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00冊暢銷書《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麼管》作者南勇2016年重磅新書。
★ 超實用的團隊管理書,作者多年的團隊管理經驗及理論研究的結晶,精彩的案例,詳實的細節,照著做,就能收獲一個強大團隊!
★ 紮實的內容、犀利的語言、實戰性強,讀後讓人醍醐灌*。
★ 23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讓您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 隨書附贈《強大團隊100招》黃金手冊,讓團隊管理簡單10倍。
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大型企業行政管理經驗以及豐富的理論研究,提齣人治與法治是團隊管理的核心問題,而團隊管理的*高境界是 以“文化管人”為核心的“人治”,並通過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心得把把團隊文化從一句空洞的口號,紮紮實實地變成我們手中操控自如的管理工具。本書闡述問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並輔以大量的實踐經驗,文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南勇,早年留學日本,獲得東京早稻田大學商學碩士學位。迴國後,先後在潤滑油、汽車銷售等行業從事管理工作。著有《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麼管》係列、《草民經濟學》等暢銷圖書,其中《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麼管》係列。
第一部分 “人治”與“法治”——打通團隊建設的任督二脈
第一章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團夥”的威力
“州官能放火,百姓可點燈” /005
強調“價值觀”的蠢事,隻有“貓”會做 /006
“全員老闆(頭頭)製” /008
第二章 垂而不死的“團隊”
團隊“垂而不死”的理由 /011
團隊“垂久必死”的宿命 /013
“喬幫主”的“光”與“影” /016
華為的“虛”和“實” /018
海底撈的“幸”或“不幸” /021
第三章 人之初,性本善
“盡最善” /024
“好人”劉備,“壞人”曹操 /027
“善”的魔力,“惡”的威力 /028
“善”與“惡”均可遺傳 /032
倘若“善中有惡,惡中也有善”,曆史可會改寫? /033
第四章 性相近,習相遠
雜牌軍時代的文化纔是含金量最高的文化,
韆萬彆弄反瞭,弄丟瞭 /038
“敵人”往往是個僞命題,是你自己為自己“創造”齣來的 /041
一位“和錢有仇”的老闆 /042
第五章 “暗默知”與“形式知”
“暗默知”與“形式知”的長與短 /047
“學不會”的“暗默知”,“學得會”的“形式知” /051
“捨己之長,取己之短”的悲劇 /054
“傳傢寶”扔不得 /056
打造“舊製度”的升級版 /057
第六章 A加B除以二
“所有人都理性”,這種看法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理性” /063
“做傻事”的老闆,往往是最聰明的老闆 /064
“墮落”的中國人,也許纔是真正進步瞭 /066
第七章 “人治”是團隊管理的最高境界
“人”走瞭,“根”能留住嗎? /071
“不值錢”的精英與“值錢”的廢物 /077
“篩人”有毒,慎為之 /080
“金子”許三多的啓示 /083
第八章 重迴初心——將“雜牌軍精神”進行到底
不忘本! /086
“好人”做“壞事”,必有內因! /089
“法”不容“情”?未必! /093
當初心成為一種基因 /097
第二部分 文化製勝——為團隊注入強大的遺傳基因
第九章 無所不在的“文化”——“沒文化”與“亂文化”也是一種團隊文化
“沒文化”是最可怕的文化 /104
“走心”是件一本萬利的事 /105
第十章 讓製度為初心服務
解剖“初心” /109
沒大沒小沒規矩 /110
一個神奇的按鈕 /113
第十一章 “情感”與“製度”——從“水火不容”到“水乳交融”
贏不瞭“情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雙贏” /119
“海底撈”的撒手鐧 /125
第十二章 規模擴張之道——“以多打少”與“以逸待勞”
心急吃不瞭熱豆腐 /132
一個颱灣人的煩惱 /133
第十三章 個性與共性——從“物以類聚”到“海納百川”
“同路人”未必同路,反之亦然 /138
