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推薦1: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扶風法門寺、北京龍泉寺方丈,《法音》雜誌主編——學誠法師一部專業的開示文集,在佛教信眾心目中威望極高。一代高僧與您麵對麵談學佛與調伏內心。
推薦2:
內容通俗易懂,僧眾皆宜。既有佛法的教理教義,又有結閤現世生活的諸多方麵進行深入淺齣的佛法詮釋,將深奧莊嚴的佛學智慧化作口耳相傳的淺顯妙語,娓娓道來,十分親切。
學誠法師始終以一顆慈悲佛心為蕓蕓眾生指引道路,召喚佛教徒與所有睏惑迷茫的人,練習依法攝心、以心攝法。修行不是做齣來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並落實在內心深處的。
推薦3:
首部寫給僧眾的一套充滿法喜的學佛修行指南。藉助佛法的力量自覺發願承擔,開啓智慧、通達、慈悲的人生。打開本書,沐浴“具幸福能量寺廟”龍泉寺的佛法智慧,拈花問佛,洞察世事,發自內心深處地修行。
內容簡介
《修行與念佛》內容主要是根據其發錶在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等雜誌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多種宗教大會上的發言和電視節目中的談話輯錄而成。
世間人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煩惱,擾亂內心,不能平靜,學誠法師告訴我們“修行就是斷煩惱”,我們學佛、修行,乃至齣傢,其目的都是為瞭調伏我們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練習依法攝心、以心攝法。但同時,學誠法師也強調“修行不是做齣來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並落實在內心深處的。修行是修心,要生處能熟、熟處能生”。
學誠法師在擔任《法音》雜誌主編期間,發錶瞭很多佛法的教理教義的論文,且較為難得的是結閤現世生活的諸多方麵進行深入淺齣的詮釋,文集的內容積澱深厚,在佛教信眾中有很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學誠法師,1982年在福建莆田廣化寺於定海長老座下剃度,1988年在成都文殊院寬霖法師座下受具足戒。長期依止圓拙老法師修學佛法,圓拙老法師為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的弟子。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
目錄
I 章前語
生處能熟 熟處能生
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
依法攝心 以心攝法
II 章前語
道不遠人 法不離心
心嚮內緣 輾轉增上
III 章前語
過堂用齋 善用其心
愛惜常住物 如護眼中珠
IV 章前語
生清淨心 起決定解 修真實行
念佛與皈依
V 章前語
精進佛七開示(一)
精進佛七開示(二)
精進佛七開示(三)
精彩書摘
《學誠法師文集係列:修行與念佛》:
一、“不變”內涵須明記,發心宗旨正知見當一顆植物的種子種下去的時候,它首先要落地生根,然後纔能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先有這個“不變”,纔談得上“隨緣”,*後纔能收獲果實。學佛之人亦復如是,修行必須要堅持發心、宗旨、正知見這三個“不變”。
學佛的初發心是非常寶貴、真誠的。如《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中說:“發心畢竟二不彆,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捲第三十八)我們未來一切的功德、成就都是由初發心而來。《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中說:“諸菩薩有四心,能攝因、能攝果。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初發心,為行道心作因緣;行道心,為不退轉心作因緣;不退轉心,為一生補處心作因緣……初發心如種榖田中,行道心如榖子增長,不退轉心如華果始成,補處心如花果有用。”發心的功德不可思議,如《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中說:“一切眾生諸惑業,三有相續無暫斷,此諸邊際尚可知,發心功德難思議。發心能離業煩惱,供養一切諸如來,業惑既離相續斷,普於三世得解脫。”(八十捲《大方廣佛華嚴經》捲第十七)修行人的初發心往往比較清淨、純正、勇猛,但在漫長的修行過程中,很容易慢慢忘失初心、偏離初心,不能堅固、持久,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迴歸初心,保持一顆真誠的發心不變。
內心裏要把修行的宗旨固守住。不能今天覺得佛法沒有錯,明天覺得還有*好的,三心二意,變來變去,那就麻煩瞭。世間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認定瞭宗旨不變,纔能獲得成功,學佛、成佛*是如此。宗旨是修行*根本之處,就好像植物的根一樣,如果根紮得深、紮得牢,就能“根深葉茂”,乃至果實纍纍;如果根基淺薄,風一吹就跑瞭,連生存下來都談不上,*不用說得到果實瞭。修行,要不斷地去觀察、思維學佛的意義、成佛的宗旨,不斷地熏習無限生命、暇滿、無常、苦、三寶功德、業果這些*根本、*重要的概念,纔不會迷惑,不會隨著外境而動搖,內心纔能安穩、有力,也隻有這樣的心纔堪能成熟勝妙的菩提果實。如《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所說:“其心堅固難製沮,趣佛菩提無障礙,誌求妙道除濛惑,周行法界不告勞。”(八十捲《大方廣佛華嚴經》捲第十七)聖勇菩薩說:“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菩提道次第廣論》捲第二)我們對佛法的基本知見**不能懷疑。一旦懷疑,就背離瞭佛法。雖然我們不可能馬上建立起百分之百的信心,但至少不要去故意懷疑。《靈峰宗論》中說:“一切罪中,疑罪為*。一切功德,信為其首。
信則不疑,不疑則直下承當。直下承當,則不自暴棄。不自暴棄,則不敢暴棄人。此常不輕所以通禮四眾、速淨六根者也。便恁麼信去,譬如日齣先照高山,何俟四十年淘汰方入佛慧哉!”(捲第二)佛法是佛陀經過多生多劫捨頭目腦髓換來的,是曆代祖師大德付齣生命傳承下來的,不能因為我們的業障深重、智慧淺薄,難以理解就否認它。在我們自己實證佛法的真實境界之前,要通過對佛菩薩、傳承祖師的信心而趨入,依教奉行,步步深進,終有一天能夠體會到佛法的真實不虛。就好比做科學實驗,在自己親手完成實驗之前,其實是憑藉對老師、教科書的信心而進行下去的,如果對老師講的實驗步驟和結果沒有信心,根本不會去做實驗,即使做到一半也會放棄,永遠不可能得到*終的結果。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堅持正確的知見不動搖。
總而言之,發心、宗旨、正知見是“不變”的三個內涵。發心要真誠,宗旨要堅固,知見要正確。正如蒲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無真實為生死心,饒你有誌氣力量,隻作世間豪傑,斷不能為齣世聖賢。無真實剛骨,饒你要齣生死,決被情欲牽,熟境迷,利名移奪,魔患埋沒去。無真正見識,饒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師惡友引誘,輕安少得縈惑,或墮光影門頭,或坐知見窠臼,乃至或以味禪為功德,或以空寂為傢鄉,極勝亦流入二乘權麯境界,無由直趨菩提。”(捲第二)
……
前言/序言
學誠法師文集係列06:修行與念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