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田譜)釋解

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田譜)釋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天彪 著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楊氏太極
  • 老架
  • 九十八式
  • 田譜
  • 武術
  • 傳統武術
  • 養生
  • 拳術
  • 中華武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48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74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太极拳经典拳架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5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田譜)釋解》所著內容經典,有很高的傳承價值,有田譜楊氏老架98式傳統套路的拳理拳法、技法演練要求與竅要解析,一招一式,舉例講解,圖文並茂,規範準確,通俗易懂,並附有DVD演示光盤,直觀易學。

作者簡介

  蔡天彪,男,1942年齣生,1954年師從浙東名師陳誌遠先生,學習太極拳、劍和太極推手等。現任寜波市武術協會主席、寜波市太極館館長,中國武術八段。
  1957年擔任市武協教練,1983年擔任寜波市武協副主席兼教練委員會主任,1987年擔任市武協副主席兼秘書長,1993年擔任市武協主席,2000年被聘為浙江省武協副主席,2014年被浙江省武協聘為名譽副主席。先後兼任省涉外武術教練專傢組副組長、省段位製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1月擔任寜波市太極館館長至今。
  1984-1988年連續五年在浙江省散手、推手比賽中擔任副總裁判長兼太極推手裁判長,1985-2001年連續五屆擔任寜波市運會武術比賽總裁判長,1986年被國傢體委批準授予全國優秀裁判員榮譽稱號。自1957年起擔任教練員至今,已輔導數萬餘人次學習各式太極拳、劍。2004年自編六式和十八式太極拳在浙江省首屆高級涉外教練員培訓班上進行教學推廣,使該套路在省國際武術比賽中被列為比賽項目。近年來多次成功地策劃、組織瞭寜波全市的群眾健身運動和由本人創編的六式、十八式太極拳大型韆人錶演活動,2008年5月組織瞭寜波市迎奧運萬人六式太極拳錶演。2008年由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新編簡易太極拳》一書,深受太極拳入門者的歡迎。
  1984-1985年應浙江省體委的邀請擔任省散手、推手隊教練員,並組團參加瞭全國對抗項目散手、推手比賽,榮獲4金。1996年起連續擔任寜波市武術隊領隊兼總教練,在參加全國太極拳錦標賽中,8年來共榮獲11金、15銀、18銅。2004年5月組團參加瞭在廈門舉辦的全國武術錦標賽與專業隊同場競技,寜波市武術隊共榮獲2金、4銀、3銅,並奪得瞭2004年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2008年11月組織承辦國傢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功力大賽、2013年組織策劃並舉辦瞭寜波國際武術交流大會,以上賽事均取得瞭圓滿成功。
  自1997年至今,多次率團齣訪美、加、日、韓、法、奧、澳和新西蘭等國及港、颱等地區進行武術傳授、推廣和交流活動,為中華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做齣瞭積極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一、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簡介
二、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圖解說明
三、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極拳拳架動作譜名
四、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套路動作技法、竅要圖說
五、楊氏老架九十八式套路動作運行路綫示意圖
六、田兆麟拳社太極拳要義楊氏老架九十八式老拳譜影印範本
七、陳誌遠先師的太極十三勢手抄真跡

附錄
(一)太極拳說十要
(二)太極拳論
(三)十三勢歌
(四)十三勢行功心解
(五)十三勢行功要解
(六)太極拳解
(七)太極拳論要解
(八)十三勢說略
(九)五字訣
(十)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前言/序言


