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代特殊的喪葬藝術品,漢畫像石經曆瞭三 百餘年的發展進程,其在藝術史與文化史上具有不可 估量的價值。
漢畫像石雖存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與時間發展上 的不均衡,但各地漢畫像石在題材內容與構圖形式上 卻存在明顯的趨同性與程式化特徵。基於這一認識, 劉茜*的這本《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與漢代生死觀》從 整體上揭示瞭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所具有的主題思想— —漢代生死觀,並以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漢 畫像石為例分析瞭其圖像藝術所展現的漢代生死觀的 發展演變曆程,揭示瞭該地域漢畫像石所具有的重要 史學價值。
另外,“宇宙空間圖式”乃是貫穿於整個漢畫像 石發展始末的一條重要綫索。本書深入分析瞭這一圖 式與漢畫像石圖像藝術主題思想之間的關係,並揭示 瞭其所産生的文化淵源。
劉茜,女,1975年生,四川郫縣人。200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8年進入復旦大學中文係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2年進入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嘉興學院副教授。近年曾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文學遺産》、《學術月刊》、《孔子研究》、《中國道教》等重要期刊上發錶論文多篇,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課題多項。曾獲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浙江省151人纔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浙江省優秀博士畢業生等稱號。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评分内容空泛,很多地方方法都不正确,如61页讨论平阴孟庄汉墓画像,却嘎然提到要到史前时代岩画寻求答案;65页讨论安丘董家庄汉墓的立柱画像,却要和红山文化做比较,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不是这样的,作者犯了移花接木式错误,讲两种在时空和类型上并不一样的遗存比较,以此含义来比彼含义,很荒谬。在资料来源上,通篇都是采用《中国画像石全集》,可见作者在资料搜集并没有下功夫,因为全集是早些时候的资料集,毕竟还有很多是画像石全集没有新的材料,如米脂官庄画像石墓等等,获取这些资料并非难事。所得结论都是主观性的猜测。
评分 评分内容空泛,很多地方方法都不正确,如61页讨论平阴孟庄汉墓画像,却嘎然提到要到史前时代岩画寻求答案;65页讨论安丘董家庄汉墓的立柱画像,却要和红山文化做比较,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不是这样的,作者犯了移花接木式错误,讲两种在时空和类型上并不一样的遗存比较,以此含义来比彼含义,很荒谬。在资料来源上,通篇都是采用《中国画像石全集》,可见作者在资料搜集并没有下功夫,因为全集是早些时候的资料集,毕竟还有很多是画像石全集没有新的材料,如米脂官庄画像石墓等等,获取这些资料并非难事。所得结论都是主观性的猜测。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从 整体上揭示了汉画像石图像艺术所具有的主题思想— —汉代生死观,并以鲁南、苏北、皖北、豫东一带汉 画像石为例分析了其图像艺术所展现的汉代生死观的 发展演变历程,揭示了该地域汉画像石所具有的重要 史学价值。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这本书的题材还是感兴趣的
评分内容空泛,很多地方方法都不正确,如61页讨论平阴孟庄汉墓画像,却嘎然提到要到史前时代岩画寻求答案;65页讨论安丘董家庄汉墓的立柱画像,却要和红山文化做比较,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不是这样的,作者犯了移花接木式错误,讲两种在时空和类型上并不一样的遗存比较,以此含义来比彼含义,很荒谬。在资料来源上,通篇都是采用《中国画像石全集》,可见作者在资料搜集并没有下功夫,因为全集是早些时候的资料集,毕竟还有很多是画像石全集没有新的材料,如米脂官庄画像石墓等等,获取这些资料并非难事。所得结论都是主观性的猜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