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名傢名譯世界文學名著·教育部新課標推薦讀物

戰爭與和平/名傢名譯世界文學名著·教育部新課標推薦讀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列夫·托爾斯泰 著
圖書標籤:
  • 戰爭與和平
  • 列夫·托爾斯泰
  • 世界文學
  • 名著
  • 經典
  • 俄國文學
  • 曆史小說
  • 長篇小說
  • 教育部推薦
  • 新課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94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0755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2
套装数量:1
字数:253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戰爭與和平/名傢名譯世界文學名著·教育部新課標推薦讀物》是一部劃時代巨著,描寫的年代跨度長達十多年,人物多達500多個,反映瞭俄國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再現瞭俄國當時的社會風貌,讀它“勝過讀幾百部有關民族學和曆史的著作”。

更多精彩請點擊: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名傢名譯世界文學名著·教育部新課標推薦讀物》以1812年俄法戰爭為中心,反映瞭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侖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傢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瞭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傢、文學傢、思想傢。世襲伯爵,曾參加剋裏米亞戰爭。他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創作時間很長、作品數量很多、影響很深遠、地位很崇高的作傢,被列寜稱為具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纔藝術傢”。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復活》(1899),戲劇《黑暗的勢力》(1886)和若乾短篇小說。

目錄

第一章 女官的宴會 / 001
第二章 燃燒的莫斯科 / 023
第三章 血染疆場 / 044
第四章 痛苦的抉擇 / 060
第五章 皮埃爾的自我修養 / 087
第六章 吾傢有女初長成 / 114
第七章 歌劇迷情 / 136
第八章 絕望的深淵 / 171
第九章 戰火重燃 / 189
第十章 交叉的命運 / 204
第十一章 刺殺拿破侖 / 235
第十二章 春滿人間 / 257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女官的宴會
  一八〇五年七月,拿破侖率兵侵略歐洲各國,法俄之間正進行著寸土必爭的激烈戰爭。可能是俄國版圖實在龐大,硝煙似乎還沒蔓延到全國,在彼得堡上層社會是另一番與戰爭截然相反的和平景象:戰爭仿佛還在遠方,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會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帕甫洛夫娜舉辦的傢宴招待會上,她以自己充沛的精力和滿腔的熱情經營著她的充滿瞭應酬和招待的世界,贏得瞭很高的社會地位。有時她甚至不想那樣做,但為瞭不辜負熟悉她的人們的期望,她還是錶現齣瞭滿腔熱忱的樣子。安娜·帕甫洛夫娜臉上經常流露的持重的微笑,雖與她憔悴的麵容不相稱,但卻像嬌生慣養的孩童那樣,盡管她經常意識到自己可愛的缺點,但她不想,也不能,而且認為沒有必要去改正它。
  赴宴的有社會高層各色各樣的人們,這些人的年齡和性格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的生活圈子卻是相同的。有宮廷裏位高權重的瓦西裏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兒艾倫,瓦西裏公爵對他的兩個兒子伊波利特、阿納托利非常失望,他跟安娜·帕甫洛夫娜喋喋不休地抱怨著;上瞭年紀後仍然賣弄風騷的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為瞭兒子的前程,也在瓦西裏公爵耳邊念叨著讓公爵嚮庫圖佐夫求情幫她兒子謀個好差事;“彼得堡最迷人的女人”博爾孔斯卡婭公爵夫人、瓦西裏公爵的兒子伊波利特與他的朋友莫裏約神甫等人也陸續抵達宴會現場。整個宴會充滿瞭俄語和法語混搭、高貴和世俗交織的對話,顯得又端莊又做作。特彆是年輕的博爾孔斯卡婭公爵夫人——麗莎,她隨身帶著一個金綫綉的絲絨袋子,袋中裝有針綫活。她那漂亮的長著隱約可見的絨毛的上唇稍稍短一點兒,然而當它翹起來,或有時候上唇嚮前伸齣,或有時候與下唇閉閤時就顯得愈加好看。如同那些頗有吸引力的女人一樣,她的缺點——翹嘴唇和微微張開的小口似乎構成瞭她獨特的美。所有的人都很愉快地看見這個身體健壯、充滿活力的未來母親那麼輕鬆地承受懷孕這副重擔。老年人和陰鬱而煩悶的年輕人在她身邊坐一會兒談一談,好像也變得和她一樣快樂瞭。誰和她談話,看見她每說一句話都會流露齣爽朗的微笑,看見她那雪白的、閃閃發亮的牙齒,誰就會感到自己今天特彆可愛。
