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說全集(套裝共10捲)

契訶夫小說全集(套裝共10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契訶夫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2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099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1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短篇小說之王的畢生傑作
  可以反復重讀的文學經典

內容簡介

  《契訶夫小說全集》收錄瞭契訶夫自1880年到1903年間創作的中短篇小說近五百篇,完整地反映瞭契訶夫各個時期的小說創作,為目前國內收錄zui全的版本。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後一位偉大的作傢。他是傑齣的小說傢和劇作傢,對俄國文學,特彆是對短篇小說的發展,作齣瞭傑齣貢獻,和歐·亨利、莫泊桑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代錶作有劇本《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姊妹》《櫻桃園》,短篇小說《一個文官的死》《變色龍》《萬卡》《草原》《第六病室》《帶閣樓的房子》《套中人》等。

  汝龍(1916—1991),曾用名及人,江蘇蘇州人。1938至1949年先後在四川、江蘇等地擔任中學英文教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無锡中國文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蘇州東吳大學中文係副教授。1953年曾在上海平明齣版社編輯部工作。1936年開始從事文學翻譯工作。譯著有高爾基的《阿爾達莫諾夫傢的事業》、庫普林的《亞瑪》、托爾斯泰的《復活》、契訶夫的《契訶夫小說選》等。

精彩書評

  毫無疑問,他是那種絕對經得住時間考驗、常讀常新的作傢,為加深對他的理解,讀全集是zui好的選擇。
  ——新京報

  他自然到毫不著力、看不齣技巧的技巧,他采自日常生活、又似天外飛來般妙不可言的人物語言,他對於“現實世界的抒情本質”的闡發,都足以幫助我們迴到源頭,整理被二十世紀文學清洗過的頭腦,激發起對小說本質和文學理想的重新認識。
  ——新浪文化

  我誠心誠意地建議諸位盡可能經常地拿齣契訶夫的書來讀讀,並按照作者的意圖陷入遐想。
  ——納博科夫

  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訶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他們都是“不可企及”的。
  ——高爾基

  契訶夫是一位無可比擬的藝術傢,他創造瞭新的,在我看來是對全世界都是全新的文學形式。
  ——托爾斯泰

  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整個歐洲文學中屬於zui有利、zui優秀的一類。
  ——托馬斯·曼

  人們對我說,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寫瞭一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瞭契訶夫後再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聽瞭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一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齣來的故事一樣。
  ——海明威

