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

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羨林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小說
  • 情感
  • 成長
  • 人生
  • 經典
  • 治愈
  • 愛情
  • 精裝
  • 珍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969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190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 季羨林親定自選集,濃縮季羨林一生著作精華

★ 「精裝珍藏版」,單冊、套裝同步上市!

★季羨林一生裏那些深情難忘的懷念,有趣、有情、有悔的迴憶。


  


  

內容簡介

叢書簡介:本套叢書是季羨林親定自選集,是作者晚年在醫院療養期間親自編選的作品集。文集收錄瞭作者在各個人生階段的代錶作品,涵蓋散文、隨筆、遊記、迴憶錄、日記、學術著述等多種體裁,集中體現瞭季老的治學之誌、文章之風和人格之美。

內容簡介:詠物、憶舊、敘事、寫景,無論是寫凡常小事還是憶跌宕人生,季羨林總能錶現齣觀察事物、認識世事的獨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文字淳樸、雋永、平易、深邃,真情切切。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傢、東方文化研究專傢、散文傢,被稱為“學界泰鬥”。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精彩書評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感動中國》頒奬詞


與季羨林而言,傢國情懷也許就是具體為這裏有他的親人、朋友、師長,這裏有美麗的山川江河,有無數種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小吃,也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小書攤。或許,對知識分子而言,這就是傢國情懷的寄托所在吧。

——新京報


季節變換人無常,羨慕大師學識龐。林中頓減韆鞦樹,世界都在喊彷徨!

——新浪網


目錄

目?錄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1


第一輯 難忘這些人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5

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11

在兄弟們中間?/20

爽朗的笑聲?/25

朵朵葵花嚮太陽?/31

難忘的一傢人?/36

我和濟南?/42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45

室伏佑厚先生一傢?/48

我的老師董鞦芳先生?/54

吳雨僧(宓)先生?/58

兩個乞丐?/61

哭馮至先生?/65

賦得永久的悔?/72

寸草心?/79

憶念寜朝秀大叔?/86

元旦思母?/93


第二輯 留得春光過四時

香?櫞?/97

春滿燕園?/100

馬纓花?/103

夾竹桃?/108

一朵紅色石竹花?/112

處處花開夾竹桃?/116

五色梅?/119

槐?花?/121

神奇的絲瓜?/124

石榴花?/127

喜鵲窩?/131

老?貓?/138

一條老狗?/149


第三輯 遙遠的懷念

彆稻香樓?/159

重過仰光?/165

憶日內瓦?/170

歌唱塔什乾?/176

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後後?/188

遙遠的懷念?/197

懷念西府海棠?/205

重返哥廷根?/209

夢縈未名湖?/217

夢縈水木清華?/222

月是故鄉明?/226

野?火?/229

幽徑悲劇?/233

園花寂寞紅?/238

人間自有真情在?/24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44

天上人間?/247

當時隻道是尋常?/24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252


跋?/257


精彩書摘

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


塔什乾畢竟是一個好地方。按時令來說,當我們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是鞦天,淡紅淡黃斑駁陸離的色彩早已塗滿瞭祖國北方的山林;然而這裏還到處盛開著玫瑰花,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玫瑰花—有的枝乾高得像小樹,花朵大得像芍藥、牡丹。

我就在這樣的玫瑰花叢旁邊認識瞭一個男孩子。

我們從城外的彆墅來到市內,最初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個小男孩。在一個很大的廣場裏,一邊是納瓦依大劇院,一邊是為瞭招待參加亞非作傢會議各國代錶而新建的富有民族風味的塔什乾旅館,熱情的塔什乾人民在這裏聚集成堆,男女老少都有。在這樣一堆堆的人群裏,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子怎麼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呢?

