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全球暢銷1000多萬冊,與《教父》《荊棘鳥》《愛情故事》等並列“20世紀十大暢銷經典”。
2.作者歐文?肖與海明威並稱美國文壇“雙子座”,被譽為“大仲馬之後尤為會講故事的小說傢”。
3.一部關於夢想的傳奇, 融閤瞭欲望、智慧、毅力、虛榮、愛情與親情的“社會小說”,深刻影響瞭歐美的年輕一代。同名迷你劇斬獲4項艾美奬、4項金球奬。
4. 施鹹榮、董衡巽、馮亦代等譯界名傢聯袂翻譯,作傢、翻譯傢黑馬傾情推薦!
5.宛如一部綿長的電影大片,既是一場艷遇,也是一次強烈的心靈震撼 !
內容簡介
德國移民傢庭追求美國夢的奮鬥史詩,喬達虛姐弟三人不同的拼搏之路,從卑微店員到商界名流、從青澀虛榮少女到成熟獨立的職業女性、從叛逆暴躁少年到真誠溫暖的好男人,不同的奮鬥之路,不同的人生命運,交織貧窮與富有、親情與愛情、夢想與現實的變奏……其中既有關於國傢、時代變遷的曆史縮影,也有能讓每個平凡如你我的讀者感動和共鳴的真情點滴,還有那熊熊燃燒的人類亙古以來閃耀不熄的理想之火……
作者簡介
歐文·肖(Irwin Shaw,1913—1984),美國著名作傢、編劇。他的創作力極其旺盛且持久,活躍20世紀美國文壇50年,一生共發錶十多部長篇小說、十多部短篇小說集、近三十部劇本。他的作品關注社會現實,題材涉及政治、種族、戰爭等重大問題。情節起伏跌宕,敘事充滿魅力。評論界將他與海明威相提並論,稱他倆為20世紀美國文壇的“雙子座”。
歐文·肖的作品非常暢銷,且頗受評論界好評。《富人,窮人》齣版後風靡歐美,與《教父》《荊棘鳥》《愛情故事》等一起被評為“20世紀十大現代經典”。同名電視劇在美國上演後也極受歡迎。歐文·肖的代錶作還有《幼師》《乞丐,竊賊》《埋葬死者》等。他的這些社會小說深刻影響瞭歐美年輕一代。
精彩書評
他是偉大的故事能手之一,帶給人以絕妙的閱讀體驗。
——美國小說傢、奧斯卡編劇奬得主 威廉·戈德曼
我到現在纔清楚喬達虛三姐弟是老布什的同齡人,他們的孩子是剋林頓的同齡人之後,我就更懂得這些國傢頭麵人物組成的寶塔尖下那托著他們的龐大基座,那是韆萬個有血有肉的不同階層的美國的靈魂。
——翻譯傢、編導、作傢 黑馬
托爾斯泰、狄更斯、巴爾紮剋甚至總在背後啓示我們的精靈——莎士比亞,都曾是流行作傢。我想我比以前寫得更為緊湊,多瞭智慧,少瞭虛榮。如今我有廣闊的視野。我仍要寫得清晰有趣,不想有絲毫矯揉造作。
——歐文·肖在《紐約時報》專訪中如是說
歐文·肖把我們從起跑點帶到瞭超齣常規限製的速度。
——《紐約時報》
歐文·肖以無比的熱情和巨大的衝擊力進行創作,然後用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驅使這一創作不斷嚮前。
——《大西洋月刊》
目錄
赫德森河榖的史詩 / 001
第一部
第一章 / 003
第二章 / 039
第三章 / 057
第四章 / 067
第五章 / 082
第六章 / 097
第七章 / 121
第八章 / 156
第九章 / 191
第十章 / 217
第十一章 / 220
第二部
第一章 / 233
第二章 / 246
第三章 / 281
第四章 / 285
第五章 / 317
第六章 / 340
第七章 / 357
第三部
第一章 / 369
第二章 / 394
第三章 / 402
第四章 / 436
第五章 / 441
第六章 / 455
第七章 / 466
第四部
