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微景觀魔法書

苔蘚微景觀魔法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慢生活工坊 編
圖書標籤:
  • 微景觀
  • 苔蘚
  • 園藝
  • DIY
  • 手工
  • 植物
  • 自然
  • 創意
  • 桌麵綠植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1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58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60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讀者對象定位於植物愛好者以及熱愛生活的廣大人群。

  1.2015年風靡的流行綠植微景觀以其個性化的創意和萌萌的造型贏得瞭很多年輕人的喜愛。本書從零基礎介紹苔蘚微景觀的基本知識,到常用苔蘚、植物、小物件的介紹,再到具體的苔蘚微景觀作品教學,讓讀者很容易上手。
  2.31個案例以玻璃盛器、木製盛器及創意盛器為章,一步一步介紹如何構思創意,如何鋪土、種植、擺件,已經如何後期維護,讓你以*低的成本做齣*具自己特色的苔蘚小花園。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以教會讀者如何用利用苔蘚製作微景觀的書籍,一開始先介紹瞭苔蘚微景觀的概念和功能,讓讀者對於苔蘚微景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介紹瞭苔蘚微景觀常用的苔蘚品種、植物品種以及一些裝飾物件,讓讀者製作時便於選擇。然後是書籍的主體內容――苔蘚微景觀的實例教程,全書為讀者準備瞭50款不同的作品,作品的每一個步驟圖都配閤以詳盡的文字說明,讓讀者體會到製作苔蘚微景觀的樂趣。

作者簡介

  慢生活工坊,是由國內一群愛茶愛、愛園藝、愛生活的誌同道閤者,團隊的宗旨是崇尚自然、慢生活,做好玩兒又有意義的事,努力讓身邊的生活充滿情趣。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01什麼是苔蘚微景觀
1.1 苔蘚微景觀的概念 2
1.2 苔蘚微景觀的特點 3
1.3 苔蘚微景觀的功能 4

Chapter 02常用造景苔蘚及植物
2.1 認知造景苔蘚 6
2.2 常用造景苔蘚 8
2.3 常用造景植物 13
2.4 苔蘚的養護 28

Chapter 03常用配件及土壤
3.1 常用造景配件 30
3.2 常用造景砂石 34
3.3 常用土壤及配土方案 36
3.4 苔蘚的培育法 40
3.5 常用工具 42

Chapter 04苔蘚微景觀之玻璃觀景
案例01 龍貓城堡 44
案例02 魔力星球 47
案例03 瓶中春色 51
案例04 假日沙灘 54
案例05 一杯綠色 57
案例06 愛的守候 60
案例07 和諧自然 63
案例08 海闊天空 66
案例09 生命之塔 69
案例10 全景魔方 73
案例11 爛漫海星 77
案例12 苔蘚燈泡 80
案例13 海洋漂流 82
案例14 水晶之夢 85
案例15 苔蘚生態瓶 89
案例16 能量之柱 93
案例17 魚缸景觀 96

Chapter 05苔蘚微景觀之森林仙境
案例01 枯木逢春 100
案例02 快樂小新 103
案例03 縱橫世界 107
案例04 枯木丘陵 110

Chapter 06苔蘚微景觀之繽紛世界
案例01 田園景觀 114
案例02 隱居農捨 118
案例03 林中王國 121
案例04 鄉間河流 125
案例05 林中小溪 128
案例06 覓食時間 132
案例07 藍色海岸 135
案例08 園林尋寶 139
案例09 一盞青翠 142
案例10 翠蕨悠然 145
附錄

前言/序言

  翻開本書,你會發現一個個精美的綠色景觀,它們就是當下*流行的苔蘚微景觀。看到這些漂亮的作品,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動手做一款屬於自己的微景觀,不要著急,本書會先帶你認識苔蘚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植物,在瞭解瞭苔蘚植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徵後,再嚮你介紹製作苔蘚微景觀常用的苔蘚種類和常用造景植物的種類,以及苔蘚微景觀配土和配件的相關知識。前期的理論準備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苔蘚微景觀啦。
  本書共準備瞭31款精美的苔蘚微景觀製作實例,按照容器材質的類型分成瞭玻璃、木質和其他材質三個闆塊,其中還穿插瞭“日常養護小課堂”的內容。這樣,讀者不僅能做齣好看的微景觀,而且不必擔心苔蘚和植物的健康問題。
  本書編排完全從讀者需要和閱讀習慣齣發,力求做到全麵、清晰、易懂、時尚,但對於因編者水平有限和編寫時間倉促而可能造成的疏漏或錯誤,請廣大讀者指正。


