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全書百餘幅作品全部為黑白膠片拍攝,包括攝影傢大量近年來從未發布過的作品,所有圖片皆為誠意之作,誠意之選。
全書每一張圖片,都經過攝影傢嚴明本人的親自挑選;每一個頁麵印刷的深淺明暗,都是作者親自在印廠的機器旁過目確認的。
本書采用精良的印製,全體人員傾注瞭大量心血。內文用紙采用印畫冊好的紙張,印刷采用專黑+專灰+過油的工藝,誠意定價,是一本你不可錯過的圖文書。
本書文字一如《我愛這哭不齣來的浪漫》,透著這世上少見的真誠,攝影與人生,諸多經驗和感喟,與你靜靜分享。
關於這本《大國誌》,他說:
我們的曆史文化和生存環境,是我的作品關注的核心。
經濟發展的熱潮背後,傳統的人文環境早已顯現瞭孤寂、落寞的狀態,並且越來越不能被人們在意和重視。實利主義碾壓過的地方,寸草難生。這些“中式”景象的遺存,顯示瞭我們文化基因的流逝,而那曾是我們生存的精神依據。
過去已經遠去,未來還看不清晰。
一個原先富有人文環境資源的大國,或許在未來會變成瞭失去精神根基的小國。
黑白寒暑之間,我真的動用瞭靈魂;天真地用詩意去敵抗實用,卻付齣瞭較高的成本。一直堅信自己搜尋到瞭愛它的證據,視為珍寶。編織起來之後,卻發現它更像是一首挽歌。
有此執念,不虛此行。因為,再沒有比愛更遠的去處。
在這個變與不變的故事中,我想傳遞一種安慰,給也在流逝的你。
給每一個大國小民。
內容簡介
《大國誌(圖文書)》是攝影傢嚴明繼《我愛這哭不齣來的浪漫》之後的第二部隨筆;同時,這又是一本製作極為精美的攝影作品集。全書以數萬字的誠摯文字,追溯瞭作者從事攝影藝術的源頭,追溯瞭童年記憶,點明瞭攝影的關鍵和要義,同時對大國上下古典浪漫的消逝和文明的流失發齣無限感慨。在書中,他不但交代來路,並且很願意將尋路問道所得到的,展示給在這條路上孜孜以求的年輕人。書中,嚴明提齣瞭“決定性氣氛”的攝影理念,引申瞭布列鬆“決定性瞬間”概念,把攝影的要義和理論推嚮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說:
“《我愛這哭不齣來的浪漫》裏,我講瞭不少路上的事情和想法,但這一本,我更多地講瞭我的童年。昔日齷齪也並未讓我感覺寒磣羞澀,因為那是源頭。它讓我成瞭怎麼樣的人,它教給我為什麼事心動、關切並且執拗,也導緻我為什麼人而在意、心軟和捨不得。而後這些東西都會跑到我的畫麵上去,越聚越多,成為我精神的後路,成為我的大國。”
“雖然總是跌跌撞撞,盡管常常後知後覺,但我還沒有停止過尋路和問道。我也願意迴答所有人關於路的探問,方言加手勢,這些文字就是我最初的方言,這些圖畫就是我一直舞動的手勢。因為,我的路是因為他人纔得以知曉,是路上的一切給瞭我完整的磊落。”
作者簡介
嚴明,中國著名攝影師。侯登科紀實攝影奬、法國“纔華攝影基金”奬得主。70後,安徽定遠人。大學學的是中文,畢業後曾做過中學老師、搖滾樂手、雜誌編輯、唱片公司企宣、報社記者。2010年辭去公職,現為自由攝影師,生活在廣州。攝影代錶作品為《大國誌》係列,作品由多傢藝術機構及國內外收藏傢收藏。2014年齣版隨筆集《我愛這哭不齣來的浪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他是一位誠實的藝術傢和知識分子。在當下大眾消費文化和商業主義盛行的時代,大多數藝術作品隔靴搔癢,避重就輕,嘩眾取寵。而嚴明則心懷悲憫,直麵蒼生,苦行僧般探尋並記錄著這個時代的真實,念念在定。”
——汪涵
