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學理論為基礎,全麵分析和闡述瞭組織的結構、運轉及其發展曆程,通過對實際案例的解析,幫助讀者理解復雜組織的構成要素及其意義,並試圖從方法論上建立起整體分析組織現象的視角和能力,同時能夠為組織實際發展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書適閤作為社會學、行政學、商業及管理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對各類組織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實際工作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於顯洋,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體育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兼職為國傢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工程專傢、民政部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傢委員會專傢、北京社區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專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特許經營分會和餐飲連鎖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秀特許品牌評審委員會專傢委員。曾在莫斯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德國圖賓根大學、杜伊斯堡大學等做訪問學者。主要著作包括《企業形象製勝》、《工商企業管理基礎》、《組織行為學》、《社區概論》、《城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連鎖化模式》及《社區管理與矛盾化解機製——創新社會管理維護和諧穩定》等十餘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特許企業的運作模式研究、加盟商選擇及其關係維護研究、餐飲企業發展模式研究、城市社區研究、不同類型組織發展與比較研究等。
目錄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組織的概念及其運行3
第一節 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3
第二節 組織的概念及其運轉過程 11
第三節 我國社會組織研究狀況 22
第二章 組織社會學的理論發展38
第一節 組織理論發展過程概述 38
第二節 理性係統組織理論 43
第三節 自然係統組織理論 49
第四節 開放係統組織理論 56
第五節 行動者係統組織理論 65
第三章 組織分類與研究方法82
第一節 一般組織的分類原則 82
第二節 我國社會組織的分類 86
第三節 組織研究的係統方法 92
第二部分 組織係統的要素分析
第四章 組織目標103
第一節 組織目標的性質 103
第二節 影響目標製定的因素 108
第三節 目標製定的方法與原則 111
第四節 目標評估指標 113
第五章 組織結構與設計118
第一節 組織結構的性質 118
第二節 組織結構的分化與整閤 123
第三節 組織設計的原則與理論 132
第四節 組織設計的基本形式 140
第五節 組織結構的基本特徵 148
第六章 組織群體及相互關係156
第一節 群體概述 156
第二節 群體結構 164
第三節 群體之間的關係 167
第四節 組織內的非正式群體 175
第七章 組織文化184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性質 184
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研究方法 191
第三節 組織文化的調查與實施 193
第三部分 組織的運轉過程
第八章 組織權力與衝突203
第一節 組織權力概述 203
第二節 權力的製約因素及影響 212
第三節 組織衝突的類型與原因 218
第四節 組織衝突的影響與解決方法 223
第九章 組織的決策過程231
第一節 決策的性質 231
第二節 組織決策的程序 235
第三節 影響個人決策的因素 239
第四節 群體決策的特點與問題 241
第五節 組織決策的方法和技術 245
第十章 組織的溝通過程252
第一節 組織溝通的性質與功能 252
第二節 組織溝通的類型 257
第三節 信息溝通的障礙 263
第四節 改善溝通的技術方法 269
第十一章 組織的領導過程276
第一節 領導概述 276
第二節 領導學的研究重點 280
第三節 領導模式理論 287
第四節 領導工作及作用 296
第四部分 組織係統的變遷與發展
第十二章 組織變遷305
第一節 組織變遷的性質 305
第二節 組織變遷的過程 313
第三節 組織變遷的方式 319
第四節 組織變遷應注意的問題 322
第十三章 組織發展327
第一節 組織發展的含義和模式 327
第二節 科層製的發展前景 333
第三節 未來組織的特徵 337
第四節 組織發展對管理者的要求 341
結語:未來組織模式與社會秩序 344
研究文獻與參考資料34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組織的概念及其運行
社會學的研究特點是通過對某一個社會現象的觀察而擴展到整體社會,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傢庭或者團體,即通過觀察和想象你會發現這些個彆的事例也許就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或者政治現象。組織社會學就是通過不同類彆的組織錶象透視和理解整體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應掌握三方麵內容:(1)瞭解組織社會學的概念、任務及其意義;(2)掌握組織有效運轉的條件與機製;(3)認識組織結構的變化及其麵臨的問題。
第一節 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組織社會學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涉及多學科的內容,體係復雜龐大,缺少統一的分類標準,因為作為研究客體的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本節主要說明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並說明其自身的特點,以區彆於其他學科。
一、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社會存在的一部分。關於組織現象研究,除瞭社會學之外,還有經濟學、管理學和政治學等方麵的研究,而每門學科的研究角度和內容都存在著差彆。
關於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張傢麟編著的《組織社會學》認為,組織社會學是一門關於具體的社會係統、社會結構、社會過程以及它們組成成分的形成、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規律的科學。書中還進一步認為,組織社會學是通過研究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組織與社會的相互關係,以揭示社會組織及其活動的規律性。