不爭氣的“空降兵” /141
“改良”的技巧 /144
第十四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第十五章 團隊文化建設的“五星級音樂廳”理論
“環境”的威力 /171
製造“習慣” /183
第十六章 強大團隊的永恒課題——“機器性”與“人性”的PK
第十七章 沒有“私生活”的團隊不是好團隊
團隊領袖的N宗罪 /193
團隊領袖的“贖罪”之道 /205
第三部分 文化之爭——駕馭團隊的秘訣
第十八章 頭頭們的“文化之戰”
縣官不如現管 /216
“有威信的群眾”最可怕 /220
第十九章 “強者過招智者勝”之“以利取人”
第二十章 “強者過招智者勝”之“藉力打力”
做導演,不要做演員 /236
第二十一章 “強者過招智者勝”之“鬥而不破”
“亮哥”的智慧 /247
讓你的“敵人”勝利,是打敗他最狠的戰術 /251
第二十二章 “強者過招智者勝”之“無為而治”
“影子英雄”陸遜 /256
一個真實的故事 /260
第二十三章 “強者過招智者勝”之“不變之變”
“大變化”的前提 /269
悲摧的“閆三刀” /270
團隊中的“遊擊戰” /275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82
“智慧”與“陰謀”,差之毫厘,謬以韆裏 /287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團夥的威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團夥。
問你一個略微有些脫綫的問題。韆萬不要往深裏想,請務必在三秒鍾之內用你的直覺迴答。
這個問題是:在你的心目中,團隊和團夥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相信不齣大的意外,七成以上的人會選擇後者。
沒錯,在我們的直覺裏,“團隊”這個詞似乎有些僵硬、刻闆的感覺;而“團夥”則是一個雖帶著幾分邪氣,卻又活力四射、充滿誘惑力的名詞。
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團隊似乎是必須藉助外部的某種強製力纔能勉強湊在一起的一群人;而團夥則是一個完全靠自覺自發、渾然天成的生命體。是的,在很大程度上,“團隊”是無生命的、死的東西,而“團夥”則是有生命的、活的東西。
這可是一個聳人聽聞的觀點,也許顛覆瞭迄今為止管理學中所有的常識。但事實就是這樣,無論你願意抑或不願意承認。
我們在港颱和國外的警匪片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麵:明明是貓捉老鼠的遊戲,結果往往是老鼠占上風,讓貌似強大的貓狼狽不堪、疲於奔命、吃盡苦頭。盡管礙於某種共通的道德規範,最後勝齣的一定是貓,卻絲毫改變不瞭老鼠在觀眾心目中的強者地位。
不信咱們可以一起迴憶一下。無論是中國香港的周潤發、劉德華,還是外國的阿蘭?德龍、馬龍?白蘭度,在這些巨星的銀幕生涯中,到底是扮“貓”的次數多,還是扮“老鼠”的次數多?又或者到底是“貓”的角色經典,還是“老鼠”的角色經典?
其實不隻是在銀幕上,生活中亦如此。相信隻要你不是太固執,就一定會認可我的話:每一個團隊裏都會有幾個團夥,而且這些團夥往往都會比團隊的力量更強大。很多事情看似團隊的領導在做決定,其實真正的決策者常常是那些團夥的頭頭——他們點頭、配閤,事就能成;他們不點頭、不配閤,任憑你再著急上火,想辦成事也照樣沒戲。更要命的是,單單強大也就算瞭,這些團夥還有一個強項,就是命大:它們往往都很長壽,具有極強的抗打擊能力。經常是團隊都垮瞭,團夥卻還在。即便新的團隊成立,這些團夥依然存在、活躍,可謂打不倒的不倒翁,其生命力之強大真無愧於“老鼠”的英名。
“州官能放火,百姓可點燈”
當然,團夥也有軟肋,也有分化瓦解的時候,但是這種瓦解一般都源於團夥內部,很少有人可以利用外部力量打垮團夥。這一點也頗符閤老鼠的本性——人類和老鼠鬥瞭幾韆年,卻一直拿這個既強大又命大的團夥沒轍,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人傢把鼠夾當健身器材,把鼠藥當營養午餐,讓人傢吃飽喝足外帶鍛煉身體,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旺。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估計有一天即便老鼠團夥真被滅瞭,也隻能是它們的基因發生瞭變異,開始自相殘殺惹的禍,否則,要想看到人類滅鼠的那一幕,恐怕隻能去電影院瞭。
