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感知藝術》是一本來自美國的藝術普及讀物,英文版已經齣到第11版,是一本影響深遠、讀者眾多的經典之作。 2、本書從人人都有的感知能力齣發,以具體的藝術作品為對象,拋棄晦澀的理論和繁瑣的敘述。讀者隻要有興趣,就可以通過本書的引導,瞭解、欣賞與評價藝術作品,抵達藝術的世界。 3、作者丹尼斯·J·斯波勒,是享譽國際的學者與藝術傢,曾在美國多所大學擔任終身教授或係主任,有多部著作是藝術教育領域的經典,自身也擅長創作舞颱設計作品。 4、《感知藝術》係統簡明,結構很清晰,用3個問題貫串全書。通過對3個問題的迴應,讀者就可以建立與藝術的聯係,最終能自如地麵對、欣賞與評價藝術作品,並與其他人交流溝通。 5、《感知藝術》的內容豐富,包括瞭: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戲劇、電影、舞蹈8種藝術門類。這8種門類是藝術的基礎分類,涵蓋瞭藝術所有內容。通過閱讀此書,可以對藝術與藝術作品有全麵的瞭解。 6、《感知藝術》裝幀精美,采用鎖綫精裝,彩色印刷,附有大量插圖,每一章用不同的色調標示。
內容簡介
《感知藝術》是一本單純地教讀者觀察和聆聽藝術作品的書。
我們房間牆上掛著繪畫作品或明星海報,我們每天都在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枕邊的小說、周末的電影,這一切都顯示瞭藝術與我們的生活之間緊密的聯係。學會欣賞這些藝術,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某些觀點認為,藝術隻有少數人能夠欣賞和創作。不同於此,《感知藝術》以真實而直接的方法介紹藝術,嚮讀者展示瞭藝術並不神秘,而是觸手可及的。這本書將藝術分為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戲劇、電影、舞蹈8種形式,嚮讀者提齣3個問題:它是什麼?(形式問題)它是怎樣形成的?(技術問題)它如何觸動直覺?(體驗問題)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迴應,讀者與藝術之間建立瞭聯係,能從容地麵對藝術作品並對其做齣評價,與其他欣賞藝術的人進行交流溝通。
雖然我們各不相同,但活著是我們共同擁有的一份職業。學會欣賞藝術,能使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更好地理解、設計、享受我們的生活。願這一切從本書開始。
作者簡介
丹尼斯·J·斯波勒,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教授、學者、作傢與藝術傢。他在中央密歇根大學獲演講和戲劇專業學士學位,同時輔修音樂;在愛荷華大學獲舞颱設計與技術專業的碩士學位。他曾擔任賓州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美國多所學校的終身教授、係主任或院長。教學經驗包括人文與美術等多種學科領域。他還曾從事專業的演唱事業,設計舞颱布景與照明作品,有《感知藝術》《穿越藝術的現實》、《創作的衝動:藝術品介紹》《視覺藝術指南》等多種著作齣版,並有大量期刊文章與詩歌作品。
史夢陽,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專業碩士。與他人閤譯《舞蹈學導論》、《代尋舊日時光》,獨立翻譯《我不要我們永遠在一起》。
內頁插圖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緒論
藝術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並評價它?
第二章|畫
圖畫、繪畫、版畫和攝影
第三章|雕塑
第四章|建築
第五章|音樂
第六章|文學
第七章|戲劇
第八章|電影
第九章|舞蹈
詞匯錶
引 用
精彩書摘
我們應當如何感知和應對(藝術)?
我們如何應對或者研究藝術,這一問題帶來瞭另一個挑戰。我們必須從現有的無數種方法中選取一種來實施。我們假定對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對藝術瞭解有限。因此我們選取的研究方法可以充當跳闆,幫助讀者進入藝術和文學的世界,作為從熟悉領域進入未知領域的渠道。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事實和數字、重量和測量的世界中,符閤邏輯的方式是通過一些具體的特徵來開始研究。換言之,從最為理智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在藝術和文學中看到和聽到什麼?
再換言之,我們如何纔能使美學感知更加敏銳?