  安娜·帕甫洛夫娜仔細地觀察整個會場,就像一個紡紗作坊的老闆,讓工人各就各位之後,就在作坊裏踱來踱去,及時查漏補缺,防止一切冷場和不愉快的事件發生。這時,緊隨嬌小的公爵夫人之後,走進一個彪形大漢、一個肥胖的年輕人,他留著平頭,戴副眼鏡,身著當時時髦的淺色褲子、高高的硬領襯衫和咖啡色的燕尾服。這個肥胖的年輕人是葉卡捷琳娜時代一位大名鼎鼎的達官而目前正在莫斯科奄奄一息的彆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他剛從外國深造迴來,還沒有在任何地方工作過,這是他頭一次在社交場閤露麵。安娜·帕甫洛夫娜對他鞠瞭個躬錶示歡迎,這是對進入她的沙龍裏最低一級人物的一種禮遇。盡管這個禮遇很低,但安娜·帕甫洛夫娜一看見皮埃爾走進來臉上就錶現齣瞭驚恐不安的神情,猶如看見一隻與此地不相宜的龐然大物似的。雖然皮埃爾的身材確實比沙龍裏的其他男人魁梧些,但這種驚恐的錶情隻可能隻是由他那與眾不同的目光——聰明而又膽怯、敏銳而又自然的目光而引起的。他從小齣國留學,剛學成迴國到首都謀職。皮埃爾是一個既講究精神世界又迷戀瘋狂派對的人。他一進宴會廳,一方麵是為瞭錶現他的存在感;另一方麵為瞭顯示一些留學學到的知識,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加入瞭人們議論拿破侖徵戰歐洲的話題。對於在國外受過教育的皮埃爾來說,安娜·帕甫洛夫娜的這次晚會是他在俄國目睹的第一個晚會。他知道,全彼得堡的知識分子都聚集在這裏,他真像個置身於玩具商店的孩童,眼睛都看不過來瞭。他老是懼怕錯失他能聽到的聰明談話。他望著在這裏集會的人們錶現齣的信心和文雅的錶情,一直在等待能聽到特彆深奧的言論。
  “您太好瞭,皮埃爾先生,能來看望我這個可憐的病人。”安娜·帕甫洛夫娜對他說,並領著他去見姑母,驚恐地和她互使眼色。皮埃爾嘟噥著說瞭一句令人不懂的話,繼續不停地用目光找尋著什麼。他歡快地微微一笑,像對親密的朋友那樣,嚮嬌小的公爵夫人鞠躬行禮,然後走到姑母跟前。安娜·帕甫洛夫娜的恐懼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皮埃爾還沒有聽完姑母講太後的健康狀況,就從她身旁走開瞭。安娜·帕甫洛夫娜驚恐地用話來阻攔他。
  “您不認識莫裏約神甫嗎?他是個非常有趣的人……”她說。
  “是的,我聽過有關他所提齣的永久和平的計劃。這很有意思,但未必可能……”
  “您這樣想嗎?……”安娜·帕甫洛夫娜說道,她本想說點什麼再去做些傢庭主婦的活兒,但是皮埃爾竟然做齣一反常態的不禮貌的舉動。先前是他沒有聽完交談者的話就走開瞭,此刻他卻說些閑話來攔住需要離開他的交談者。他垂下頭,叉開他的兩條大腿,開始嚮安娜·帕甫洛夫娜證明,他為什麼認為神甫的計劃純粹是幻想。
  “我們以後再談吧。”安娜·帕甫洛夫娜微笑著說道。
  她擺脫瞭那個不會生活的年輕人之後,便迴過頭來去乾傢庭主婦的活兒,繼續留心地聽著人們的談話。
  瓦西裏公爵的女兒——艾倫從走進客廳以後就一直麵帶美女的微笑。她從閃到兩邊給她讓路的男人中間走過時,那點綴著藤蔓和蘚苔圖案的參加舞會穿的潔白衣裳發齣瞭唰唰的響聲,雪白的肩膀、發亮的頭發和鑽石都熠熠生輝。她一直往前走去,嚮安娜·帕甫洛夫娜身邊走去,兩眼不看任何人,但對所有人都微笑,宛如她把欣賞她的身段、豐滿的肩頭、按當時時尚完全袒露的胸脯和脊背之美的權利恭恭敬敬地賜予瞭每個人,宛如她給舞蹈晚會增添瞭光彩。艾倫是那麼美,以至於在她身上不僅看不到半點賣弄風情的樣子,相反,她似乎還為自己那不容置疑、令人傾倒的美貌而感到羞愧,她似乎希望減少自己美貌的誘惑力,可是這無法做到。她將一隻裸露的、豐滿的手臂支靠在茶幾上,她認為沒有必要說什麼,麵帶微笑地等待著。在整個談話期間,她筆挺地坐著,時而瞧瞧輕鬆地擱在茶幾上的豐滿而美麗的手臂,時而瞧瞧更加美麗的胸脯,擺弄掛在胸前的鑽石項鏈,幾次弄平連衣裙的皺褶。當故事講到引人入勝時,她迴過頭來看看安娜·帕甫洛夫娜,立刻錶現齣和宮廷女官同樣的麵部錶情,隨後便安靜下來,臉上浮現齣愉快的微笑。
  “手段是實現歐洲均勢與民權,”神甫說道,“隻要一個像俄羅斯這樣以野蠻聞名的大國能夠大公無私地站齣來領導以實現歐洲均勢為目標的同盟,那麼這個國傢就能拯救世界!”另外一邊,莫裏約神甫侃侃而談。
  皮埃爾心裏覺得他們的談話有趣,於是他走到他們麵前,就像年輕人喜歡做的那樣等待機會說齣自己的思想。很可惜,皮埃爾和人們對拿破侖和革命的看法完全不一樣,他在大傢麵前興奮地說:“拿破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高於革命,製止瞭它的非法活動,保存瞭公民平等、言論和齣版自由這樣一些美好的東西,正因為如此,他纔獲得瞭政權。”他對這個事件充滿瞭正麵的評論和看法,引起瞭周圍人的恐慌和排斥。安娜·帕甫洛夫娜隻能小心翼翼又不失禮儀地把他一次又一次地在爭論激烈之時支開。雖然她早已習慣於上流社會的交往,但一開始,皮埃爾的這些越軌之舉著實把她嚇得不輕。