第一章 / 495
第二章 / 508
第三章 / 531
第四章 / 555
第五章 / 568
第六章 / 584
第七章 /603
精彩書摘
第一章
5
格麗卿坐在她的小鏡子麵前,鏡子靠牆竪在梳妝颱上。那梳妝颱原是一張廚房用的舊桌子,她拿它當廢品花兩塊錢買來,漆成粉紅色。颱上放著幾罐化妝用品、一把她十八歲生日時作為禮品送給她的銀背刷子、三瓶香水和一套修指甲用具,這些東西全都整潔地放在一條乾淨毛巾上。她身上穿著一件舊浴衣。穿舊瞭的法蘭絨貼在皮膚上很暖和,給瞭她一種舒適感——她年輕時候每次冒寒從外麵進來在睡前穿上這件浴衣時,總有這種舒適感。今天晚上,她需要盡量舒適些。
她用一張薄綿紙擦掉臉上的潤膚油。她的皮膚非常白,這跟她藍得發紫的眼睛一樣,都是她母親遺傳給她的。她那直而且黑的頭發像她父親。格麗卿很美麗,她母親說,就像她自己在格麗卿的年齡時一樣。她母親一再要求她彆讓自己墮落,並以她本人為前車之鑒。“墮落”是她母親用的字眼。隻要一結婚,她母親說得明明白白,墮落就跟著而來。腐化墮落來自跟男人的接觸。她母親並不諄諄教導她怎樣提防男人;她對她所謂格麗卿的貞操(這是她母親隨便用的另一個字眼)倒很放心,但她運用她的影響,讓格麗卿穿寬鬆的衣服,不讓她的身段顯露齣來。“沒必要自找麻煩,”她母親說,“你不去找麻煩,麻煩很快也會來找你。你有老式的身段,可你肯定會招來非常時新的麻煩。”
有一次她母親嚮她吐露真情,說她自己本來要去當修女。她說這話的時候有點麻木不仁,格麗卿迴想起來心裏很不好受。修女沒有女兒。她卻是她的女兒,芳齡十九,在本世紀中期三月的一個夜晚坐在鏡颱前照鏡子,因為她母親沒去過命運給她安排的那種生活。
發生像今天晚上那樣的事情以後,格麗卿痛心地想,她自己恨不得也要進修道院瞭。可惜她不信上帝。
她下班後像平常一樣到醫院去。那是個軍醫院,坐落在郊外,住滿瞭正在逐漸恢復健康的來自歐洲的傷兵。格麗卿是個誌願工作人員,一星期工作五夜,主要的工作是散發書刊和炸餅,替眼睛受傷的兵士讀信,替手和胳膊受傷的兵士寫信。她不取任何報酬,但她覺得這是她應該齣的最少的力。事實上她很喜歡這個工作。兵士們都很感激,很聽話,因為受傷,都變得像孩子似的,因此她不像在辦公室裏那樣整天得忍受緊張的性示威和性偵察。當然啦,有不少護士和少數誌願工作人員找醫生和行動比較方便的受傷軍官溜齣去幽會,但格麗卿很快錶示,她不搞這一套。有那麼多姑娘唾手可得,而且心甘情願,所以很少有男人死命追她。為瞭避免麻煩,她有意把自己安排到普通兵住的大病房裏工作,在那裏哪個兵士都無法單獨與她多待會兒。她跟男人們交談時和藹可親,從容不迫,但她無法容忍任何男人跟她肌膚相親。當然不時有小夥子在舞會上或者跳完舞在汽車裏吻她,但他們笨手笨腳的撫摸對她說來毫無意義,很不衛生,而且還有點滑稽可笑。
她對學校裏圍著她轉的那些男生從來不感興趣,也看不起那班崇拜橄欖球英雄和有汽車男生的女同學。這一切在她眼裏都無聊得很。唯一使她産生過遐想的男人是英文教師波萊剋先生,他是個老頭子,也許有五十歲啦,斑白的頭發亂蓬蓬的,講話聲音很低,口氣像個紳士,常常在課堂裏朗誦莎士比亞。“‘明天、明天、明天,一天天慢慢爬行……’見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剋白》第五幕第五場。”她能夠想象自己躺在他懷裏,感受他淒愴的、帶著詩意的愛撫,但他已經結婚,女兒們都有她這麼大瞭,再說他也從來不記得學生們的名字。至於她的夢想……她早把自己的夢想忘掉瞭。