首先,我們必須識彆那些能夠在藝術和文學中看到和聽到的內容。
其次,我們必須學習關於這些內容的術語,就如同學習其他科目
一樣。
再次,我們必須理解感知聯係反應的原因和途徑。
畢竟,我們對於一件藝術作品的反應引起瞭我們最大的興趣。我們能夠感知一件物體,我們選擇以美學術語來迴應它。
在從一個藝術學科過渡到另一個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前後一緻的方法。我們會提齣三個問題:(1)它是什麼?(2)它是如何形成的?(3)它是如何刺激我們的知覺的?我們將會在藝術的每一個學科中研究這三個問題。我們會看到,這也是在研究藝術作品時提齣的問題。
當我們迴答“它是什麼”這一問題時,我們意識到,我們能感知到圖畫的二維空間、雕塑或建築的三維空間,或者音樂中的時間,或者舞蹈中的時間和空間。我們也能意識到藝術的各種形式,比如靜物、人體、悲劇、芭蕾舞、交響樂、故事片、公園和居民樓。“形式”一詞含義寬泛:包括“藝術形式”“藝術的形式”以及“藝術中的形式”。
當我們迴答“它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時,我們能認識並反應齣藝術作品中的技術元素。例如,我們能認識並反應齣一幅畫作是用油彩繪製的,還是版畫印刷的,還是水彩繪製的。我們也能認識並反應齣組成藝術作品的元素,即構成作品的內容—綫條、圖形或形狀、物質、顔色、反復、和弦—及所有內容的統一。使用瞭什麼工具?各部分之間又是如何聯係纔形成這一整體?一部交響樂包括鏇律、和弦、音色、音調以及其他元素;一部悲劇使用語言、場景調度、提示、衝突和結局;芭蕾擁有形式化的動作、場景調度、綫條和思想內容等元素。
接下來我們看第三個問題,我們思考藝術作品“如何刺激我們的知覺”及其原因。換句話說,特定形式和技巧的安排(不論藝術傢是有意還是無意為之)是如何激起我們的反應的?這裏我們討論的是生理和心理特性。比如,我們對於雕塑的反應可能是生理性的。我們可以觸摸一件雕塑作品,感覺它的光滑或堅硬。同時,我們也會産生心理感受。比如,直立的三角形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當我們看到綠色和藍色的時候,我們會說它們“冷靜”,紅色和黃色則會給人“溫暖”的感覺。主要由水平綫條或者平緩麯綫構成的畫作會産生“柔軟”或溫和的感受。角、斜綫或短促、不連貫的綫條會帶來動感。運用瞭波浪形鏇律輪廓的音樂聽來“緩和”,而高度使用和聲的音樂聽來“溫暖”或“豐富”。上述這些及其他感受是共通的,大多數人的反應都相似。
對於藝術作品,我們也可以提齣第四個問題:作品有什麼意義?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迴答是非常個人化的。比如,一幅油畫可能讓我們想起一些個人經曆。然而,我們不能認為“它有什麼意義”這一問題的依據來自純粹的個人經曆,藝術作品的意義要深遠得多。對一件藝術作品最終極的反應、意義和體會可以超齣個人見解,包含瞭想要瞭解背景信息的嘗試。以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的《長頸聖母》為例,對其進行背景瞭解可以揭示藝術和文化環境,給我們對於畫作外錶的豐富理解,大大超齣瞭個人經曆。有時,藝術作品的意義來自文化或曆史背景,包括畫傢生平。有時,藝術作品隻是單純齣自美學需要。有時,很難判定是上述哪種情況,或是二者兼有。
……
前言/序言
《感知藝術》齣到第11版,證明瞭以真實而直接的方法介紹藝術的重要性。《感知藝術》單純地教讀者如何觀察和聆聽藝術品和文學作品。這本書展示瞭藝術是觸手可及的,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感知技巧來接近它們。最終,讀者獲得的自信(授權)幫助他們與藝術和文化建立瞭終生的聯係。在教室中,這本書可以激發內容豐富的討論,並加深學生對於審美體驗的理解。
從對待藝術的種種態度中,我繼承瞭哈裏·布勞迪(HarryBroudy)的美學反應方程。具體而言,對於一件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問4個問題:(1)它是什麼?(形式問題)(2)它是怎樣形成的?(技術問題)(3)它如何觸動知覺?(體驗問題)(4)它有什麼意義?(語境和個人問題)這些問題組成瞭一個可行的組織,將本書的各個章節聯係在一起。
《感知藝術》介紹瞭基本的定義和概念,並指齣它們通常充滿爭議、非常復雜,還可能淹沒在曆史文本中。另外,大多數藝術傢並不根據嚴謹的公式來進行繪畫、雕塑、作麯或寫作。然而,通過提齣應對導嚮的問題和關注術語來接近審美體驗,我們可以鑒彆所見所聞,並有效地將我們的迴應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任何學科的學習,不論是藝術、生物、外語、社會學還是其他學科,都始於詞匯。詞語非常重要。
這一版本希望將本書變得對於讀者而言更加平易近人,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我一如既往地感激那些意見提齣者,他們的觀察和建議形成瞭本次修訂的核心。多年以來,我始終深深感謝我的太太希爾達(Hilda),感謝她的愛與支持,還有敏銳的編輯眼光。
感知藝術 [Perceiving the Art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