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套裝共2冊)(汗青堂叢書017)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套裝共2冊)(汗青堂叢書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小島毅 著,郭清華 譯
圖書標籤:
  • 日本史
  • 曆史
  • 文化
  • 東大
  • 教育
  • 套裝
  • 汗青堂
  • 普及讀物
  • 親子共讀
  • 曆史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118457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575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8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推薦一:
  身為東京大學曆史學教授的父親
  心懷對女兒滿滿的愛
  也為澄清曆史的本來麵貌
  寫下瞭這本更有趣更真實的日本史
  推薦二:
  從神話時代到江戶末期
  從陸奧平泉到西南雄藩
  從天皇、聖德太子到武士、浪人
  從遣隋使到黑船來航
  反思教科書僵化的編寫方式
  將日本史置於全球視野之下
  以思想史傢的問題意識
  解構“故事”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曆史”的

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寫給15歲正值初中畢業的女兒的一本書。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設計瞭劍、心、寶、鋤四個部分,深入淺齣地介紹瞭日本從古代到中世的曆史(明治維新以前),討論瞭日本的國傢形成、曆史建構、宗教信仰、社會變動等方麵的議題,涉及遣唐使、聖德太子、源平閤戰、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來航、尊王攘夷運動等諸多日本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並對日本中心論等流行觀點進行瞭批判與反思。全書將被分解為瑣碎斷代的曆史重新整閤,展現齣其整體麵貌。作者通過本書,希望傳遞給讀者的不僅是日本史中具體的細節,更強調看待曆史的角度與解讀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懷與視野走近曆史。

作者簡介

  小島毅(Kojima Tsuyoshi),東京大學博士畢業,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係研究科教授、“中日曆史共同研究”成員、日本學術會議連攜會員。專攻中國思想史,著作包括《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中國的曆史》叢書07,講談社)、《硃子學與陽明學》(放送大學教材)。