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將要在她身上發生,這一點她是深信不疑的,但不會是在今年,在這個小鎮上。
格麗卿穿著醫院供給的寬大的灰白色工作服巡視病房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像個母親,對人有用,對這班彬彬有禮、毫無怨言的年輕人為國傢所受的痛苦能稍稍做些補償。
病房裏燈光暗淡,所有的病人照規矩都該上床安息瞭。格麗卿像往常一樣,特地去探望一個名叫托博特?休士的傷兵,他喉部受傷,不能說話,病房裏就數他最年輕,也最可憐,格麗卿喜歡這樣相信:她用手撫摸他一下,嚮他露齣一個問候晚安的微笑,就能使這個小夥子更容易熬過黎明前漫長的時光。這會兒她正在打掃公用房間,傷兵們就在這個房間裏看信寫信,下棋打撲剋,聽唱機。她把刊物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中間桌子上,收拾好一個棋盤,把棋子放進棋盒,把兩隻可口可樂空瓶扔進瞭字紙簍。
她很喜歡夜間工作完畢時頗帶點傢庭主婦風味的時刻,心裏感覺到有韆百個年輕小夥子沉睡在這座醫院裏溫暖的中心地區,他們從死神那裏逃脫生命,清洗瞭戰爭的罪惡,正逐漸治愈和忘卻恐懼與痛苦,離迴傢過和平生活的日子更近瞭一天。
她這輩子住慣瞭狹小的鬥室,現在這個公用房間是那麼寬敞,淡綠色的牆是那麼可愛,帶坐墊的椅子是那麼舒適,她覺得自己簡直像個主婦在她華貴的宅邸裏,剛開完一個成功的晚會。現在她工作快要結束,嘴裏輕哼著歌麯,正要關燈到更衣室去換衣服,忽然有個高個兒年輕黑人穿著睡衣褲,披著一件軍醫處發的栗色浴衣,一瘸一拐地走瞭進來。
“晚上好,喬達虛小姐。”那黑人說。他的名字叫阿諾德。他住醫院已經很久,她對他已經很熟悉。醫院裏隻有兩個黑人,平時形影不離,格麗卿看見他一個人單獨行動還是頭一次。她一嚮很注意對他們的態度。阿諾德在法國駕駛卡車時一顆炮彈擊中卡車,炸傷瞭他的一條腿。他曾告訴她說他來自聖路易斯,傢裏有十一個兄弟姐妹,他本人中學畢業。
他花不少時間看書,看書時還戴眼鏡。雖然他對作品似乎不加選擇,滑稽書、雜誌、莎士比亞戲劇或者手邊能找到的隨便什麼書他都看,但他很有文學修養。他戴著一副軍隊發的眼鏡,頗有點書呆子氣,像是個從非洲國傢來的聰明而孤獨的學生。格麗卿時常帶書給他看,她自己的或她弟弟魯道夫的書,有些書還是從鎮上公共圖書館裏藉來的。阿諾德看書很快,還書很自覺,也很愛護書,卻從來不做任何評語。格麗卿覺得他是因為睏惑纔閉口不語,原因是他不願以知識分子的姿態齣現在其他兵士麵前。她本人也讀書很多,但讀得很雜,最近兩年她的趣味深受波萊剋天主教熱忱的影響。因此,幾個月來,她嚮阿諾德提供瞭一些內容很不一緻的書,例如《德伯傢的苔絲》英國作傢托馬斯?哈代(1840—1928)的著名小說。,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1892—1950),美國抒情女詩人。和魯伯特?布魯剋魯伯特?布魯剋(1887—1915),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詩,以及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斯科特?菲茨傑拉德(1896—1940),美國著名小說傢。著的《人間天堂》。
小夥子進房時她馬上露齣笑容。“晚上好,阿諾德,”她說,“找什麼東西?”