但是,正當我們站在汽車旁邊東張西望的時候,忽然聽到細聲細氣的兒童的聲音,說的是一句英語:“您會說英國話嗎?”我低頭一看,纔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他穿瞭一件又灰又黃帶著條紋的上衣,頭發金黃色,臉上稀稀落落有幾點雀斑,兩隻藍色的大眼睛忽一閃忽一閃的。

這個小孩子實在很可愛,看樣子很天真,但又似乎懂得很多東西。雖然是個男孩,卻又有點像女孩,羞羞答答,欲進又退,欲說又止。

我就跟他閑談起來。他隻能說極簡單的幾句英國話,但是也能把自己的意思錶達齣來。他告訴我,他的英文是在當地的小學裏學的,纔學瞭不久。他有一個通信的中國小朋友,是在廣州。他的中國小朋友曾寄給他一個什麼紀念章,現在就掛在他的內衣上。說著他就把上衣掀瞭一下。我看到他內衣上的確彆著一個圓圓的東西。但是,還沒有等我看仔細他已經把上衣放下來瞭。仿佛那一個圓圓的東西是一個無價之寶,多看上兩眼,就能看掉一塊似的。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個看來極其平常的中國徽章在他的心裏占著多麼重要的位置;也可以看到,中國和他的那一個中國小朋友,在他的心靈裏占著多麼重要的位置。

我同這個塔什乾的男孩子第一次見麵,從頭到尾,總共不到五分鍾。

跟著來的是極其緊張的日子。

在白天,上午和下午都在納瓦依大劇院裏開會。代錶們用各種不同的語言發言,憤怒控訴殖民主義的罪惡。我的感情也隨著他們的感情而激動,而昂揚。

一天下午,我們正走齣塔什乾旅館,準備到對麵的納瓦依大劇院裏去開會。同往常一樣,熱情好客的塔什乾人民又擁擠在這個大廣場裏,手裏拿著筆記本或者隻是幾張白紙,請各國代錶簽名。他們排成兩列縱隊,從塔什乾旅館起,幾乎一直接到納瓦依大劇院,說說笑笑,像過年過節一樣。整個廣場成瞭一個歡樂的海洋。

我陷入夾道的人堆裏,加快腳步,想趕快衝齣重圍。

但是,冷不防有什麼人從人叢裏衝瞭齣來,一下子就把我抱住瞭。我吃瞭一驚,定神一看,眼前站著的就是那個我幾乎已經完全忘記瞭的小男孩。

也許上次幾分鍾的見麵就足以使得他把我看作熟人。總之,他那種膽怯羞澀的神情現在完全沒有瞭。他拉住我的兩隻手,滿臉都是笑容,仿佛遇到瞭一個多年未見十分想念的朋友和親人。

我對這一次的不期而遇也十分高興。我在心裏責備自己:“這樣一個小孩子我怎麼竟會忘掉瞭呢?”但是,還有人等著我一塊兒走,我沒有法子跟他多說話,在又驚又喜的情況下,一時也想不起說什麼話好。他告訴我:“後天,塔什乾的紅領巾要到大會上去獻花,我也參加。”我就對他說:“那好極瞭。我們在那裏見麵吧!”

我倒是真想在那一天看到他的。第二次的見麵,時間比第一次還要短,大概隻有兩三分鍾。但是我卻真正愛上瞭這個熱愛中國熱愛中國人民的小孩子。我心裏想:第一次見麵是不期而遇,我沒有能夠帶給他什麼東西當作紀念品。第二次見麵又是不期而遇,我又沒有能夠帶給他什麼東西當作紀念品。我心裏十分不安,仿佛缺少瞭什麼東西,有點慚愧的感覺。

跟著來的仍然是極其緊張的日子。

大會開到瞭高潮,事情就更多瞭。但是,我同那個小孩子這次見麵以後,我的心情同第一次見麵後完全不同瞭。不管我多麼忙,也不管我在什麼地方,我的思想裏總常常有這個小孩子的身影。它幾乎霸占住我整個心。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要到大會上去獻花的那一天上。

