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歐美實驗心理學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自然》《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歐美各大媒體爭相推薦,牛津大學齣版社年度熱銷圖書。
★ 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嫉妒、羞恥等黑暗人性的國際專傢理查德·史密斯的代錶著作。
★ 一項驚世駭俗的心理學發現,深度剖析人類自私的基因,揭開妒忌、幸災樂禍等黑 暗人性的秘密。
人真的有我們想的那麼善良嗎?
人性到底有多幽暗、殘忍和可鄙?
我們為什麼會有妒忌、幸災樂禍這些陰暗情緒?
當我們不如意的時候,總喜歡嚮下比較,這樣就會獲得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感到心滿意足;而當我們洋洋得意的時候,卻不喜歡嚮上比較,因為進行這種比較,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微不足道,甚至會深陷自卑的泥潭之中。
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很陰暗時,該如何自處和排解呢?而當看到人類曆史充滿瞭屠殺和戰爭時,又該如何解讀呢?
《暗黑心理學》將為您揭開謎底。
內容簡介
當看到參加電視真人秀的氣焰囂張的選手被羞辱,聽說自以為是的政客的醜聞被曝光,甚至目睹自己妒忌的朋友遭遇挫摺時,我們為什麼會偷著樂呢?雖然大多數人都有幸災樂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彆人的痛苦之上——這種負麵的社會情緒,但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承認呢?
在《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麵》這本開創性的心理學著作中,研究妒忌、羞恥等負麵情緒的理查德?史密斯教授基於實驗心理學的新成果,結閤自己的親身經曆,從曆史、政治、文學、體育、娛樂、日常生活等諸多領域擷取瞭大量震撼人心的案例,深入剖析瞭幸災樂禍現象産生的原因、發生機製和造成的後果,並通過挖掘社會比較、妒忌、自卑感和優越感與幸災樂禍的關係,揭示瞭潛伏於人性深處的黑暗麵,為我們全麵、徹底地洞察人性奧秘打開瞭大門。
幸災樂禍盡管普遍存在,但並非無藥可救。作者認為,與其藉助宗教信仰、道德規範或社會習俗壓抑這種情緒,不如在深度認同、接納不完美的人性的基礎上學會寬容。唯有如此,我們纔能有效地減少乃至避免幸災樂禍,並在他人遭遇不幸時給予真正的理解和同情。
作者簡介
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H. Smith),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嫉妒、羞恥等負麵社會情緒的國際專傢,其針對幸災樂禍進行的實驗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有助於人們深入理解人性的陰暗麵和行為的奧秘。除本書外,他的另一力作《妒忌:理論和研究》(Envy: Theory and Research)也於2008年被牛津大學齣版社齣版。
目錄
第一章 優越感的高度
如果我們遭遇“失敗”是因為彆人都做得比我們好,那麼我們會瞭解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反之,如果我們取得“成功”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得比我們差,那麼就意味著我們能力超群。這種對比實際上有著雙重影響:一方麵,我們能據此判斷自身的錶現是成功還是失敗;另一方麵,又能幫助我們挖掘背後的原因是能力超群還是力有不逮。這就難怪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瞭:它可以彰顯我們自身的幸運,讓我們提升自我價值感。
第二章 看輕彆人,抬高自己
心理學傢湯姆?威爾斯提齣瞭一種理論,解釋瞭為何與那些不幸的人進行比較能增強我們的主觀幸福感。通常情況下,目睹他人受苦會讓我們心有餘悸,但威爾斯卻對此持有異議,他認為當我們自己曾受過苦難,導緻自尊深受打擊,或自尊長期處於不足水平時,我們的看法就會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與不幸的人(或者那些沒那麼好運的人)比較,猶如給我們打瞭一劑強心針。
第三章 團體認知性
團體認知性對幸災樂禍有深遠的影響,而這正與我們與生俱來的社會屬性相匹配。人類是在群體中生存的,而隸屬一個強大的群體無疑能為個體的生存帶來優勢。因此,團體認知性的産生是自然而然的,並促使我們偏袒己方團體和反感其他團體,所以當某個敵對團體遭遇不幸時,我們會幸災樂禍也就不足為奇瞭。不論是在體育比賽還是政治活動中,當個體對團體擁有強烈的忠誠度時,幸災樂禍就會變成個體在得知競爭團體遭遇不幸時的標準情緒。