  皮埃爾很掃興。不久,另外一位名叫安德烈的青年走進瞭客廳,他是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博爾孔斯基的長子、博爾孔斯卡婭公爵夫人的丈夫。安德烈麵目清秀而嚴峻,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年輕人。他身上的一切,從睏倦而苦悶的目光到緩慢而從容的腳步,都和他那嬌小而活潑的妻子形成強烈鮮明的對照。顯然,他不僅認識客廳裏所有的人,而且他們都使他覺得厭煩,以至於連看看他們、聽聽他們的談話,他都感到索然無味。在所有這些使他厭惡的麵孔中,他俊俏妻子的麵孔似乎最使他生厭。他裝齣一副有損於他的美貌的醜相,把臉轉過去不看她。他吻瞭一下安娜·帕甫洛夫娜的手,隨後眯縫起眼睛,掃視所有在場的人。自安德烈走進客廳之後,皮埃爾就沒有把愉快、友愛的目光從他身上移開過,他走到他的跟前,一把拉住他的手。安德烈沒有迴頭看,他緊鎖眉頭,做齣一副醜相,對有人碰他的手錶示不快,但一看到皮埃爾那張笑眯眯的臉,他就流露齣善意和愉快的微笑。齣乎意外,他和皮埃爾很談得來,兩人很快成瞭好朋友。麵對眾人對皮埃爾的質疑,安德烈解釋道:“而且在一個國務活動傢的行為中,必須區分私人行為、統帥的行為或皇帝的行為。”一席話總算幫皮埃爾解瞭圍。在講完熱點話題之後,談話變成瞭零星而瑣碎的閑聊。外麵深夜的大街也隨著彼得堡的寒風吹來而漸漸冷清,客人們對安娜·帕甫洛夫娜的迷人晚會道謝之後,便開始離去。
  皮埃爾顯然對他在宴會上的錶現不夠滿意,他就尾隨安德烈到瞭他的傢裏,想繼續跟安德烈討論戰爭與和平、個人與曆史的各種永恒命題。安德烈認為皮埃爾的言論隻是幼稚的紙上談兵,他正為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擔任其傳令官,將要齣國跟徵戰歐洲的拿破侖軍隊作戰的願景而自豪,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不過,兩人的爭論被安德烈的妻子博爾孔斯卡婭公爵夫人的抱怨打斷瞭:“安德烈,我已經懷孕瞭,你為什麼還要到軍隊裏去,你不憐憫我,為什麼?”安德烈很冷漠地打斷瞭公爵夫人的哀求,像對外人一樣把夫人請齣瞭客廳,然後邀請皮埃爾到餐廳吃夜宵,然後意味深長地告誡皮埃爾:“永遠不要,永遠都不要結婚,我的朋友。這就是我對你的忠告,在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你已經做完你所能做的一切以前,在你還沒有停止愛你所挑選的女人以前,在你還沒有把她看清楚以前,你就不要結婚!否則,你就會犯極大的,並且是不可挽迴的錯誤。當你是個不中用的老頭時,再結婚吧……否則,你身上所固有的一切美好而崇高的品質都將喪失,一切都將在瑣碎事情上消耗殆盡。”正當皮埃爾為這一席言論驚愕不已的時候,安德烈補充道:“女人會露齣她們的真麵目,自私、虛榮、愚笨、渺小——這就是女人的普遍特徵。你看看上流社會的女人,她們似乎有點什麼,可是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啊!對啦,我親愛的朋友,不要結婚,不要結婚!”麵對朋友的這一連串感嘆,皮埃爾陷入瞭沉思。
  夜漸漸深瞭,皮埃爾嚮安德烈道瞭彆,嚮住處走去。他在瓦西裏公爵傢中居住,畢業後的他無所事事,又不願成天泡在書堆裏,所以就和公爵的兒子阿納托利、賭棍多洛霍夫等人一同享受放蕩不羈的生活。在離開安德烈傢後,皮埃爾突然記起,今晚在阿納托利傢又有一個豪賭濫飲的瘋狂派對,他頓時睏意全無,興奮起來。在跨進阿納托利傢中後,皮埃爾很快被酒精和賭博所包圍,為瞭讓派對搞得更加狂野,這幫不三不四的傢夥不知道從哪裏弄來瞭一頭小熊,其中一個人牽著套在小熊身上的鏈子,把它裝進瞭馬車,想把它運送到女戲子那裏去嚇唬她們。這時,路上的幾位巡邏的警察跑來製止他們,這群亡命之徒抓住瞭警察分局局長,把他和狗熊背靠背地綁在瞭一起,然後把熊丟進瞭冰冷的莫伊卡河裏。狗熊遊起泳來,可憐的局長又冷又氣,躺在狗熊背上瑟瑟發抖。
  在安娜·帕甫洛夫娜舉辦的晚會上,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曾替她的獨子鮑裏斯嚮瓦西裏公爵求過情,公爵履行瞭他的諾言,鮑裏斯被破例調到瞭近衛軍謝苗諾夫團擔任準尉。但是,鮑裏斯還是未被委派為副官或被安插在庫圖佐夫手下供職。所以,安娜·帕甫洛夫娜舉辦晚會後不久,為兒子操碎瞭心的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迴到莫斯科就直接去瞭她的富有的親戚羅斯托夫傢中參加宴會,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機會。
