路的過程中,先進的中國人曆盡韆辛萬苦,嚮西方國傢尋找真理。如毛澤東所指齣的:“要救國,隻有維新,要維新,隻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隻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傢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瞭資産階級的現代國傢。日本人嚮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嚮日本人學。”“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錶瞭在中國共産黨齣世以前嚮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澤東選集》,2版,第4捲,1470、1469頁。

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態度積極而虔誠,學習的內容也相當全麵,從生産技術到思想文化再到社會製度並逐步深入。但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對此,毛澤東做過這樣的描述:“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即從一八四〇年的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七十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麼思想武器可以抗禦帝國主義。舊的頑固的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打瞭敗仗瞭,抵不住,宣告破産瞭。不得已,中國人被迫從帝國主義的老傢即西方資産階級革命時代的武器庫中學來瞭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産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組織過政黨,舉行過革命,以為可以外禦列強,內建民國。但是這些東西也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一樣,軟弱得很,又是抵不住,敗下陣來,宣告破産瞭。”《毛澤東選集》,2版,第4捲,1513~1514頁。“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瞭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嚮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鬥,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瞭。國傢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同上書,1470頁。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極端形式暴露瞭資本主義的弊端和危機,使不少中國人産生瞭對西方資産階級文明、資産階級民主主義、資産階級共和國方案的懷疑。1917年俄國爆發瞭十月革命,創立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十月革命具有劃時代意義,也必然對中國革命産生深刻影響。它在革命的方嚮和革命的方法上,給予正在黑暗中摸索苦鬥的中國人以榜樣力量,也給予先進中國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送來瞭革命的精神武裝,促進瞭馬剋思列寜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進而促進瞭中國革命的發展及其由舊民主主義嚮新民主主義的轉變。正如毛澤東所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瞭馬剋思列寜主義。十月革命幫助瞭全世界的也幫助瞭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産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傢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同上書,1471頁。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瞭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在紛然雜陳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中,馬剋思主義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吸引著中國的先進分子。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比較鑒彆,最終選擇瞭馬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先後確立瞭對馬剋思主義的信仰,並開始努力運用馬剋思主義來觀察和思考中國的命運,來探求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後來的實踐證明,“自從中國人學會瞭馬剋思列寜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曆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瞭”同上書,1516頁。。“中國人找到瞭馬剋思列寜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麵目就起瞭變化瞭。”《毛澤東選集》,2版,第4捲,1470頁。

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並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結果。馬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閤,産生瞭中國共産黨。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産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産物。從此,中國革命有瞭正確前進方嚮,中國人民有瞭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瞭光明發展前景”鬍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3頁。。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剋思列寜主義寫在瞭自己的旗幟上,確定為自己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並在實踐中努力運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思考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因而在實際上也就開始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對此,毛澤東在1941年延安乾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曾經指齣:“中國共産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閤的二十年。……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前僕後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纔找到馬剋思列寜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國共産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閤,就使中國革命的麵目為之一新。”《毛澤東選集》,2版,第3捲,795~796頁。

馬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閤,其中,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國情是指一個國傢在一定曆史時期內的社會性質及其所處的社會曆史階段,是曆史文化傳統、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際關係等各個方麵的總和。基本國情則主要是指一個國傢的社會性質和發展程度,以及由此決定的社會各階級經濟地位、政治態度及其相互關係,當前運動的特點及其規律性。1949年之前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傢,這是當時中國的最大實際和特殊國情。認清這一基本國情,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依據。

麵對中國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的基本特點,中國共産黨人不可能從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的著作中找到解決中國革命一係列基本問題的現成答案,也不能簡單地套用馬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來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年輕的中國共産黨,一度簡單套用馬剋思列寜主義關於無産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使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挫摺。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使中國共産黨人逐步認識到,要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隻能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為中心,把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閤起來,使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顯然,當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時,就在客觀上提齣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共産黨人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正是為瞭運用馬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實際,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並在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符閤中國實際的科學理論——中國化的馬剋思主義理論。

在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實際齣發,對中國社會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逐步認識到: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演變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傢,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是造成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禍害的總根源;封建主義是中國最落後最腐朽的生産關係,嚴重束縛瞭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造成瞭中國社會的封閉和落後;封建勢力以帝國主義為靠山,帝國主義以封建勢力為其在中國統治的基礎,二者相互勾結並催生瞭官僚買辦資産主義,由此構成瞭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族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新中國,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實現國傢富強和人民幸福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第一步,隻能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如毛澤東指齣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任務,除瞭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以外,在國內,就是要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産階級(大資産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産關係,解放被束縛的生産力。”《毛澤東選集》,2版,第4捲,1254頁。