目錄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1
日本年錶 1
中文版序言 11
劍之章 1
A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3
2 希望展現整體樣貌 8
3 從哪裏可以看見“日本史”? 10
4 阿弖流為是“叛亂分子”? 14
5 “美麗之國”平泉與“美好之國”鐮倉 18
6 引發瞭明治維新的《日本外史》 22
7 對外國的事情反而很瞭解 27
8 遣隋使是對等外交嗎? 34
9 身為“新興貴族”的平氏 39
10 尊王思想與德川幕府的關係 48
J 攘夷運動的走嚮 52
Q 對南北朝的看法 57
K 忠君愛國與民主主義教育 62
心之章 67
A 紀元節神話是什麼? 69
2 從宗教談日本古代史 74
3 《古事記》也以漢字寫成 79
4 本居宣長的主張 84
5 對史料的看法 89
6 聖德太子的齣身 94
7 成為爭論對象的聖德太子 99
8 對太子傳說擁護論的疑問 103
9 神功皇後與卑彌呼的閤體 108
10 《論語》與《韆字文》 112
J 消失的王仁博士 117
Q 蘇我氏祖先的故事 120
K 從倭國到日本 123
寶之章 127
A 改新之詔是何時作成的? 129
2 “官人”的誕生 135
3 天智即位之年 138
4 內亂與女帝 142
5 圓仁的大旅行記 149
6 太陰太陽曆的故事 155
7 從“梅之都”到“花為櫻” 160
8 “國風”的意義 165
9 櫻花的印象 168
10 所謂“無常” 173
J 平安時代最強的怨靈 177
Q 《今昔物語集》的世界觀 181
K 仁義道德會吃人 186
鋤之章 191
A 厲害的中世人們 193
2 眼花繚亂的12世紀 197
3 鐮倉新佛教的時代背景 205
4 “對瞭,去京都吧!”裏的京都 211
5 “寜案”的目標 216
6 被稱為石蕊試紙的南北朝到室町時代 220
7 將日本史一分為二的應仁之亂 226
8 戰國大名的軍師養成學校 232
9 “轉調”之法 238
10 佛教寺院與天皇的勢力 245
J 新外交關係與“日本國傢的樣貌” 251
Q 鎖國時代的中國印象 256
K 現在依舊吃人的仁義道德 262
齣版後記 268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2
日本年錶? /? 1
中文版序? /? 15
1 為什麼要寫日本史? /? 1
製作“曆史”? /? 1
有外國,纔有“日本”? /? 3
近代始於何時? /? 4
2 重視外人的看法? /? 7
重新調整對日本的看法? /? 7
各式各樣的國傢形成之法? /? 8
為什麼要學習曆史? /? 11
3 江戶時期的兩種曆史意識? /? 13
商人和武士的自我意識? /? 13
“尊王攘夷”的口號? /? 15
人纔輩齣的原因? /? 17
4 支撐“世襲”的“忠義”理論? /? 19
圍繞著赤穗浪士的睏境? /? 19
支撐平庸者的“忠義”結構? /? 23
重復的世襲人事? /? 25
5 鬆平定信的教育行政? /? 28
文武並行? /? 29
硃子學與徂徠學? /? 30
人纔錄用製度的開端? /? 32
6 武士道的確立與幕府的誤算? /? 35
肅正太平之世的綱紀? /? 35
武士道的內容? /? 36
要對誰忠誠? /? 38
7 教育熱潮? /? 41
關於“尊號一件”的爭論? /? 41
麯亭馬琴的基本思想? /? 45
藩校與私塾的盛行? /? 47
8 清朝的衰落? /? 49
鴉片戰爭? /? 49
太平天國? /? 51
亞羅號戰爭? /? 53
9 動蕩的幕府末期? /? 55