★“看嚴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詩意,他的每張照片都傳遞著這樣的詩意。事實上不是他捕捉到這些詩意,是他創造瞭這些詩意。事實上沒有嚴明的情懷、學養,美術訓練、視覺訓練,以及活生生的情感運動,任何景物齣現在麵前的時候,你都是熟視無睹的。所以它不是記錄,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創造。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照片,在一個廟宇裏麵,沒有頭的塑像,雙手拱抱,一個失去的禮儀,韆言萬語,愁緒非常多,但是涵蓋瞭很多信息。如果你心無詩意,可能就從他麵前走過瞭,你的取景、構圖、色彩、光綫,所有東西不會産生這樣的共鳴。”
——賈樟柯
★“他是我有瞭錢會把他照片買光的人,他是我想成為卻最終沒有成為的人。他嘴笨,但磕磕絆絆齣來的全是詩。”
——納蘭性急
★他的作品充滿詩性,以獨立的個性方式融入紀實攝影的空間,拓寬瞭人文紀實的影像領域。他拍攝的場景好像某一天我們都曾經看到過,但是卻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這種帶著觀念性的紀實文本,充滿瞭不確定性和冷靜的觀察。他是攝影師嚴明。
——Thinkplus2012推薦語
目錄
1再說浪漫
2天下無馬
3離傢的路
4江湖再見
5一直歌唱
6父親的底牌
7減肥
8我的買賣
9桃花記
10決定性氣氛
11怎樣的人生都不算用力過猛
12 跋
精彩書摘
1.決定性氣氛
超越瞬間
好的照片,應該拍齣氣氛。
氣氛是什麼?《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氣氛,一定環境中給人某種強烈感覺的精神錶現或景象。”布列鬆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其實強調瞭關鍵的時機和位置,它無疑想把事態體現得“恰如其時”,抓住情況的高潮;我認為“決定性的氣氛”對一張照片來說要更高級,更至關重要,它是“恰如其氛”。它是意境和情境全在的共同高潮,它在呈現關鍵事態的同時,附加瞭更動人、奪人的感染力。是氣氛將錶達從“看”送至“感”的層麵,將“難得”變成“難忘”。
瞬間是攝影的重大魅力。初迷戀上攝影的人,包括我,都是“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忠實信徒。我們都曾為那些巧妙瞬間尋獵街頭,為之精心預判,為之苦苦蹲守,隻為抓取到被獵者到達正確的位置、齣現最佳神態。本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態度,樂此不疲地做著瞬間收集工作。我們為“抓到”瞭什麼而暗爽或歡呼,一次次成功的“抓捕”已然讓我們優於外行並收獲同行的贊嘆。
後來發覺,巧妙瞬間的照片仍然可能是“死”的照片,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就像我們麵對一個女子,發現她五官部件都長得沒有問題,可總覺得“差點意思”,這點意思是什麼?也會覺得一些照片很好,好在哪裏,就是說不齣來。要素齊集、位置精妙之外,還有一個撬動人心的隱而未露的力量,這股子勁讓人覺得它“神”,耐看。
終於發現,好的照片在信息要素之外,還有一種整體的情緒,它是味道和腔調。這個東西,就叫氣氛,是它在默默完成瞭作品層次的提升。對於那女子來說,差的那點“意思”可能是五官的協調性、靈秀氣,更可能是勾人的性感。極緻的美麗,是沒法說齣具體標準的,所以有“美艷不可方物”這樣的話。拍到瞭、拍巧瞭的照片還不能成為好照片,拍神瞭的照片纔是。堆放在地上的固態的煙花還不叫煙花,還需將它引燃,綻放在空中。照亮人們驚喜的臉,映在人們腦海中的,纔是煙花。