公平地講,按照管理學的基本邏輯,團夥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從必然性來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隻要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團夥。職場(亦即我們常說的“團隊”)就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江湖,所以這片江湖自然也就成為各路團夥得以繁衍、茁壯成長的最肥沃的土壤。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某個團隊內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走到一起的時候,你是不可能阻止他們以某種方式(當然是自覺自發的方式)形成一個團夥的。這幾乎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不是單靠某種學問或某種製度性安排就能輕易改變得瞭的。
從必要性來說,團夥的存在極大地豐富瞭團隊的內涵和可能性,既給團隊帶來瞭睏擾,也給團隊帶來瞭機會和希望。關鍵看你怎麼理解,怎麼處理,怎麼運用。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幾乎所有的老闆都很喜歡在下屬麵前做這樣的訓示——“你們不要想著搞小團夥,要公司一盤棋!”其實這種話隻能用來騙鬼,甚至連老闆自己都騙不過。因為也許老闆自己就是一個小團夥的積極踐行者,盡管他們自己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會把這種小團夥形容為一個領導核心,而且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領導核心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問題是,你不能隻許州官放火,不讓百姓點燈。如果你認可自己的團夥,又有什麼理由否定下屬的團夥呢?
強調“價值觀”的蠢事,隻有“貓”會做
既然這個叫作“團夥”的傢夥如此頑強,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團夥的威力到底源自哪裏?這種威力是否可以復製到團隊身上呢?
這是一個靠譜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讓我們從“團隊”的基本概念說起。
按照管理學傢羅賓斯的觀點,所謂團隊,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瞭特定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結閤在一起的組織。
這裏麵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是人數: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
其次是目標:必須有共同的奮鬥方嚮。
最後是規則:必須有具備約束力的遊戲規則。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性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說個體的能力、相互協作,等等。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基本因素,團夥同樣具備。
那麼,為瞭解開團隊與團夥戰鬥力差異之謎,就隻能比較一下這些因素的優劣瞭。
首先,人數方麵顯然不會有這種差異,這種差異隻會存在於目標、規則、能力和相互協同等方麵。
那麼,目標方麵的差異是什麼?
顯然,團夥的目標往往要比團隊的目標更瓷實、更具操作性。而真正可怕的是,團夥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往往是背道而馳的,甚至不誇張地說,團夥的目標就是要破壞、打倒團隊的目標。
比方說:團隊的目標是盡量讓成員多乾活少拿錢,而團夥的目標是盡量讓成員少乾活多拿錢;團隊的目標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而團夥的目標則是犧牲大我,成全小我;團隊的目標是先乾活後吃飯,團夥的目標則是先吃飯後乾活;等等。
正因如此,在遊戲規則的形成和相互協作(即執行力)方麵,團夥遠比團隊更為強大。由於團隊的目標是大我,所以勢必會強調自我犧牲,遊戲規則不可避免地會具有某種強製的特性,因此不容易被成員接受與貫徹,很難具有真正的執行力;而團夥的目標是小我,是抵製自我犧牲,所以遊戲規則必然會具有某種自覺自發的特性,因此必然會更容易被成員接受與貫徹,體現齣更為強大的執行力。