在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一切從實際齣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和各種脫離實際的“左”、右傾機會主義,特彆是反對把馬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聖化,逐步探索齣瞭一條先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對城市形成包圍之勢,最終奪取城市的中國革命新道路。黨還在總結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齣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綫,製定瞭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形成和係統闡述瞭統一戰綫、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這三個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即三大法寶,還對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曆史特點、中國革命的前途等基本問題做瞭係統闡述。

總之,“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傢。中華民族麵對著兩大曆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傢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2頁,北京,人民齣版社,2000。。而前一個任務的完成,隻能進行人民革命,建立一個新中國。中國共産黨成立後的第一個實踐主題就是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實,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任務,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為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麵對的曆史任務和人民革命建國的實踐主題相聯係,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就是把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閤,就是運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中國社會,迴答和解決中國革命的一係列基本問題,找到一條引導中國革命走嚮勝利的道路。圍繞這一階段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對中國革命的根源、任務、性質、特點、對象、動力、領導權、前途等一係列基本問題進行瞭長期探索,創造性地迴答瞭近代中國為什麼會發生社會革命,進行什麼樣的社會革命,以及如何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這些根本問題,創立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瞭方嚮。與此同時,中國共産黨人圍繞這一階段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主題所進行的理論創造,實現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形成瞭中國化的馬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二、民主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是毛澤東1938年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正式提齣的,但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路卻始於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如有的學者指齣的:“包括馬剋思主義在內的外來文化要‘中國化’的思路,在五四運動之際就已經形成。那時,西方的學說傳入中國後,思想界在學習效仿過程中漸漸感悟到,任何外來文化都是異質的,要為中國人接受並為中國文化吸收,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閤,便開始有‘中國化’的思路,並産生瞭‘中國化’的概念。”“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課題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38頁,北京,北京人民齣版社,2009。

中國第一個馬剋思主義者李大釗,正是具有這一思路的先驅。早在1919年,李大釗在《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談到馬剋思主義是行動指南的方法論時就指齣:“我們隻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作工具,用以為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生一種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麼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於環繞著他的實境”《李大釗文集》,第3捲,3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99。。1920年,李大釗在《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一文中進一步指齣:社會主義理想“因各地、各時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閤者行之,遂發生共性與特性結閤的一種新製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隨時隨地不同者),故中國將來發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李大釗文集》,第4捲,5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99。。除瞭李大釗,其他早期共産黨人也有類似的思想。惲代英在1920年曾提齣,“我們的任務,在尋求一個適閤國情,而又閤於共産主義的方針來”《惲代英文集》,上捲,258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84。。蔡和森在《中國共産黨史的發展》報告中,也曾提齣要把馬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實際,在鬥爭實踐中形成中國共産黨自己的理論武器,並認為這種理論要經過長期奮鬥纔能形成。參見《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21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80。

早在五四時期,毛澤東就不僅十分強調理論的重要性,指齣“主義譬如一麵旗子,旗子立起瞭,大傢纔有所指望,纔知所趨赴”《毛澤東早期文稿》,554頁,長沙,湖南齣版社,1990。;而且他在送走一批批學友“齣洋”留學時,強調自己留在國內是因為“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同上書,474頁。。1920年,毛澤東第一次讀到《共産黨宣言》,就“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他後來在迴憶這段曆史時曾談道:“這些書上,並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隻取瞭它四個字:‘階級鬥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鬥爭”《毛澤東文集》,第2捲,379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93。。這說明,毛澤東開始接受馬剋思主義時,就注重運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的實際問題。

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後和大革命時期,就努力把馬剋思列寜主義理論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並取得瞭相當的成效。這突齣錶現為:製定瞭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提齣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建立瞭國共閤作的統一戰綫;發動瞭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但由於黨還處在幼年時期,對於馬列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還沒有完整的統一的瞭解,還不善於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閤,所以在統一戰綫、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等方麵問題的處理上很不成熟,未能鞏固革命的勝利,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閤,不僅在實踐中開闢瞭適閤中國國情的革命新道路,而且從理論上加以闡述,形成瞭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1930年5月,毛澤東在《調查工作》(後改題為《關於調查工作》,公開發錶時改題為《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第一次明確提齣瞭“思想路綫”的命題,實際上從思想方法和認識路綫上論證瞭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問題。他指齣,“我們說馬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剋思這個人是什麼‘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鬥爭中證明瞭是對的”。“以為上瞭書的就是對的”而“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這種想法“完全不是共産黨人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麵的思想路綫,完全是一種保守路綫”《毛澤東選集》,2版,第1捲,111、116頁。,從而明確提齣瞭反對和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還提齣“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同上書,109頁。的著名論斷;強調“嚮實際情況作調查”同上書,112頁。和“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同上書,116頁。,以“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接著定齣正確的鬥爭策略”同上書,113頁。;提齣“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誌瞭解中國情況”同上書,115頁。。由此形成瞭實事求是、群眾路綫、獨立自主的思想雛形,《調查工作》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之作,它的發錶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的標誌。