《星際探險傢手冊:跨越光年的生存指南》 引言: 宇宙的浩瀚,是人類永恒的嚮往。自古以來,我們仰望星空,試圖解開那無盡的黑暗中隱藏的秘密。本書並非講述遙不可及的理論物理,而是作為一本實用的、為所有懷揣星際旅行夢想的探險者準備的“生存手冊”。我們把目光投嚮銀河係中那些最迷人、也最危險的角落,為你揭示如何在陌生的星球上建立庇護所,如何與形態各異的外星文明進行首次接觸,以及在星際航行中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訣。這不是一份教科書,而是一本寫給實踐者的筆記,凝聚瞭無數次模擬飛行和真實考察的經驗。 第一章:啓程的準備——跨越黑暗的基石 在踏齣太陽係之前,充分的準備是生與死的界限。本章將詳細解析星際飛船的結構、生命維持係統的冗餘設計,以及如何優化燃料效率以應對漫長旅程中的突發狀況。 1.1 飛船選擇與定製: 從輕型偵察艦到重型殖民艦,每種船型都有其優勢和緻命弱點。我們將對比不同動力係統的可靠性,並提供針對深空輻射環境的裝甲材料選擇指南。重點分析瞭“麯速泡”穩定性的維護,這是遠距離跳躍的關鍵。 1.2 生存物資的動態配給: 長期任務中,水、氧氣和營養的循環再生是重中之重。我們深入探討瞭微生物群落對封閉生態係統的影響,並提供瞭一套基於實時生理指標的營養配給算法,確保探險隊在資源極度受限的情況下維持最佳戰鬥力。 1.3 人類心理的“深空免疫”: 密閉空間、漫長的時間延遲以及與地球的漸行漸遠,對心理的衝擊是巨大的。本章提供瞭經過星際心理學認證的“時間錨定技術”,幫助探險者對抗孤獨感和“宇宙虛無癥”。我們還收錄瞭應對突發群體恐慌的預案演習記錄。 第二章:目標星球著陸與初步勘測 抵達預定星係後,著陸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對技術的終極考驗。本章側重於復雜大氣層、極端重力環境下的安全著陸技術。 2.1 大氣層進入的動態導航: 許多係外行星擁有比地球更緻密或更具腐蝕性的氣態層。我們詳細講解瞭“氣動減速偏航”技術,如何利用行星風暴進行能量迴收,以及在視野受限條件下,如何依靠地質迴波圖進行精確著陸。 2.2 建立初始前哨站(The First Footprint): 在陌生的地錶上,前幾個小時至關重要。本章介紹瞭一種模塊化、自組裝的“充氣式庇護所”的快速部署流程。內容包括土壤穩定劑的使用、基礎能量采集陣列的架設,以及如何利用本地資源進行初期輻射屏蔽。我們特彆強調瞭對本地微生物的“三米隔離原則”。 2.3 初級環境掃描與風險評估: 勘測工具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們推薦瞭多光譜分析儀在偵測有毒氣體和生命跡象中的最佳應用場景。本章還列舉瞭十種最常見但最緻命的“環境陷阱”,例如甲烷湖、地熱噴口和重力異常區。 第三章:異星生態學的接觸與互動 真正的探險在於麵對未知生命。本書摒棄瞭科幻小說中對“小綠人”的刻闆描繪,轉而關注生命形式的多樣性、其適應性,以及我們應當采取的倫理接觸原則。 3.1 生命信號的識彆與分類: 異星生命可能基於矽、硫,甚至非化學反應。我們提供瞭“泛生命信號識彆矩陣”,從能量吸收模式、信息傳遞結構等方麵,幫助探險傢區分地質活動和生物活動。內容包括對“非對稱能量消耗”和“自復製結構”的特徵分析。 3.2 接觸協議:溫和與防禦: 首次接觸必須謹慎。本章詳細闡述瞭“觀察-模仿-有限互動”的三步接觸法。我們提供瞭針對不同交流方式(聲波、光波、電磁脈衝)的通用翻譯算法基礎,以及在識彆到潛在敵意信號時,如何不訴諸武力地“軟性撤退”策略。 3.3 生物資源的謹慎利用: 殖民的終極目標之一是可持續發展。本章介紹瞭如何安全地采集和分析外星植物的營養價值,以及提取礦物元素時不破壞本地生態平衡的技術。特彆提醒瞭對具有“集群意識”的真菌或植物群落的規避方法。 第四章:星際社會學與外交碎片 旅行不僅僅是與環境的搏鬥,也是與智慧生命的交鋒。本章探討瞭在缺乏共同曆史背景下,如何構建信任與理解。 4.1 貿易的初始形態: 信任的建立往往從互惠開始。我們分析瞭哪些“地球技術”(如純淨水過濾技術、高效照明)在外星社會中具有普適價值,可以作為初次“禮物”或貿易籌碼。 4.2 跨物種法律的雛形: 哪些行為在宇宙尺度上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本章通過案例分析,探討瞭關於知識産權、資源分配和不可侵犯性的基本共識,這些共識是避免星際衝突的關鍵。 4.3 應對“文化休剋”與“物種歧視”: 探險者自身也可能被視為“異類”。我們提供瞭維護團隊文化認同感,同時保持對新文化的開放性的指導方針。 結語:永不停止的探索 《星際探險傢手冊》提供瞭一套嚴謹的框架,幫助你從一個地球居民轉變為一名閤格的星際公民。記住,每一次成功的返航,都不是因為運氣,而是因為對未知保持瞭最大的敬畏和最周密的計劃。星空等待著我們,帶著知識和謹慎,去書寫下一頁人類的史詩。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審美取嚮非常獨特,它似乎更偏嚮於一種極簡主義和侘寂(Wabi-Sabi)的美學風格。在設計理念的部分,作者著重強調瞭“留白”和“不完美之美”的重要性,拒絕瞭那種過度堆砌裝飾品的浮誇風格。它推薦的許多素材組閤都非常樸素自然,比如使用天然的枯木枝條和被歲月侵蝕的石塊作為主要構件,營造齣一種“時間感”。書中對光影效果的運用分析也極其到位,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容器的朝嚮和植物的布局來模擬自然界中微妙的光綫變化,從而增強作品的立體感和情緒張力。我感覺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教我們如何與自然進行對話,而不是簡單地模仿自然。它引導讀者去觀察和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自然之美,並將這份寜靜和哲思融入到小小的玻璃容器之中。這種深層次的美學引導,讓我在翻閱時,心境也隨之沉澱下來。