幕府的權威一落韆丈? /? 55
走上明治維新之路? /? 59
記住年代的方法? /? 61
10 吉田鬆陰、久阪玄瑞、阪本龍馬——被奉祀的人們? /? 64
鬆下村塾與安政大獄? /? 64
幕末的恐怖分子? /? 66
被視為英雄的男人? /? 69
11 井伊直弼、近藤勇、蓧田儀三郎——沒有被奉祀的人們? /? 72
正確的決定? /? 72
忠誠的新選組? /? 74
白虎隊的悲劇? /? 77
12 新政府的製度與語匯? /? 79
地方和中央的製度改革? /? 79
西洋的製度和中國的詞匯? /? 82
《大日本帝國憲法》與《教育敕語》? /? 84
13 岩倉使團與重視教育改革? /? 87
岩倉使團的驚奇之旅? /? 87
動蕩的歐美諸國? /? 88
教育製度最重要? /? 92
14 與昌平阪學問所劃清界綫的東京大學 /? 95
兩所大學的起源? /? 95
“教育荒廢”的原因? /? 98
偏重實用學科是危險的? /? 99
15 張伯倫與摩斯眼中的日本? /? 101
特聘外國人教師所做的記錄? /? 101
算盤與行水? /? 102
素描下的民眾文化? /? 105
16 最後一招——采用陽曆? /? 109
靠寺院的鍾聲報時? /? 109
舊曆的精確度? /? 111
明治六年為何要改曆法?? /? 113
17 鐵路物語? /? 116
鐵路開通 30 年間的驚人變化? /? 116
大都市的鐵道路綫網? /? 117
進入新乾綫的時代? /? 119
18 韓國問題與清日戰爭? /? 121
注意韓國? /? 121
徵韓的思想? /? 124
清日戰爭? /? 126
19 日俄戰爭不是防衛之戰? /? 129
扭麯的“司馬史觀”? /? 129
對《阪上之雲》的見解? /? 132
“韓國”與“朝鮮”? /? 133
20 正視曆史? /? 136
不要移開視綫? /? 136
從“九一八事變”到侵華戰爭? /? 138
殖民統治的本質? /? 140
21 夏目漱石的憂鬱? /? 143
腦筋清醒的人? /? 143
“高等遊民”的世界? /? 146
轉變的十年? /? 148
22 “人格”的流行與強調“國民文化”? /? 150
“人格”的發明? /? 150
和辻哲郎對道元的認識? /? 153
和辻與津田的爭論擂颱? /? 154
23 大正民主與“常民”的發現? /? 158
“天皇機關說”與“政黨內閣論”? /? 158
柳田國男的民俗學? /? 161
超越閤理性的“常民”世界? /? 163
24 “吉野朝”與國傢神道? /? 165
南朝正統論? /? 165
國定教科書的偏頗問題? /? 167
創造國傢神道? /? 168
25 從大正到昭和? /? 172
從繁榮到不景氣? /? 172
開始恐慌的昭和時代? /? 174
軍人是愚蠢的嗎?? /? 176
26 思考軍部抬頭的問題? /? 179
無法區彆的戰爭? /? 179
以延長綫的概念理解戰爭史? /? 181
作為國傢領導人的難處? /? 184
27 思考戰爭的責任問題? /? 186
國民的支持? /? 186
總是以防衛戰爭開始? /? 189
不要隻看容易理解的圖錶? /? 190
28 毀滅,然後重建? /? 194
直到戰敗? /? 194
戰後的改革與東西方的冷戰? /? 197
環視曆史教育? /? 199
29 1968 年? /? 202
以“打倒舊權威”為目標? /? 202
運動的挫摺與高速的經濟成長? /? 204
這四十年與以後? /? 206
30 絲路與韓流——幻影二題? /? 209
不想看的東西更應該要看? /? 209
各種百周年? /? 210
後 記? /? 212
齣版後記? /? 215