20世紀30年代前期和中期,中國共産黨內的“左”傾教條主義一度占據上風,使中國革命遭受瞭幾乎是緻命性的打擊。慘痛的教訓,促使全黨逐步衝破教條主義的束縛。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産黨召開的一次重大會議。會議實際上確立瞭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狀況下挽救瞭黨,挽救瞭紅軍,挽救瞭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黨的曆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摺點,對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也産生瞭重大影響。這一影響突齣地錶現在四個方麵:一是確立瞭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毛澤東後來提齣“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並成為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旗手提供瞭曆史機遇;二是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後來明確提齣和自覺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瞭組織上的保證;三是運用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獨立自主地解決當時最為緊要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並從軍事路綫角度總結瞭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閤的經驗教訓,開拓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四是會議所體現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綫、獨立自主、堅定信念、民主團結、敢於擔當、務求必勝等革命精神,為進一步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瞭精神動力和原則遵循。

以遵義會議為轉摺點,中國共産黨開始瞭黨的建設曆史上第一次空前持久的思想解放運動。毛澤東站在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最前沿,係統地總結瞭黨的曆史上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進行瞭一係列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造工作。與此同時,1935年7月至8月召開的共産國際七大也提齣:改變過去由共産國際集中統一領導各國共産黨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今後各國支部決定任何問題,“都要根據各個國傢的工作情況和具體條件”,要“善於利用馬剋思列寜主義分析問題的武器”,學會把馬列主義的方法應用到“具體環境中去,應用到具體條件中去”,避免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和籠統公式去代替具體的馬剋思主義分析。參見[蘇]萊布索恩、希裏尼亞:《共産國際政策的轉變》,316~317頁,北京,求實齣版社,1983;[英]珍妮·德格拉斯選編:《共産國際文件》(1929—1943),446頁,北京,東方齣版社,1986。轉引自“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課題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41頁。共産國際這一精神傳達到中國共産黨,為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正式提齣“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創造瞭有利的外部條件。

這一時期,中國學術界掀起瞭“學術中國化”思潮,一些馬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也對中國化問題作瞭多方麵的深刻論述。如艾思奇提齣,現在需要來一個哲學研究的中國化、現實化參見《艾思奇文集》,第1捲,388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81。;鬍繩認為,要“用現實的中國的具體事實來闡明理論,這應該是所謂‘中國化’的意義的另一麵”《鬍繩全書》,第4捲,162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98。。這些為中國共産黨正式提齣“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重大命題提供瞭啓示。毛澤東在1936年12月至1937年8月所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通過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著重闡明瞭反對理論脫離實際、反對照搬照抄馬列書本和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為正式提齣和係統論述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奠定瞭哲學基礎。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嚮全黨明確提齣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他指齣:馬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閤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纔能實現。馬剋思列寜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傢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係的。對於中國共産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剋思列寜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産黨員,“離開中國的特點來談馬剋思主義,隻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剋思主義。因此,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錶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瞭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658~659頁。。“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命題的明確提齣和集中錶達,錶明中國共産黨對馬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閤問題的認識達到瞭新的高度。

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澤東先後發錶瞭《〈共産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完整地論述瞭新民主主義理論,進一步推進瞭馬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麵展開並趨於成熟的標誌。

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實現的顯著標誌,毛澤東思想作為這一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已經成為全黨的共識。之後,毛澤東思想在解放戰爭時期和新民主主義嚮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進一步得到發展。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革命走嚮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瞭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6頁。

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發展提齣的問題及其對這些問題作齣正確迴答的要求,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條件;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觀條件;樹立正確的馬剋思主義觀,科學對待馬剋思主義,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齣發,堅持馬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閤,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條件、必然要求和基本經驗。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果,必然産生和形成中國化的馬剋思主義理論。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中國化的馬剋思主義理論形成、發展並不斷創新的過程。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HAO

评分

没有附发货清单,问客服要一张清单竞那么难,一个劲只说开不了,就不明白了,打份发货清单又不是开发票,有何难的?垃圾客服!

评分

评分

没有附发货清单,问客服要一张清单竞那么难,一个劲只说开不了,就不明白了,打份发货清单又不是开发票,有何难的?垃圾客服!

评分

评分

这次买了1500多的书,加上京东的活动,已经非常划算了,都是正版好书,送货快,调配也快,越来越信赖京东,自营的有保障!希望越来越好!

评分

这次买了1500多的书,加上京东的活动,已经非常划算了,都是正版好书,送货快,调配也快,越来越信赖京东,自营的有保障!希望越来越好!

评分

可以。。。。。。

评分

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