那一天終於來到瞭。氣氛本來就非常熱烈的大會會場,現在更熱烈瞭。成韆成百的男女紅領巾分三路湧進會場的時候,全場響起瞭雷鳴般的掌聲。一隊紅領巾走上主席颱給主席團獻花。這一隊紅領巾裏麵,男孩女孩都有。最小的也不過五六歲,還沒有主席颱上的桌子高,但也站在那裏,很莊嚴地朗誦詩歌,頭上纏著的紅綠綢子的蝴蝶結在輕輕地擺動著。主席颱上坐著來自三四十個國傢的代錶團的團長,他們的語言不同,皮膚顔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會製度不同,但是現在都一齊站起來,同小孩子握手擁抱,有的把小孩子高高地舉起來,或者緊緊地抱在懷裏。對全世界來說,這是一個極有意義的象徵,它象徵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大團結。我注意到有許多代錶感動得眼裏含著淚花。

我也非常感動。但是我心裏還記掛著一件事情:我要發現那個塔什乾的男孩。我特意帶來瞭一張絲織的毛主席像,想送給他,好讓他大大地高興一次。我到處找他,挨個看過去,看瞭一遍又一遍。這些男孩的衣服都一樣;女孩子穿著短裙子,男女小孩還可以分辨齣來,但是,如果想在男小孩中間分辨齣哪個是哪個,就十分睏難瞭。我看來看去,眼睛都看花瞭。我眼前仿佛成瞭一片紅領巾和紅綠蝴蝶結的海洋,我隻覺得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可是要想在這一片海洋裏撈什麼東西,卻毫無希望瞭。一直等到這一大群孩子排著隊退齣會場,那一張有著金黃色的頭發、上麵長著兩隻圓而大的眼睛和稀稀落落的雀斑的臉,卻無論如何也沒有找到。

我真是從內心深處感到失望。但我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隻怪我自己疏忽大意,既沒有打聽那一個男孩的名字,也沒有打聽他的住處、他的學校和班級。當我們第二次見麵,他告訴我要來獻花的時候,我絲毫也沒有想到,我們竟會見不到麵。現在想打聽,也無從打聽起瞭。

會議眼看就要結束瞭。一結束,我們就要離開這裏。我一想到這一點,心裏就焦急不堪。但是我也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每一次走過廣場的時候,我都特彆注意嚮四下裏看,我暗暗地想:也許會像我們第二次見麵那樣,那個男孩子會驀地從人叢中跳齣來,兩隻手抱住我的腰。

但是結果卻仍然是失望。

會議終於結束瞭。第二天我們就要暫時離開這裏,到哈薩剋加盟共和國的首都阿拉木圖去做五天的訪問。在這一天的黃昏,我特意到廣場上去散步,目的就是尋找那個男孩子。

我走到一個書亭附近去,看到颱子上擺滿瞭書。亞非各國作傢作品的俄文和烏茲彆剋文譯本特彆多,特彆引人注目。有許多人擠在那裏買書。我在那裏站瞭一會兒,想在擁擠的人堆裏發現那個男孩子。

我走到大噴水池旁。這是一個大而圓的池子,中間竪著一排噴水的石柱。這時候,所有的噴水管都一齊開放,水像發怒似的往外噴,一直噴到兩三丈高,然後再落下來,落到墨綠的水池子裏去。噴水柱裏麵裝著紅綠電燈,燈光從白練似的水流裏麵透瞭齣來,紅紅綠綠,變幻不定,活像天空裏的彩虹。水花濺在黑色的水麵上,翻湧起一顆顆的珍珠。

我喜歡這個噴水池,我在這裏站瞭很久。但是我卻無心欣賞這些紅紅綠綠的彩虹和一顆顆的白色珍珠,我是希望能夠在這裏找到那個小孩子的。

我走到廣場兩旁的玫瑰花叢裏去,這也是我特彆喜歡的地方。這裏的玫瑰花又高又大又多,簡直數不清有多少棵。人走進去,就仿佛走進瞭一片矮小的樹林子。在黃昏的微光中,碗口大的花朵顔色有點暗淡瞭,分不清哪一朵是黃的,哪一朵是紅的,哪一朵又是紅裏透紫的。但是,芬芳的香氣卻比白天陽光普照下還要濃烈。我繞著玫瑰花叢走瞭幾周,不管玫瑰花的香氣是多麼濃烈,我卻仍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來尋找那個男孩子的。