  羅斯托夫伯爵是個沒什麼財務規劃的樂天派貴族,他把父母的遺産花瞭個一乾二淨,現在隻能計劃著離開生活水準較高的城市,到鄉下田莊去生活。他有四個孩子,大兒子尼古拉在軍隊裏服役,大女兒已經齣嫁,另外還有次女娜塔莎、小兒子彼得魯沙,外甥女索妮婭也住在他傢裏。這天,羅斯托夫傢中有兩個叫娜塔莎的女人(母親和小女兒)過命名日,傢中客流川流不息、高朋滿座。大傢在談話中提到瞭生活放蕩的皮埃爾,不禁為彆祖霍夫伯爵感到惋惜:經過這次狗熊和警長的風波,皮埃爾被趕到莫斯科去瞭,多洛霍夫被貶為士兵,阿納托利盡管有瓦西裏公爵的遮掩,還是被驅逐齣瞭彼得堡。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為瞭顯擺她的社交關係,把彆祖霍夫伯爵的名聲、傢産、傢庭成員一一與大傢做瞭分享。這幫上流社會的人們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一邊站在道德的高度批評著皮埃爾的不入流和不爭氣。
  這時,一陣年輕而急促的腳步聲打破瞭客廳沉悶的對話。鮑裏斯、尼古拉、娜塔莎、彼得魯沙、索妮婭幾乎同時走進瞭客廳。娜塔莎長著一雙黑眼睛,一張大嘴巴,相貌不漂亮,但挺活潑。她由於跑得太快,背帶滑脫瞭,袒露齣孩子的小肩膀。那黑黝黝的打綹的鬈發披在後麵,光著的手臂十分縴細,身穿一條鈎花褲子,一雙小腳穿著沒有鞋帶的矮靿皮靴。說她是孩子已經不是孩子瞭,說她是女郎還不是女郎,她正值這個美妙的年華。鮑裏斯——軍官,身材魁梧、頭發淺黃的青年,他那寜靜而俊美的臉上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公爵夫人的兒子尼古拉——大學生,伯爵的長子,他身材不高,頭發鬈麯,麵部錶情開朗。他的上嘴唇已經長齣黑茸茸的小鬍子,整個麵部錶現齣興奮快樂的神情。索妮婭——伯爵十五歲的外甥女,她是個身段苗條、小巧玲瓏的黑發女郎,長長的睫毛遮著溫柔的眼神,一條濃密烏黑的辮子在頭上盤瞭兩圈,臉上的皮膚特彆是裸露而消瘦、肌肉發達而漂亮的手臂和頸項的皮膚略呈黃色。她那動作的平穩,小小肢體的柔軟和靈活,有點調皮而自持的風度,像一隻尚未發育成熟的美麗可愛的貓崽,它必將成為一隻頗具魅力的母貓。還有小彼得魯沙——伯爵最小的兒子,所有這些人都在客廳裏坐瞭下來。他們竭盡全力地把流露在每個人臉上的興奮和悅意保持在閤乎禮儀的範圍以內。顯然,他們之前在談論更加好玩有趣的事情。
  對於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的兒子鮑裏斯的工作,羅斯托夫伯爵非常羨慕,對女客人說道:“瞧,尼古拉的朋友鮑裏斯已經升為軍官瞭,為瞭友誼,他不想落在鮑裏斯後麵,要拋棄大學和我這個老頭去服兵役,本來檔案館給他弄到一個差事,本來一切都準備就緒瞭……”伯爵的語氣很惋惜,他認為是因為尼古拉與鮑裏斯的友誼影響瞭尼古拉的職業生涯。對此青春熱血的尼古拉激烈地辯解道:“根本就不是!我隻是覺得我有服役的天職。如果您不願意讓我走,那麼我就留下來。但是我知道,除瞭服兵役之外,我上哪裏都不閤適。”羅斯托夫伯爵顯然對他的兒子一點兒辦法也沒有,隻能詼諧地聳聳肩來錶達這件令他不快的事情。為瞭轉移話題,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誇起伯爵夫人的小女兒娜塔莎來,但是心眼多的她又跟伯爵提到她所擔心的事:娜塔莎愛上瞭他的兒子鮑裏斯,而娜塔莎隻有十三歲,夫人怕她根本不懂什麼是愛情。對此伯爵並不掛在心上。
  在伯爵的後花園裏,娜塔莎與鮑裏斯、尼古拉與索妮婭兩對年輕的情侶正在不同的角落裏約會。索尼婭正因為懷疑尼古拉對彆的女生眉來眼去而生悶氣。
  “索妮婭,你怎麼啦?哪能這樣呢?”其實尼古拉並沒有和彆人怎麼樣,隻是索妮婭想多瞭。尼古拉說道,嚮她身邊跑去。
  “沒有什麼,沒有什麼,彆管我!”索妮婭號啕大哭起來。
  “不,我知道這是怎麼迴事。”
  “哦,您知道,那好得很,您迴到她那兒去吧。”
  “索妮婭!有句話要跟你說!哪能憑瞎想就這樣摺磨我和你自己呢?”尼古拉握著她的手說道。
  索妮婭沒有去掙脫自己的手,並且停止瞭哭泣。
  娜塔莎屏住氣息,一動不動地從她躲藏的地方用那閃閃發亮的眼睛嚮外張望。“現在會發生什麼事呢?”她想。
  “索妮婭!我不需要整個世界!隻有你纔是我的一切,”尼古拉說道,“我一定嚮你證明這一點。”
  “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
  “好,我再也不說瞭,索妮婭,寬恕我吧!”他把她拉到自己身邊吻瞭一下。
  “啊,多麼好啊!”娜塔莎心裏想道,當索妮婭和尼古拉走齣房間之後,她也跟著他們走瞭齣去,並想把鮑裏斯叫到自己身邊。
  “鮑裏斯,過來,”她錶現齣一副意味深長的狡黠神態說道,“我有一件事要說給您聽。過來呀,過來呀。”她說著把他領到花房,領到她躲藏過的花桶之間。鮑裏斯微笑著跟在她後麵。
  “這到底是什麼事啊?”他問。
  她睏窘不安,嚮四下打量瞭一番,看見她那被扔在花桶上的洋娃娃,便把它拿瞭起來。
  “吻吻這個洋娃娃吧。”她說道。
  鮑裏斯用關切而溫柔的目光看著她那興奮的臉盤,什麼也沒迴答。
  “您不願意嗎?好,那就到這兒來吧,”她說道,並嚮花叢縱深走去,扔掉瞭那隻洋娃娃,“靠近點,靠近點!”她小聲說道。她雙手抓住軍官的袖口,在她那發紅的臉上顯齣莊嚴和恐懼的神色。
  “那您願意吻我嗎?”她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她皺著眉頭望著他,微笑著,激動得幾乎要哭齣聲來。
  鮑裏斯臉紅瞭。
  “您多麼可笑!”他俯身對她說道,臉紅得更加厲害,但什麼也沒有做,隻是等待。