不僅如此,其實上麵的分析還遺漏瞭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價值觀。團夥之所以更具戰鬥力,是因為成員可以輕易地共有一種強大的價值觀。往好聽說,這叫“誌同道閤、患難與共”;往難聽說,這叫“臭味相投、一丘之貉”。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每一個團隊都會大力強調“共有價值觀”的重要性,但隻要稍微有點正常感知能力的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句騙人的鬼話,根本沒有半點嚴肅性。地球人都知道“越缺什麼就越要強調什麼”的道理,反過來說,也就是“越強調什麼就越缺什麼”——你見過哪個團夥天天把“價值觀”三個字放在嘴邊的?這種蠢事“老鼠”是斷然不會做的,會做的隻有“貓”。
“全員老闆(頭頭)製”
再往深裏分析一下,這一現實更讓人不寒而栗。
都說“文化管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團隊鳳毛麟角。經過前麵的分析,我們將發現一個不幸的事實:所有的團夥都輕易達到瞭這一境界。不對,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文化管人”這件事對團夥來講隻是一種常識罷瞭,完全是小菜一碟,根本用不著專門把這一點拿齣來說事。
不僅如此,團夥讓人驚懼的超強戰鬥力還體現在另外一個事實上,那就是領導力——團夥的頭頭往往要比團隊的領導更為強大,擁有更驚人的威信與號召力。這一點在國外的警匪片中也體現得極為鮮明:一般來講,“貓”對“貓王”的態度是極為不屑的,甚至常常棄之如敝屣,和“貓王”對著乾;而“老鼠”對“鼠王”則是言聽計從,甚至是心悅誠服,甘願兩肋插刀,即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這還不算完,更恐怖的事實還在後頭:有許多團夥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頭頭,因為每個成員都是頭頭,大傢喜好相同、目標一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切都是自覺自發、渾然天成。在這種狀態下,團隊要想和團夥為敵,幾乎毫無勝算。
這種狀態,也是“文化管人”的極緻,我將之稱為“全員老闆(頭頭)製”。如果哪個團隊成功實現瞭這一點,那麼它的戰鬥力將傲視群雄,天下無敵。
相信把話說到這份兒上,許多團隊管理者會感到很喪氣。其實大可不必,對團夥現象做一次深刻的解構,對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重要的。
隻要我們能像建設一個團夥那樣去建設團隊,我們就一定能得到一個無比強大的團隊。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我在本書中將要談到的一傢叫作“南國豐田株式會社”的日本公司就做到瞭這一點。日本人能做到,做瞭幾韆年日本人師傅的中國人當然也能做到。
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知“其一”,更要知“其二”
那是幾年前的事瞭。
鐵哥們兒趙凱給一位新近發跡的土豪老闆當助理,看似平步青雲、春風得意,實則危機重重、朝不保夕。
原來,這傢企業從“雜牌軍”轉型至“正規軍”時日尚淺,遇到瞭許多重大的管理問題。老闆本以為經過艱苦打拼,企業終於初具規模,步入正軌,從此可以大展宏圖,實現霸業,沒承想自己的“子弟兵”異常不給力,簡直就是“吃嘛嘛不香,乾嘛嘛不成”,整個隊伍如同一盤散沙,怎麼摺騰也攥不成一個拳頭,讓他空懷一腔宏願卻難以施展。這還不算完,令這位老闆更為鬱悶的是:在他看來,似乎“雜牌軍”要比現在的“正規軍”更有戰鬥力。那個時候,雖然是粗衣敝屣、風餐露宿,但是團隊上下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纍、怨天尤人,說句不誇張的話,在那些日子裏,團隊裏的每個人天天就跟打瞭雞血似的,玩瞭命地跟著老闆打天下。如今鳥槍換炮,終於進入實現夢寐以求的“土豪夢”的快車道時,為何大傢反而沒瞭精神,眼瞅著直奔“土鱉”而去呢?
這位老闆睏惑不已,隻好通過挖牆腳的方式求助於“空降兵”——彼時已在圈內多少做齣點小成績的小有名氣的趙凱。
雖說趙凱這次的跳槽讓自己的收入水平至少來瞭個三級跳,他的臉上卻並沒有喜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知道這個道理;“空降兵”是九死一生的賭局,這更是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
於是,他找到瞭我——一個至少在他個人心目中可以被稱為“管理專傢”的主兒。
“專傢,給支個招唄!到底怎麼做纔能鼓搗齣一個給力的團隊?”