  在好的評論傢的心目中,沒有一個人的小說占有比契訶夫更高的位置。
  ——毛姆

精彩書摘

  變色龍
  警官奧丘梅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手裏拿著個小包,穿過市集的廣場。他身後跟著個警察,生著棕紅色頭發,端著一個粗籮,上麵盛著沒收來的醋栗,裝得滿滿的。四下裏一片寂靜……廣場上連人影也沒有。小鋪和酒店敞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麵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像是一張張飢餓的嘴巴。店門附近連一個乞丐都沒有。
  “你竟敢咬人,該死的東西!”奧丘梅洛夫忽然聽見說話聲,“夥計們,彆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喲……哎喲!”
  狗的尖叫聲響起來。奧丘梅洛夫往那邊一看,瞧見商人皮丘金的木柴場裏竄齣來一條狗,用三條腿跑路,不住地迴頭看。在它身後,有一個人追齣來,穿著漿硬的花布襯衫和敞開懷的坎肩。他緊追那條狗,身子往前一探,撲倒在地,抓住那條狗的後腿。緊跟著又傳來狗叫聲和人喊聲:“彆放走它!”帶著睡意的臉紛紛從小鋪裏探齣來,不久木柴場門口就聚瞭一群人,像是從地底下鑽齣來的一樣。
  “仿佛齣亂子瞭,長官!……”警察說。
  奧丘梅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邊一轉,邁步往人群那邊走過去。在木柴場門口,他看見上述那個敞開坎肩的人站在那兒,舉起右手,伸齣一根血淋淋的手指頭給那群人看。他那張半醉的臉上露齣這樣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壞蛋!”而且那根手指頭本身就像是一麵勝利的旗幟。奧丘梅洛夫認齣這個人就是首飾匠赫留金。鬧齣這場亂子的禍首是一條白毛小獵狗,尖尖的臉,背上有一塊黃斑,這時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開,渾身發抖。它那含淚的眼睛裏流露齣苦惱和恐懼。
  “這兒齣瞭什麼事?”奧丘梅洛夫擠到人群中去,問道,“你在這兒乾什麼?你乾嗎竪起手指頭?……是誰在嚷?”
  “我本來走我的路,長官,沒招誰沒惹誰……”赫留金湊著空拳頭咳嗽,開口說,“我正跟米特裏·米特裏奇談木柴的事,忽然間,這個壞東西無緣無故把我的手指頭咬一口……請您原諒我,我是個乾活的人……我的活兒細緻。這得賠我一筆錢纔成,因為我也許一個星期都不能動這根手指頭瞭……法律上,長官,也沒有這麼一條,說是人受瞭畜生的害就該忍著……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還不如彆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好……”
  “嗯!……好……”奧丘梅洛夫嚴厲地說,咳嗽著,動瞭動眉毛,“好……這是誰傢的狗?這種事我不能放過不管。我要拿點顔色齣來叫那些放齣狗來闖禍的人看看!現在也該管管不願意遵守法令的老爺們瞭!等到罰瞭款,他,這個混蛋,纔會明白把狗和彆的畜生放齣來有什麼下場!我要給他點厲害瞧瞧!……葉爾德林,”警官對警察說,“你去調查清楚這是誰傢的狗,打個報告上來!這條狗得打死纔成。不許拖延!這多半是條瘋狗……我問你們:這是誰傢的狗?”
  “這條狗像是日加洛夫將軍傢的!”人群裏有個人說。
  “日加洛夫將軍傢的?嗯!……你,葉爾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脫下來……天好熱!大概快要下雨瞭……隻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麼會咬你的?”奧丘梅洛夫對赫留金說,“難道它夠得到你的手指頭?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長得這麼高大!你這個手指頭多半是讓小釘子紮破瞭,後來卻異想天開,要人傢賠你錢瞭。你這種人啊……誰都知道是個什麼路數!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魔鬼!”
  “他,長官,把他的雪茄煙戳到它臉上去,拿它開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瞭他一口……他是個無聊的人,長官!”
  “你鬍說,獨眼龍!你眼睛看不見,為什麼鬍說?長官是明白人,看得齣來誰鬍說,誰像當著上帝的麵一樣憑良心說話……我要鬍說,就讓調解法官(帝俄時代的保安法官,隻審理小案子。)審判我好瞭。他的法律上寫得明白……如今大傢都平等瞭……不瞞您說……我弟弟就在當憲兵……”
  “少說廢話!”
  “不,這條狗不是將軍傢的……”警察深思地說,“將軍傢裏沒有這樣的狗。他傢裏的狗大半是大獵狗……”
  “你拿得準嗎?”
  “拿得準,長官……”
  “我自己也知道。將軍傢裏的狗都名貴,都是良種,這條狗呢,鬼纔知道是什麼東西!毛色不好,模樣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賤貨……他老人傢會養這樣的狗?!你的腦筋上哪兒去瞭?要是這樣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讓人碰上,你們知道會怎樣?那纔不管什麼法律不法律,一轉眼的工夫就叫它斷瞭氣!你,赫留金,受瞭苦,這件事不能放過不管……得教訓他們一下!是時候瞭……”
  “不過也可能是將軍傢的狗……”警察把他的想法說齣來,“它臉上又沒寫著……前幾天我在他傢院子裏就見到過這樣一條狗。”
  “沒錯兒,是將軍傢的!”人群裏有人說。
  “嗯!……你,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風瞭……怪冷的……你帶著這條狗到將軍傢裏去一趟,在那兒問一下……你就說這條狗是我找著,派你送去的……你說以後不要把它放到街上來。也許它是名貴的狗,要是每個豬玀都拿雪茄煙戳到它臉上去,要不瞭多久就能把它作踐死。狗是嬌嫩的動物嘛……你,蠢貨,把手放下來!用不著把你那根蠢手指頭擺齣來!這都怪你自己不好!……”
  “將軍傢的廚師來瞭,我們來問問他吧……喂,普羅霍爾!你過來,親愛的!你看看這條狗……是你們傢的嗎?”
  “瞎猜!我們那兒從來也沒有過這樣的狗!”
  “那就用不著費很多工夫去問瞭,”奧丘梅洛夫說,“這是條野狗!用不著多說瞭……既然他說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瞭。”
  “這條狗不是我們傢的,”普羅霍爾繼續說,“可這是將軍哥哥的狗,他前幾天到我們這兒來瞭。我們的將軍不喜歡這種狗。他老人傢的哥哥卻喜歡……”
  “莫非他老人傢的哥哥來瞭?弗拉基米爾·伊萬內奇來瞭?”奧丘梅洛夫問,他整個臉上洋溢著動情的笑容,“可瞭不得,主啊!我還不知道呢!他要來住一陣吧?”
  “住一陣……”
  “可瞭不得,主啊!……他是惦記弟弟瞭……可我還不知道呢!那麼這是他老人傢的狗?很高興……你把它帶去吧……這條小狗怪不錯的……挺伶俐……它把這傢夥的手指頭咬一口!哈哈哈!……咦,你乾嗎發抖?嗚嗚……嗚嗚……它生氣瞭,小壞包……好一條小狗……”
  普羅霍爾把狗叫過來,帶著它離開瞭木柴場……那群人就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奧丘梅洛夫對他威脅說,然後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緊,穿過市集的廣場,徑自走瞭。
  ……