  她突然跳到花桶上,身段就比他高瞭,她用雙手把他抱住瞭,於是她那縴細裸露的手臂就摟住瞭他脖子的上方,她仰起頭來,把頭發甩在後麵,正好在他的嘴唇上吻瞭一下。
  她經過花鉢中間竄到花叢的另一邊,低垂著頭,停下瞭腳步。
  “娜塔莎,”他說道,“您知道我是愛您的,可是……”
  “您愛上我瞭嗎?”娜塔莎打斷瞭他的話。
  “是的,我愛上您瞭,但是我們以後不要做剛纔那樣的事情……再過四年……那時候我會嚮您求婚。”
  娜塔莎想瞭想。
  “十三歲,十四歲,十五歲,十六歲……”她扳著縴細的手指頭計算道,“好的!就這樣說定瞭?”
  喜悅和欣慰的微笑使她興奮的麵部容光煥發。
  “說定瞭!”鮑裏斯說道。
  “永遠嗎?”小女孩說道,“一直到死嗎?”
  於是她挽著他的手臂,帶著幸福的微笑,同他並肩靜靜地嚮擺有沙發的休息室走去。
  羅斯托夫伯爵的大女兒薇拉,人很年輕,長得也不錯,卻為人十分冷漠,總是帶著拒人韆裏的微笑,為此她並不受父母的寵愛和客人的待見,不過薇拉本人卻似乎絲毫不受影響。當薇拉路過擺有沙發的休息室時,她發覺休息室裏有兩對情人在兩扇窗戶旁對稱地坐著。她停步,鄙視地笑瞭笑。索妮婭緊挨尼古拉坐著,尼古拉正在給她抄寫他第一次寫的詩。鮑裏斯和娜塔莎坐在另一扇窗戶旁邊,當薇拉走進來時,他們就停止瞭說話。索妮婭和娜塔莎帶著負疚但卻幸福的神態,瞥瞭薇拉一眼。薇拉毫不客氣地收走瞭尼古拉的墨水:“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不要動我的東西。”然後,她又以年長者的身份對這兩對戀人說教瞭一通。四個年輕人反感地撤離到瞭小孩的房間。
  客廳裏的對話還在繼續。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為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的兒子做到近衛軍軍官羨慕不已,因為尼古拉還隻是個士官生,她問道:“喂,關於鮑裏斯的事你找瞭誰求的情呢?”“瓦西裏公爵。他很親切。現在他什麼都答應瞭,並且稟告瞭皇上。”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異常高興地說道,完全忘記瞭她為達到目的而遭受的種種屈辱,她把瓦西裏公爵稱贊瞭一番後,又開始訴起苦來,描述著她那“窮睏潦倒”的生活,並坦言:鮑裏斯是彆祖霍夫伯爵的教子,如果伯爵不支持鮑裏斯的話,那他們母子倆將一籌莫展。伯爵夫人安慰瞭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一通。她們談得很投入,時間也過得很快,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自認為她的談話很體麵,她心滿意足地叫上瞭鮑裏斯,並嚮羅斯托夫伯爵夫婦道瞭彆。
  母子坐馬車去看望彆祖霍夫伯爵。路上,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勸鮑裏斯道:“要在教父彆祖霍夫伯爵麵前錶現得‘可愛’一點兒,你未來的命運以他為轉移。”鮑裏斯冷漠地“哼”瞭一聲,似乎錶示默許,但更多地體現瞭抗議。
  馬車停在伯爵傢門口。門房用勢利的眼光打量瞭那個母親和兒子,意味深長地看瞭看她那身舊式女外衣,得知他們要訪問伯爵之後,便說大人今天病情加重不接見任何人。不過,由於她兒子的貴人瓦西裏公爵是伯爵的親戚,由於伯爵的病情,他最近也住在這裏另一個房間,所以她改為求見瓦西裏公爵。門房不情願地讓他們進瞭門,夫人勸導著鮑裏斯要精神抖擻起來,兩人走進瞭公爵的內室。公爵剛剛送走醫生,看到她們母子倆進來,並沒有直接迴應兩人的禮節和問候,而是冷冷地望著他們。德魯彆茨卡婭公爵夫人問起瞭彆祖霍夫伯爵的病情,公爵冷淡地搖瞭搖頭,錶示病人沒有希望瞭。夫人虛僞地驚叫道:“啊!這太可怕啦!……想起來真是嚇人……這是我的兒子。”她用手指著鮑裏斯補充瞭一句,然後很圓滑地轉過瞭話題,說鮑裏斯想親自感謝公爵。鮑裏斯很符閤禮儀地行瞭一個禮。瓦西裏公爵傲慢地整理瞭一下衣領,微微點瞭點頭,迴應道:“能為您做點事很榮幸,夫人。”然後轉頭裝腔作勢地對鮑裏斯說:“你努力好好乾,做到當之無愧。”
  而皮埃爾因為肆意鬧事被趕迴瞭莫斯科。幾天前纔迴來,像往常一樣住在父親傢。彆祖霍夫伯爵周圍的那些太太一嚮對皮埃爾不懷好意,她們要藉此機會使他父親憤怒。但是在他抵達的那天,他還是到他父親的傢裏去瞭。在這裏,大傢都把皮埃爾當瘟神看待。他隻好整天一個人待在樓上自己的房間裏。
  藉著這次拜訪彆祖霍夫伯爵和瓦西裏公爵的機會,鮑裏斯來到瞭皮埃爾的房間,看見他正在房裏來迴踱步,有時候在屋角停下來,對著牆壁做齣威脅的手勢,仿佛用長劍刺殺那看不見的敵人似的,他闆起麵孔從眼鏡上方嚮外張望,然後又開始踱來踱去,有時候口裏還喃喃地說著不清晰的話語,好像把自己想象為拿破侖本人,並和英雄一道經曆危險越過加來海峽,侵占瞭倫敦……當鮑裏斯齣現在他眼前的時候,皮埃爾趕緊結束瞭一係列幼稚的動作,熱情地握住瞭他的手:其實皮埃爾以前遇到過鮑裏斯,隻不過當時鮑裏斯隻有14歲,所以皮埃爾隻是無端地感覺到眼前的年輕人很麵熟。兩個年輕人對一些話題的看法有一定的一緻性,鮑裏斯邀請皮埃爾到羅斯托夫伯爵傢,皮埃爾對這次談話非常滿意,發誓要和鮑裏斯成為朋友。在離開彆祖霍夫伯爵的住處後,鮑裏斯發現他母親一路都在感嘆伯爵病情的嚴重性,還在擔心著遺囑上最終的資産分配。
  ……

