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全景展現大航海時代初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宏大背景。16、17世紀是中國和歐洲分道而馳的關鍵時期:歐洲開始進入大航海的時代,經濟全球化也慢慢露齣端倪,中國則處在明代後期,背負著巨大的帝國遺産,對周遭的變化渾然不覺。利瑪竇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中,尋找溝通和調試中西文化的道路。
2、利瑪竇的心靈史。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代錶人物,他已經成為一個標誌性的符號。在本書中,作者則利用書信、檔案、著作,描摹齣一個有血有肉、鮮活飽滿的利瑪竇,尤其錶現齣他身處陌生的文化環境中時,對傢鄉師友的想念,並依靠對信仰的堅持,從現實的睏惑中突圍。
3、曆史寫作的傑齣典範。很少有學者能將學術研究和寫作技巧結閤起來,更不用說像史景遷運用得如此巧妙。史景遷用八個記憶碎片串聯起利瑪竇的一生,並描繪齣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完整圖景,這種強大的聯想、構思、寫作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海報:
內容簡介
在大航海時代剛剛開啓的時候,利瑪竇試圖用記憶術打開中國的大門,改變這個陌生的文化。中國人跟隨他穿過大廳,欣賞圖畫,步入記憶宮殿的深處,走嚮十字架這個符號所代錶的神學象徵。
利瑪竇有八個記憶碎片奇跡般留傳至今,四個漢字和四幅聖經故事畫,正是通過這些偶然的遺存,史景遷巧妙地搭建起瞭兩個偉大文明相互交匯的完整圖景,我們也得以進入利瑪竇營造的記憶宮殿,看他在未知的世界裏,時而堅定,時而茫然。
作者簡介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1936年齣生於英國,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近現代史專傢,1965—2008年在美國耶魯大學曆史係任教。著作極豐,主要有《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改變中國》、《曹寅與康熙》、《康熙》、《天安門》、《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王氏之死》、《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鬍若望的疑問》。
中國人跟隨他穿過大廳,欣賞圖畫,步入記憶宮殿的深處,走嚮十字架這個符號所代錶的神學象徵。
精彩書評
★描寫一個時代的著作大多局限在全球一隅,而史景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視野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成就瞭這本獨具創造性、引人入勝的世界史研究著作。史景遷擺脫瞭利瑪竇生平的編年限製,在十六世紀晚期的世界圖景中穿梭自如。看似毫不相乾的事件和史實在他筆下連綴匯集,讓我們對利瑪竇有瞭更新的認識;眾多細節彆具深意,也使得本書成為認識明代、耶穌會和歐洲在亞洲擴張的必讀書。
——蔔正民 目錄
001 第一章 建造宮殿
033 第二章 第一個記憶形象:武士
079 第三章 第一幅圖像:波濤中的使徒
127 第四章 第二個記憶形象:迴迴
175 第五章 第二幅圖像:赴以馬忤斯之途
219 第六章 第三個記憶形象:利益與收獲
271 第七章 第三圖像:所多瑪之人
311 第八章 第四個記憶形象:第四幅圖像
357 第九章 宮門之內
361 參考文獻
379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利瑪竇的超強記憶力讓中國人吃驚不已
“有一天,我接受瞭一群秀纔的邀請,參加他們的聚會。席間發生的事情讓我在他們也在這城裏所有其他士人的心中獲得瞭很大聲望。事情是這樣的,在此之前,我已經為許多漢字創製瞭一套記憶定位體係,因為和這些文士的關係不錯,我盼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嚮他們錶明我懂漢語。我心裏明白,這對於展現上帝的榮耀,對於推動我們的事業都極為重要。因此,我告訴他們,隨意在一張紙上以任何方式寫下大量漢字,不需按照什麼順序,我隻要看過一遍,就能按照他們所寫的方式和順序把這些漢字牢記於心。他們照此做瞭,鬍亂寫下瞭許多漢字,我讀瞭一遍之後,就按順序一字不差地背誦瞭齣來。這些秀纔見此都大為吃驚,仿佛是不可想象的大事。為瞭使他們更為驚奇,我又憑記憶把這些字從後嚮前按序倒背瞭一遍,這讓他們愈發驚異萬分。當下,他們就開始懇求我,要我傳授這種記憶力背後神奇的法則。由此我的聲名立刻開始在當地士人圈子裏傳播開來,其速度之快,讓我根本無法記清有多少城裏的秀纔和要人前來登門拜訪。他們問我,是否願意教授這門學問,並收他們為徒,他們會以老師之禮待我,並付給我如老師一般的報酬。
“我迴答他們,我不會以教授學說換取錢財,現在,我還沒有完全在城裏安定下來,身邊沒有朋友,也沒有用來教書的屋子,整日忙於應付這各色社交來訪—其實我就是沒法答應。不過,當我真正安定下來並有瞭房子,我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說真的,這種記憶定位體係的發明就像是為中國文字量身定做的,因為漢語裏每個字都是錶意的形象,因而特彆有效。”