前言/序言

  契訶夫的小說創作(代前言)
  一
  契訶夫有無數的知音,《洛麗塔》作者納博科夫(1899—1977)應是其中較有公信力的一位瞭吧,這位美籍俄裔作傢曾嚮普天下的讀者進言:“我誠心誠意地建議諸位盡可能經常地拿齣契訶夫的書來讀讀(即使經過翻譯走瞭樣也不要緊),並按照作者的意圖陷入遐想。”
  讀過好書之後“陷入遐想”,這是閱讀的一種很高的境界。我們知道一些傑齣的讀者,在閱讀瞭契訶夫的作品之後是如何“陷入遐想”的。
  高爾基說:“閱讀契訶夫的小說,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憂鬱的鞦日。”
  曹禺說:“讀畢瞭《三姐妹》,閤上眼,眼前展開那一幅鞦天的憂鬱。”
  契訶夫與其他的19世紀俄國文豪的不同,是他的作品派生齣瞭一個“契訶夫情調”的文學概念。高爾基和曹禺讀瞭契訶夫作品之後的遐想與感悟,恰恰給我們掀開瞭一點“契訶夫情調”的麵紗。
  其實,契訶夫本人就曾把“鞦天”和“憂鬱”聯係到瞭一起的。他那篇膾炙人口的小說《帶閣樓的房子》(1896)裏,就有這樣一句:“那是八月間的一個憂鬱的夜晚——說憂鬱因為已經有瞭鞦天的氣息。”
  這樣,我們就明白瞭。所謂“契訶夫情調”,就是一種略帶憂傷的美。韆韆萬萬的有審美感應力的讀者自然是會欣賞這樣的文學情調的。
  然而,契訶夫也有“怒目金剛”式的作品的,如《第六病室》。有良知的好端端的人,竟被關進監獄般的“第六病室”瞭。少年列寜讀瞭這篇小說後也産生瞭“遐想”,以為自己也被關在這所監獄裏瞭。
  剛剛提到瞭《帶閣樓的房子》,讀過這篇小說的都記得結尾那一句:“米修斯,你在哪裏?”這一句略帶憂傷的抒情的問語,立即能喚起讀者對於一個可愛的人物命運的遐想。當然還要思索我們的生活,思考我們應怎樣生活得更閤理……
  契訶夫有篇並不齣名的小說《謎樣的性格》(1883)。一個作傢聽一個美女講她的奇怪的身世:她渴望著過幸福的生活,但卻兩度嫁給瞭富有的糟老頭。作傢聽瞭她的故事後,“嘆瞭口氣,帶著心理專傢的神情沉思起來”。
  當然,讀者讀瞭同樣是契訶夫創作於1883年的小說,如《一個官員之死》、《胖子與瘦子》,也會“嘆瞭口氣,沉思起來”的。
  納博科夫在一篇隨筆中說:“我似乎是與契訶夫坐在同一條船裏,我喜歡這樣的並肩相伴。安東?巴甫洛維奇在垂釣,而我在欣賞水麵上飛舞的蝴蝶。”
  多麼浪漫而又令人神往的“遐想”!隻有像納博科夫那樣的天纔讀者,通過閱讀契訶夫,在心靈上與契訶夫接近瞭,接近到瞭可以産生與他“並肩相伴”、“同船過渡”的“遐想”。
  二
  契訶夫有句名言:“簡潔是天纔的姐妹。”這句話齣自他1889年4月11日寫給他哥哥亞曆山大的一封信。而在三天前的4月8日,契訶夫在給蘇沃林的信中,發錶瞭同樣的觀點:“學著寫得有纔氣,就是寫得很簡潔。”
  有個實際的事例可以說明契訶夫對於簡潔的追求。
  1886年契訶夫寫瞭篇小說《玫瑰色的襪子》。小說主人公索莫夫娶瞭個文化水平很低的老婆,但他並不介意。“怎麼的?”索莫夫想,“想著談談學問上的事兒,我就去找納塔麗婭?安德烈耶芙娜……很簡單。”但《花絮》主編列依金發錶這篇小說時,自作主張在小說結尾處加瞭一句:“不的,我不去,關於學問上的事兒,我可以跟男人們聊聊。他做瞭最後的決定。”盡管列依金是契訶夫的恩師,但契訶夫還是用幽默的口吻寫信去錶示瞭異議:“您加長瞭《玫瑰色的襪子》的結尾,我不反對因為多瞭一個句子而多得八戈比稿酬,但我以為,這裏與男人不相乾……這裏說的僅僅是女人的事……”
  契訶夫惜字如金,他的小說不少是開門見山的。
  像《胖子與瘦子》(1883)——“在尼古拉葉夫斯基鐵路的一個火車站上,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胖子,一個是瘦子,碰見瞭。”
  像《牽小狗的女人》(1899)——“聽說,海邊堤岸上齣現瞭一張新麵孔——一個牽小狗的女人。”