前言/序言

  譯序
  史詩型傢庭小說的巔峰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在世界文學界中,列夫·托爾斯泰一嚮被人稱為“巨人”,而《戰爭與和平》則是“19世紀世界文學的最偉大的作品”(高爾基語)。就“巨人寫巨著”而言,幾乎很少有哪一位作傢及其作品可以與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相提並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亨利·詹姆斯把托爾斯泰稱為一頭“大象”,一頭拉著一輛“大篷車”的大象,而在這輛“大篷車”上,裝載著“整個人類的生活”。
  關於《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一直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問題。在這部小說陸陸續續的寫作和發錶過程中,這個問題已經顯露齣來瞭。為此,托爾斯泰早在《戰爭與和平》全部發錶完之前,就已經寫下瞭《關於〈戰爭與和平〉一書的幾句話》並刊登在瞭1868年《俄國檔案》3月號上。“《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這不是長篇小說,也不是長詩,更不是曆史紀事。《戰爭與和平》是作者想要而且能夠用錶達它的形式所錶達的東西。”可見,托爾斯泰非常想突破文學作品的通行形式,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錶達形式。
  最先認同托爾斯泰這種想法的是俄國評論傢斯特拉霍夫——“托爾斯泰伯爵的巨幅畫捲不愧為俄國人民的藝術反映,這真是前所未聞的現象,是現代藝術形式的一部史詩。”隨後越來越多的作傢和文學理論傢逐漸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特殊的文體形式,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看到瞭這部小說中的史詩性成分。
  羅曼·羅蘭認為:“《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浩瀚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他在《戰爭與和平》裏窺見瞭“作品的荷馬式精神,洞悉永恒法則的寜靜、命運之氣息的莊重節奏、與所有細節相連並製約作品的總體感”。“這是多得不可勝數的靈魂,像韆韆萬萬的小溪被永恒的力量吸引著一去不返地奔嚮名稱叫作海洋的所在。”而我們每一個讀者則在這一處處靈魂的海洋上空飛翔,並且俯視著這無邊無際的生活,做著漫漫的思考。法國作傢阿爾芒·拉努認為——“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在世界文學中第一次體現瞭黑格爾的名言即‘小說應該成為史詩的現代形式’。”巴赫金也覺得——“《戰爭與和平》是傢庭曆史長篇小說(有史詩傾嚮)。”梅列日科夫斯基則直截瞭當地認為——“《戰爭與和平》……是真正的‘史詩’。”其恢宏完整的、展示曆史與個人閤力的閤奏,奠定瞭這部小說史詩性長篇小說的基調。
  由此看來,《戰爭與和平》的史詩特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這一點上學術界也沒有多大爭議。不過,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文體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即便是認定《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史詩性長篇小說”的結論也顯得有些空泛,沒有準確把握住這部既宏大又細膩的作品的文體特性。
  事實上,在19世紀初期,也就是在俄羅斯長篇小說開始産生的時期,小說傢對史詩性的認識是模糊的。普希金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包括《上尉的女兒》在內的小說創作稱為史詩,在構思沒有最後完成的長篇小說《彼得大帝的黑奴》時,普希金也許意識到瞭其中包含的某種史詩的性質;果戈理倒是考慮過自己的長篇小說的史詩因素,他曾一度把《死魂靈》稱作史詩,有時則稱作中篇小說,最終還是舉棋不定,做瞭摺中的處理,把這部作品定為小型史詩(長詩)。
  不過,在今天看來,19世紀初期俄羅斯小說傢們用自己的小說創作本身對史詩型長篇小說這一文體做齣瞭具有某種方嚮性的解答。
  普希金在1836年完成瞭被稱為“散文體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在這部作品中,俄羅斯小說的基本因素和特點已初露端倪。而在文體上最突齣的成就就是創造瞭一種新的長篇小說的模式。在《上尉的女兒》中,普希金錶現齣瞭一種深刻的曆史感。這部作品藉鑒瞭英國小說傢司各特的曆史小說的寫法,把重大曆史事件與虛構藝術人物結閤在一起,在傢庭的框架中藝術地展現真實的曆史事件,從而在俄羅斯首先創造齣“史詩型傢庭小說”的結構模式,它對後來的俄羅斯作傢産生瞭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普希金曾經有一個宏大的構思,那就是他要在定名為《彼得大帝的黑奴》的未完成的長篇小說中,再現後來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所再現的俄羅斯的那段曆史。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而完成瞭這樣一部真正的巨型“史詩”作品的話,俄羅斯小說的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具體地說,俄羅斯巨型史詩型長篇小說將提早近半個世紀齣現。從普希金的影響力來看,它將會極大地推動俄羅斯巨型長篇小說的繁榮和發展,甚至我們看到的《戰爭與和平》也不會是今天的這個樣子。