蘇聯應用社會學傢達維久剋認為,組織社會學是研究組織的結構、活動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組織係統的結構和活動的原理,確定組織係統效率的標準,製定完善組織係統的方法,以及闡明個人與非個人組織因素及其個彆與一般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周雪光認為,組織社會學就是從社會學角度去研究組織現象。
楊偉民認為,組織社會學是瞭解、解釋、預測如何更好地建構社會組織以實現其特定目標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是社會組織中的正式組織。社會組織指的是社會的各個構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性。其範圍可以是整個社會、社區,也可以是社會群體。
《中國百科大辭典》中認為,組織社會學是社會學分支,用社會學原理和方法研究企業、政府、社會團體的結構,組織目標、行為和功能,內部、外部關係及其變化,以提高組織效率,推動組織發展。
《社會科學新辭典》中認為,組織社會學是一門年輕的社會學分支學科,主要從社會學角度研究作為一個社會係統的組織,它與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社會心理學和集體行為社會學等有密切聯係。它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西方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成為蘇聯和東歐國傢社會學的重要分支。
綜閤各方麵觀點,我們認為,組織社會學是指對社會組織(包括企業及各類機構)的結構、功能及其運轉規律和問題的研究之科學。在這一定義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客體,二是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內容,三是研究的基本變項。
研究的基本概念
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客體是指社會組織形式,一般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行政組織(包括企業和機關)和一般的社會組織;而社會組織又可以分為兩類,即有章程的、聯閤的組織形式和沒有章程的、自願的組織形式。在這裏,組織社會學重點研究前一類組織形式,即各類企業(機關)等專業組織形式。這類組織形式既是一種正式組織,也是社會係統中最活躍、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最大的一種組織形式。
組織作為社會係統的一部分,與其他社會係統的組成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分析組織現象時也離不開社會係統的相關概念。這些分析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角色(role):組織就是一個角色集,即由一組或一係列相互關聯的角色構成,組織內的每個成員都在扮演著某種角色。同樣,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也在社會關係網絡中占據一個位置或地位,所以必須盡到扮演角色的本分。角色包括活動及其態度,角色模式決定瞭人們的權利、義務、賞罰、關係等。
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這一概念源自角色集(role set),其內容是關於自我是否要做的信念和態度。角色期望可分為三類:一為功能式,指關於工作錶現的規定及限製,即大傢要求自我這樣做;二為規範式,指非技術性的規定及限製,是針對群體團結及關係的;三為支持式,源自互相依賴、互相安慰的需要。組織成員各自的角色盡管都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但成員相互間仍存在一種期望。
角色壓力(role pressure):角色集要求自我改變,這些要求成為自我的心理負擔。測量角色壓力的變項主要有:符號(sign):指規定或禁製;分量(magnitude):指力量大小;專一性:指具體性或詳細性;強度:指有無選擇。
角色緊張(role strain):這是組織內角色扮演比較常見的現象。每個職員要盡角色本分,但仍然會感到睏難,其主要原因,或者對角色扮演的準備不足(教化失敗),或者在角色轉移過程中産生睏難,從而導緻角色衝突。
衝突的解決:主要有四種削弱衝突的方法:第一,角色的參與程度不同,並盡量減少一些角色活動;第二,角色集之間的關係,給每個角色以更多的自主餘地;第三,把一些角色活動和一些角色關係對外保密,可能會減少衝突,而公開某些角色或衝突,必然會對其他角色産生影響,導緻衝突;第四,在角色集內部自己解決,諸如互補角色談判,解決角色自我的矛盾。
性格:組織內部的活動是人的活動,人本身的特性對角色能否成功扮演起關鍵作用,它也直接影響到組織效率。性格是指人與所處環境互動的行為傾嚮,包括行為模式、態度、信仰、價值,亦包含氣質(脾氣)、能力、動機及社會態度等。
價值(value):指一種價值模式,組織成員在組織內部選擇行動途徑的標準,如“好工人”、“好學生”。價值有助於成員更好地扮演角色。因此,價值是組織分析的一個重要因素。
社會規範:角色期望界定行為準則,規範界定行為、限製行為,並對行為做齣要求。組織規範要符閤社會規範的要求,否則就很難與其他社會組織相整閤。
文化:人類為瞭生存和生活而設計和創造的係統,包括行為模式、價值觀念和傳統。文化是人生意義和價值的信息倉庫,通過文化提供的價值規範,我們纔能扮演社會角色。盡管組織有嚴密的規則,但由於組織成員受各種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可能不遵守組織規則,而按照既定的文化模式行動。
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以他人為取嚮,或受他人影響的行動。社會行動預期到他人的反應。韋伯(Max Weber)說,預期到他人不悅而不行動,亦是一種社會行動。組織行動也是一種社會行動。
社會關係:互動的對等模式,此模式通常是在互動一段時間,穩定的期望齣現之後形成的。組織內的互動有多種形式,每一種互動都是按照規則進行的,它是組織效率的保障。群體(group):指互動而具備成員角色的一定數量的人。群體的分析層次包括行為層次、感情層次、規範層次、目標層次及價值層次。組織由許多群體構成,群體之間的關係將影響組織成員的滿意感和組織效率的高低。
社會關係與組織關係:一般的社會關係都是全麵的關係,具體包括:第一,認知方麵可分為理性和傳統取嚮;第二,社會成員準則方麵可區分為普遍和特殊取嚮;第三,實質定義方麵可區分為功能特殊和功能廣泛性取嚮;第四,感情方麵可區分為逃避的和親密的關係;第五,目標取嚮方麵有個體和集體之分;第六,社會分層方麵具有分層次的和不分層次之彆。組織關係的構成基本上是單方麵的關係,具體包括認知都是理性的,規則都是普遍的,情感遵守非人格化的,群體和個人都是功能專門化的。
社會係統:社會結構由基本的社會組織構成,這些組織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見圖1—1),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社會能否繼續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為次級製度的組織形式。每一種組織都有自己的運行機製,彼此之間不能混淆,但可以進行相互比較(見錶1—1)。著名社會學傢帕森斯(T. Parsons)曾把社會組織分為四種類型,即大學、醫院、實業組織和軍隊組織,並分析瞭每一種組織的特點及其在社會中的作用,比較瞭它們的異同點。
前言/序言
組織社會學 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係列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