九十八式楊氏老架太極拳(田譜)釋解 探尋傳統武學的精髓,體悟身心和諧之道 《九十八式楊氏老架太極拳(田譜)釋解》並非僅僅是一本武術招式的圖解,它是一部浸潤著深厚傳統文化底蘊,承載著中華民族哲學思想的瑰寶。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九十八式楊氏老架太極拳的精髓,以田譜為宗,逐一解析每一個動作的要領、勁力運用、呼吸配閤以及身法變化。通過詳實的文字闡述與精妙的圖示輔助,引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楊氏太極拳的傳承脈絡,感受其獨特的魅力與深遠的智慧。 一、 源遠流長,傳承有序:楊氏老架太極拳的文化基因 楊氏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要流派,其曆史可追溯至清朝中葉。由楊露禪先生創立,經楊班侯、楊健侯、楊澄甫等幾代人的傳承與發展,逐漸形成瞭結構嚴謹、風格鮮明的楊氏太極拳體係。其中,老架式,尤其以其質樸、剛健、渾厚的特點,備受推崇,被視為楊氏太極拳的根基所在。 “田譜”,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承譜係,它不僅僅記錄瞭拳架的演變,更凝結瞭曆代先賢在拳法上的體悟與升華。本書以田譜為依據,是對這一珍貴武學遺産的係統梳理與深入解讀。它尊重曆史,尊重傳統,力求還原楊氏老架拳最本真的麵貌,為有誌於探求真傳的習練者提供一條清晰而可靠的路徑。 二、 九十八式,精妙絕倫:動作的藝術與科學 九十八式,並非簡單的數字堆砌,而是拳法演進過程中,在滿足技擊、養生、健身等諸多需求下,經過無數次實踐檢驗與提煉的經典組閤。每一式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一個動作都遵循著人體運動的自然規律。 本書將逐一細緻地講解這九十八式: 起勢: 動作看似簡單,實則為整個拳架的開端,是調整身心、進入樁功的關鍵。本書將闡述起勢時身體各部位的微妙變化,以及如何通過起勢建立起與天地自然的連接。 金剛搗碓: 楊氏太極拳的標誌性動作之一,包含著“掤、捋、擠、按”等基本勁力的運用。我們將深入分析金剛搗碓在發力時的身法、步法、腰胯的協調,以及其蘊含的“以柔剋剛”的哲學思想。 第一路二十七勢(或按田譜具體分式): 每一式都將被細緻拆解。例如,在講解“攬雀尾”時,不僅會演示其外形,更會深入探究其中的“掤、捋、擠、按”四勁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身體的轉摺、虛實的轉換來達到勁力的連綿不斷。對於“單鞭”,我們將解析其“蓄勁於脊,發力於指”的要領,以及如何通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來體現其“人不知而己知”的精妙。 搬攔捶、斜飛勢、肘底錘、倒攆猴、白蛇吐信、摟膝拗步…… 每一個熟悉或略顯陌生的名字,都將在此書中被賦予生命。我們將重點解析其動作的“形”(外在姿態)、“意”(內在意識)、“氣”(呼吸配閤)、“力”(勁力運用)以及“神”(精神狀態)的統一。 三、 釋解精微,明辨毫厘: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本書的“釋解”二字,體現瞭其核心價值。我們不僅會呈現拳架的招式,更重要的是,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和實踐要點。 步法解析: 太極拳的步法是身體的基礎,決定瞭根基的穩固與勁力的傳導。我們將詳細闡述進退、虛實、閃轉等各種步法的變化,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動作中做到“進退連,虛實分”。 身法之道: “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等是太極拳身法的核心要領。本書將逐一剖析這些要領在實際動作中的體現,以及它們對於氣息流通、勁力貫通的重要性。 勁力探源: 太極拳的勁力並非蠻力,而是化整為零、積少成多的內勁。我們將深入講解“用意不用力”、“節節貫穿”等原則,解析如何通過腰胯的帶動,將身體各部分的力協調一緻地發齣。 呼吸配閤: 呼吸是太極拳的靈魂。我們將探討順呼吸、逆呼吸的運用,以及如何做到“呼吸與動作同步”,使呼吸成為連接身體內外、調節身心狀態的關鍵。 虛實轉化: 太極拳講究虛實變化,陰陽相濟。本書將解析如何在招式中做到虛實相生,動靜結閤,從而達到“似鬆非鬆、將鬆非鬆”的境界。 技擊奧秘: 在養生健身之外,太極拳的技擊性同樣不容忽視。本書將在不脫離老架精髓的前提下,適當地揭示部分招式在實際應用中的技擊原理,如如何藉力打力、如何控製對手重心等。 四、 丹道養生,身心閤一:太極拳的超越意義 太極拳早已超越瞭單純的武術範疇,它是一種融閤瞭道傢養生、中國哲學智慧的生活方式。本書在解析拳架的同時,也將融入對太極拳養生功效的闡述。 調和氣血: 通過舒緩的動作與深長的呼吸,促進全身氣血的流暢,達到疏通經絡、強健髒腑的目的。 修煉心性: 在反復的練習中,培養專注、寜靜的心態,消除雜念,達到“心靜體諒”的境界。 提升平衡感與協調性: 復雜的步法與精妙的身法訓練,能夠顯著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四肢協調性。 增強免疫力: 長期練習能夠增強身體的整體素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哲學智慧的體悟: 太極拳的“剛柔並濟”、“陰陽相生”等哲學理念,也將在具體的招式講解中得到體現,引導讀者在習練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五、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以下人群: 楊氏太極拳習練者: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導。 傳統武術研究者: 對楊氏太極拳曆史、理論、技術感興趣的研究者。 傳統養生愛好者: 尋求一種科學、有效、健康的養生方式的人群。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希望通過太極拳瞭解中國哲學、道傢思想的讀者。 《九十八式楊氏老架太極拳(田譜)釋解》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著作。它不僅是拳法的教科書,更是智慧的啓迪者。希望本書能幫助您打開通往楊氏老架太極拳深層奧秘的大門,在拳架的演練中,體悟身心的和諧,感受生命的律動,實現技藝與哲學的雙重升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網絡上搜索各種零散教學視頻的習練者,我深知“口傳心授”的重要性以及文字記錄的局限性。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似乎捕捉到瞭那種“精髓”並將其固化在瞭文字裏。它強調的很多細節,比如眼神的運用、鬆緊的拿捏、身體重心的細微轉移,往往是視頻裏一閃而過、難以捕捉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精煉的語言描述瞭這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之處,比如描述如何保持“根節”的連貫性時,那種仿佛能觸摸到內在結構的感覺非常強烈。這使得這本書在眾多學習資料中脫穎而齣,它提供瞭一種紮實可靠的、可供反復查驗的“定海神針”,幫助我校正瞭以往因為模仿不當而養成的壞習慣。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說實話,比我想象中要親切得多。我本來以為這種老派拳種的解讀,會充斥著大量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故作高深的描述,讀起來會非常吃力。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耐心十足的師父,坐在你身邊,慢慢為你拆解每一個動作的要領。他總是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那些聽起來很玄妙的“勁路”和“意境”,比如講解“攬雀尾”的鬆沉時,他提到“就像把一塊濕海綿按入水中,既要沉下去,又不能把水濺齣來”,這種直觀的描述瞬間就打通瞭我的理解障礙。文字間流露齣的那種對武學的熱愛與敬畏,以及急於將真諦傳授給後人的心切,透過紙麵都能真切感受到,讓人讀起來一點負擔都沒有,反而越來越有代入感和學習的衝動。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聚焦於拳架本身,但它在曆史淵源、拳理辨析以及功法修煉的階段劃分上,都進行瞭令人信服的闡述。例如,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太極拳流派風格差異的對比分析,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趣味性。它不是簡單地復述傳統,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辨析和提升。對於有一定基礎的習練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參照係和進階思路,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能幫助我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尋求更高層次的突破。讀完後,我感到自己不光是學瞭一套拳,更像是獲得瞭一套係統化的武學思維方法論,受益匪淺,絕對是案頭不可或缺的武學典籍。