注意並利用氣氛是攝影的必須。跟一部電影相比,攝影師隻提供一幀畫麵,而一部電影往往有幾萬幀畫麵,它可由演員來反復錶演,可剪輯修改,有情節對白輔助,有音樂一直在烘托……與一部兩小時長度電影相比,攝影作品被觀看、領會的過程很短,往往在幾秒之內即告完成,這讓我們緊張和不甘。攝影需要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而這個短時間,長期以來被我們誤認為就是瞬間。我並不是說畫麵內容和瞬間情節不重要,而是“內容”在場之外,還要有氣場,即與內容相輔相成的氣氛。眼前的現實會轉換成影像中包含攝影者情緒的現實,這纔會引領觀者進入現實的深處。比如一張照片拍齣瞭寜靜、拍齣瞭淒清、拍齣瞭緊張,這些都是讓客觀帶瞭“感”,就是氣氛營造的代入感,超越瞭瞬間,超越瞭物之邊界,超凡入聖。
無聊的高清
這些年,影視進入高清時代,我們每天可以看到屏幕上潔無縴塵的清晰人臉。皮膚的汗毛、衣服的綫孔都能數得清楚,視覺好壞仿佛迎來瞭一個清晰度的標準。清晰讓人看瞭帶勁,可讓人覺得帶勁的不完全是清晰。視覺科技的進步痛掃觀影障礙,可是無障礙通道把我們引嚮的可能還是個精神空洞。清晰真切反而暴露瞭很多的假,我想這也給化妝界帶來瞭災難,劇中的古人怎麼看都是嶄新的今人,連乞丐都是豪華版的瞭,這都是高清帶來的新尷尬。
攝影中也有同樣的情況。許多人會鍾情於準確的色彩還原、豐富的層次、更多的細節……至死不渝,完全不顧目的,或許他們追求的那些即是終極目的。他們不知道,這世界的美,不僅是單一的清晰的美,除瞭真真切切,還有隱隱約約,依稀仿佛、亦真亦幻、如煙似霧、鏡花水月,它們都可以是存乎一心的至美。整體的情境被忽略是可惜的,隻剩下“超清晰”、“賊清楚”,卻並沒有說明問題,而對的氣氛給我們傳達的意味是無盡的。
一味追求細節是低級的,不必要的細節和元素應該去除。細節會給“玩攝影”的人緻命吸引,心心念念想去錶現它,甚至去炫耀它。投入瞭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去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小問題,始終避開大問題,真的以為攝影是“看”的藝術,一直徘徊在“看”而不是把傳遞“感”放在首位。眼中有,心中無,就隻能做一個細部視覺奇觀愛好者。真正的藝術傢總在觸摸精神性的東西,藝術是要錶達、傳情的,技術隻是一廂情願,隻有通情纔會達理。
我們看瞭一張照片後誇贊拍得清晰,就像聽瞭彆人朗誦後說他口齒真清楚、誇奬一個跳舞的身材好、錶揚一位寫作者文筆很好,有沒有覺得這些評價荒唐、殘忍?殘忍的是我們擁有瞭基本條件之後事實上什麼都還沒有做。
顧局部不顧整體,講手段不講實效,隻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人在努力中會犯著這樣的錯誤。攝影最終是精神樂趣,不是好勇鬥狠的競技運動。情懷和情感,不是金錢和技巧可以彌補的。炫耀是最虛弱的暴露,甚至讓人疑惑其動機到底是什麼。死鑽細節,始終迷失,找不到門,這算哪門子攝影呢?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羅伯特?卡帕指導報道攝影的一句話讓幾代攝影師一直崇奉。我卻習慣離得遠,發現好情境時的反應卻是“抓起相機就往迴跑”。我不怕把被攝對象拍小,我是想把環境氛圍拍大。中國古代山水畫很智慧地運用瞭“遠”,遠,給人一種感受空間,遠消除瞭形製的局限。讓觀看有瞭視覺延伸,將觀看轉移至想象,將一切推嚮妙境,方寸萬裏。
氣氛很容易被忽略,盡管我們在拍照的時候,通常是被包括環境氣氛在內的情景所感動,於是纔決定拍攝。可是一旦開拍,很容易就一味地逼近去刻畫、錶現,這樣會抓小丟大。道法自然,氣氛是來自大自然的響應,是可用的力氣。近與清晰幫不瞭你的時候,試著跳齣來看看,嚮大自然藉力,經營一種氣象,一個讓彆人更願意停留的夢。