  《牽小狗的女人》是契訶夫的一個少有的寫愛情的小說,但小說裏見不到一點男女主人公之間的肌膚相親的場麵,契訶夫隻是告訴我們:“隻是到瞭現在,當他頭已經白瞭,他纔真正用心地愛上瞭一個人。”然後就是寫兩個人分手之後的長相思,也寫到瞭幽會(但沒有用筆墨去描摹幽會的浪漫場麵),而小說的結尾一句也是能讓讀者與兩個相愛著的男女主人公一起“陷入遐想”的:
  “似乎再過一會兒,就會找到辦法瞭,新的美好的生活就要開始瞭。但他們兩人心裏都清楚:距離幸福的目的地還很遙遠,最復雜和睏難的路程纔剛剛開始。”
  說契訶夫式的“簡潔”,我還想拿小說《阿紐塔》(1886)作例。阿紐塔是學生公寓裏的一個女傭,二十五歲光景,她服侍的對象是個醫學院三年級學生剋留契科夫,她唯命是從地聽從這位大學生的使喚,還“與他同居”。這天,剋留契科夫已經動瞭將要辭退阿紐塔的念頭,說:“你要知道,我們早晚要分手的。”而在這之前,契訶夫隻用瞭短短的一段文字交代瞭阿紐塔的生活“前史”:
  “在這六七年間,她輾轉在這些公寓房子裏,像剋留契科夫這樣的大學生,她已經交往過五個。現在他們都已大學畢業,走上瞭人世間,當然,他們也像所有的有身份的人一樣,早就忘記瞭她。”
  我讀到這裏,心裏升起瞭莫名的惆悵,同時也被契訶夫的簡潔的筆法所感染。我由眼前的剋留契科夫而想象到瞭阿紐塔之前侍候過的五個大學生的麵影,又由那五個大學生的行狀而想到剋留契科夫“走上瞭人世間”後也會把阿紐塔忘得一乾二淨。
  三
  還在莫斯科大學醫學係念書的時候,契訶夫就開始文學創作,那時他都往幽默刊物投稿,而且署的都是筆名,用得最多的筆名是安東沙?契洪特,所以也有學者把這契訶夫初登文壇的時期稱為“安東沙?契洪特時期”。而且研究者們都傾嚮於把《一個官員之死》(1883)、《胖子與瘦子》(1883)、《變色龍》(1885)、《普裏希彆葉夫中士》(1885)等視為眾多幽默小說中的傑作。
  契訶夫是懷著什麼樣的人文精神與道德訴求踏上文壇的呢?這可以從他的兩封書信中看齣端倪。
  1879年4月6日,契訶夫給弟弟米沙寫信說:“弟弟,不是所有的米沙都是一個樣子的。你知道應該在什麼場閤承認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麵前,在智慧麵前,在美麵前,在大自然麵前,但不是在人群麵前。在人群中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尊嚴。”
  1889年1月7日,契訶夫寫信給蘇沃林說:“您寫寫他吧,寫寫這個青年人是如何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擠齣去的。”
  一個小小“文官”在一位將軍麵前的恐懼;一個“瘦子”在一個“胖子”麵前的諂媚;一個“警官”在一隻可能是將軍傢的“小狗”麵前的齣乖露醜;一個“一看見有人犯上就冒火”的“中士”,都丟掉瞭“人的尊嚴”,暴露瞭“身上的奴性”。契訶夫通過對於人身上的“奴性”的入木三分的揭露,張揚的正是維護人的尊嚴的人文主義精神。
  除瞭“奴性”外,契訶夫還發現另一種人性的扭麯,那就是普通人不甘於當普通人的浮躁。因此,我以為在《一個官員之死》之前發錶的《欣喜》(《喜事》,1883),也是值得一讀的契訶夫早期創作中的佳作。
  這個幽默作品寫一個十四品文官是怎樣因為在報紙上看到瞭自己的名字而欣喜欲狂的——“現在全俄羅斯都知道我瞭!我名揚全國瞭!”
  而這位官職低得不能再低的文官是因為什麼纔名字上報的呢?原來是因為他是一樁交通事故的當事人而名字上瞭報紙的社會新聞!
  後來契訶夫在小說《燈火》(1888)裏,也通過一個細節描寫,對“小人物”不甘心當“小人物”的“小人物心理”做瞭令人憫笑的展示——“……還有一個叫剋羅斯的人,想必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吧,他是多麼深切地意識到瞭自己的渺小,以至於使齣狠勁,將自己的名字用小刀往公園亭子欄杆上刻進去一寸深。”——這是俄羅斯式的“�努努諾醬艘揮巍薄�
  這就是為什麼高爾基能從契訶夫的這些幽默小品中,“聽到他因為對那些不知道尊重自己人格的人的憐憫而發齣的無望的嘆息”。
  “契訶夫小說選”的選傢一般都不會漏掉《一個官員之死》等幽默小品名篇,我想除瞭它們的幽默品質、思想力度外,也因為它們可稱契訶夫的簡潔文筆的典範。
  舉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官員之死》作例。
  在所有的幽默小品中,《一個官員之死》是最接近“黑色幽默”的。“打噴嚏總歸不犯禁的”,但這個名叫切爾維亞科夫的小官,“在一個美好的傍晚”去看戲,因為打瞭個噴嚏,而惹瞭大麻煩。因為他懷疑唾沫星子可能噴到瞭坐在他前麵的文職將軍的身上,於是前後五次陪著小心,惶惶不安地嚮將軍做齣解釋,賠禮道歉,而被這個小庶務官的反復賠罪搞得不耐煩的文職將軍,終於鐵青瞭臉嚮他大吼一聲“滾齣去!”而小官員聽瞭這一聲“滾齣去”之後,“肚子裏似乎有什麼東西掉下去瞭。他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退到門口,走齣去,慢騰騰地走著……他信步走到傢裏,沒脫掉製服,往長沙發上一躺,就此……死瞭”。
  小說的結尾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卻凸現瞭這個小官員之死的荒誕意味。
  此外,契訶夫並沒有在這個小官員的外部形態上花費筆墨,他的膽小怕事的人物性格與心理狀態,也是通過人物本身的性格化的動作與言語加以展示的。
  四
  庫列曉夫教授所著《俄國文學史》(1989)裏,在契訶夫生平年錶中,專門開列瞭“1886年3月25日”這一條:“德?格利戈羅維奇緻契訶夫的著名信件,熱情贊揚他的纔華已經遠遠超齣新一代作傢群體。這是契訶夫天纔的‘發現’。”
  格利戈羅維奇(1822—1899)是與彆林斯基同時代的文壇前輩,他讀瞭契訶夫的《獵人》(1885)異常興奮,於1886年3月25日給契訶夫寫信,說《獵人》已有屠格涅夫小說的味道,但在贊美契訶夫的非凡天賦的同時,也希望他要嚴肅地對待創作,不要辜負瞭自己的天賦。
  契訶夫接到信後立即於3月28日給這位文壇長輩寫瞭迴信,信的開頭可以想見契訶夫當時的受寵若驚的激動:
  “我親愛的、深深敬愛的佳音使者,您的來信像閃電一樣震動瞭我。我激動得幾乎要哭泣,現在我的心靈也還不能平靜。我不知該說些什麼和做些什麼來報答您,就像您撫慰瞭我的青春,但願上帝將安慰您的晚年……”
  契訶夫的確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瞭格利戈羅維奇的眷顧,他決定不再虛擲光陰,無謂地消費纔賦。很可注意的是,他在接到格利戈羅維奇的信之後不久,寫瞭一篇題為《天纔》的小說。
  這篇小說發錶在1886年6月的《花絮》上,寫瞭三個畫傢朋友的爭論,但緊接著契訶夫寫瞭一段不無感慨的警世之言:
  “如果聽一下他們講的,那麼前途啦,名望啦,金錢啦,他們已經都到手瞭。他們竟沒有一個人想到:光陰荏苒,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吃掉彆人很多麵包,自己的工作卻還沒有做齣一點成績。他們也沒有想到:他們三人都受一條鐵麵無情的規律約束,根據這條規律,一百個大有希望的新手隻有兩三個能夠齣人頭地,其餘的一概成為廢品,扮演著炮灰的角色而消滅得無影無蹤。”
  19世紀後葉的俄羅斯,休閑類的幽默刊物林立,吸引瞭眾多初登文壇的文學青年,但從這些數以百計的“新手”中脫穎而齣、“齣人頭地”的也就是契訶夫一人。契訶夫獲得成功的奧秘就是及時地轉移瞭創作的方嚮——從幽默文學轉嚮嚴肅文學。著名文學評論傢霍達謝維奇(1886—1939)在契訶夫去世二十五周年時寫瞭篇《論契訶夫》的文章,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契訶夫的“文學轉型”:“契訶夫像是用一隻既柔和又嚴厲的手掌摸到瞭安東沙?契洪特的臉上,說:‘彆做怪臉瞭!彆再調皮瞭!’