我當時就想到,我這種做法實在很可笑,哪裏就會那樣湊巧呢?但是我又不願意承認我這種舉動毫無意義。天底下湊巧的事情不是很多很多的嗎?我為什麼就一定遇不到這樣的事情呢?我決不放棄這萬一的希望。

但是,結果並不像想象的那樣,我到處找來找去,終於懷著一顆失望的心走迴旅館去。

第二天,天還沒有明,我們就乘飛機到阿拉木圖去瞭。在這個美麗的山城裏訪問瞭五天之後,又在一天的下午飛迴塔什乾來。

我們這一次迴來,隻能算是過路,第二天天一亮,我們就要離開這裏瞭。這一次離開同上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是真正的離開。

這一次我心裏真正有點急瞭。

吃過晚飯,我又走到廣場上去。我走近書亭,上麵寫著人名書名的木牌還立在那裏。我走過噴水池,白練似的流水照舊泛齣瞭紅紅綠綠的光彩。我走過玫瑰花叢,玫瑰在寂寞地散放著濃烈的香氣。我到處徘徊流連,我是懷著滿腔依依難捨的心情,到這裏來同塔什乾和塔什乾人民告彆的。

實在齣我意料,當我走迴旅館的時候,我從遠處看到旅館門口有幾個小男孩擠在那裏,嚮裏麵探頭探腦。我剛走上颱階,一個小孩子一轉身,突然撲到我的身邊來,這正是我已經尋找瞭許久而沒有找到的那個男孩子。這一次的見麵帶給他的喜悅,不但遠非第一次見麵時的喜悅可比,也決非第二次見麵時他的喜悅可比。他緊緊地抓住我的雙手,雙腳都在跳,鬆瞭我的手,又抱住我的腰,臉上興奮得一片紅,連氣都喘不上來瞭。

他斷斷續續地告訴我,他是來找我的,過去五天,他天天都來。

“你怎麼知道我還在這裏呢?”

“我猜您還在這裏。”

“彆的代錶都已經走瞭,你這猜想未免太大膽瞭。”

“一點也不大膽,我現在不是找到您瞭嗎?”

我大笑起來,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這是一次在瀕於絕望中的意外的會見。中國舊小說裏有兩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並不能寫齣我當時的全部心情;“驀然迴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隻能描繪齣我的心情的一小部分。我從來不相信世界上會有什麼奇跡;現在我卻感覺到,世界上畢竟是有奇跡的,雖然我對這個名詞的理解同許多人都不一樣。

我當時十分興奮,甚至有點慌張。我說瞭聲:“你在這裏等我,不要走!”就跑進旅館,連電梯也來不及上,飛快地爬上五層樓,把我早已經準備好瞭的禮物拿下來,又跑到餐廳裏找中國同誌要毛主席紀念章,然後匆匆忙忙地跑齣去。我送給那個男孩子一張織著天安門的杭州織錦和一枚毛主席像的紀念章,我親手給他彆在衣襟上。同他在一塊兒的三四個男孩子,我也在每個人的衣襟上彆瞭一枚毛主席像的紀念章。這些孩子簡直像一群小老虎,一下子撲到我身上來,摟住我的脖子,在我臉上使勁地親吻。在驚慌失措中,我清清楚楚地聽到清脆的吻聲。

我現在再不能放過機會瞭,我要問一下他的姓名和住址。他就在我的筆記本上寫瞭:謝尼亞·黎維斯坦。我們認識好多天瞭,在臨彆的一刹那,我纔知道瞭他的名字。我叫瞭他一聲:“謝尼亞!”心裏有說不齣的感覺。隻寫瞭姓名和地址,他似乎還不滿意,他又在後麵加上瞭幾句話: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您,親愛的季羨林!希望您以後再迴到塔什乾來。再見吧,從遙遠的中國來的朋友!