评分

這本書的售後支持和資源整閤做得非常齣色,這讓我對它的整體價值有瞭更高的判斷。在書的最後部分,作者建立瞭一個非常完善的“問題速查錶”,涵蓋瞭從“葉片邊緣齣現白霜”到“微生物過度繁殖”等一係列常見問題的診斷和急救措施。更難得的是,它提供瞭一係列高質量的外部資源鏈接——包括一些國際上知名的生態容器設計網站和專業的論壇入口,引導讀者進入更廣闊的學習社區。這種“授人以漁”的理念貫穿始終,它不希望讀者僅依賴這本書本身,而是鼓勵他們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持續學習和交流。我特彆注意到,它對一些新型的輔助材料,比如不同透氣性的密封蓋以及生物降解的營養凝膠等,都進行瞭客觀的性能評測和推薦,這顯示齣作者緊跟行業前沿的動態。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學習生態係統的入口。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活潑,讀起來完全沒有傳統技術書籍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比如,它在介紹如何“馴服”苔蘚的時候,會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不同種類苔蘚的“脾氣秉性”,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丁分享他的育兒經。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幾個“失敗案例”分析,作者毫不避諱地展示瞭自己早期犯過的錯誤,並詳細剖析瞭錯誤發生的原因和正確的處理方法。這種坦誠和接地氣的分享,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親切感和學習的動力。它沒有過度強調最終作品的“完美”,而是更注重探索和嘗試的過程。書中提供的那些“創意挑戰”環節,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去嘗試用非傳統的容器和材料進行組閤,這種開放式的引導,讓我對自己的創作方嚮有瞭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朋友,手把手地帶著你一步步摸索前進,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導師。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評估非常高,它提供的步驟分解清晰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我嘗試按照書中的第一個示範項目進行操作,從清洗工具到選擇鋪設底層濾材的順序,每一個動作的要點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異味控製”這一關鍵環節給予瞭空前的重視。市麵上很多教程往往一筆帶過,但這本書花瞭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探討如何通過精確的濕度控製和氣體交換來維持微觀環境的長期穩定,甚至還提供瞭一個簡易的空氣質量自檢錶。這種對“長期維護”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作品生命力的深層次考量。此外,書中附帶的工具清單非常實用,它區分瞭“必備工具”和“進階工具”,幫助初學者避免瞭不必要的開支。對於一些園藝新手來說,這本書的圖解清晰度和操作流程的邏輯性,足以讓他們在第一次嘗試時就獲得顯著的成功體驗,極大地建立瞭信心。

评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簡直是一件藝術品,厚實的紙張和精緻的封麵細節讓人愛不釋手。我光是翻看目錄和前言就花費瞭不少時間,裏麵的插圖和排版都看得齣是用心打磨過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諧,尤其是那些手繪的植物素描,細膩得讓人仿佛能觸摸到葉片的紋理。內容上,它似乎更側重於理論基礎的構建,開篇就深入講解瞭微觀生態係統的形成機製,這一點對於我這種想深入瞭解背後的科學原理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對不同基質的配比、水循環的模擬以及光照強度的控製等技術細節的闡述非常詳盡,每一個步驟都有詳實的解釋和圖示,讀起來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簡單的操作指南,而更像是在研讀一份專業的生態報告。盡管有些部分的技術術語比較多,需要反復咀嚼,但這種嚴謹性恰恰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素養。我尤其欣賞它在材料選擇上給齣的各種替代方案,顯示齣作者希望讀者能夠根據手頭條件靈活變通的誠意。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具有學術價值的入門讀物。

评分

书太慢,比其他商品慢了两天

评分

很喜欢,慢慢研究!书的质量很棒

评分

评分

不好好好f得得得的的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

评分

很是不错,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

货已收到!质量很好!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

初看了一下,介绍还比较详细。

评分

怎么说呢 挺基础的适合新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