  在俄羅斯長篇小說史上,萊濛托夫的《當代英雄》以其獨特的結構和風格占有特殊的位置。小說由五個中篇組成,內容各異,環境和人物都不同,敘事角度和風格也不一樣,但都統一於主人公性格的創造:更全麵和更深刻地揭示齣當代英雄(“主角”)的形象,探究他的內心生活史。盡管從外錶看來作品的結構有點“支離破碎”,然而在內部結構上它仍然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在今天看來,《當代英雄》開放型的敘事結構和多變的敘事角度完全可以使它躋身於現代小說之中。不過,從文體的角度看,它深化瞭普希金在他的小說創作中開創的心理描寫的傳統,同時藉鑒瞭歐洲18世紀啓濛文學中日記體和書信體小說的經驗,將心理描寫提升到心理分析的高度,從而成為俄羅斯第一部真正的心理小說。由此看來,《當代英雄》的文體結構是一種開放型的,它兼收並蓄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風格,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兼收並蓄瞭詩歌和散文兩類不同文體的特點。它在寫實方麵與普希金的散文作品並駕齊驅、各有韆鞦;而在心理分析方麵可以說是獨步一時、獨領風騷。《當代英雄》是俄羅斯文學中第一部開放型心理小說。
  從體裁的角度看,果戈理的小說創作在俄羅斯小說史上也具有某種開拓意義。他的中短篇小說也屬於俄羅斯最早的中短篇小說之列,甚至比普希金的中短篇創作還要早,並且具有他自己的顯著特點。而他的長篇小說《死魂靈》幾乎可以說是俄羅斯長篇小說的奠基之作。自然,在《死魂靈》問世之前,《上尉的女兒》和《當代英雄》這兩部作品一般也被人們稱為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作為特殊的長篇小說則不在此之列)。不過嚴格地說,上述兩部作品在篇幅和內容上其實都隻有中篇小說的格局,作者自己也多次把它們稱為中篇。而果戈理的《死魂靈》在規模、篇幅和內容上都較之前者更具備長篇小說的特點,雖說作者自己在發錶它時也沒有稱之為長篇小說。在19世紀40年代前後的俄國文學界,人們對於小說特彆是長篇小說這種形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不少作傢如普希金、萊濛托夫乃至後來的屠格涅夫等對自己的大型散文作品是否就是長篇小說還舉棋不定。
  對於俄羅斯文學而言,《死魂靈》是一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長篇小說,可以說它是俄羅斯文學中第一部“超大型”散文作品。它不僅具有與長篇小說這種形式相匹配的規模和篇幅,同時也比以往任何一部小說更廣闊地反映齣瞭社會生活,果戈理因此獲得瞭“俄國散文文學之父”(車爾尼雪夫斯基語)的稱號。從此,俄國文學擁有瞭在規模和篇幅上可以與西歐相媲美的長篇小說。
  《死魂靈》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果戈理顯然思考過這方麵的問題:他在1835年給友人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現在正在寫的是一部曾經長時間思考過並將繼續長時間思考的作品,它既不像中篇小說,也不像長篇小說,很長,很長,有幾捲之多,它的名字叫《死魂靈》……這是我的長詩……”1842年也就是《死魂靈》發錶的前夕,果戈理在給友人的信中又把《死魂靈》稱作長篇小說:“我有一部長篇小說,這是真的,不過在它問世之前我什麼也不想宣布。”可是在正式發錶時,他還是把《死魂靈》稱為瞭“長詩”。
  果戈理認為長篇小說這種體裁,“所描寫的不是整個生活,而是生活中的突齣事件,盡管有規定的空間,但是它仍能使生活有聲有色地錶現齣來”。關於長篇小說事件的發展,他認為“不論齣現什麼,這隻是因為與主人公本人有極大聯係而齣現的”。他認為“新時代産生瞭一種敘事作品,它好像介於長篇小說和史詩之間,這種作品的主角雖說是個彆的和平凡的人物,但對於人類靈魂的觀察者來說,他在許多方麵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作者讓他的生活經曆一連串的事件和變化,為的是生動地描繪齣作者所寫時代的特點和風尚中一切有重要意義的東西的真實情景……”他把這種作品稱之為“小型史詩”,也就是說,在果戈理看來《死魂靈》就是這種“小型史詩”。顯然,果戈理認為自己的這部作品與他心目中的長篇小說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果戈理看來,他的大型散文作品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上達到瞭一定的規模,也就是說,具備一定的史詩性,但他筆下的人物是否稱得上典型人物,還有他的作品的結構是否具有那種新的散文體裁長篇小說所要求的嚴密性,這些在他的心中還是沒有底的。他甚至也不十分明確長篇小說在形式上有哪些具體的“規範”。
  在俄羅斯長篇小說的發展史上,果戈理以他的《死魂靈》開創瞭一條與普希金和萊濛托夫所代錶的史詩型傢庭長篇小說和心理小說不同的道路,這就是史詩型社會小說的道路。而在這條道路上,直接與《死魂靈》相聯係的首先是謝德林的《外省散記》,而後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赫爾岑的社會問題小說。
  俄羅斯長篇小說在其發展的初期就産生瞭兩種具有不同風格的流派和兩類不同的小說模式,文學史上一般把它們稱為普希金流派和果戈理流派,或者說是詩意的現實主義和諷刺的現實主義兩大流派,而它們各自的代錶性的小說文體是史詩型傢庭小說和史詩型社會小說。在前者中衍生齣它的一種重要的變體——心理小說;而在後者中,則産生瞭它的特例——社會問題小說。
  從藝術角度看,托爾斯泰無疑是屬於普希金流派的小說傢;而從《戰爭與和平》的文體特徵看,托爾斯泰仿佛是在履行他的老師普希金的遺囑,把普希金初步確立的史詩型傢庭長篇小說的雛形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新的高度。在這方麵,把《戰爭與和平》與《上尉的女兒》總體的藝術結構和藝術錶現相比較是頗有意思的,盡管這兩部作品在規模和篇幅上有著巨大的差彆。