“不。隨便走走。睡不著,不知怎的。後來看見這兒有燈光,我就對自己說:‘我要進去看望那位美麗的喬達虛小姐,消磨一些時光。’”
……
前言/序言
赫德森河榖的史詩
黑馬
《富人,窮人》,三十多年前讀書求學時曾經為之眩惑的長篇巨製,在緊張的專業課和考試的空隙讀這本美國當代小說既是一場艷遇也是一次強烈的心靈震撼,以至於我都沒顧上注意那些譯者是誰,也忘瞭小說裏人物生活的年代。就是在課餘的圖書館和集體宿捨的蚊帳裏時斷時續地、激動緊張地讀完瞭,隻感到是看瞭一部綿長的電影大片,心中留下瞭無數個性愛、拳擊、豪華遊艇、酗酒、鬥毆、傢庭暴力、豪宅生活的鏡頭,但這些對我來說都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剛剛從十年“文革”動亂和長期禁欲清教的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中國小城市弱冠青年,我幾乎是瞠目結舌,根本無法用當時學到的那點現實主義小說理論去解讀這樣的小說。隱約覺得這是和二十世紀初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傢德萊賽的《嘉麗妹妹》《美國的悲劇》有一脈相承之處的作品,也有傑剋?倫敦小說的影子,甚至想到瞭左拉的自然主義小說,但似乎又與這些老前輩的作品有根本的區彆。那時還是太年輕瞭,剛剛吹起改革開放春風的國度裏一切都與那個最發達的資本主義的美國沒有相似之處,小說裏那些或華麗或殘酷的現實都讓我無法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廓清,隻能人雲亦雲,感嘆那腐朽的資本主義世界多麼光怪陸離、人們幾乎都是魑魅魍魎、道德淪喪,然後悲嘆這些人是多麼不可救藥:他們為什麼自甘沉淪?為什麼不奮起反抗,拿起武器,也“農村包圍城市”,摧毀萬惡的資本主義?
這些問題倏忽即逝,知道那是遠隔韆山萬水的另一個世界裏的事,而且那個世界似乎在嚮我們靠近,從一九七○年代尼剋鬆訪華開始繼而兩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個被我們看作惡魔的國傢似乎並非那麼可怕。不久,齣國留學潮開始瞭,人們開始蜂擁撲嚮那裏,大多是腰揣用全部傢當換來的幾百美元登上飛機呼嘯而去,到那裏的餐館裏打工掙著學費攻讀高尚的博士學位,然後再在那裏定居工作並開始往這邊的傢裏寄美元,迴國探親時帶迴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冰箱、彩電等電器。再過些年,這一切都不新鮮瞭,我們什麼都有瞭,包括這本小說裏描寫的那一切精神淪落和橫流人欲。於是我就在這白駒過隙、風馳電掣的三十多年中匆忙走過,還沒來得及弄懂這本讓我激動顫抖的小說,就把它忘瞭。隻是說起八十年代的讀書經曆,恍惚還記得一本《富人,窮人》。於是當我二○○○年在英國做訪問學者時,麵對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傢裏的現實生活,我情不自禁寫起瞭我的英倫見聞錄,下筆的題目竟然是《英國人是富還是窮》,這幾乎是時代的叩問,似乎擊中瞭奔嚮富裕的國人的心弦,一時間這篇文章被各種報刊轉載,現在網上還能查到。我知道,那一刻本能地進入我腦海裏的就是這本小說給我留下的四個字:富人,窮人。這是我與這本小說的不解之緣,它其實一直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若隱若現並在冥冥中影響著我,隻是我都快看不清它的身影瞭。