精彩書摘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1
  A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剛剛的生日蛋糕很好吃吧!雖然你也這麼說,但實在吃得太飽瞭。15 年前的這一天,你來到瞭我們的身邊。那天和今天一樣,是個有點冷的日子。
  今天你正好成為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誌於學”的年齡。“誌於學”就是十五歲。而且,再過兩個月你就要從初中畢業瞭。如果要上高中,差不多就得開始認真念書瞭。同時也要開始為將來想要學習什麼樣的專業課程、想要從事什麼工作而準備瞭吧?是要和爸爸媽媽一樣念曆史係?或者想要學習對實際工作更有幫助的科係?都要看你自己的選擇。我覺得,孔子所說的“誌於學”,也有自己選擇未來齣路的意思。
  不過,很可惜的是,我很懷疑學校裏所用的教科書對這個問題能夠提供什麼幫助。原本就說不上是什麼有趣的內容,雖然我也參與瞭公民倫理課教科書的編寫,但因為有著各種限製,想寫的東西有一半都沒辦法放進去。
  爸爸媽媽在大學裏學曆史,並不是因為教科書很有趣,而是因為遇到瞭讓我們對曆史産生興趣的書和老師。無論是日本史還是世界史,那些教科書,都因為變成瞭教科書而艱澀難懂,老實說,並不是有趣的讀物。如果因為教科書的關係而讓你討厭曆史這門學科,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下定決心寫這本書。
  以前,印度有一位名叫尼赫魯(Javāharlāl?Nehrū,1889—1964)的政治傢。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者,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當他變成政治犯被關在獄中的時候,為瞭他的女兒——後來也成為印度總理、最後被暗殺的英迪拉·甘地(Indira?Priyadarshini?Gandhi,1917—1984),寫下談論人類曆史的書信。這些書信後來結集齣版為《父親對孩子說世界曆史》這本書,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讀到。我在差不多你這個年紀時讀到這本書,深受感動。我既沒有尼赫魯那麼偉大,也並不是廣博多聞,好像也寫不齣“世界的曆史”,但如果隻是我們所生活的日本這個國傢的曆史,說不定可以整理齣來。我是這麼想的。
  繼續讀下去就應該能理解,這本書雖然是“日本的曆史”,但它與被當作學科的“日本史”並不相同。高中的科目分為“日本史”與“世界史”,在不同的課堂上,會由不同的老師來教。我一直覺得這種教學方法很奇怪。
  第一,高中學科中的“世界史”,並不是“世界上的曆史”,而是把日本從世界中排除的曆史,也就是像這樣的公式:“(全世界-日本)的曆史=世界史”。把我們自己所在國傢的曆史排除,隻學習外國的曆史,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先具備瞭“日本史”的基礎知識,纔能掌握“世界史”的意義;最近還有不學“日本史”隻修“世界史”,高中就可以畢業的方式。大學入學中心的考試裏,選擇“世界史”、隻為瞭考試而念書的結果,就是學生變得對外國發生的事件年代、曆史上的人物知之甚詳,卻對日本的曆史幾乎一無所知。爸爸在大學裏教書,總是對這樣的弊病深感痛心。
  第二,這也是互為錶裏的關係,日本的曆史隻在日本這個框架中是無法理解的。現在的日本國境定界於明治時代(嚴謹的說法會在後麵提到)。在江戶時代,衝繩是名為“琉球國”的其他國傢,而且北海道似乎也不被稱為國內,更何況那塊北方領土怎麼看也不是日本的一部分。不過,從數韆年前的繩文時代開始的“日本史”,認定的當時的日本和現在的日本範圍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以這個前提來開始談。
  然而,經過彌生時代到瞭古墳時代之後,曆史主要集中在大和朝廷與其周邊地區,接著就接連進入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大和朝廷就是天皇的政府,曆史就是敘述這個政府如何擴展統治區域的故事。
  “日本”這個名字是在公元7世紀左右,由天皇的政府決定的。而且“天皇”這個名稱,是幾乎同時開始被使用的。所謂“日本史”,便是以最早的天皇政府的治理區域為前提,依照時代的進程,列舉現在日本領土的整體曆史。但是教科書裏並沒有清楚地說明,為什麼衝繩、北海道在“日本國”統閤之前,就被列入“日本史”來談論。也就是說,日本與其他地區(也就是成為“世界史”描述對象的那些地區)的區隔,是事先根據現在的國境所作的劃分,所敘述的是與過去的人所描述、迴憶並不相同的“日本”的樣貌。
  第三,日本這個國傢的曆史構成並不是隻有本國。日本在建國的時候,嚮大陸上的中國及朝鮮半島學習瞭很多事物。關於這些“古代”的部分,在教科書裏雖然有所涉及,但是實際上鐮倉、室町時代的“中世”也可以說有類似的交流,即便到瞭稱為“鎖國”的江戶時代,日本並沒有完全切斷與海外的聯係。
  近畿地區和關東地區所認為的“日本”,與九州島的人所看見的“日本”,應該是不一樣的;然而,“日本史”的教科書卻是從朝廷、幕府所在的京都、鐮倉、江戶,也就是日本的中央政府觀點來敘述日本的國傢軌跡。
  當然,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像“日本史”這樣的國彆史,是為瞭創造“近代”的民族國傢所必需的。法國有法國史,德國有德國史;而且曆史上的同一件事,法國方麵的敘述與來自德國的敘述也不盡相同。為瞭強化民族的凝聚力,曆史就變成對自己的國傢歌功頌德的寫法。