謝尼亞


有人在裏麵喊我,我不得不同謝尼亞和他的小朋友們告彆瞭。

因為過於興奮,過於高興,我在塔什乾最後的一夜又是個失眠之夜。我翻來覆去地想這一次奇跡似的會見。這一次會見雖然時間仍然不長,卻很有意義。在我這方麵,我得到機會問清楚這個小孩子的姓名和地址,以便以後聯係,不然的話,他就像是一滴雨水落在大海裏,永遠不會再找到瞭。在小孩子方麵,他找到瞭我,在他那充滿瞭對中國的熱愛的小小心靈裏,也不會永遠感到缺瞭什麼東西。這十幾分鍾會見的意義是無法用言語錶達的。

想來想去,無論如何再也睡不著。我站起來,拉開窗幔:對麵納瓦依大劇院的霓虹燈還在閃閃發光。廣場上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影。那一叢叢的玫瑰花的確是看不清楚瞭,但是,根據方嚮,我依然能夠知道它們在什麼地方;我也知道,在黑暗中,它們仍然在散發著芬芳濃烈的香氣。


前言/序言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連壽命比較短的人都無不如此,何況像我這樣壽登耄耋的老人!

我們舞筆弄墨的所謂“文人”,這種變化必然錶現在文章中。到瞭老年,如果想齣文集的話,怎樣來處理這樣一些思想感情前後有矛盾,甚至有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這裏就有兩種辦法。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掛屁股簾的形象,盡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後一緻的人。

我個人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這有點作僞的嫌疑。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錶達齣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瞭偏頗,甚至錯誤,絕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絕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後矛盾的現象,是頗能找齣一些來的。比如對中國社會某一個階段的歌頌,對某一個人的崇拜與歌頌,在寫作的當時,我是真誠的;後來感到一點失望,我也是真誠的。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刪改,統統保留下來。不管現在看起來是多麼幼稚,甚至多麼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這樣性格的一個人,我是頗有點自知之明的。我離一個社會活動傢,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的。我本來希望像我的老師陳寅恪先生那樣,淡泊以明誌,寜靜以緻遠,不求聞達,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又絕不是不關心國傢大事,絕不是不愛國,那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然而陰差陽錯,我成瞭現在這樣一個人。應景文章不能不寫,寫序也推托不掉,“春花鞦月何時瞭,開會知多少”,會也不得不開。事與願違,塵根難斷,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張,隻有俟諸來生瞭。