胸中有瞭整體,減法就被提上瞭議事日程。簡單最美,大道至簡。許多人為避免錯誤而把事情變復雜,導緻更多錯誤。就像話多的人容易說的多錯的多一樣,我們會勸誡他“沉默是金”,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簡單是復雜的韆錘百煉。”蘇聯“波波莎”衝鋒槍設計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把事情變得復雜非常簡單,把事情變得簡單非常復雜。”簡約最容易統一,讓觀看者感受集中,要敢於空。空是靈,遠是靈,它起到的效果叫做“勝卻人間無數”。
用直覺做藝術
人類活在這世上,乏味得很,加上對未來的隱憂,故而一直渴望通靈。
通靈自然不易,人類前僕後繼想瞭很多高招也不見實效,到頭來仍舊俗是俗仙是仙。廟堂裏香煙繚繞、燭光搖曳、敲鍾打罄,都是人類想要通靈的努力,但它們最終停留在儀式的層麵上,並未升仙。那麼,在攝影上,在平麵、無聲的世界裏,我們能做什麼呢?創造或把握氣氛,即是為觀者準備的最真誠的儀式。我們當然也不能靠圖片通靈,讓觀看者欲仙欲死,但我們可以通過“靈”達成互通,相知相感。既然我們不得不用沉默說話,我們就要把握最有力的語言。氣氛是瞬間的無聲話語,是對觀看者最後的陳詞。
照片中的氣氛,來自適閤的天氣、光綫、影調等,它可以來自當時的觀察,也可以是相機、鏡頭、相紙提供的風格和調子。它的核心是攝影師瞭解這一切後的臨場把握,做“入眼又入心”的選擇。攝影師看到瞭什麼,取決於內心有什麼與之呼應。這種呼應是眼和心的雙重激蕩,是個瞬間“帶感”的過程。如果確定達不到“帶感”,乾脆就不要拍它。這樣的話,觀察的標準提升瞭,有瞭篩選的能力,被選取的就會都是動人的。形成瞭這種直通,就進入瞭用直覺工作的境界。
當攝影師通過某種途徑與現實建立某種聯係的時候,這種氣氛的傳達纔産生可能。當我們事後分析照片時,受到其中氣氛的感染,也許會分析、劃定齣其風格、流派、技術、文化、時代、器材,反推攝影師拍攝的種種可能,其實這些形而下的解構是無法探尋其真相的。攝影師對氣氛的把握完全是一種形而上的感覺,一種瞬間的觸動。一張看似“精確打擊”的圖片,背後往往有一個“模糊控製”的秘密。靈的畫麵,來自於靈妙的選擇,源自於心有靈犀的人。創作是非常主觀的事情,它並不是多神秘的事情,隻是它不屬於器材攻堅派和技術分析師。
愛因斯坦說過:“直覺,是上帝給我們的神聖禮物,而理性思考是它忠誠的僕人。我們的社會居然把一切榮耀歸於僕人,卻忘瞭禮物的存在。”
“好東西不費勁。”我實在是喜歡這句話。
氣氛的作用是情境暗閤、裏應外閤,給人帶來的是鬆綁,是自由,是解放。我們在攝影中不隻是凝固瞬間,而是通過氣氛把瞬間釋放,把緊張化解,將情境幻化。
終於,我們可以從一切“可預期”的習性中齣來瞭。我們要珍視這種解放,它靈光一點,價值韆金。
如果能像一個孩子一樣,純真而坦率;像個信仰者一樣,行走在朝聖的路上,你應能感到一種上蒼眷顧的榮幸,輕取每次快門的響動的意義。因為那不再是為瞭記錄而搜集,這是一個過程,攝影師隻是這個過程的參與者,跟畫麵中的一切要素一樣是其中某一角色,一個忘我的存在。這時,我們要走的路,跟之前走過的所有路都有關,一點也不會孤單和為難。
隻待塵世迎麵撲來。
安塞爾?亞當斯說得再清楚不過,值得謹記:
“我們不隻是用相機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
2.跋:我們的來路
這些年走江湖,我曾無數次嚮彆人問路。雖然最近這幾年會頻繁地用到搜索和導航,但需要問路的情況還會幾乎每天都有。
我在問路之前通常會盡量先看好被詢問者,判斷他是本地人,且相貌沉穩纔過去問,這樣的人掌握的信息和錶述會相對準確。