“第一,韆萬彆罵我。如今這年頭,沒有比叫一個人‘專傢’更惡毒的損人方式瞭!”我沒好氣地說,“第二,你這個問題真的沒法迴答。如果一定要我給一個答案,那隻能是八個字——‘隨心所欲,順其自然’。 ”
不是沒誠意,更不是刻意忽悠他,長期以來,在我心目中,“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幾乎是一個無解的課題,與其三言兩語敷衍一下他,不如老老實實說實話。所以,至少對於當時的我而言,能送給他的也隻有這八個字瞭。
顯然,頗有幾分孤傲與清高的趙凱對我的迴答並不滿意:“我就知道你小子深藏不露,怕我搶瞭你的風頭。不過沒關係,如今這年頭,管理書籍多如牛毛,從你這兒學不到,我可以從書上學啊!”
“第一,我真不是深藏不露,也確實沒什麼可藏的。給你支幾招又不是齣賣國傢機密,有殺頭的罪過,我藏它乾嘛啊!再說瞭,咱倆又不是一傢公司的,你工作齣成績和我齣風頭有什麼關係?”我連忙替自己辯解,“第二,為瞭證明我的誠意,再跟你說句掏心窩的話,那些管理書籍基本上沒什麼用,還是不看為好。你想啊,隻要看幾本書就能把所有問題都搞定,大傢還有必要看那麼多書嗎?那作者和齣版商還不都得失業,市麵上怎麼能冒齣那麼多新書啊!所以說,‘管理書籍多如牛毛’這事本身就意味著‘這些書基本沒用’,看瞭也白看!”
趙凱樂瞭:“你這是歪理!人傢書上說得再對,你自己領會不瞭那是你自己的問題。看書看不齣彩來,學不到東西是你自己廢物,隻能證明你自己悟性不夠,道行太淺,怎麼能怪人傢寫書的人呢?”
坦白說,趙凱這話說得在理。我承認我的話有些偏激——三人行必有我師,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話的意思我懂。隻不過,我心裏還是有些不服氣。明擺著有太多的管理書籍就是忽悠人的,乍一看這些書上說的東西句句都是真理,可又全都是廢話,因為沒有幾句是紮紮實實接地氣的。可這些書擺明瞭並不想為此承擔責任:看瞭之後有用功勞是它的,看瞭之後沒用罪過是你的——誰讓你自己道行淺,沒悟性!
所以,我並不是一個恐書之人,實在是被太多的庸作、爛作傷透瞭心,不敢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奢望。不過,鑒於我的這位鐵哥們兒異常堅定的決心,我也不好說什麼,隻有真誠地祝福他“好好學習,天天嚮上”瞭。
果不其然,僅半年,趙凱就被那位老闆“請走”,再一次來到職場生涯的十字路口。
心情極度低落的他打電話給我,說要請我吃飯。我知道這頓飯不是什麼好飯,但找瞭十來個藉口都沒躲開,隻好硬著頭皮赴宴。
飯桌上的局麵大傢可想而知。都說“一個女人頂得上五百隻鴨子”,可那天飯局中的趙凱一個人就能頂五韆隻鴨子,活脫兒一個現代版的“祥林嫂”。
在痛訴命運的種種不公之後,趙凱感慨地對我說:“現在迴過頭來想想,你當初說的那八個字還真是一句真理!”
“哪八個字?”不是裝傻,我確實忘瞭。
“‘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啊!現在想起來,管理這玩意兒真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還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如何鼓搗全在自己,誰也代替不瞭!”
“可不是嘛!實話實說,無論是德魯剋、比爾?蓋茨,還是稻盛和夫、李嘉誠,甭管多牛的主兒,讓他到中國內地來管理一傢街道企業,都一準抓瞎!”這句話一齣口,不知為何我心裏有種特解氣的感覺。
“就是就是。”趙凱趕忙附和,“就拿我那傢祖宗企業來說,為瞭管好它,我真是連吃奶的勁都使齣來瞭。僅一個多月就看瞭十來本管理書籍啊!甭管我怎麼摺騰,就是愣不見效!你說氣人不氣人?!”
他點燃一支煙,狠狠地吸瞭一口,又吐齣一個大大的煙圈,繼續說道:“你比方說吧,我買瞭一本名叫《用製度管人》的書,這可是一本超級暢銷書,號稱‘隻此一本便可搞定一切’。我按照書裏教的招把公司所有的製度重新捋瞭一遍,自我感覺能和世界五百強企業有一拼。可公司裏那些土鱉硬是不上道,愣是讓這些製度形同虛設,隻能躺在文件夾裏喂老鼠!”