利瑪竇記憶術的來源
對利瑪竇自己,建造記憶宮殿並沒有什麼奇怪或者特彆睏難的地方。這套方法伴隨著他成長,並和許多彆的技巧一道,把他研習的各種學問都熔鑄於記憶之中。而且,這些技能是他在羅馬耶穌會學院所學的修辭和倫理課程的基本內容。利瑪竇學到的這套記憶宮殿理論,或許來自學者蘇亞雷茲(Cypriano Soarez),後者編寫的關於修辭和語法基本知識的教科書《修辭學藝》(De Arte Rhetorica),在1570年代是耶穌會學生們的必讀書。蘇亞雷茲在書裏不但教給讀者古典語法和句法結構等基本知識,給齣瞭比喻、隱喻、轉喻、擬聲、進一步轉喻、諷喻、反諷和誇張等修辭法的例證,還介紹瞭西摩尼得斯的定位記憶的技巧,並將其稱為“雄辯術的寶庫”(thesaurus eloquentiae)。蘇亞雷茲指明瞭這套記憶法是如何將事物和詞匯都按次序定位,因此以其來記憶術語便可達到無窮的進境。學生們應嘗試著創造齣各式各樣的生動形象,並為它們設想齣各自的場所——其中富麗的宮殿和宏偉的教堂堪稱最佳。
利瑪竇時代的航海
在利瑪竇的時代,齣於傳統以及航海的經驗,到印度或是遠東的旅行都要遵循某套固定的程序。教皇曾於1494年在托爾德西裏亞斯(Tordesillas)裁決,將世界分成兩片大區,每片都由一個天主教海上強國把持,利瑪竇的時代仍是如此。那些嚮西旅行,前往拉丁美洲、太平洋甚至菲律賓的人必須搭乘西班牙的船隻;而嚮東到印度、摩鹿加香料群島、澳門或日本的人,則要搭乘葡萄牙的船隻(當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海上力量纔剛可以和這兩傢壟斷者競爭,遠未達到打破這種壟斷的地步)。如果要在遠航時獲得最佳的風嚮,前往果阿的船隻應設法在3月從裏斯本齣發(當然在復活節前齣發都還算是安全的),一直南下到達非洲西海岸,接著轉嚮西南,經過巴西海岸;當到達南緯30度時摺嚮東,經過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Tristan da Cunha)和好望角,然後藉助西南季風之力就能在9月到達果阿。如果他們希望在一年內迴到歐洲的話,旅行者就必須在聖誕節前離開果阿,抓住東北季風的時機,大概在次年5月的時候繞過好望角。
旅行中在任何港口都會有長時間的耽擱,因為每段航程的開始都要等待適當的時機,齣航日期實際上是由季風或者盛行的信風來決定的。當時最好的一些船,比如尾部極高的葡萄牙大船——它們常被叫做“卡雷剋”(carrack)——最大的能有兩韆噸重,裝備二十八門大炮,但這些船大多隻有四百噸重,二十門左右大炮,需要一百二十名船員。“卡雷剋”通常是在科欽和果阿的船廠裏用印度柚木建造的,這主要是由於16世紀晚期南歐地區造船用的木材嚴重短缺。然而,自16世紀早期的探險時代以來,除瞭船體尺寸變大之外,造船技術本身並沒有什麼進步,而且大型“卡雷剋”的適航性反而比它相對小巧的前輩們要差。科學和航海技術還沒有緊密聯係起來,哥白尼的天體學說開闢瞭新世界,卻還沒有給航海活動帶來任何益處。海上的計時很不準確,羅盤的指示也常常齣錯。緯度的測量此時已經相當精確,但經度測量就差得多瞭,有時隻比純粹猜測好那麼一點。盡管有些意誌堅韌的商人,比如意大利人卡萊蒂(Francesco Carletti)能夠憑藉自己的經驗,夢想在16世紀末打開全球貿易的航路,使商人們在兩年或更短的時間裏就能環繞地球,但卡萊蒂本人足足花瞭八年的時間(1594—1602)纔完成瞭從塞維利亞齣發,經由墨西哥、長崎,最終到達荷蘭澤蘭(Zeeland)的航行。航程耗時如此之長,不過當時倒很少有人會錶示驚訝。
利瑪竇跟父親的通信
在華耶穌會士對海上的危險都十分清楚,因此他們寫信到歐洲時往往一信兩發:一封交至由馬尼拉齣發,經墨西哥迴歐洲的西班牙大帆船,另一封則交給從澳門齣發,經過果阿的葡萄牙“卡雷剋”。利瑪竇的上級範禮安有一次由澳門寄信迴羅馬,足足花瞭十七年,他可能會十分震驚。利瑪竇本人從發齣信至收到迴信平均要六七年,他對此習以為常。1594年,當他從韶州寫信給一位友人時,利瑪竇意識到,如此漫長的通信時間不僅會使發信時的情況早已時過境遷,“而且收信的人也可能早已到瞭另一個世界,我時常會想到,我寫瞭這麼多關於此處生活的長信,但收信人說不定已經去世,每念及此,我便喪失瞭繼續寫作的力量和心情”。但此中最令人心碎的例子,莫過於利瑪竇和他父親的通信。他的父親吉奧瓦尼·巴蒂斯塔·利奇(Giovanni Battista Ricci)是馬切拉塔當地一位富有的藥師。1593年,利瑪竇在寫給他父親的信裏說:“要不是通信如此麻煩,讓我知道傢裏的近況,以及你們都健在安好的消息,我會是多麼的快樂!”此時他已經五年沒有得到雙親的消息瞭,上次他們給利瑪竇發信還是五年前他離開裏斯本的時候。三年之後,利瑪竇從一位意大利密友處獲知,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他為此莊重地做瞭多次彌撒以示紀念。但在1605年,他終於得知,他的父親尚健在人世,激動之下,他又寫瞭信迴去,這是他畢生所寫傢書中,唯一一封充滿溫情的(至少是我們能看到的唯一一封)。在信裏他簡述瞭自己在中國傳教事業的主要成就,並以此結尾:“我不知道這封信到達你那裏時,你會在世間還是在天堂,但無論如何我都要為你寫下這些話。”然而,當這封信到達馬切拉塔時,吉奧瓦尼·巴蒂斯塔已經過世;同樣,當報告他父親死訊的迴信——這次消息確鑿——抵達北京的時候,利瑪竇也已經撒手人寰。
……
前言/序言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