《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是一部意在探討人類情感深淵與時間洪流之間復雜糾葛的文學作品。它並非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述,而是一次對“悔”這一抽象概念的深度挖掘,試圖從多個維度去觸碰它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的印記。本書以其精裝珍藏版的獨特形態,不僅在內容上傳達瞭深邃的思想,也在物質呈現上賦予瞭作品一份莊重與永恒。 作品的開篇,作者並未急於引入具體情節,而是通過一係列富有哲理的引言和意象化的場景,為讀者搭建起一個沉思的場域。這裏,“永久”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恒定,一種無法擺脫的宿命感。而“悔”,則被描繪成一種潛藏在意識深處的暗流,時而洶湧,時而靜默,卻從未真正消失。這種開篇方式,立刻將讀者從日常的浮躁中抽離,邀請他們一同踏上一段探尋心靈隱秘角落的旅程。 本書的核心,是通過一係列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人物故事,來展現“悔”的具象化麵貌。這些人物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迥異的人生經曆。他們有的在青春年少時錯失瞭摯愛,留下瞭終生的遺憾;有的在壯年時期因一次魯莽的抉擇,導緻瞭無法挽迴的破産與孤獨;有的在暮年迴首,纔發現年輕時所追求的一切,不過是虛無的泡影,而真正值得珍惜的,卻早已被忽視。作者並沒有采用綫性敘事,而是通過碎片化的敘事手法,如同拼貼畫一般,將這些人物的“悔”意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這種非綫性敘事,恰恰呼應瞭“悔”這種情感的復雜性——它往往不是單一事件的産物,而是由無數細微的決定、忽略、誤解以及無法抵達的期望共同疊加而成,並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發酵、變形。 書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尤為細膩。作者深入到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展現瞭他們麵對“悔”時,所經曆的掙紮、自責、迷惘,以及偶爾閃現的釋然或接受。例如,書中一位年邁的學者,一生緻力於研究某項被遺忘的曆史事件,卻在臨終前纔意識到,他畢生所求的真相,或許並非他最初想象的那樣,他是否曾因對錯誤的執著而辜負瞭身邊最親近的人?又如,一位在權力鬥爭中失意的政客,他迴顧自己曾經為瞭權力所付齣的代價,那些被犧牲的道義、被背叛的盟友,在寂靜的長夜中,是否如同鬼魅般糾纏著他?作者通過對這些人物內心獨白的呈現,讓讀者感同身受,去理解“悔”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惋惜,更是一種對自身選擇與生命軌跡的反思。 “永久的悔”這一主題,在書中被賦予瞭多重解讀。它可以是對過去無法改變的事件的執著,也可以是對未來錯失的可能性的一種悵惘。有時,它錶現為一種自省,一種對自身局限性的深刻認識;有時,它又是一種對命運無常的無奈,一種對人生選擇的審慎。本書並非簡單地宣揚悲觀主義,而是通過對“悔”的深入剖析,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找到與遺憾共存的方式。作者似乎在暗示,真正的“永久”並非對過去的凝固,而是一種對經驗的內化,一種在理解瞭“悔”之後,依然選擇繼續前行的勇氣。 《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在語言風格上,追求一種古典而又現代的美感。作者的文字如同精雕細琢的玉器,既有韻律感,又飽含深意。他善於運用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情感衝擊力。例如,在描述一位角色對往事的追憶時,作者可能會將時光比作一條沉默的河流,將記憶比作河底的鵝卵石,每一顆都承載著一段過往,在流水中閃爍著微光。這種詩意的錶達,讓作品在思想的深邃之外,增添瞭一份藝術的感染力。 本書的精裝珍藏版,更是對“永久”主題的物質呼應。精美的裝幀設計,上乘的紙張選用,以及可能包含的特殊工藝,都旨在讓這部作品成為一件可以長久珍藏的藝術品。這種形式上的考究,與內容上對時間、記憶、情感的深刻探討相互映襯,共同營造齣一種莊重而寜靜的閱讀體驗。它鼓勵讀者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去細細品味文字中的每一絲情感,去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曆那些生命中的“悔”。 此外,本書的結構也值得一提。雖然是以人物故事為載體,但作者在敘事結構上,巧妙地融入瞭對“時間”這一概念的哲學思考。書中對不同時間節點的跳躍,對迴憶與現實的交織,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讀者去感受時間的流逝以及它在塑造個體生命中的作用。這種對時間感知的探索,使得“悔”這一主題,不再僅僅停留在個體情感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對存在本質的追問。 《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並非一本易於閱讀的書,它需要讀者投入心神,去感受,去體悟。它所呈現的“悔”,或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體驗過的某種情緒的放大,是那些我們不願提及,卻又無法抹去的生命痕跡。通過這部作品,作者並非意在提供一種解決“悔”的方法,而是提供瞭一種理解“悔”的視角。他邀請我們審視自己的過往,認識到那些因錯過、因失誤、因不成熟而留下的缺憾,並最終學會如何帶著這些“永久的悔”,去擁抱更廣闊的人生。 這本書,就像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我們生命中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卻又真實存在的部分。它提醒我們,時間不會倒流,選擇即已做齣,而“悔”則成為我們成長的見證。精裝珍藏版的齣現,更是為這段心靈之旅增添瞭一份儀式感,它象徵著對這份深刻探索的肯定,也預示著它將成為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細心珍藏的經典之作。通過對“悔”這一復雜情感的細緻描摹,本書力求在讀者的心中激起深刻的共鳴,引發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成為一部能夠穿越時光,觸動靈魂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內容,更在於它能帶來的那種精神上的共鳴和沉澱。而《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恰恰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及靈魂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作品。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餐式的讀物,看完就忘,而是會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淡淡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痕跡會愈發清晰,甚至可能改變你對某些事物的看法。我喜歡它在敘事上的那種從容不迫,仿佛作者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淡然,娓娓道來,但每一個字句都飽含深意,直擊人心。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被動接受信息,不如說是一種主動的對話,作者仿佛在與你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分享他的感悟與體悟。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們有機會審視自己,反思過往,並在迷茫中找到方嚮。它不是那種一味追求情節跌宕起伏的書,而是更注重於內心的挖掘和情感的細膩描繪,讓人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和力量。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泡一杯清茶,然後慢慢地翻閱。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字裏行間卻流淌著一種深邃的智慧和動人的情感。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寫作時的那種虔誠與投入,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每一個句子的構建,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它不是那種需要你費盡心思去解讀的書,而是你隻需要放鬆下來,讓思緒隨著文字去流淌,去感受。它讓我看到瞭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也讓我更加坦然地麵對那些無法改變的過去。我喜歡它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無法言說的悵然,但這種憂傷卻並非絕望,而是一種對過往的深情迴望,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它是一種關於“放下”與“接納”的啓示,讓我們明白,有些事情,注定要留在過去,而我們要做的是從中汲取養分,繼續前行。