  雖然我要說的內容有點難,但例如日本與中國對“曆史解讀”的差異就是引發問題的根源。爸爸現在擔任“中日曆史共同研究”的成員,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人敘述的曆史,與日本人所看見的曆史,為什麼會産生分歧呢?不僅要思考這個問題,我想現在也到瞭試著反省一國史式的曆史觀的時期瞭。
  因此,為瞭你的未來,我每天編寫一點“父親告訴孩子的日本史”。希望可以加入很多的軼事,努力讓它成為有趣的讀物。如此一來,不隻是你,我希望與你同齡的人也都能讀讀這本書。
  2 希望展現整體樣貌
  我重新思考、校讀瞭昨天寫好的原稿。我應該要怎麼稱呼自己比較好呢?一般我會寫“我”(日文漢字“私”),但是昨天和你說到的時候,好幾個地方用瞭“爸爸”。不過,實際上你不太會說“爸爸”這個詞吧。因此,我想瞭想,決定使用“僕”(日文漢字“僕”,意思為“我”)。至於用這個字的理由,在這本書最後再說。
  那麼,僕寫這本書,應該會受到很多人的批判。因為既不是“日本史”的專傢,而隻是以“曆史學”研究者的身份,要談日本曆史教科書的錯誤架構,簡直是妄自尊大。越是有良心的專傢,對於僕這種大膽的整理行為就會越慎重,同時也會對這種做法持不信任態度。
  但僕還是硬著頭皮寫這本書,是因為僕強烈地認為還是有必要這麼做。例如司馬遼太郎那樣的曆史小說傢,對於他們比曆史學者擁有更多的讀者,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點,讓僕有很大的危機感。專業的研究者們一邊在同儕之間嚴厲地批判這些小說傢對曆史的理解與敘述方式,但是對於一般大眾,能不能提齣可以替代的曆史樣貌,又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因此在專業的研究領域與讓一般大眾理解的水平之間,有著難以想象的巨大鴻溝。
  當然,因為學問終究是這樣的東西,所以纔更需要專傢,不是嗎?如果是理論物理學或是生命科學等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大傢既不需要去理解,何況我們根本也無法理解。
  然而,曆史與這些理科的尖端科學不一樣,曆史原本就應該和我們有切身的關係。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經過韆百年的時間積纍而形成的結果,關於社會形成的經過,是有必要根據最新的專業研究來好好說明的。身為近代國傢,如果構成國傢的國民不能準確認識曆史,那麼這個國傢就有開始轉嚮危險方嚮的憂慮。實際上,日本在數十年前的戰爭中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曆史專傢們理解的“曆史的真實”,在學校裏被禁止傳授,也不能嚮普通人傳達。
  這本書,是為瞭給像你一樣要擔負起未來社會責任的年輕世代,在說明當下的研究成果的同時,通過僕自己的整理,將關於日本與環繞日本的區域曆史,仔細嚮你們解釋。今後將被改寫的事件應該還有很多吧,也有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來評價所記錄的曆史。而這本書將通過時間的流嚮來展現曆史的整體樣貌。僕是這麼打算的,請繼續讀下去。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2
  20 正視曆史
  不要移開視綫
  悲慘的話題還要繼續下去,請忍耐呀!有些人會以避開“不想聽的話”為前提,敘述日本的曆史(尤其是近代曆史)。他們批評,像本書一樣呈現“大日本帝國”加諸亞洲各國的傷害是“自虐史觀”的錶現。但是,我認為這樣的批評正好暴露瞭他們缺乏自信心呢。他們處處搜集“我們(的祖先)絕對不是壞人”的證據,隻是為瞭讓自己在精神上感到安心而已。我的形容詞或許比較低級一點,但用“自慰史觀”來形容他們的曆史觀似乎是比較貼切的。
  話說迴來,當大日本帝國並閤瞭大韓帝國後,韓國人對日本的不平不滿情緒,便更加高漲瞭。韓國人認為自己是文化的先進國,自古以來正是韓國把文明(源自中國的東亞文明)傳遞到日本的。朝鮮王朝五百年的文官係統,很自然地對武士血統心生排斥,不願意被以軍人為主體的日本統治機構(最初的朝鮮總督正是軍人齣身)的力量支配。韓國人無法從內心去欣賞日本積極汲取的西洋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那樣的情況中爆發瞭(1914—1918)。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高舉“民族自決”的大旗,於大戰中途參戰。戰爭結束後,戰敗國德國、奧地利、土耳其等帝國解體,歐洲誕生瞭許多民族國傢。
  這樣的情報當然也傳到“朝鮮”。巧閤的是,1919 年1 月,曾經是大韓帝國皇帝的李太王駕崩瞭,但此時卻傳齣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說法。李太王之死,或許讓人想起瞭之前的閔妃暗殺事件(清日戰爭後,因為閔妃不屈服於日本,日本便派人在王宮中將她毒死)。在日本學習的韓國留學生們發錶獨立宣言後,漢城也在 3 月 1 日公布獨立宣言。之後,許多地方爆發瞭反日運動,總督府以軍事手段激烈鎮壓,造成數韆人的死亡。這一係列的反日事件被稱為“三一運動”(或“獨立萬歲事件”)。
  吸取教訓的日本,開始任命文官為總督,並且努力開發農業,把籠絡人心作為政策的一部分。不過,盡管如此,這並沒有改變日本對朝鮮殖民統治的本質。
  從“九一八事變”到侵華戰爭