  “在這隻手掌的調教下,他的麵孔越來越嚴肅,最後變得非常的憂傷。……契訶夫終於從一個幽默作傢變成瞭一個抒情作傢,但繼續以日常生活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在完善自己的寫作技巧的同時,契訶夫同時也改變瞭對於自己筆下的人物的內在的關係。起初他把他們錶現為庸人,繼而把他們錶現為怪人,後來把他們錶現為普通人,再後來開始在他們身上尋找優點,最終對他們懷抱起巨大的愛。而他們以同樣的愛報答他:契訶夫的俄羅斯熱愛契訶夫,文學人物嚮自己的作者鼓掌緻謝,之所以要感謝他,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抒情詩為他們的存在做瞭辯護……”
  霍達謝維奇所說的契訶夫“從一個幽默作傢變成瞭一個抒情作傢”,也就是契訶夫從安東沙?契洪特迴歸到瞭他契訶夫自身。這轉摺的一年就是1886年。
  但“轉摺”的端倪在1885年就能發現瞭。像前邊已經提到過的《獵人》。一個村婦對她的“獵人”丈夫的無望的苦戀與等待,是能讓人在心中生齣惆悵來的。而《哀傷》(1885)的調子就更加憂鬱瞭。這篇小說通篇說的都是镟匠格裏高裏?彼德洛夫的“哀傷”:他與老婆生活瞭四十年,但從來沒有好好地相親相愛地生活過,現在老婆得瞭重病,快要死瞭,他多麼希望“再從頭生活一迴”,於是,“哀傷齣其不意地、神不知鬼不覺地、不請自來地鑽進镟匠的心裏”瞭。
  五
  1886年,契訶夫寫瞭一個像童話一樣美麗的小說《玩笑》。那個名叫納嘉的少女,為瞭能再次在風中聽到“納嘉,我愛你”這聲神秘的呼喚,冒死從山頂嚮深淵滑去的少女,真是水靈得可愛。《玩笑》和1888年的《美女》說明契訶夫開始用心抒寫女性之美瞭。
  1886年最重要的作品無疑是《苦惱》。
  《苦惱》的題辭引自《舊約全書》:“我拿我的煩惱嚮誰訴說?……”這篇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剛剛死去瞭兒子的馬車夫姚納,想把他的喪子之痛講給彆人聽,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他的訴說,最後,這位馬車夫不得已,隻好把他內心的痛苦講給小母馬聽。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
  小母馬嚼著乾草,聽著,聞聞主人的手……
  姚納講得有瞭勁,就把心裏的話統統講給它聽瞭……
  這個齣乎意外的結尾,當然也顯示瞭契訶夫的幽默纔華,但這個含有眼淚的幽默已經與他早期創作的供人解頤的幽默不可同日而語瞭。
  然而,《苦惱》的價值主要還不是在於它錶現瞭馬車夫姚納的苦惱,而是在於通過無人願意傾聽姚納的苦惱這一事實,昭示瞭一個最令人苦惱的人間悲哀,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20世紀文學的一個主題。而19世紀的契訶夫已經在自己的作品中觸及瞭這個現代文學的主題。所以我們可以同意這樣一個觀點,契訶夫生活在19世紀,但他的思想屬於20世紀。
  自《苦惱》開端的錶現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的題旨,後來在契訶夫的作品中一再重復,成瞭成熟的契訶夫創作的一個潛在的主題。
  而且這個主題是不斷深化著的。如果說,在《苦惱》中,我們看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還來自人不肯與彆人進行交流(彆人不願意聽馬車夫姚納訴說他的喪子之痛),那到瞭後來,契訶夫想告訴我們:即便是存在著交流,甚至在充分的交流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隔膜,互相無法在心靈上溝通起來。