“嗬嗬,這你不能怪書啊!人傢教給你的是一般性的東西,你得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做適度的調整,僅僅照貓畫虎哪成啊!”
“這你可真小看我瞭。哥們兒好歹有著十幾年的職場經驗,這點道理還能不懂?”趙凱不屑地說,“我沒少調整,問題是無論你怎麼調整都沒戲啊!到頭來隻見製度越來越多,卻不見人有任何長進!”
趙凱越說越興奮:“後來和老闆一商量,乾脆從外邊請高人!說齣來不怕你不信,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就找瞭不下十傢國內外著名機構做谘詢,據說水平各個和麥肯锡有一拼,花瞭至少幾十萬人民幣,可你猜怎麼著?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唉,這些主意大都是我給老闆齣的,結果到頭來弄得我自己一身臊,反而成瞭我的一大罪狀!”
眼見他越說越激動,我也不知如何勸解,隻好默默地聽著。
“你比方說吧,”趙凱繼續沉浸在“祥林嫂”的意境中無法自拔,“書上說‘留人’需要三個條件:晉升機會、學習知識、給錢。我們沒少提供晉升和培訓的機會,也沒少花錢,可照樣留不住人!不隻這些,更氣人的還在後邊。我們花大價錢辛辛苦苦培養齣來的人,尤其是那些關鍵部門的關鍵人纔,彆看嘴上天天說會效忠公司,到最後一準讓彆人挖牆腳!白忙活瞭半天,便宜都讓彆人占瞭,我們公司整個成瞭人纔輸送站!
“還不隻這些。書上說‘好的團隊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可我們製定瞭一大堆目標,真正能實現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於是隻好調整目標,無論怎麼調整,絕大部分目標都永遠隻能躺在紙麵上,根本變不成現實。”趙凱咽瞭口唾沫,繼續說道,“於是我就想,也許這是執行力的問題,便買瞭一大堆執行力方麵的管理書籍,也都號稱‘隻此一本便可搞定一切’。可無論使什麼招,什麼PDCA循環法、KPI關鍵指標考核……隻要書裏寫的我基本上都使上瞭,到頭來彆的都見著瞭,就是見不著效果。唉……”
說到這裏,趙凱忽然不作聲瞭,兩眼看著地麵發呆。
“我再給你講一件事,一準能氣死你!”緩瞭一會兒神,他又開始瞭絮叨,“所有的管理書籍都會強調一條——‘好的領導者必須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纔能有威信,有號召力’。說實話,這個道理我懂,從小我就信這個。可你猜怎麼著,還真是撞瞭邪瞭!在我們那傢公司,無論你怎麼以身作則、衝鋒在前,都絲毫感動不瞭那些祖宗員工。在他們心裏,即便你活活纍死也是應該的,他們隻負責在一邊旁觀。因為他們打心眼裏就認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你的事,與他們無關!哎,那個詞怎麼說來著?對瞭,麻木不仁!
“所以,到最後結論隻有一個:還是人的素質不行!可這也恰恰是最氣人的一點。你說,人的素質這玩意兒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你要說是天生的,那人類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受教育?可你要說是後天形成的,就更說不過去瞭,我們為培訓員工可是下瞭血本啊!光國內這些大師級的培訓師,我們就請過不下十位,各種培訓課更是多到數不清,可無論你怎麼教育,愣是沒效果啊!人傢死活不吃這套,你說氣人不氣人?!”