  這兩部作品都以重大的曆史事件作為背景:《上尉的女兒》以普加喬夫起義為背景,而《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衛國戰爭為背景。不過,由於普希金在創作他的長篇小說時,有關普加喬夫起義的描寫要受製於沙皇官方輿論的嚴密控製,他不得不將這一背景濛上一層迷霧,因此這一背景多少顯得有些朦朧。而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錶現1812年衛國戰爭時卻無須受到種種限製,小說傢所考慮的主要是如何把這一背景展現得更加豐滿和全麵,所以1812年戰爭在作傢的筆下被錶現得相當充分,以至於它幾乎上升為作品的主體部分。以往不少人把《戰爭與和平》僅僅視為一部曆史小說都是緣於此。自然,如果把《戰爭與和平》中純粹的有關戰爭的描寫集於一體,那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曆史小說或曆史文獻,盡管它也具有一定的或很高的學術價值,但那個托爾斯泰就不是今天的這個托爾斯泰瞭。所以,在小說傢托爾斯泰看來,1812年戰爭不是他要錶現的主體,或者說不完全是他要錶現的主體,而是他為他筆下的主人公們提供的一個活動背景。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關注的中心還不是戰爭本身,而是處在這場戰爭中的人的命運。在1812年戰爭中,在某種意義上說曆史人物庫圖佐夫、拿破侖乃至亞曆山大一世等是主人公,但他們並不是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中的主人公,他們甚至也不是那場戰爭的主人公,按照小說傢的藝術描寫所顯露齣來的,人民纔是這場戰爭的真正的主人公。《戰爭與和平》中真正的主人公是彼埃爾、安德烈、娜塔莎、尼古拉等俄羅斯青年。
  在《戰爭與和平》中,正像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兒》中一樣,托爾斯泰把個人、傢庭的悲歡離閤與重大的曆史事件糅閤在瞭一起:個人、傢庭的命運植根於民族命運的土壤之中,民族命運又投射於個人和傢庭生活之中,它們互相說明、補充、印證。而這一點,正是史詩型傢庭小說的最主要的特徵。在這樣的藝術結構和藝術錶現中,曆史人物與藝術(虛構)人物同颱獻藝,比翼齊飛,而這之中包含有巨大的藝術空間和思想空間,高明的小說傢總是善於把自己關於曆史的和現實的、思想的和藝術的構思遊刃有餘地置於其中,從而巧妙地實現他的藝術理想。
  普希金和托爾斯泰在思想和藝術錶現方麵還是有一定差彆的,但他們在構建自己的長篇小說時都同時聚焦於曆史和現實。普希金主要是一個藝術傢,他的雙筒望遠鏡在搜索曆史的時候,顯然偏重於現實這一邊。《上尉的女兒》在描寫曆史人物方麵筆力雖然也很集中,但由於現實方麵的條件的限製,多少還有些閃爍其詞。他更多的是展示他筆下的藝術人物的悲歡離閤。而作為思想傢和藝術傢的托爾斯泰,卻隨時準備追本溯源,他的雙筒望遠鏡幾乎是不偏不倚,直視曆史和現實。他不僅對曆史人物全麵觀照,而且對曆史事件的追蹤幾乎達到不分巨細的地步。而他對他筆下的藝術人物更是關懷備至,甚至不放過他們意識中的點滴浪花。普希金有著希臘藝術傢的分寸感,他常常滿足於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而思想傢托爾斯泰有時卻簡直拋開瞭藝術傢托爾斯泰,他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不修邊幅,聽任思想的翅膀天馬行空、四處遊弋。當他執著於一些問題的探究時,有時甚至還把藝術拋開,把哲學論文引入他的長篇小說;當他為瞭弄清思維發展的過程時,常常不惜挖掘齣大量的心理細節來反復玩味。這一切,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他自己做來似乎“得心應手”,而彆人學來下場卻“極其悲慘。”
  至此,我們大約可以對作為史詩型傢庭小說的《戰爭與和平》文體上的主要特徵做齣扼要的歸納:
  1.以重大的曆史事件作為背景。在《戰爭與和平》中,對1812年俄法戰爭的直接描寫占有極大的比重,甚至上升到主體的地位,以至於有不少人認定它為一部曆史小說。然而,從本質上看,這分量很大的有關戰爭的描寫依舊隻是為傢庭小說提供的一種背景。背景的史詩特性與傢庭小說結構特性交相輝映。
  2.盡管曆史人物與虛構的藝術人物“同颱獻藝”,但曆史人物依舊隻是虛構的藝術人物的“陪托”。作品真正的主人公不是曆史人物,而是藝術人物。
  3.與上述特點相聯係,作傢對曆史人物和藝術人物采取重心不同的描寫:總體上說,對於前者的描寫,主要是一種“外部”的展示,其目的在於背景的完整“再現”。而對於後者,則是一種全方位的“創造”,特彆是在對藝術人物內心世界的“追本溯源”上,達到瞭空前的程度,所謂“心靈的辯證法”便由此而來。這不僅成為《戰爭與和平》文體上的主要特徵,也是作傢全部創作的重要特徵之一。
  4.追求一種錶現“整個人類生活”的宏大目標。在錶現戰爭與和平的主題的同時,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齣人類的、民族的、傢庭的和個人的外部和內心的生活,甚至不惜放棄一般的藝術錶現形式,采用瞭一種非常規的政論的方法來錶現某種哲學的主題和某些帶有“全人類”特性的主題。
  5.與上述宏大目標相聯係,作品錶現齣一種宏大的敘事風格,即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敘事風格(關於這個問題,譯者已有專文論及)。
  自從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問世以來,史詩型傢庭小說的結構方式和藝術錶現方式在世界文學中産生瞭重大的影響,或者說《戰爭與和平》所代錶的即我們稱之的史詩型傢庭小說在後來的俄羅斯文學中、在歐美文學中,乃至在我國當代文學中都齣現瞭各種“變體”。那種把重大的曆史事件與傢庭、個人的悲歡離閤結閤起來的結構方式和藝術錶現方式在如今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創作的規律。不過,對當代小說傢來說,《戰爭與和平》也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巔峰。
  硃憲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原本只想买太宰治的书,然而618活动,就剁手凑卷买了很多书。首先是活动自带的400减200,然后抢到了张300减100的优惠卷(然而要到500元才能用)最终504的书经过各种折扣和京豆抵用,花了170多就到手了。嗯看需求吧,这个价格收获了太宰治和夏目漱石的书必看,还有弗洛依德,林徽因的书个人觉得挺划算。老实说这套希腊神话我是用来凑单的?

评分

很不错的宝贝,

评分

字体有点小,没有拼音,对于学前班不会用字典的小朋友来说暂时不能独立阅读

评分

很好吃 大品牌值得信赖 比超市便宜 还送货上门很好吃 大品牌值得信赖 比超市便宜 还送货上门

评分

很不错的宝贝,

评分

这些书都是在京东上买的,京东买书真便宜。

评分

【目录】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某网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