  1886年,契訶夫也寫有一篇幽默小說《一件藝術品》,在這個精緻的小品中,契訶夫也用幽默的手法,展示瞭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而契訶夫也正因為他的這種對於人生睏頓的洞察力,使他的創作更具有時代精神。
  因此,我們可以贊同德?斯?米爾斯基在《俄國文學史》中發錶的一個觀點:“在錶現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隔膜和難以相互理解這一點上,無一位作傢勝過契訶夫。”
  六
  契訶夫1887年寫的小說裏,《信》值得拿齣來專門說一說。
  《信》得到過柴可夫斯基的激賞。這位作麯傢讀過《信》後給他弟弟寫信說:“契訶夫在《新時報》上登的那篇小說昨天完全把我徵服瞭。他果真是個大天纔吧?”
  這篇小說是圍繞著一封“信”展開的。執事留彼莫夫的兒子彼得魯希卡在外邊上大學,有行為不檢點的過失,執事便去央求修道院長寫封信去教訓教訓兒子。修道院長寫瞭封言辭十分嚴厲的信。神父看過信後勸執事彆把這封信寄走,說“要是連自己的親爹都不能原諒他,誰還會原諒他呢?”經神父這麼一勸,執事開始思念兒子,“他盡想好的、溫暖的、動人的……”最後便在修道院長寫的“信後麵添瞭幾句自己的話”,而“這點附言完全破壞瞭那封嚴厲的信”。
  契訶夫用靈動的筆觸,把執事留彼莫夫的心理活動及深藏在心裏的父愛描寫得既真實又生動。
  “書信”也每每齣現在契訶夫的其他一些小說裏。試看小說名篇《萬卡》(1886):九歲的萬卡在一個鞋鋪當學徒,備受店主欺淩,便給鄉下的爺爺寫信求救:“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帶我迴傢,我再也忍受不瞭啦!”但萬卡在信封上寫瞭“寄交鄉下的祖父收”,是一封注定無法投遞的死信。這讓讀者讀後愴然有感,知道在契訶夫的幽默裏是閃動著淚光的。
  《第六病室》(1892)也是契訶夫的一篇小說代錶作。“書信”是在小說尾聲齣現的。此刻,拉京醫生已經處於瀕死狀態——“隨後一個農婦嚮他伸過手來,手裏捏著一封掛號信……”
  這封沒有展讀的神秘的掛號信的內容,想必也應該和正直的拉京醫生的思想相吻閤的吧。
  拉京醫生在小說裏發錶瞭不少激憤的言辭,最讓人動容的是這一句:“您(指無端被關在‘第六病室’的智者伊凡?德米特裏奇)是個有思想、愛思考的人。在隨便什麼環境裏,您都能在自己的內心找到平靜。那種極力要理解生活的、自由而深刻的思索,那種對人間無謂紛擾的十足衊視——這是兩種幸福,此外人類還從來沒有領略過比這更高的幸福呢。”
  19世紀俄國文壇有兩大奇觀——托爾斯泰的日記和契訶夫的書信。
  契訶夫留下瞭四韆多件信劄,占瞭他全部文學遺産的三分之一強。在契訶夫的書信裏有他的真心情和大智慧。
  在柴可夫斯基喜歡的契訶夫的小說中,還有同樣是發錶於1887年的《幸福》。這篇小說寫兩個牧羊人(一個年老的一個年輕的)和一個管傢在一個草原之夜的幻想——對於幸福的幻想。而在契訶夫的描寫中,草原上的天籟之音成瞭詩一般的交響:
  “在朦朧的、凝固似的空氣中,飄蕩著單調的音響,這是草原之夜的常態。蟋蟀不停地發齣唧唧聲,鵪鶉在鳴叫,離羊群一裏開外的山榖裏,流著溪水,長著柳樹,年輕的夜鶯在無精打采地啼囀。”
  很能說明問題的是,另一位俄羅斯大作麯傢拉赫瑪尼諾夫(1875—1943),也是契訶夫作品的崇拜者,他的研究者說,最讓這位作麯傢傾倒的,是“美妙的契訶夫的音樂性”。
  最早指齣契訶夫作品的音樂性的,是俄羅斯戲劇傢梅耶荷德,他曾稱契訶夫的劇本《櫻桃園》“像柴可夫斯基交響樂”。
  當然,音樂性不僅來自聲響,同樣也來自張弛有緻的節奏,甚至來自有意味的無聲的交響。請看《幸福》是如何結尾的:
  “老人和山卡(即兩個一老一少的牧羊人——引者)各自拄著牧杖,立在羊群兩端,一動也不動,像是苦行僧在禱告。他們聚精會神地思索著。他們不再留意對方,各人生活在各人的生活裏。那些羊也在思索……”
  七
  契訶夫真正名揚俄羅斯文壇,是從1888年開始的,這一年他因為小說集《在黃昏中》而獲得普希金文學奬。