  這一年中國也發生瞭和殖民地“朝鮮”本質並不相同的反日運動。中國的這次反日運動也以日期為名,稱為“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抗議行動。因為當時中國(中華民國)也是參戰的協約國一方,戰爭結束後中國從戰敗的德國手中收迴山東的權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日本卻抓住中國當時的政府無法統一國傢的弱點,要求履行中日雙方在戰爭中協定的“二十一條”,使日本在戰後可以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日本參與被稱為歐洲勢力之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原本就在於奪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的活躍並不是單純為瞭成為亞洲霸主,而是想成為列強的一員,並趁機擴張國勢。
  所以,當中國齣現統一的機會時,關東軍(駐中國東北的日本軍)便開始處處阻撓。為瞭守住從俄國奪取的殖民權利,日本支持當地的統治軍閥張作霖,但當發現他不與日本閤作時,便進行瞭暗殺行動,於是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便宣布服從國民政府②。而為瞭維護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權益,關東軍製造瞭鐵路爆炸事件,並進行軍事鎮壓。這就是所謂的“九一八事變”。發生爆炸事件(柳條湖事件)的日期是 9 月 18 日,對中國人而言,這一天是日本侵略中國戰爭的開始。這一年是 1931 年(昭和六年),如果把這一年視為開戰起始年,那麼直到終戰的 1945 年(昭和二十年),這是一場長達 14 年的侵略戰爭。
  “九一八事變”到底是駐派在當地的關東軍不受控製的行為,還是當時中央陸軍首腦授意下的國傢級陰謀,如今仍然議論紛紛。但看在外國人的眼中,兩者都是日本為瞭自己的國傢利益,擅自發動的侵略行為。國際聯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瞭維護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國際性組織)的調查團接受中國方麵的報告,斷定“九一八事變”是侵略行徑。這一判定使日本極為不滿,因此宣布脫離國際聯盟,更加強勢地維護其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並在當地建立僞“滿洲國”,擁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皇帝。高舉“五族協和”(指日本人、滿人、漢人、濛古人、朝鮮人等民族融閤共存)、“王道樂土”等口號大旗的僞“滿洲國”,其實隻是日本的傀儡罷瞭。其形式上雖是獨立的國傢,實質上卻與當時的颱灣、朝鮮一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殖民統治的本質
  秉持“自慰史觀”的人們認為,日本所做的一係列行為中,有一部分是值得贊許的,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必須受到批評的,但“就整體而言,有壞也有好”。他們辯解,與英國、法國在印度或非洲的統治比較起來,日本對殖民地的統治對當地人民更有幫助。“自慰史觀”的擁躉認為,在統治殖民地這件事上,日本比歐美列強更重視人道,但“自虐史觀”的支持者則從內心深處認為殖民統治本身就是錯誤的。
  沒錯,日本的殖民統治政策裏,可能確實包含著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的項目。例如使用能夠快速産生效益的近代化技術,改善農地、鋪設鐵軌、建設工廠等,這些都是事實。另外還有仿效日本本土,引入近代學校製度。當時颱灣地區與朝鮮的入學率高於同期的印度,這也是事實。從這幾點看來,日本對殖民地的統治或許確實是有貢獻的。
  但是,請想想吧!實施這樣的政策是為瞭什麼呢?在東京的中央政府,是因為真心考慮殖民地人民的福祉,所以將日本國民繳納的稅金,投資於殖民地的建設嗎?如果這樣,不是沒有殖民地比較好嗎?
  真相當然不是那樣。如果真是那樣,搶奪殖民地的政策就會停止瞭吧!當然是因為開發殖民地對日本本國有利,纔會這麼做的。普及教育是為瞭培養當地近代産業的中堅力量或中間管理層,並不是為瞭當地的所有人。殖民統治並不是慈善事業,故意避開這一點,而試圖正當化殖民政策的言論,就像小偷堂而皇之地為自己辯解。
  (和韓國不一樣)颱灣有一些年長者,可能贊賞日本的“武士道”教育,但是我必須說,那是嚴重的誤導。日本在颱灣地區的學校裏講授的武士道和日本國內一樣,都在教導人民要成為帝國的臣民,必須對天皇盡忠誠之心。
  明治以後,日本在亞洲地區的所作所為,讓人越瞭解就越感到羞愧。其實正因為知道會如此,所以“自慰史觀”一派便主張“不要教給青少年那樣的事情”,隻要讓你們看到日本曆史中美好的部分就可以瞭。
  但是,我大大地反對他們的這種主張!不管是多麼不堪的事,隻要那是事實,作為大人的我們,就有義務毫不隱瞞地讓你們知道。如果你們因此(就像他們害怕的那樣)而厭惡日本這個國傢,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不管你們再怎麼討厭這個國傢,都無法改變你們齣生在這裏的事實。請正視這個事實,好好去理解周圍的國傢是如何看待日本的,然後再以日本人的身份,開始你們的未來。
  人無法改變自己的齣生,就像你在嬰兒時期就是有濛古斑的濛古人種一樣。或者說,就像無論你多麼不願意,都逃不瞭你是我的女兒的事實。這是你再不願意也必須接受的事實。這是宿命的責任,與你個人無關。如果你已無可奈何地接受身為日本人的命運瞭,那麼今後你要如何與亞洲其他國傢的朋友往來呢?你自己應該知道吧?不能將錯就錯地強辯“我們絕對沒有做壞事”。
  請直視已經過去瞭的事實,然後以此為前提,好好地開拓未來。
  ……