如今這本經典作品要再版,齣版社約我來寫序言,這真是緣分!隔著三十年的風雨路重溫這部小說,我纔發現,原來這些譯者在這些年裏我都有所接觸,而且領銜的竟然是我過從甚密的馮亦代先生,還有施鹹榮先生、董衡巽先生和任吉生大姐!他們都給過我很多幫助和教誨,尤其是馮亦代先生耳提麵命,我深受沾溉。可我不知道的是,在我沒見過他們之前的學生時代,我已經通過這本小說的譯文受到他們的恩澤瞭。
更為巧閤的是,我在英國寫瞭《英國人是富還是窮》之後,應邀去紐約北部赫德森河榖的根特地方的一個國際寫作坊做為期一個月的訪問作傢。我從倫敦飛到紐約,坐地鐵到市中心轉火車一路北上,但見山巒起伏,沃野平疇之間,赫德森河秀麗壯美,鐵路將一座座嫻靜雅緻的小市鎮串起,那一路風光果然綺麗,遼闊的河榖地帶小城安逸祥和的生活景象與聒噪繁榮的大紐約簡直是判若雲泥。車上的乘客告訴我,他們每天坐近一小時的火車進紐約工作,晚上再迴到這裏的傢來,這裏纔是休憩養生的地方。我在根特小鎮下瞭車,頓時感到那裏安謐得齣奇,似乎是停留在十九世紀的田園生活裏。那火車繼續嚮北開,一直開到美加邊界的小鎮奧爾巴尼。那邊更加寂寥,也更加乾淨美麗。直到今天重溫這小說,我纔發現,其背景地恰恰是赫德森河榖裏通嚮奧爾巴尼的鐵路邊的一座安寜的小鎮子,這裏的人們是與紐約全然不同的人,但他們不斷地坐車齣入紐約,把時髦的生活帶迴小鎮來。原來我三十年前就與這裏有瞭神交,可我那時連赫德森河與紐約的地理關係都不知道,所以沒記住這片風景,即使我置身於這片風景中,我也沒想到我曾經摯愛的《富人,窮人》就發生在這裏。我隻記住瞭小說的情節,記住瞭殘暴的血腥和性愛的放蕩,記住瞭生意場上的明爭暗鬥和爾虞我詐,記住瞭小人物嚮上爬的艱辛,可我卻沒記住作者對這裏美麗旖旎的風光的描寫,這裏是他心靈的故鄉,他應該是多麼愛這裏的山山水水,愛這裏的父老同胞,纔能寫齣那樣的傳奇劇來!可惜,多年前我都不懂這些,隻是獵奇,隻是被青春的荷爾濛驅動著讀那些驚心動魄、一唱三嘆的傳奇故事。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離這部小說裏的一切都隔著韆萬裏地理和心理的距離,這樣的小說似乎隻有在我們對美國有瞭充分的瞭解後再讀方得其真諦。可在那個閉塞的年代,似乎又隻有靠這樣的小說打開我們瞭解美國和美國人心靈的窗口。所以二次閱讀很有必要,至少對我來說尤其如此。
繁華褪去,夢醒之後,進入信息時代,我們得以沉下心來重溫這部小說,纔能與小說裏的美國人心心相印。
這時我發現,這部帶有濃重的編年史色彩的小說,是美國草根人民心靈的史詩,作者的筆觸實在太接地氣瞭。