第四章 自我與他人
當我們追逐勝利的時候,誰不是在迫切尋求個人的勝利?誰會在競爭時希望贏的是對方?當我們對對手說“祝你好運”的時候,難道不是在自欺欺人嗎?競爭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拿破侖曾說過:“當你的敵人正在犯錯時,韆萬不要去打擾他。”我們或許不會承認自己正因對手的不幸而享受著快樂,即便此時的快樂混閤著同情與內疚。不過,我們確實有這種感受。
第五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堅信壞人有惡報,一如好人有好報。我們還堅信壞人的行為有多壞,他就要品嘗多少惡果;好人的行為有多好,他就會得到多少好報。與卡薩維茲扮演的壞蛋類似的人因為其邪惡的本性和缺德的行為而死不足惜。他們最終“獲得瞭報應”,這符閤我們關於報應的觀點,因此大快人心。壞的行為導緻壞的報應,這一連鎖反應帶來瞭詩一樣的正義,也使得天理得以伸張。
第六章 充滿個人色彩的正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要將正義與復仇分開是很難的。當有人對我們不義時,我們自然會産生報復的衝動,想要這些人遭受我們所受過的苦。這就是復仇的核心所在。我們認為這些傷害是如此不公,盡管這種憤懣之情極有可能是由帶有自利性偏差的主觀想法導緻的,但它的産生也與對不公的真實感受息息相關。撇開自利性偏差不談,由於與正義的緊密聯係,復仇的欲望將會使復仇者對復仇對象産生多種情緒,包括憤怒、憎恨、憤慨、義憤填膺等。
第七章 羞辱式娛樂
《美國偶像》隻是以羞辱作為不可或缺的元素的眾多真人秀節目中的一個。根據媒體學傢安博爾?沃茨的分析,當下越來越多的節目正基於現實中的例子來展現人們受辱的各種形式,以此取悅觀眾。而其他幾位媒體學傢——莎拉?布剋爾、布拉德?威特針對節目內容所做的分析錶明,當下最受歡迎的真人秀節目遠比那些事先準備好腳本的節目包含更多的羞辱內容,他們將這種趨勢稱為“羞辱式娛樂”。
第八章 妒忌心理學
朝鮮有一句老話:“當堂弟買瞭一塊稻田時,我的胃就像扭麯一樣痛。”這句話形象地描述瞭妒忌之痛,也解釋瞭當我們妒忌的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為何會感到幸災樂禍並覺得“有利可圖”。當留意到他人正在盡情享用我們求之不得的東西時,由此産生的忿恨、痛苦的不滿以及病態的意願就混閤成瞭妒忌。一旦這個受妒忌的對象遭遇不幸,這種消極的比較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隨之釋然並快樂起來,這時“扭麯的胃”也恢復瞭原樣。
第九章 妒忌的變形
當心存妒忌的人意識到那個低人一等的自我,又深知妒忌不受歡迎之時,就會産生不同程度的自我欺騙,擺齣僞裝的公眾姿態。人類學傢喬治?弗斯特提供瞭不少例子,證明瞭當人們試圖掩飾真實的感覺時,會將妒忌感受為其他情緒。社會學傢喬恩?埃爾斯特指齣,由於人們麵臨著“擺脫妒忌這種情緒的巨大壓力”,因此它常常“被壓抑、轉化或為其他情緒所取代。”這意味著,很多人都心懷妒忌,甚至還在妒忌的驅使下采取瞭行動,但自己卻渾然不覺。
第十章 放縱陰暗的快感
或許,大部分幸災樂禍都不具有傷害性,幾乎相當於無傷大雅的流言蜚語帶來的快樂。這種感覺即使與妒忌扯上瞭關係,我們也大可不必立即否定。妒忌與幸災樂禍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情緒,我們不可能在它們每次齣現時都提高警惕。但我們必須小心,謹防妒忌在自己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誘使我們去製造不幸,為自己帶來期待的快樂。這會將我們置於危險的道德邊緣。
第十一章 林肯會怎麼想
林肯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惻隱之心,能在解釋他人的行為時充分考慮環境的影響,而環境極有可能是引發他人行為的主要原因。他當然也會認為某些人是腐化墮落的,但我們起碼可以嚮他學習如何避免“基本歸因錯誤”。如果人人都能像林肯這樣,那麼同情就會取代幸災樂禍成為人類的普遍情緒。這也就難怪林肯會在他的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存寬厚。”
第十二章 告彆幸災樂禍
我們都是本性善良的人,很少會真心希望他人碰到大災大難,但如果有人“咎由自取”,我們會非常樂意看到他們被小小地懲戒一下。幾乎沒有人會將自己的幻想付諸現實,我們習慣於依賴命運或上帝的安排。因此,當他人應得的懲罰沒有發生時,我們也隻是暗暗失望。不過這樣依然無法避免幸災樂禍,唯有當我們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並認識到自己也會遭遇同樣的不幸時,纔有可能告彆幸災樂禍。
前言/序言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