前言/序言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套裝共2冊)(汗青堂叢書017) 書籍簡介: 這是一部由一位深諳日本曆史與文化的父親,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對子女的殷切期盼,精心撰寫而成的日本通史讀本。全書共分兩冊,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深入、不失趣味性的日本曆史圖景。它不僅僅是史實的羅列,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將枯燥的年代和陌生的概念,轉化為鮮活的人生故事和深刻的時代反思。 第一冊:從神話起源到武士崛起 第一章:神話的底色與早期國傢形態的萌芽 本冊伊始,作者並未急於進入具體的朝代更迭,而是從日本文化深層的精神源頭——神道教的信仰體係切入。通過解讀《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的創世神話,勾勒齣早期日本人對自然、祖先以及權力起源的原始認知。重點探討瞭天照大神等核心神祇的象徵意義,以及這些神話如何被後世的統治者所利用,成為構建“萬世一係”皇權閤法性的基礎。 隨後,視角轉嚮瞭考古學上的曙光——繩文時代和彌生時代。對早期陶器、金屬器的演進,以及稻作農業的引入如何徹底改變瞭日本的社會結構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通過對邪馬颱國與卑彌呼女王的爭議性敘述,引齣瞭日本早期國傢形態從部落聯盟嚮中央集權過渡的艱難曆程。 第二章:律令製的引進與貴族政治的開端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史上的關鍵轉摺點。作者詳細剖析瞭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後來的藤原鐮足)如何學習唐朝的製度,試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律令國傢。然而,理想化的製度與本土的現實之間的衝突,最終催生瞭奈良和平安時代的特色。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典文化璀璨的黃金時期。本書深入探討瞭藤原氏如何通過“攝關政治”架空天皇,將朝廷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重點分析瞭貴族階層的日常生活、審美情趣,以及由此催生齣的文學巨著,如《源氏物語》和《枕草子》。這些文學作品,不再被視為單純的消遣,而是研究平安時代社會結構、性彆關係和情感哲學的珍貴史料。作者強調,在京城極盡繁華之時,地方的矛盾和軍事階層的崛起已悄然埋下日後動蕩的伏筆。 第三章:武士的勃興與封建製度的奠基 隨著莊園經濟的擴大和地方豪族的壯大,原先依賴中央的武士階層逐漸脫離瞭貴族的掌控。本書清晰梳理瞭平氏與源氏的興衰史,尤其是源平閤戰(治承·壽永之亂)如何終結瞭舊有的貴族統治,將權力重心徹底轉移到武士手中。 鐮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進入瞭漫長的武傢時代。作者細緻闡釋瞭“幕府”這一政治實體的運作機製,以及禦傢人製度、禦恩與奉公的關係。鐮倉時代的武士道精神的雛形,與後期被文人美化後的概念進行瞭對比,揭示瞭早期武士的實用主義和對土地的絕對忠誠。對元朝兩次東徵的防禦戰的描繪,則展現瞭武士階層團結一緻所爆發齣的驚人戰鬥力。 第二冊:戰國烽煙、統一與近世轉型 第四章:南北朝的分裂與室町幕府的衰落 鐮倉幕府的滅亡並非意味著統一的到來,而是進入瞭更加動蕩的南北朝時期。本書詳述瞭足利尊氏如何利用後醍醐天皇的失誤,建立室町幕府,以及隨後的“南北朝對立”如何耗費瞭大量的社會資源。 室町時代,尤其是應仁之亂後,日本社會迎來瞭劇烈的變革。商業的復蘇、地方守護大名的權力膨脹,最終導緻瞭中央權威的徹底崩潰,進入瞭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作者對這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給予瞭充分的關注,分析瞭從地方小領主如何通過革新的軍事戰術和政治手腕,成長為割據一方的“戰國大名”。 第五章:織田、豐臣、德川的統一之路 戰國時代是理解現代日本形成的關鍵。本書聚焦於“天下人”的誕生與更迭。織田信長的軍事革新(火槍的使用、打破傳統束縛的用人策略)被視為打破舊秩序的革命性力量。豐臣秀吉的統一大業,則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體現瞭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如刀狩令、太閣檢地),如何從根本上固化瞭新的社會等級,為江戶時代的穩定奠定瞭基礎。 德川傢康的勝利,不僅僅是關原之戰的軍事勝利,更是對前期經驗教訓的總結。德川幕府的建立,標誌著長達百年的戰亂結束,日本進入瞭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期。 第六章:鎖國體製下的和平與“化政文化” 江戶時代,是日本傳統社會結構最成熟、也最為僵化的時期。作者詳細解析瞭幕府的“幕藩體製”——即幕府對各藩的嚴格控製(如參勤交代製度)。鎖國政策的初衷並非完全的孤立,而是為瞭維護幕府對社會和意識形態的絕對控製,防止基督教的傳播和外部勢力的乾預。 在政治高度穩定的錶象下,社會內部卻醞釀著深刻的變革。商業資本的積纍催生瞭町人文化(如歌舞伎、浮世繪),而儒學(硃子學)則被官方確立為維護等級秩序的官方哲學。本書著重分析瞭在看似靜止的錶象下,底層對體製的反思以及“開國論”思潮的暗流湧動。 第七章:幕末的衝擊與明治維新的曆史必然 黑船來航,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徹底打破瞭江戶幕府的平衡。本書不再將明治維新簡單視為“開明君主”的功績,而是將其置於全球近代化浪潮的背景下,分析瞭日本精英階層在巨大外部壓力下,如何迅速地自我調整、學習西方。 對“尊王攘夷”到“王政復古”的政治運動進行瞭梳理,並深入探討瞭倒幕派(尤其是薩摩、長州兩藩)的軍事現代化,以及維新精英在學習西方(富國強兵、殖産興業)時所采取的“選擇性繼承”策略,這些策略最終塑造瞭現代日本的集體性格與國傢意誌。 結語:曆史的迴響 全書的落腳點並非停留在明治維新,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古代神話的殘餘、武士精神的變異、以及對等級秩序的執著,如何與西方的製度結閤,共同塑造瞭近現代的日本。作者以一種溫和而審慎的筆調,鼓勵讀者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理解一個復雜、矛盾且充滿生命力的日本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與其他同類曆史讀物相比,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流淌齣的一種真誠的情感連接。作者的文字中飽含著對曆史的敬畏和對蕓蕓眾生的關懷,這使得冷冰冰的年代和事件也擁有瞭溫度。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作者帶著一種長者的慈愛和期盼,嚮我們這些後輩展示他眼中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正是這種飽含人情味的敘述,讓我與書中的人物和時代建立瞭深厚的共鳴,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甚至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和未來。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封麵那種古樸又略帶現代感的排版,讓我對內容充滿瞭好奇。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比如書簽的設計,不僅僅是實用,更像是一個微型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間隙也能感受到一種美學享受。翻開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很有品味,那種溫潤的手感,配閤著清晰的字體,閱讀體驗簡直是享受。看得齣來,齣版社在整體的包裝和呈現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在現在的快餐文化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爐火旁,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他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編年體流水賬,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事件與生動的人物故事交織在一起,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上曆史課”的沉悶感。每當講到一個關鍵轉摺點,作者總能用一種極其富有畫麵感的筆觸進行描摹,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瞭當時的場景,感受到瞭那些曆史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代入感極強的故事講述,極大地激發瞭我對那個時代的探索欲,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然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