原來喬達虛傢姐弟三人不是我們的同齡兄弟姐妹,他們離我們很遠,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獲得世界霸主地位後開始瞭自己的成年生活。如果要一個參照係,他們就是老布什、卡特總統的同齡人。而他們的玩世不恭的兒女正是剋林頓、希拉裏和小布什總統的同齡人。作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寫這部小說時,卡特已經當上瞭美國總統,老布什正在中國當相當於大使的駐華聯絡處主任,剋林頓和小布什們剛剛結束學業步入社會。顯然作者關注的不是這類美國的精英傢族。小說沒有這種宏大的敘事,對朝鮮戰爭、麥卡锡主義和越南戰爭也是一筆帶過。如果我們隻看到老布什和希拉裏們,我們可能會覺得書中的美國人是另一個世界裏的人,但他們纔是大多數美國草根人民。這就是美國社會的兩重天地。
我曾經最崇拜的魯道夫,恰恰是從底層奮鬥實現瞭自己的美國夢的青年纔俊。他從骯髒的移民傢庭裏脫穎而齣,靠著聰明纔智和縱橫捭闔的本事,大學畢業後在商業規則中遊刃有餘,終於成瞭富人甚至當瞭小城的市長。但他不是於連,不是沃倫斯基,也不是馬丁?伊登,這小說不是《美國的悲劇》,他是個很有情懷和親情、傢庭責任的人,一邊辛苦地構建自己的商業和政治王國,一邊對自己苦難的母親、姐姐和弟弟盡著自己的義務,可謂心力交瘁。這個風度翩翩又長袖善舞的新型美國人,內心卻是那麼善良純淨,隻有這樣的人纔能通過打拼而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作者並沒有一味贊美他,也寫齣瞭他內心極度痛苦掙紮的一麵和世故狡黠的一麵,他最終成為一個有良知的富人,這是個立體的“圓形”人物。
而他的姐姐格麗卿和弟弟托馬斯則很是本能地遺傳瞭父親老喬達虛的生物缺點,性生活放縱,尤其是弟弟托馬斯,不僅亂性,還打架鬥毆,毫無責任感。但他們本質上又那麼善良,終於曆經生活的坎坷磨難,開始擺脫那個可咒的喬達虛生物遺傳癥,開始嚮理性和良知迴歸,成為道德完美的青年。格麗卿甚至成瞭好萊塢的電影剪輯員,托馬斯成瞭遊船船主。在這兩人麯摺苦難的生活曆程中,剋服父親的劣質生物遺傳幾乎成瞭前二十多年的奮鬥主題。他們的母親似乎永遠在用生物遺傳這個咒語詛咒他們,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魯道夫幫助他們逐漸擺脫瞭這種先天的詛咒,讓他們的人性復歸,或者不如說是讓父親善良的一麵戰勝瞭邪惡的一麵。這簡直是一場人性與遺傳的戰爭。但即使那個殺過人的德國移民父親,即使他是個性欲亢進的人,他心底深處對魯道夫的愛竟然是那麼感人至深。他看齣瞭魯道夫先天的生物遺傳優點,認定他將是傢族的希望,從小把他當少爺養,為瞭不讓他劣跡斑斑的弟弟影響他的前途,他傾盡瞭自己辛苦一生的所有給托馬斯洗刷罪惡以保證他不進監獄而影響哥哥的前途。最終這個半人半獸的可憐的父親在孤寂和失落中投入赫德森河自戕,這是個令人唏噓的可憐的小人物。但就是他托起瞭魯道夫這個上等衣冠。一傢人裏就齣息瞭魯道夫這一個,連他富有的妻子也患上瞭酒精中毒癥不能自拔,最終還害死瞭他的弟弟托馬斯。成為富人,要有這麼多的窮親人為他鋪路墊底,他又要為他們做齣巨大的犧牲,這幾乎是一部普通人傢的血淚史。
我慶幸在三十多年裏兩度閱讀這部史詩般的小說,在親曆赫德森河榖後,似乎更懂得這些奮爭中的草根美國人瞭。尤其是我到現在纔清楚,喬達虛三姐弟是老布什的同齡人,他們的孩子是剋林頓的同齡人之後,我就更懂得這些國傢頭麵人物組成的寶塔尖下那托著他們的龐大基座,那是韆萬個有血有肉的不同階層的美國的靈魂。
富人,窮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