  而1888年最重要的,也是得到瞭廣泛好評的小說是《草原》。詩人普列什耶夫讀過《草原》,立即給契訶夫寫信說:“我如飢似渴地讀完瞭它,它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詩意盎然,柯羅連科也有同感。”
  柯羅連科(1851—1921)是契訶夫敬重的名作傢,如果他也喜歡《草原》,就可以想見這個作品的影響力瞭。而且契訶夫自己也看重《草原》,認為這是一篇他迄今寫得最盡心力,也是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
  在契訶夫的筆下,大自然是有靈性的,有性情的:
  “……雲藏起來,被太陽曬焦的群山皺起眉頭,空氣馴順地靜下來,隻有那些受瞭驚擾的田鳬不知在什麼地方悲鳴,抱怨命運……”
  “在七月的黃昏和夜晚,鵪鶉和秧雞已經不再叫喚,夜鶯也不在樹木叢生的峽榖裏唱歌,花卉的香氣也沒有瞭,不過草原還是美麗,充滿瞭生命。太陽剛剛下山,黑暗剛剛籠罩大地,白晝的煩悶就給忘記,一切全得到原諒,草原從它那遼闊的胸脯裏輕鬆地吐齣一口氣。仿佛因為青草在黑暗裏看不見自己的衰老似的,草地裏升起一片快活而年輕的鳴叫聲……”
  “在美的勝利中,在幸福的洋溢中,透露著緊張和悲苦,仿佛草原知道自己孤獨,知道自己的財富和靈感對這世界來說白白荒廢瞭,沒有人用歌麯稱頌它,也沒有人需要它;在這歡樂的鬧聲中,人聽見草原悲涼而無望地呼喊著:歌手啊!歌手啊!”
  從最後一節引文裏,已經可以聽到契訶夫的嘆息聲,那是因為如此美麗的草原竟然“沒有人用歌麯稱頌它”,契訶夫是在感嘆“美的空費”。也是在1888年,契訶夫寫瞭篇題名《美女》的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主體,這個“我”在一個閉塞的窮鄉,在一個偏遠的小站,見到瞭兩個“美女”,心中竟也産生瞭“美的空費”的感喟,以至於“在春天的空氣裏,在夜空中,在車廂裏,都籠罩著一片憂傷”。
  契訶夫說《草原》的主題是“人與自然”。這裏的“人”的命運與“自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三個小說人物——商人庫茲米巧夫,神父赫利斯托佛爾和商人的侄兒葉果魯希卡,坐著馬車在草原上穿行一路,最終二人把九歲的孩子留在一個城鎮上學。臨彆時神父對孩子說“要好好念書”,而“葉果魯希卡吻他的手,哭瞭。他心裏有個聲音小聲對他說:他再也不會見到這老人的麵瞭”,“葉果魯希卡這纔感到:這以前他熟知的一切東西要隨著這兩個人一齊像煙似的永遠消失瞭……”
  但《草原》的整個調子還是如詩一般的溫存的,對美麗草原的欣賞也能淨化人心,盡管也有傷感,也有離彆,也有生命的神秘。
  寫過《草原》和《美女》之後,契訶夫於1888年10月20日,與一位作傢分享他的寫作經驗:“應該這樣來描寫女人,讓讀者感覺到您是敞開瞭背心,解掉瞭領帶在寫作的。描寫大自然也應如此。請把自由交給自己。”此後契訶夫還不止一次地說起“自由”對於作傢的意義。
  ……


用户评价

评分

契诃夫全集,厚厚的十本大部头,这下有的读了。每一本都很精彩

评分

京东618活动很划算,送货也很快,性价比不错,好评

评分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评分

契诃夫集除了买没说的。

评分

屯的书,没有磕碰,还不错

评分

伟大的契诃夫,还有什么可说的?有套旧版的,再收一套新版

评分

收这套书,向作者致敬!

评分

这套书质量很好,按年代顺序,汝龙翻译的也特别好。一直很喜欢契科夫小说,这次读书节活动买,感觉很划算。

评分

《契诃夫小说全集》收录了契诃夫自1880年到1903年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近五百篇,完整地反映了契诃夫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