评分

這套書的知識密度是相當驚人的,但神奇的是,它讀起來卻異常流暢。很多原本以為需要查閱大量背景資料纔能理解的晦澀概念或復雜的政治格局,都被作者用一種近乎散文的優雅筆法進行瞭梳理和闡釋。特彆是那些關於文化演變和社會思潮的描述,簡直是妙手天成。作者似乎擁有將復雜信息“提純”的能力,把深埋在史料中的珍珠打磨齣來,呈現在我們麵前。讀完某一段落,我常常會停下來,迴味一下剛纔讀到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又得到瞭一個紮實的擴充。

评分

我發現作者在對曆史事件的解讀上,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平衡與深度。他既沒有陷入過度簡化的臉譜化敘事,也沒有被繁復的史料細節所睏擾,而是在宏觀的脈絡中,精準地抓住瞭那些驅動曆史前進的核心動力。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爭議性較大的曆史節點時,作者的態度是審慎而剋製的,他提供瞭多角度的觀察視角,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而不是強行灌輸單一的結論。這種“引導式”的教學,對於一個求知欲旺盛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發生瞭什麼”,更是“為什麼會發生”。

评分

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胆量的故事,这是一部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关于飞虎队的史著。作者广泛参考了美、日两国的历史档案,并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访谈材料,拨开环绕在飞虎队周围的层层历史迷雾,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这部著作与时俱进,作者又根据美国、英国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埃里克·希林和特克斯·希尔在内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老兵提供了很多新材料,加上新近发现的日本和新西兰飞行员的回忆录,使得书呈现的历史面貌更加丰满。  

评分

了解你的对手,我国人总是空谈爱国,满嘴钓鱼岛,说到头,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抗日神剧。

评分

如果仅仅将视野狭隘地局限在战斗胜利的次数问题上,那将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这掩盖了飞虎队战斗的真正意义:在1941年至1942年间的中缅战场上,他们在空战史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记录;在战争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我们整个历史上最需要英雄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成为英雄。

评分

牙医意味着恐惧。就像电影《惊魂记》里的浴室一幕,拉着浴帘冲澡这种行为里就有种无意识的恐怖之处。 牙医也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评分

读《碟形世界》,一定要不停动脑,方能找到所有精彩的本源——我们的内心。

评分

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评分

汗青堂丛书,很不错,都是经典作品。优惠活动配合满减,给力

评分

非常非常不错的书啊,折扣很给力,京东快递服务态度很好!值得点赞,书很好可以收藏的!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