“嗬嗬,那是,要是大師們的培訓課真的那麼有效果,隨便上幾堂課就把大傢的問題都解決瞭,那你讓這些大師吃什麼去啊?這不是斷人傢財路嘛!”我笑著揶揄道,“言歸正傳,現在你該相信當初我跟你說的‘管理書籍多看無益’的話瞭吧?如果你不信,那就等於承認自己道行太淺、悟性太差,理解不瞭人傢書中的真意。哎,這句話怎麼聽著那麼耳熟?好像某個人曾經也跟我說過。”
“也信,也不信。”趙凱依然不改孤傲與清高的本色,不肯輕易服輸,“我覺得不是管理書籍沒用,而是我的運氣不好,沒有看到真正管用的好書。”
這迴又輪到我語塞瞭——他說得對。書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好書太少。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總將讀書人的“不上道”歸結為“這些人的素質太差,道行太淺,沒悟性”,那麼書籍本身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書籍所能“超度”的都是些聖人或人精,那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又有什麼看書的必要呢?光給聖人和人精們做書不就完瞭?可話又說迴來,真正的聖人和人精,人傢自己就能“超度”自己,根本就用不著天下的寫書和做書人去“超度”。所以說,“超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纔是書籍存在的最大意義。換句話說,“超度”不瞭凡夫俗子的書,隻能是庸書和爛書。這樣理解並不過分。
那天晚上我失眠瞭,想瞭很多。趙凱的經曆並不罕見,有太多的團隊管理者曾經、正在或即將遇到與他一樣的難題、一樣的苦惱,包括我自己。
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試圖求助於各種管理書籍,但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受過這些書籍的忽悠。
問題齣在哪裏?就齣在這些書籍大都隻說齣瞭事物的“其一”,卻沒有說齣事物的“其二”;隻說齣瞭事物的某種共性,卻有意無意地忽略瞭事物的某些極為重要的個性。
舉個例子。你身處某座陌生的城市,要尋找1路公交車站,於是你嚮一位本地人問路,他告訴你:往西走五百米就能到達那個車站。你按照他的話往西走瞭三百米,卻發現那裏是個巨大的工地,正在進行地鐵的施工,於是你隻好往東走,繞瞭一個大圈纔找到1路公交車站。
在這個案例裏,很顯然那個本地人並沒有騙你——在你西麵五百米的地方,確實有這個公交車站,這一點本身並沒有錯。問題是,這隻是事物的“其一”,這件事還有“其二”的部分,即公交車站附近是一個大工地,你必須往東繞個大圈纔能到達目的地。而我們現在的許多管理書籍,扮演的正是那個“本地人”的角色——它隻告訴你事物的“其一”,卻不告訴你這些事物是否還有“其二”的一麵,更不要說當事物呈現齣“其二”的一麵時你應該如何應對瞭。
之所以絕大多數管理書籍看似無比正確,卻沒有任何實際用處與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裏。事情的真相是,在管理的世界裏,其實有許多事物不隻具有“其二”的一麵,還會有“其三”“其四”“其五”……的一麵,層次越復雜、越深入,這些事物就越接地氣,越接近管理者的真實處境,越接近管理者迫切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
所以,經過幾年的沉澱,我終於動瞭“自己寫點什麼”的念頭。不為彆的,隻為嚮大傢呈現更多的“其二”“其三”“其四”……
這是一個使命,也是一個挑戰。但是我有信心,這種信心來源於兩點:第一,我不試圖把自己僞裝成一個“專傢”,擺齣一副居高臨下“誨人”的姿態。正因為我明白有些事情永遠不會有唯一的正解,所以我將放低自己的身段,不僅要給大傢提供一些答案,還要更多地與大傢一起去探尋答案。也就是說,盡量讓我的文字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大傢的靈感,共同去尋找一個相對理想的結果。因為隻有這樣的結果,纔是真正屬於每一個人自己的、接地氣的結果。第二,我將不會把自己渲染成一個虛僞的“成功者”,恰恰相反,我會和大傢分享許多失敗的經驗。因為隻有這樣做,思考纔能真正有深度,並真正從這樣的思考中汲取有益的養分。
最後,此書齣版之時,我將親自送一本給我的鐵哥們兒趙凱,並希望能從他的嘴裏聽到一句:“終於看到一本‘有用’的管理書瞭。”
一下买了很多书,有时间再慢慢看。
评分很爽的书,喜欢的爱不释手
评分书本内容丰富,京东物流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对我们的口才有很大提高,然后让我们得到锻炼。
评分物美价廉,超值!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书很好,刚看了一点,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一次买了挺多的,还没有一一阅读,但书的质量很好:纸张好,字清晰,正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