评分

這次入手這本《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簡直是滿足瞭我對實體書的所有美好想象。從快遞小哥手裏接過沉甸甸的包裹,打開的那一刻,那種紙質的溫潤觸感,以及封麵設計透露齣的沉靜與力量,就足以讓人心生敬意。我尤其喜歡它采用的那種特種紙,帶著淡淡的米黃色,即使在燈光下閱讀,也不會有刺眼的反光,非常適閤長時間沉浸其中。裝幀設計上,那種經典又帶著幾分復古的韻味,仿佛能瞬間將人拉迴到某個悠遠的年代,靜靜地品味文字的芬芳。書頁邊緣的燙金工藝,在翻動間流轉著低調的奢華,每一頁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而非簡單的印刷品。而且,我注意到它在排版上也頗為用心,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至於擁擠,也不會顯得疏散。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外在就已經足夠讓人愛不釋手,它不僅僅是一本承載文字的載體,更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收藏品,擺在書架上,就已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评分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備一種能夠跨越時間、觸動心靈的力量,而《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無疑就是這樣的存在。它並沒有刻意去製造什麼衝突,或者描繪什麼宏大的場麵,而是將重心放在瞭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和情感的細緻描摹上。每一個人物都顯得如此真實,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糾結與選擇,都仿佛是我們自己的影子。作者的文字如同清泉,緩緩流淌,潤物無聲,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讀者的心底,引發深刻的共鳴。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悔”這個主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與深刻,它不是簡單地宣泄情緒,而是將一種復雜的情感,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層層剝開,讓讀者去體會那種無法挽迴的遺憾,以及由此而生的成長與釋然。這本書,不適閤一目十行地讀過,它值得你慢慢品味,細細咀嚼,在每一個停頓處,去感受文字背後的力量。

评分

讀完《賦得永久的悔(精裝珍藏本)》,我最深的感受是,它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突然就豁然開朗瞭。作者的筆觸非常有力量,又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溫柔,能夠精準地捕捉到人性的復雜與微妙之處。很多情節和人物的刻畫,都顯得格外真實,仿佛就發生在身邊,讓人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情感上的那種細膩和深刻,不會顯得浮誇,而是用一種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齣人物內心的掙紮、喜悅、悲傷以及那種揮之不去的遺憾。它讓我明白瞭,有些“悔”並不是因為犯瞭什麼大錯,而是那些沒有勇氣去選擇、沒有珍惜的選擇,以及那些錯失的美好。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那些被遺忘的情感,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命力。它是一種心靈的洗滌,也是一種成長的契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理解生命中的種種不易。

评分

浮躁的社会,需要静下心来看看书!

评分

以后睡前可以听老爷子讲个故事了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期待已久

评分

以后睡前可以听老爷子讲个故事了

评分

给同事买的生日礼物,非常喜欢!正准备看呢!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期待已久

评分

没事的时候看看 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

书是高级的营养品,补给我们知识、智慧与力量。活动满减集齐季羡林亲定自选集套装14册,赚到了

评分

敬重国学大师季老,才买的过本书,书不错,必须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