“師傅,我問個路啊……”
不難發現,所有的人麵對問路者,隻要他知道,都會本能、迅速地給迷途的人以指示。不管我得到瞭能走多遠的指點,我都認真地嚮他們道謝。沒有人會把路的信息私用,方言加手勢,距離和時間,統統告訴於你。這大概是因為我們都走路,也都會嚮彆人問路。從這點上看,江湖一點都不凶險,布滿關切和體恤。他們不知道這個外鄉人從哪裏來,也不知道他去那個地方乾什麼,但至少都願意幫著他走對下一個拐點。更有好心人會為你焦慮:“前麵在修路呢,地很癩,你可能要走好久……”在我轉身離去之後,後背還會分明感覺到那個路邊的原鄉人擔憂的目送。
沒有隻畫給自己用的地圖,也沒有隻說給彆人聽的道理。我找著路,也一路不停地驗證著一些道理,一次次抵達瞭心中的去處,看到瞭一些人間風景,也一步步豐富瞭自己的版圖。
絕大多數人為瞭留下歡樂的印記而擁有瞭相機,可如果到處都是印記,那反而成瞭沒有標識的人生。繚亂的美麗讓人覺得似乎再不必為抉擇煩惱,仿佛智能手機真的讓我們精明到不必再去問路。拿著相機,可不可以做到某種極緻的錶達,讓生命擁有足可辨彆的依據?一種攝影式的人生最終可以抵達哪裏?其實,越普及的事越有通用的道理,越共通的道理也越簡單。寫字的、畫畫的、跑步的、唱歌跳舞的……都會覺得他們的行當裏有哲學。這是真的,攝影也是。
行走無關路程,是路途;拍攝不是運氣,是因果。
所有的去處,都跟來路有關。
上一本書裏,我講瞭不少路上的事情和想法,但這一本,我更多地講瞭我的童年。昔日齷齪也並未讓我感覺寒磣羞澀,因為那是源頭。它讓我成瞭怎麼樣的人,它教給我為什麼事心動、關切並且執拗,也導緻我為什麼人而在意、心軟和捨不得。而後這些東西都會跑到我的畫麵上去,越聚越多,成為我精神的後路,成為我的大國。
拍照就是拍自己。用拍攝看世界的人,即是在找著自己。還要到新的地方去,還在為它用上所有的力氣。攝影因簡單而高級,因誠實而足可信賴。我之所以願意來述說這個因果,也是覺得它或許可以作為記號,留給即將路過這裏的人們。
連日來,我被網上的一段小視頻狠狠地攪擾瞭內心,隔不瞭一兩日就會去點開再看一次……
一個差不多快中年的男人在街上跳霹靂舞,路人在圍觀,其中有不少小朋友。原來,他是一個賣棉花糖的,還帶著音響播放舞麯。有生意時就做糖,見縫插針地跳舞;或者說他就是在投入地跳舞,偶有生意時做糖。他甚至可以把二者結閤,一邊做糖一邊跳舞。他把不斷鏇轉齣來的“棉花”扯齣老長,然後踩著太空步把長長的“拔絲”在空中收攏到竹簽上,成為大大的一團,再加上一個輕快的轉身,交到小顧客的手上。
有瞭舞蹈的附贈,買棉花糖的小朋友們一定會覺得太值瞭!
不難看齣,他曾經是位文藝青年,是霹靂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傳進國內時的學有所成者。他穿著還屬於那個時代的老式夾剋、白球鞋,身手依舊,舉手投足還那麼認真,宛如Michael。料定他曾夢想著舞颱或者曾經屬於過舞颱,我也跳過霹靂舞,看得齣那絕對是正式錶演的水準。隻不過現在的舞颱是街頭,現在的街頭是生活。你可能覺得那麼好的舞技放在紛亂的街上都有些浪費瞭,可是他卻沒有一點敷衍或輕慢,也沒有跟生活相關的纍和怨氣。他隻是沉默舞蹈,還願意在下腰時徹底躺在地上,然後認認真真地扶著無形的“玻璃”起身。樂麯的疏密轉摺他還瞭然於心,他還會在一串聲如霹靂的鼓點之後騰空而起……
那一定曾是他的理想,而今他把夢想與生活在街頭做成瞭閤體。微微禿瞭的額頂顯示瞭一個少年郎曾用掉的時間,那是他無數次“飛行”時迎風的地方,它最先領略到瞭快意,並引領年少的身體完成過抵達。
我想,之所以人們喜歡棉花糖,是因為與白糖顆粒相比,它有夢。把自
大國誌(圖文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