评分

這本書在理論架構上的搭建非常係統和完整,完全不是零散的招式堆砌。它從最基礎的站樁和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地過渡到套路中的每一個單動,最後纔整閤到完整的架子中去。這種由內而外、由簡到繁的編排邏輯,非常符閤人體運動學習的規律。更讓我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動作時,都不僅僅停留在“怎麼做”的層麵,還會深入探討“為什麼這麼做”——背後的力學原理、呼吸的配閤、意念的引導,都闡述得非常到位。這對於想要真正理解太極拳而非死記硬背招式的人來說,價值是無可估量的。讀完第一部分的基礎導論,我感覺自己對太極拳的認識深度立刻拔高瞭一個層次,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慢動作舞蹈”。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感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瞭質感非常細膩的紙張,那種微微泛著古樸光澤的觸感,配閤著燙金的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正統”的感覺。內頁的排版也極其講究,留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讓版麵看起來不擁擠。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一些關鍵招式的示意圖的繪製水平,綫條流暢而精準,每一個關節的轉摺和力量的運行方嚮都清晰可見,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武術書籍的圖示往往模糊不清,但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翻閱時,就能感覺到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形製美學的尊重,不單單是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書中所載內容充滿瞭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嚴謹、規範的太極世界。

评分

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评分

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评分

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评分

2009年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逝世,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以及一些学术著作。毋庸置疑,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走近鲁迅的首要途径。《鲁迅经典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鲁迅经典作品集,收录了鲁迅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部分杂文。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有个别用字和当今现代汉语语法不统一的现象,我们都没有做改动。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

评分

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评分

2009年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逝世,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以及一些学术著作。毋庸置疑,鲁迅这些直面人生、向善求真的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走近鲁迅的首要途径。《鲁迅经典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鲁迅经典作品集,收录了鲁迅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部分杂文。为了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有个别用字和当今现代汉语语法不统一的现象,我们都没有做改动。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

评分

评分

评分

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崭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继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新版文集中增收了鲁迅佚文24篇、佚信18封以及《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10万字,总卷数由1981年版的16卷增加至18卷。这次修订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新版《全集》新增注释1000余条。 新在何处 :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校勘:改动了1000多处; 注释: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数字解读 :新版《鲁迅全集》主要在收文、校勘、注释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由1981年版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改动达1000处,新增注释900余条,新增佚文23篇。 专家点评 :新版《鲁迅全集》融会了20多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单独看某一处的修改,也许它很细微,甚至很琐碎,但综合每一个细微之处来看,《鲁迅全集》的修订呈现出的是蔚为大观的气象,体现了2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割裂了翻译和创作的联系,不能更好的体现鲁迅的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